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稠油油藏蒸汽与非凝析气驱油数字化实验 被引量:31
1
作者 纪佑军 程林松 +1 位作者 刘其成 刘志波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02-606,共5页
在蒸汽辅助重力驱油(SAGD)工艺物理模拟相似准则的基础上,以辽河油田某区块地质特征为原型建立比例物理模型,进行了蒸汽辅助重力驱油(SAED)与蒸汽与非凝析气驱油(SAGP)物理模拟数字实验。得到了两种工艺开采过程的温度场和生产指标结果... 在蒸汽辅助重力驱油(SAGD)工艺物理模拟相似准则的基础上,以辽河油田某区块地质特征为原型建立比例物理模型,进行了蒸汽辅助重力驱油(SAED)与蒸汽与非凝析气驱油(SAGP)物理模拟数字实验。得到了两种工艺开采过程的温度场和生产指标结果,对比分析了其开发效果的优劣,并对SAGP过程注非凝析气的种类进行了优化。研究表明:SAGP过程添加非凝析气后,使得蒸汽腔的横向扩展加快,垂向扩展减缓;SAGP过程能减少蒸汽注入量和热损失,增大热效率,提高油汽比,改善蒸汽辅助重力泄油的开发效果;SAGP过程注二氧化碳的开发效果优于注烟道气,注烟道气优于注氮气;SAGP技术可在提高采收率的同时减少开采过程能量消耗,并有效利用温室气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稠 蒸汽辅助重力泄技术 物理模拟 蒸汽腔 蒸汽和非凝析气工艺 超稠热采
下载PDF
利用顶空气技术判别凝析气(油)储层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广之 袁子艳 +1 位作者 胡斌 邓天龙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6年第3期309-312,318,共5页
介绍了顶空气分析技术的原理、分析技术及应用于地化录井的理论基础。根据理论及实验得出凝析气(油)的顶空气轻烃组分特征为:C1/nC4值很小,Wh值很大,Bh值很小,Ch值较大;其直观特征一般是C1-C7浓度递减但并非按组分顺序递减,相反,C1或C2... 介绍了顶空气分析技术的原理、分析技术及应用于地化录井的理论基础。根据理论及实验得出凝析气(油)的顶空气轻烃组分特征为:C1/nC4值很小,Wh值很大,Bh值很小,Ch值较大;其直观特征一般是C1-C7浓度递减但并非按组分顺序递减,相反,C1或C2以后的某些组分的浓度会突然增大,并以CX 1井及S49井的实例做了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气技术 凝析气() 轻烃 特征
下载PDF
带油环凝析气藏动态储量计算——以板中北高点带油环凝析气藏为例 被引量:12
3
作者 余元洲 杨丽容 +2 位作者 史长林 朱小丽 邢卫东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11-314,共4页
带油环凝析气藏(凝析气顶油藏)是最复杂的油气藏类型之一,对其开采过程中的动态分析特别是动态储量的计算同样是非常复杂的。运用现代油气藏工程原理和分析方法并结合目前国内外同类油气藏开采的新方法、新技术,对板中北高点带油环凝析... 带油环凝析气藏(凝析气顶油藏)是最复杂的油气藏类型之一,对其开采过程中的动态分析特别是动态储量的计算同样是非常复杂的。运用现代油气藏工程原理和分析方法并结合目前国内外同类油气藏开采的新方法、新技术,对板中北高点带油环凝析气藏的动态特征进行了研究。依据该油气藏的动态特征,准备了详细的参数并进行了动态储量计算。认为该研究和计算为油气藏的剩余油气分布研究和地质储量、可采储量管理提供了依据,为同类油气藏的高效开发提供了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析气 动态储量 物质平衡 计算
下载PDF
板桥凹陷带油环凝析气藏类型和成藏条件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军 李凤霞 +2 位作者 周立英 朱银霞 赵景茂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71-274,共4页
根据板桥凹陷勘探实际和该凹陷天然气的成因、演化、生储组合和烃类相态特征,将该凹陷天然气藏划分为3种类型(自生自储型带油环凝析气藏,下生上储型带油环凝析气藏,新生古储型带油环凝析气藏)。总结了带油环凝析气藏的成藏条件,认为:气... 根据板桥凹陷勘探实际和该凹陷天然气的成因、演化、生储组合和烃类相态特征,将该凹陷天然气藏划分为3种类型(自生自储型带油环凝析气藏,下生上储型带油环凝析气藏,新生古储型带油环凝析气藏)。总结了带油环凝析气藏的成藏条件,认为:气源丰富是板桥凹陷带油环凝析气藏形成的物质基础;特殊的地质背景决定了带油环凝析气的“赋存”状态;次生孔隙发育为带油环凝析气聚集提供了有效储集空间;高压是带油环凝析气运移和聚集的动力;大型构造背景为带油环凝析气的聚集提供了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桥凹陷 凝析气 成藏条件 高温高压 成烃演化 成岩演化 气源
下载PDF
埕海二区复杂断块带油环凝析气藏开发对策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徐运动 熊钰 +2 位作者 郭娟 李旭日 王建君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0年第1期67-69,共3页
复杂断块带油环凝析气藏流体相态和开发特征尤为复杂,在开发过程中正确发挥油气两相驱动力的作用,恰当地控制油气界面的运动,严防原油进入气顶和气窜,选择经济有效的开发方式,以提高原油、凝析油和天然气的采收率。根据埕海二区的地质特... 复杂断块带油环凝析气藏流体相态和开发特征尤为复杂,在开发过程中正确发挥油气两相驱动力的作用,恰当地控制油气界面的运动,严防原油进入气顶和气窜,选择经济有效的开发方式,以提高原油、凝析油和天然气的采收率。根据埕海二区的地质特征,结合地层流体的相态研究,利用油气藏工程开发理论进行开发方案设计,通过数值模拟对不同开采方式和采气、采油速度进行模拟计算,从而对开发方案进行优选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埕海二区 断块 凝析气 数值模拟 开发方案 评价
下载PDF
莫索湾盆五底水油环凝析气藏剩余油分布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余贝贝 唐海 +2 位作者 唐伏平 胡新平 李东林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0年第1期42-46,共5页
针对盆五井区底水油环凝析气藏的地质特征,应用地质建模软件建立构造模型、储层模型,展现出底水油环凝析气藏的构造和储层特点。在此基础上,应用CMG数模软件描述了剩余油分布特征,讨论了底水油环凝析气藏剩余油的分布特征,认为剩余油主... 针对盆五井区底水油环凝析气藏的地质特征,应用地质建模软件建立构造模型、储层模型,展现出底水油环凝析气藏的构造和储层特点。在此基础上,应用CMG数模软件描述了剩余油分布特征,讨论了底水油环凝析气藏剩余油的分布特征,认为剩余油主要分布在井网系统局部不完善区、储层物性不利区、未达到经济极限生产条件的储量损失区。根据剩余油气分布的特点,进行了治理方案部署,经实施后取得了良好效果,平均年增油1.49×104t,年综合递减减缓1.6%,实现了油气高效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藏描述 储层建模 数值模拟 剩余 底水凝析气
下载PDF
带油环凝析气藏开发方案研究
7
作者 刘璐 《化工管理》 2015年第35期128-,共1页
针对某带油环凝析气藏,通过油气藏工程和数值模拟方法综合利用,开展开发层系、开发方式、井网、井型、井距、采气速度等合理技术指标论证,完成开发方案优选,为带油环凝析气藏油气并举开发提供技术保障。
关键词 凝析气 开发方案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带油环凝析气藏油气界面流体组成的确定 被引量:5
8
作者 赵超斌 夏朝辉 +1 位作者 陈冬云 周德勇 《断块油气田》 CAS 2008年第1期61-62,65,共3页
凝析气藏组分数值模拟需要定义某一深度的流体组成及其状态参数,对于带油环凝析气藏来说,油气界面处定义油样还是气样,对油气储量及生产动态影响很大。以印尼某凝析气田取自同一油气水的油样H5(U3)和气样H5(U2)为对象,进行油气闪蒸试验... 凝析气藏组分数值模拟需要定义某一深度的流体组成及其状态参数,对于带油环凝析气藏来说,油气界面处定义油样还是气样,对油气储量及生产动态影响很大。以印尼某凝析气田取自同一油气水的油样H5(U3)和气样H5(U2)为对象,进行油气闪蒸试验。结果表明,气样闪蒸出的油与油样误差比油样闪蒸出的气与气样误差小,结合实际生产的要求,确定该凝析气藏数值模拟计算时油气界面处定义气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析气 流体组成 CO2 气闪蒸 状态参数
下载PDF
复合气藏内凝析油气流动问题的新模型及应用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笑萍 赵天奉 +1 位作者 卓兴家 翟云芳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25-329,共5页
建立了凝析油 -气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方程 ,针对形成不同流体区域的凝析气藏 ,有边水的凝析气藏、岩性尖凝析气藏及井底存在污染和改善等多种情况 ,建立复合气藏内的凝析油气渗流新模型 ,求出了凝析气藏油 -气拟压力分布的解析解 ,并指... 建立了凝析油 -气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方程 ,针对形成不同流体区域的凝析气藏 ,有边水的凝析气藏、岩性尖凝析气藏及井底存在污染和改善等多种情况 ,建立复合气藏内的凝析油气渗流新模型 ,求出了凝析气藏油 -气拟压力分布的解析解 ,并指出了凝析气田开发中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流 凝析气油 复合凝析气 拟压
下载PDF
秦皇岛A油田CO_2对带凝析气顶油环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东东 刘英宪 +2 位作者 段宇 王美楠 李功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8年第2期66-67,71,共3页
带油环的凝析气藏是一种凝析气与油环共存的油藏,在漫长的地质演化、运移及存储过程中,凝析气与油环处于水动力学平衡、热力学平衡及多组分相态平衡状态。利用相平衡理论及秦皇岛A油田丰富的地层流体测试资料,研究了油田的相平衡特征,... 带油环的凝析气藏是一种凝析气与油环共存的油藏,在漫长的地质演化、运移及存储过程中,凝析气与油环处于水动力学平衡、热力学平衡及多组分相态平衡状态。利用相平衡理论及秦皇岛A油田丰富的地层流体测试资料,研究了油田的相平衡特征,并从流体测试资料及油田富含CO_2的特征入手,研究了油环特殊的相态特征,揭示出带油环的凝析气藏在油气界面饱和相平衡、在油水界面相不平衡未饱和的主要原因是其气顶含有大量临界状态的CO_2,使气组分在原油中的溶解性发生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的凝析气 相平衡 气界面 水界面
下载PDF
凝析气藏开发方式浅析 被引量:31
11
作者 郑小敏 钟立军 +1 位作者 严文德 杨大千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8年第6期59-61,63,共4页
凝析气藏的开发不同于一般气藏,除了要考虑天然气采收率外,更重要的还需要考虑提高凝析油采收率的问题。针对衰竭式、保持压力和部分保持压力3种开发方式,研究了纯凝析气藏和带油环凝析气藏开发方式的选择,并进行举例论证。
关键词 凝析气 开发方式 凝析气 凝析气 大张坨凝析气
下载PDF
凝析气藏流体物性分析及开发应用研究
12
作者 李风鸣 《内江科技》 2013年第3期123-124,共2页
凝析气藏的开发不同于一般气藏,除了要考虑天然气采收率外,更重要的还需要考虑提高凝析油采收率的问题。本文针对衰竭式、保持压力和部分保持压力三种开发方式,以埕北古7井流体组分分析结果、流体相态实验为基础,研究了带油环凝析气藏... 凝析气藏的开发不同于一般气藏,除了要考虑天然气采收率外,更重要的还需要考虑提高凝析油采收率的问题。本文针对衰竭式、保持压力和部分保持压力三种开发方式,以埕北古7井流体组分分析结果、流体相态实验为基础,研究了带油环凝析气藏开发方式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藏类型 开发方式 凝析气 凝析气 埕北古7凝析气
下载PDF
油气井井下隔热技术及应用现状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樊宏伟 刘菊泉 +3 位作者 宋胜军 李洪 艾赛提 刘晓勇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上旬)》 CAS 2014年第6期54-57,6,共4页
深水油气井和注蒸汽热采井井筒热流体含有的大量热量会向周围散失,导致发生井筒结蜡、套管损坏、环空带压等不利现象,必须对井筒进行隔热。详细对比分析了当前国内外现场应用的井筒隔热方式,主要有环空气体隔热、环空伴注N2隔热、蒸汽... 深水油气井和注蒸汽热采井井筒热流体含有的大量热量会向周围散失,导致发生井筒结蜡、套管损坏、环空带压等不利现象,必须对井筒进行隔热。详细对比分析了当前国内外现场应用的井筒隔热方式,主要有环空气体隔热、环空伴注N2隔热、蒸汽腔非凝析气隔热、VIC隔热、VIT隔热以及隔热封隔液隔热等几种方式。研究发现,SAGP对稠油的开发具有广阔的研究和试验前景;VIC隔热能够提高生产时率,对特超稠油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并有望在地热井、深水井隔热方面得到应用;水基隔热封隔液既具有高效隔热效果,又能保护海洋环境,在国内深水油气田中可以试用。最后指出国内油田应该对SAGP、VIC及水基隔热封隔液进行更多现场试验并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下隔热 气体隔热 氮气辅助蒸汽吞吐 蒸汽与非凝析气 真空隔热 真空隔热套管 隔热封隔液
下载PDF
桑托斯盆地Jupiter油气田富含CO_2油气藏形成机制 被引量:11
14
作者 马安来 孙红军 +3 位作者 郑磊 黎玉战 徐海 张忠民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71-378,共8页
桑托斯盆地Jupiter油气田油气藏中富含CO_2,气层与油层流体成分存在明显差异,油气藏相态及形成机理没有取得共识。采用四参数方框图法、流体组分三角图、φ_1值、Z_1以及Z_2等多参数法对Jupiter油气藏相态进行综合判识,认为Jupiter油气... 桑托斯盆地Jupiter油气田油气藏中富含CO_2,气层与油层流体成分存在明显差异,油气藏相态及形成机理没有取得共识。采用四参数方框图法、流体组分三角图、φ_1值、Z_1以及Z_2等多参数法对Jupiter油气藏相态进行综合判识,认为Jupiter油气藏为带油环凝析气藏。油气藏中凝析油与原油具有相似的分子地球化学特征,Pr/Ph比值为1.58~1.88,C_(26)三环萜烷/C_(25)三环萜烷比值为1.15~1.22,甾烷以C_(27)甾烷占优势,藿烷/甾烷比值大于4,TPP比值大于0.5,全油碳同位素在-25‰左右。地球化学参数说明二者来源于白垩系Upper Barremian-Lower Aptian阶湖湘烃源岩。凝析油与原油具有相似的成熟度,均为生烃高峰的产物。烷烃气来自于Upper Barremian-Lower Aptian阶湖湘烃源岩,为生烃高峰——凝析油前期阶段的产物。CO_2为火山幔源型CO_2,大量CO_2后期注入形成的蒸发分馏作用,对早期形成的油气藏进行改造,形成了现今带油环凝析气藏的面貌。地球化学参数证实了蒸发分馏作用的存在,无机CO_2的注入丰富了蒸发分馏作用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分馏 凝析气 CO2 气藏 白垩系 Jupiter气田 桑托斯盆地
下载PDF
花场气田构造控油气作用及油气藏类型
15
作者 付景龙 丁文龙 +6 位作者 汪博 孙守刚 甘运才 王丹 孙津 肖伟 王濡岳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15,共9页
为了厘清构造控油气作用,经地震构造解释、断层性质、断层组合形式及油气层纵横向分布规律等研究,认为花场气田具有双层结构,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明显,上层构造系统为油藏,下层构造系统为气藏。为了准确判定油气藏类型,在地质特征研究... 为了厘清构造控油气作用,经地震构造解释、断层性质、断层组合形式及油气层纵横向分布规律等研究,认为花场气田具有双层结构,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明显,上层构造系统为油藏,下层构造系统为气藏。为了准确判定油气藏类型,在地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复杂的油气情况,利用相态图法、戊烷以上烃组分总和(C_(5+))、储层烃流体组成的组合参数(Φ_(1))值、流体性质分析等方法,结合试油试采,对花场气田油气藏进行综合判定,最终确定油气藏类型:油藏为常规油藏,气藏均为无油环高、特高含凝析油凝析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结构 气藏类型 相态图法 C 5+值法 Φ1值法 流体性质 凝析气
下载PDF
Test of the Relative Permeability Curve of a Gas and Oil Condensate System and its Effect on the Recovery of Oil and Gas 被引量:5
16
作者 郭平 李海平 +2 位作者 宋文杰 江同文 王小强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6-41,65,共7页
The relative permeability curve has been measured with simulation oil (refined oil) and gas (nitrogen or air) at room temperature and a lowpressure, both of which are very important parameters for depicting the flow ... The relative permeability curve has been measured with simulation oil (refined oil) and gas (nitrogen or air) at room temperature and a lowpressure, both of which are very important parameters for depicting the flow of fluid through porous media in a hydrocarbon reservoir. This basic measurement is often applied in exploitation evaluation, but the underground conditions with high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and the phase equilibrium of oil and gas, are not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when the relative permeability curve is tested. There is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ense in testing the diphase relative permeability curve of the equilibrium of oil and gas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high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The test method for the relative permeability curve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he relative permeability of the equilibrium of oil and gas and the standard one are tested in two fluids,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se two methods are stated. The research results can be applied to the simulation and prediction of CVD in long cores and then the phenomenon can better explain that the recovery of condensate gas rich in condensate oil is higher than that of CVD test in PVT. Meanwhile,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relative permeability curve of equilibrium oil and gas is sensitive to the rate of exploitation, and the viewpoint proves that an improved gas recovery rate can properly increase the recovery of condensate o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quilibrium condensate oil and gas condensate gas relative permeability curve long cores condensate oil recovery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