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7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人重型血友病A患者凝血因子Ⅷ药代动力学研究
1
作者 张颖 郭志芳 +10 位作者 王晶晶 卢文亮 郝瑾瑜 王欣 潘芝娟 郭艳茹 郭新蕾 孙佳佳 姜波 李治 郭志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09-1517,共9页
目的:检测成人重型血友病A患者的凝血因子Ⅷ(FⅧ)药代动力学(PK)参数,对PK参数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性研究,并对患者进行PK指导下的个体化预防治疗。方法:对23例FⅧ抑制物阴性的成人重型血友病A患者的FⅧPK参数进行检测,分析患者年龄... 目的:检测成人重型血友病A患者的凝血因子Ⅷ(FⅧ)药代动力学(PK)参数,对PK参数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性研究,并对患者进行PK指导下的个体化预防治疗。方法:对23例FⅧ抑制物阴性的成人重型血友病A患者的FⅧPK参数进行检测,分析患者年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水平、血型、体重和体重指数(BMI)、FⅧ基因突变对于FⅧPK参数的影响,并根据PK参数推荐个体化预防方案。结果:FⅧ平均半衰期(t_(1/2))为20.6±9.3(11.47-30.12)h。t_(1/2)随着年龄增长(r=0.580)和vWF:Ag水平升高(r=0.814)呈延长趋势。平均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为913±399(328-1878)IU·h/dl,与年龄(r=0.557)和vWF:Ag水平(r=0.784)呈正相关。平均驻留时间(MRT)为24.7±12.4(13.2-62.2)h,与年龄(r=0.664)和vWF:Ag水平(r=0.868)呈正相关。FⅧ平均回收率(IVR)为2.59±0.888(1.5-4.29)(IU/dl)/(IU/kg),平均清除率(CL)为3±1.58(0.97-7.18)ml/(kg·h),IVR和CL与年龄及vWF:Ag均无明显相关性。PK指导的个体化给药模式下,15例患者为超低剂量、6例为小剂量、2例为中剂量预防方案。结论:成人重型血友病A患者FⅧ半衰期个体差异较大,患者年龄越大,vWF:Ag水平越高,FⅧ半衰期越长。需要根据FⅧPK参数进行个体化给药,以优化预防治疗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友病A 因子 成人 药代动力学 半衰期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性肝病患者血清凝血因子Ⅷ及抗凝血因子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2
作者 张亚宾 程航 《感染、炎症、修复》 2024年第3期230-234,共5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相关性肝病患者血清凝血因子Ⅷ、抗凝血因子活性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10月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13例HBV感染相关性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慢性乙型肝炎组42例、肝硬化...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相关性肝病患者血清凝血因子Ⅷ、抗凝血因子活性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10月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13例HBV感染相关性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慢性乙型肝炎组42例、肝硬化代偿组26例、肝硬化失代偿组27例、肝衰竭组18例。对4组凝血因子Ⅷ、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和抗凝血因子[抗凝血酶(AT)、游离蛋白S(FPS)、蛋白C(PC)]活性进行检测并比较,分析HBV感染相关性肝病患者抗凝血因子与凝血因子Ⅷ和PLT、PT、APTT水平的相关性,并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HBV感染相关性肝病患者发生肝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诊断效能。结果:4组凝血因子Ⅷ、PLT、PT、APTT、vWF:Ag、AT、FPS、P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慢性乙型肝炎组相比较,肝硬化代偿组、肝硬化失代偿组、肝衰竭组PT、APTT、vWF:Ag、凝血因子Ⅷ水平较高,PLT、AT、FPS、PC水平较低(P<0.05);进入肝硬化代偿期后,随看病情的加重,凝血因子Ⅷ水平、PT、APTT、vWF:Ag逐渐升高,抗凝血因子活性继续下降(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AT、FPS、PC与凝血因子Ⅷ、PLT均呈正相关(P<0.05),与PT、APTT、vWF:Ag均呈负相关(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凝血因子Ⅷ(P=0.029,OR=1.061)水平、AT(P=0.001,OR=1.059)、FPS(P=0.014,OR=1.066)、PC(P=0.001,OR=1.077)活性是HBV感染相关性肝病患者发生肝衰竭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凝血因子Ⅷ、AT、FPS、PC联合检测诊断肝衰竭的曲线下面积(AUC)值最高,为0.966,且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4.44%、88.88%。结论:HBV感染相关性肝病不同病变阶段患者凝血因子Ⅷ水平和AT、FPS、PC等抗凝血因子活性均有所变化。随着病情的加重,凝血因子Ⅷ水平越高,AT、FPS、PC活性越低。同时采用凝血因子Ⅷ、AT、FPS、PC联合检测的方式在评估HBV感染相关性肝病患者发生肝衰竭方面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因子 因子 肝衰竭
下载PDF
血浆制品中凝血因子Ⅷ含量及抽检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3
作者 郝梦玲 汤龙海 +2 位作者 金一鸣 肖琦 方敏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4年第5期630-637,共8页
目的探讨献血者的血型、性别、年龄及其交互作用如何影响冷沉淀和新鲜冰冻血浆中凝血因子Ⅷ(FⅧ)的含量及其质量抽检结果,以期为血液制品质量控制和临床输血策略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2023年间本站对456袋冷沉淀和... 目的探讨献血者的血型、性别、年龄及其交互作用如何影响冷沉淀和新鲜冰冻血浆中凝血因子Ⅷ(FⅧ)的含量及其质量抽检结果,以期为血液制品质量控制和临床输血策略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2023年间本站对456袋冷沉淀和128袋新鲜冰冻血浆的质量监测数据,并利用卡方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ANOVA、LSD检验以及多元线性和二元logistic回归等方法对各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冷沉淀与新鲜冰冻血浆中FⅧ的不合格率显著高于其他质控项目。冷沉淀中AB型的FⅧ含量最高,O型最低;新鲜冰冻血浆中O型FⅧ含量同样最低。冷沉淀中青年组的FⅧ含量最低,中老年组最高;新鲜冰冻血浆中青年组的FⅧ含量显著低于中年组与中老年组。血型与年龄均独立影响冷沉淀及新鲜冰冻血浆中FⅧ含量,血型、性别与年龄的交互作用均未对其产生显著影响。冷沉淀中AB型及年龄的增长是FⅧ含量的正向影响因素,而O型为负向影响因素;新鲜血浆中O型同样表现为负向影响,中年及老年组为正影响因素。此外,O型血与冷沉淀和新鲜冰冻血浆的不合格风险显著相关。结论FⅧ含量的不合格率在冷沉淀及新鲜冰冻血浆质量控制项目中最高,血型和年龄是影响FⅧ含量的关键因素,其中O型血显著增加了冷沉淀及新鲜冰冻血浆FⅧ不合格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沉淀 新鲜冰冻 因子 质量控制 者特征
下载PDF
广东省重组人凝血因子Ⅷ药物评价与遴选专家共识
4
作者 广东省药学会药物警戒专业委员会 陈娟 郑萍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4年第4期385-389,395,共6页
重组人凝血因子Ⅷ为众多权威指南推荐的血友病A首选替代治疗药物。重组人凝血因子Ⅷ各品种能够暂时替代患者体内缺失的凝血因子Ⅷ,具有相同的药物作用机制,但在经济性、药学特性及其他属性等方面存在差异。为此,广东省药学会药物警戒专... 重组人凝血因子Ⅷ为众多权威指南推荐的血友病A首选替代治疗药物。重组人凝血因子Ⅷ各品种能够暂时替代患者体内缺失的凝血因子Ⅷ,具有相同的药物作用机制,但在经济性、药学特性及其他属性等方面存在差异。为此,广东省药学会药物警戒专业委员会组织药学与临床专家共同制定了《广东省重组人凝血因子Ⅷ药物评价与遴选专家共识》,对我国已上市的6种重组人凝血因子Ⅷ从药学特性、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及其他属性等五大方面进行多维度评价,为医疗机构药品遴选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友病A 重组人因子 药物评价 遴选 专家共识
下载PDF
不同条件储存制备对新鲜冰冻血浆凝血因子Ⅷ活性的影响
5
作者 沈慧敏 罗莉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10期1651-1652,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条件储存制备新鲜冰冻血浆(FFP)的凝血因子Ⅷ(FⅧ)活性的变化。方法随机选取捐献全血的无偿献血者102名,将采集的全血在不同条件下储存制备新鲜冰冻血浆,分为A组(储存温度为20~24℃)、B组(储存温度为2~6℃后复温至37℃)、C... 目的探讨不同条件储存制备新鲜冰冻血浆(FFP)的凝血因子Ⅷ(FⅧ)活性的变化。方法随机选取捐献全血的无偿献血者102名,将采集的全血在不同条件下储存制备新鲜冰冻血浆,分为A组(储存温度为20~24℃)、B组(储存温度为2~6℃后复温至37℃)、C组(储存温度为2~6℃血袋垂直)、D组(储存温度为2~6℃),分别于储存8 h、12 h和24 h各检测一次FⅧ活性。结果新鲜冰冻血浆的FⅧ活性随着制备时间的延长而呈下降趋势,其中以A组的FⅧ检测水平最高,其次为B组>C组>D组;A组全血在储存24 h后制备FFP的FⅧ含量合格率最高,为100.00%,明显高于B、C、D三组;上述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不同条件下储存制备新鲜冰冻血浆的凝血因子Ⅷ活性会产生明显变化,以20~24℃室温条件下全血储存24 h内制备FFP的合格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存条件 冰冻 因子 活性
下载PDF
重组猪凝血因子Ⅷ的功能鉴定及潜在治疗作用的研究
6
作者 王志军 刘旭 +4 位作者 李倩卉 王京 路中枢 龙捷 李齐 《血栓与止血学》 CAS 2024年第5期218-226,共9页
目的评估重组猪凝血因子Ⅷ(recombinant porcine factorⅧ,rpFⅧ)对血友病A型(hemophilia A,HA)伴抑制物患者的潜在治疗作用。方法通过凝血酶酶切、rpFⅧ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的亲和力、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目的评估重组猪凝血因子Ⅷ(recombinant porcine factorⅧ,rpFⅧ)对血友病A型(hemophilia A,HA)伴抑制物患者的潜在治疗作用。方法通过凝血酶酶切、rpFⅧ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的亲和力、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及血栓弹力图等方法对rpFⅧ进行了体外活性分析。并对rpFVIII在动物体内外的药效及药代动力学特征进行了评估。结果rpFⅧ可被凝血酶激活。在APTT检测中,相比阴性对照组(105.2 s),rpFⅧ组的凝血时间显著缩短(43.3 s,P<0.05)。在动物实验中,相比模型对照组(43.1 s),rpFⅧ给药组小鼠的血浆在APTT检测中的凝血时间显著缩短(28.8 s,P<0.05);且rpFⅧ与市售药Xyntha(重组人FⅧ)在小鼠体内的血药代谢趋势相似,两者间的各项药代动力学参数相近。在含有FⅧ抑制物的体外药效评价模型中,当以猴血浆(含有抗人FⅧ抗体)作为研究对象时,在各实验条件下,相比Xyntha组,rpFⅧ组的凝血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在血栓弹力图实验中,相比阴性对照组与Xyntha组,rpFⅧ组的凝血时间明显缩短(P<0.05);当以HA患者血浆(含有抗人FⅧ抗体)作为研究对象时,相比阴性对照组(患者1血浆:99.2 s,患者2血浆:97.7 s),rpFⅧ组的凝血时间显著缩短(患者1血浆:55.8 s,患者2血浆:43.6 s,P<0.05)。结论rpFⅧ具备良好的生物学活性,在动物及体外实验中均展示出了对伴抑制物HA患者的潜在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友病A 猪重组因子 F抑制物 活化部分活酶时间(APTT)
下载PDF
冻干保护剂含量对人凝血因子Ⅷ产品质量及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7
作者 黄璠 张丽铃 +2 位作者 邓志华 黄燚 范佳逑 《生物化工》 CAS 2024年第5期116-118,123,共4页
目的:考察冻干保护剂(甘氨酸)含量对人凝血因子Ⅷ产品质量及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甘氨酸含量分别调整至2~20 g/L,参考相关标准对产品外观、效价、比活性等指标进行比较,筛选合适的冻干保护剂添加量;对按照优选处方生产的人凝血因子Ⅷ... 目的:考察冻干保护剂(甘氨酸)含量对人凝血因子Ⅷ产品质量及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甘氨酸含量分别调整至2~20 g/L,参考相关标准对产品外观、效价、比活性等指标进行比较,筛选合适的冻干保护剂添加量;对按照优选处方生产的人凝血因子Ⅷ开展长期稳定性试验(2~8℃,3年),按照相关标准检测产品稳定性。结果:确定冻干人凝血因子Ⅷ的冻干保护剂(甘氨酸)含量为12 g/L,通过长期稳定性试验,3年后产品各项指标(外观、可见异物、真空度、水分含量、pH值、人凝血因子Ⅷ效价、比活性等)符合质量标准,产品稳定。结论:确定的冻干处方下,产品质量良好,且人凝血因子Ⅷ稳定性良好,可用于大批量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子 冻干保护剂 稳定性
下载PDF
改进Bethesda方法和Nijmegen方法检测凝血因子Ⅷ抑制物的比较 被引量:10
8
作者 范连凯 王志伟 +3 位作者 华宝来 苏薇 王书杰 赵永强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51-554,共4页
目的比较改进的Bethesda方法与Nijmegen方法检测血浆凝血因子Ⅷ(FⅧ)抑制物的可靠性及实用性。方法自行改进Bethesda检测方法,将Nijmegen方法中的乏FⅧ血浆和Nijmegen正常混合血浆替换成缓冲液和通用参比血浆(UCRP)来制备标准曲线;... 目的比较改进的Bethesda方法与Nijmegen方法检测血浆凝血因子Ⅷ(FⅧ)抑制物的可靠性及实用性。方法自行改进Bethesda检测方法,将Nijmegen方法中的乏FⅧ血浆和Nijmegen正常混合血浆替换成缓冲液和通用参比血浆(UCRP)来制备标准曲线;在检测患者抑制物时将Nijmegen正常混合血浆替换成UCRP;以滴度≥0.6 BU/ml为抑制物阳性。分别采用改进Bethesda方法和Nijmegen方法对237例血友病A患者进行抑制物检测。结果改进Be-thesda方法和Nijmegen方法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5.5%(13/237)和8.4%(20/237),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滴度〉0.7 BU/ml的抑制物,两种方法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两种方法阳性结果不同的抑制物水平均在0.6~0.7 BU/ml。结论改进的标准Bethesda方法是一种简便、可行的检测方法,Nijmegen方法更有利于低滴度抑制物的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子抑制物 Bethesda方法 Nijmegen方法 友病A
下载PDF
超大孔离子交换制备色谱分离纯化高活性凝血因子Ⅷ 被引量:10
9
作者 康丽梅 张焱 +4 位作者 罗坚 李由 周月芳 余蓉 苏志国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18-623,共6页
建立了一条从人血浆中分离高活性凝血因子Ⅷ(FⅧ)的纯化工艺。基于FⅧ和介质孔径的尺度比及其对蛋白质活性影响的分析,设计了以超大孔离子交换制备色谱为核心步骤的新型分离纯化工艺。分别进行超大孔离子交换色谱与传统离子交换色谱的... 建立了一条从人血浆中分离高活性凝血因子Ⅷ(FⅧ)的纯化工艺。基于FⅧ和介质孔径的尺度比及其对蛋白质活性影响的分析,设计了以超大孔离子交换制备色谱为核心步骤的新型分离纯化工艺。分别进行超大孔离子交换色谱与传统离子交换色谱的条件优化,并对优化工艺所得产品进行了活性检测(底物显色法)和纯度检测(高效凝胶过滤和凝胶电泳)。结果表明,超大孔介质结构不但可以有效地保护蛋白质大分子结构,而且能够大幅度地提高制备色谱的传质速率,从而得到具有高凝血活性的FⅧ产品。FⅧ在超大孔制备色谱过程中的回收率(85%)比传统离子交换制备色谱高4~5倍,产品比活高达154 IU/mg。此外,还研究了超大孔介质的再生程序,采用5个柱体积的1 mol/L NaOH低流速清洗色谱柱,保证了色谱工艺的稳定性。本纯化工艺步骤简单,重现性好,易于放大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孔离子交换制备色谱 因子 浆蛋白 分离纯化
下载PDF
人凝血因子Ⅷ几种冻干保护剂的比较 被引量:7
10
作者 曹海军 张学俊 +3 位作者 杨显福 林方昭 肖小璞 李长清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56-559,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冻干保护剂对人凝血因子Ⅷ(FⅧ)制品在冻干及干热(100℃,30min)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同批次人FⅧ样品在相同冻干条件及一定保护剂(0.3%甘氨酸、1.5%蔗糖、1.0%白蛋白)组成的基础上,改变甘氨酸、蔗糖、白蛋白、木糖醇和精氨酸... 目的探讨不同冻干保护剂对人凝血因子Ⅷ(FⅧ)制品在冻干及干热(100℃,30min)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同批次人FⅧ样品在相同冻干条件及一定保护剂(0.3%甘氨酸、1.5%蔗糖、1.0%白蛋白)组成的基础上,改变甘氨酸、蔗糖、白蛋白、木糖醇和精氨酸5种冻干保护剂的含量或种类,组合成6组配方,对不同配方冻干及干热后FⅧ制品外观、复溶后澄清度及FⅧ活性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Ⅰ组(3%甘氨酸):冻干和干热后制品成形最好,但复溶后均有少量絮状物;Ⅱ组(5%蔗糖):冻干和干热后制品均萎缩,冻干过程部分制品水份未抽干,冻干后澄清度较好,干热后部分有少量絮状物;Ⅲ组(2%白蛋白):冻干和干热后制品成形较好,但复溶后均有絮状物;Ⅳ组(5%木糖醇):冻干后制品萎缩,复溶后澄清度最好,干热后膨胀,复溶后有大量絮状物;Ⅴ组(1.2%精氨酸):冻干和干热后制品萎缩,但复溶后澄清度均较好;Ⅵ组(5%木糖醇+1.2%精氨酸):冻干后制品膨胀,复溶后澄清度较好,干热后进一步膨胀,复溶有大量絮状物。各组冻干后FⅧ活性≥9.3 IU/ml,回收率均较高(≥84.2%);干热后差别明显,其中Ⅲ组(2%白蛋白)FⅧ活性≥9.3 IU/ml,回收率最高(≥90.4%),而Ⅳ组(5%木糖醇)和Ⅵ组(5%木糖醇+1.2%精氨酸)FⅧ活性≤0.94 IU/ml,回收率极低(≤9.8%)。结论在冻干及干热过程中不同冻干保护剂作用差异较大,甘氨酸赋形作用较好,精氨酸对制品中蛋白稳定作用明显,白蛋白对FⅧ活性保护作用最佳;较高浓度的蔗糖不利于冻干过程中水份的去除,木糖醇不适于作为需100℃干热处理的人FⅧ冻干保护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子(F) 冻干保护剂 冻干 干热
下载PDF
非病毒载体介导的人凝血因子Ⅷ基因在小鼠32D细胞系中的表达 被引量:6
11
作者 尹俊 王鸿利 +6 位作者 王学锋 璩斌 武文漫 丁秋兰 傅启华 戚正武 王振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721-725,共5页
为了观察非病毒载体 pRC/RSV介导的人凝血因子Ⅷ基因在小鼠 32D细胞系中的表达 ,将B结构域缺失(△ 76 0aa - 16 39aa)的人FⅧcDNA(hFⅧBDcDNA)亚克隆至质粒载体pRC/RSV ,构建重组质粒载体 pRC/RSV hFⅧBDcDNA。经SuperFectTransfectionR... 为了观察非病毒载体 pRC/RSV介导的人凝血因子Ⅷ基因在小鼠 32D细胞系中的表达 ,将B结构域缺失(△ 76 0aa - 16 39aa)的人FⅧcDNA(hFⅧBDcDNA)亚克隆至质粒载体pRC/RSV ,构建重组质粒载体 pRC/RSV hFⅧBDcDNA。经SuperFectTransfectionReagent转染小鼠 32D细胞系 ,分别采用一期法、ELISA法和RT PCR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人FⅧ的促凝活性 (hFⅧ∶C)和抗原含量 (hFⅧ∶Ag)以及细胞中hFⅧBDcDNA的转录。结果表明 :小鼠 32D细胞系培养上清液中的人FⅧ∶Ag最高达到了 4 5 0 .0 8毫微克 /(10 6细胞·2 4小时 ) ,hFⅧ∶C最高达到了 2 .0 1单位 /(10 6细胞·2 4小时 ) ,RT PCR可检测到 32D细胞中hFⅧBDcDNA转录的mRNA。结论 :非病毒质粒载体 pRC/RSV介导的人凝血因子Ⅷ基因能够在小鼠 32D细胞系中表达人FⅧ蛋白 ,所表达的FⅧ与正常人血浆中的野生型FⅧ具有相似的凝血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友病A 非病毒载体 因子 基因表达 32D细胞系
下载PDF
血浆凝血因子Ⅴ、Ⅷ及蛋白C活性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性 被引量:12
12
作者 唐金凤 陈先春 +2 位作者 钟磊 刘婷 肖九长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15年第1期103-105,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血浆凝血因子Ⅴ、Ⅷ(简称FⅤ、FⅧ或Ⅴ因子、Ⅷ因子)及蛋白C活性,探讨其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性及其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在本院住院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70例,以同期健康体检者70例作... 目的通过检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血浆凝血因子Ⅴ、Ⅷ(简称FⅤ、FⅧ或Ⅴ因子、Ⅷ因子)及蛋白C活性,探讨其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性及其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在本院住院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70例,以同期健康体检者7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其血浆凝血因子Ⅴ、Ⅷ及蛋白C活性。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凝血因子Ⅴ、Ⅷ及蛋白C活性是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性因素。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血浆凝血因子Ⅴ、Ⅷ活性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增高,蛋白C活性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血浆凝血因子Ⅴ、Ⅷ活性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显著相关性,而且血浆凝血因子Ⅴ、Ⅷ、蛋白C活性水平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性呈正相关,凝血因子Ⅷ活性异常增高、蛋白C活性降低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 因子 因子 蛋白C
下载PDF
中国人凝血因子Ⅷ基因多态性和血友病A的产前诊断 被引量:7
13
作者 曾溢滔 陈美珏 +6 位作者 黄英 仇效坤 黄淑帧 陈淑蓉 王鸿利 董金瀚 蔡玲芳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7期373-377,共5页
本文应用克隆化的凝血因子Ⅷ(下称FⅧ)基因cDNA及其旁侧的DNA片段作为探针,分析了123名中国正常人和22例血友病A患者的FⅧ基因及其旁侧的多态性位点Bcl Ⅰ/18e,Xbal/221,MspI/St14和BgI I/DX13。获得了中国人上述4个位点的RFLP资料,并应... 本文应用克隆化的凝血因子Ⅷ(下称FⅧ)基因cDNA及其旁侧的DNA片段作为探针,分析了123名中国正常人和22例血友病A患者的FⅧ基因及其旁侧的多态性位点Bcl Ⅰ/18e,Xbal/221,MspI/St14和BgI I/DX13。获得了中国人上述4个位点的RFLP资料,并应用RFLP连锁分析对2例血友病A高危妊娠进行了产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友病A 因子 产前诊断
下载PDF
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凝血因子Ⅷ、凝血因子Ⅸ检测对肝脏疾病诊断的意义 被引量:19
14
作者 钟洪明 黄宇清 曾荔山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7期707-709,共3页
目的研究凝血因子、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和D-二聚体(D-D)含量测定对肝脏疾病的诊断意义。方法对126例肝脏疾病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浆样本用免疫比浊法测定D-二聚体含量,用凝固法测定凝血因子Ⅷ和Ⅸ活性;用发色底物法检测抗凝血... 目的研究凝血因子、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和D-二聚体(D-D)含量测定对肝脏疾病的诊断意义。方法对126例肝脏疾病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浆样本用免疫比浊法测定D-二聚体含量,用凝固法测定凝血因子Ⅷ和Ⅸ活性;用发色底物法检测抗凝血酶Ⅲ活性。结果肝癌组和肝硬化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而肝炎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肝病患者凝血因子Ⅷ活性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显著升高(P<0.05),肝癌组凝血因子Ⅸ活性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升高(P<0.01),肝炎组和肝硬化组凝血因子Ⅸ活性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凝血酶Ⅲ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 D-二聚体含量、凝血因子Ⅷ活性增加和抗凝血酶Ⅲ活性降低是肝病患者疾病发展的敏感性指标,而凝血因子Ⅸ活性可能只是反映肝癌疾病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III 因子 因子IX 肝疾病
下载PDF
蛋白C、抗凝血酶及凝血因子Ⅷ活性变化与肺癌合并肺栓塞后治疗的关系 被引量:15
15
作者 陈环 张鹏 刘军锋 《检验医学》 CAS 2014年第10期995-999,共5页
目的探讨蛋白C(PC)、抗凝血酶(AT)及凝血因子Ⅷ(FⅧ)活性变化与肺癌合并肺血栓栓塞[简称肺栓塞(PE)]后治疗的关系.方法选择肺癌合并PE患者(肺癌+PE组)98例及肺癌患者(肺癌组)100例.记录两组性别、年龄并检测脂蛋白(a)[Lp... 目的探讨蛋白C(PC)、抗凝血酶(AT)及凝血因子Ⅷ(FⅧ)活性变化与肺癌合并肺血栓栓塞[简称肺栓塞(PE)]后治疗的关系.方法选择肺癌合并PE患者(肺癌+PE组)98例及肺癌患者(肺癌组)100例.记录两组性别、年龄并检测脂蛋白(a)[Lp(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C反应蛋白(CRP)、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数量(PLT)、纤维蛋白原(Fbg)等指标.检测肺癌+PE组治疗5~7d及肺癌组入院时的PC、AT、FⅧ、D-二聚体水平.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肺癌合并PE后治疗5~7d凝血纤溶状态的影响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影响因素的诊断效能.结果肺癌+PE组Lp(a)、TC、TG、TT均明显高于肺癌组(P〈0.05).肺癌+PE组PC、AT、FⅧ、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肺癌组(P〈0.01).Logistic逐步回归及ROC曲线分析显示,PC、AT、FⅧ是肺癌合并PE后治疗5~7d凝血纤溶状态的影响因素,ROC曲线下面积均〉0.90.结论肺癌合并PE中期治疗需关注PC、AT、FⅧ对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其活性水平可用来评估-定时期内的治疗效果和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C 因子 肺癌 栓栓塞
下载PDF
B区缺失的人凝血因子Ⅷ基因在293T细胞表达 被引量:5
16
作者 程海 徐开林 +5 位作者 孙海英 杜冰 曾令宇 鹿群先 何徐彭 潘秀英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1074-1078,共5页
本研究目的是构建含有人凝血因子Ⅷ(FⅧ)基因的慢病毒载体,观察其在293T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用限制性内切酶法获得B区缺失的人凝血因子Ⅷ基因(BDDhFⅧcDNA)片段,将其克隆至慢病毒载体pXZ208,构建了慢病毒表达载体pXZ208-BDDhFⅧ;用限制... 本研究目的是构建含有人凝血因子Ⅷ(FⅧ)基因的慢病毒载体,观察其在293T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用限制性内切酶法获得B区缺失的人凝血因子Ⅷ基因(BDDhFⅧcDNA)片段,将其克隆至慢病毒载体pXZ208,构建了慢病毒表达载体pXZ208-BDDhFⅧ;用限制性内切酶法鉴定载体的连接方向,用磷酸钙共沉淀法将重组质粒pXZ208-BDDhFⅧ分别与包装质粒ΔNRF、包膜蛋白质粒VSV-G共转染293T包装细胞,包装后感染293T细胞,并以pXZ171作为对照。在感染后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BDDhFⅧ基因的转录,一期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FⅧ的活性,流式细胞仪(FCM)检测载体的感染效率,PCR检测BDDhFⅧ基因的整合。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慢病毒表达载体pXZ208-BDDhFⅧ,其基因转导染效率达到了59.57%。RT-PCR法能够检测到BDDhFⅧ转录的mRNA。感染后24、48、72小时检测到细胞上清中FⅧ活性(FⅧ∶C)分别为12%、43%、87%。PCR法扩增出了534bp的特异性片段。结论:成功构建的慢病毒表达载体pXZ208-BDDhFⅧ,在体外可以有效感染293T细胞并表达有活性的FⅧ,提示基因治疗可应用于血友病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病毒 因子 体外表达
下载PDF
酸性区3融合重链促进基于蛋白质内含子的双载体B域缺失型凝血因子Ⅷ转基因表达 被引量:4
17
作者 朱甫祥 杨树德 +3 位作者 刘泽隆 缪静 屈慧鸽 迟晓艳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225-1231,共7页
最近的研究表明,蛋白质内含子(intein)介导的B区缺失型凝血因子Ⅷ(BDD-FⅧ)的轻链和重链剪接可顺式促进后者的分泌,而且剪接反应在细胞内、外均可发生.为进一步提高基于蛋白质内含子的双载体转BDD-FⅧ基因的功效,将具有促进重链分泌作... 最近的研究表明,蛋白质内含子(intein)介导的B区缺失型凝血因子Ⅷ(BDD-FⅧ)的轻链和重链剪接可顺式促进后者的分泌,而且剪接反应在细胞内、外均可发生.为进一步提高基于蛋白质内含子的双载体转BDD-FⅧ基因的功效,将具有促进重链分泌作用的位于Pro1640~Ser1690的酸性区3(acidic region-3,AR-3)引入重链,检验对蛋白质内含子剪接的BDD-FⅧ蛋白分泌和活性的影响.用融合蛋白内含子的附加ar-3重链(HCAR3IntN)基因和轻链(IntCLC)基因共转染培养的HEK293细胞,分别用ELISA和Coatest法定量分析分泌至培养上清中剪接BDD-FⅧ蛋白量和生物活性,并用免疫印迹观察了细胞内的BDD-FⅧ剪接.结果显示,共转HCAR3IntN和IntCLC基因细胞,分泌至上清的剪接BDD-FⅧ蛋白量和活性分别为(173±26)μg/L和(1.31±0.15)U/ml,明显高于未添加ar-3的蛋白质内含子融合重链(HCIntN)与轻链(IntCLC)基因共转染细胞[(102±12)μg/L和(0.79±0.09)U/ml],提示AR-3对蛋白质内含子剪接的BDD-FⅧ蛋白分泌和活性有明显改善作用.而且,分别转HCAR3IntN和IntCLC基因细胞混合培养后的上清中,亦检测到剪接的BDD-FⅧ蛋白和活性[(35±7)μg/L和(0.28±0.08)U/ml],表明蛋白质内含子可进行不依赖细胞机制的蛋白质剪接.另外,转基因细胞总蛋白呈现明显的可与FⅧ多克隆抗体进行反应的剪接BDD-FⅧ蛋白条带,直观地反映细胞内BDD-FⅧ的剪接.为动物模体内运用蛋白质反式剪接技术的双腺相关病毒载体(AAV)转BDD-FⅧ基因实验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子 酸性区3 分泌 蛋白质内含子 蛋白质反式剪接
下载PDF
凝血因子Ⅻ及Ⅷ在主动脉夹层围术期凝血功能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贡鸣 李嘉晨 +6 位作者 关欣亮 姜文剑 李海洋 王晓龙 刘愚勇 兰峰 张宏家 《中国医药》 2019年第6期842-846,共5页
目的探讨凝血因子Ⅻ及凝血因子Ⅷ在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变化及对二次开胸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就诊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88例,均接受中度低温停循环手术治疗。根据是否... 目的探讨凝血因子Ⅻ及凝血因子Ⅷ在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变化及对二次开胸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就诊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88例,均接受中度低温停循环手术治疗。根据是否二次开胸将88例患者分为二次开胸组(10例)和未二次开胸组(78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及术后重要指标,分析凝血功能障碍导致二次开胸的危险因素。选择麻醉诱导后(t1)、术中温度最低点(t2)、复温至36℃(t3)、术后4 h(t4)、术后24 h(t5)5个时点进行血液样本的抽取,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凝血因子Ⅻ、活化的凝血因子Ⅻ、凝血因子Ⅶ、活化的凝血因子Ⅶ、凝血因子Ⅷ、活化的凝血因子Ⅷ、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的检测。结果t2~t4时点凝血因子Ⅻ水平均低于t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5时点与t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5)。活化的凝血因子Ⅻ和活化的凝血因子Ⅷ水平由t1~t5全程呈逐渐升高趋势,与t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凝血因子Ⅷ水平各时点均低于t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凝血因子Ⅶ水平于t2和t3时点均低于t1,t4和t5时点均高于t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次开胸组术中失血量、术后总引流量以及悬红细胞输注总量、冰冻血浆输注总量、纤维蛋白原输注总量均高于未二次开胸组[1 700(1 375,2 000)ml比1 250(1 000,1 600)ml;4 250(2 533,7 060)ml比2 170(1 230,3 555)ml;2 700(1 125,3 825)ml比675(600,1 424)ml;1 200(400,1 550)ml比400(50,800)ml;2.00(2.00,2.88)g比2.00(1.00,2.00)g],t2时点血小板计数水平低于未二次开胸组[(61±28)×109/L比(72±39)×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校正体质量、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时间、低温停循环时间、术前血小板水平、术前血红蛋白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t2时点凝血因子Ⅻ水平(比值比=1.342,95%置信区间:1.058~1.570,P=0.012)为主动脉夹层患者接受外科手术后凝血功能障碍导致二次开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凝血因子Ⅻ作为内源性凝血途径的启动因子,在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术期的凝血功能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其在术中最低温时的水平较低可能是术后由于凝血功能障碍导致二次开胸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凝血因子Ⅷ作为凝血共同途径的重要因子,本研究未发现其增加二次开胸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因子 因子 功能障碍 二次开胸
下载PDF
中和低剂量重组人凝血因子Ⅷ防治血友病A关节出血的疗效 被引量:5
19
作者 程洪波 黄艳辉 +3 位作者 翟保华 俞菊红 万才水 金成豪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3年第12期40-42,共3页
目的 比较中、低剂量重组人凝血因子Ⅷ防治血友病A关节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 例血友病A患儿按预防剂量的大小分为2组:中剂量组(28例)和低剂量组(30例).中剂量组采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15~25 ·kg-1静脉推注,3次周-1,连用4个... 目的 比较中、低剂量重组人凝血因子Ⅷ防治血友病A关节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 例血友病A患儿按预防剂量的大小分为2组:中剂量组(28例)和低剂量组(30例).中剂量组采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15~25 ·kg-1静脉推注,3次周-1,连用4个月;低剂量组采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15 U·kg-1静脉推注,3次&#183;周-1,连用4个月.观察2组防治前、防治4个月后关节出血次数的情况.结果 2组防治4个月后关节出血次数明显低于防治前(P<0.05),中剂量组防治4个月后关节出血次数明显低于低剂量组(P<0.05).结论 重组人凝血因子Ⅷ用于防治血友病A能明显改善关节出血症状,且中剂量防治优于低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友病 重组人因子 疗效 防治
下载PDF
D-二聚体与凝血因子Ⅷ联合检测对肺癌合并肺栓塞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20
作者 赵燕霞 邓明琴 杨晓红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8期2283-2286,共4页
目的探讨D-二聚体与凝血因子Ⅷ联合检测对肺癌合并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8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医院就诊的100例肺癌疑似肺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血液学指标,经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检测... 目的探讨D-二聚体与凝血因子Ⅷ联合检测对肺癌合并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8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医院就诊的100例肺癌疑似肺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血液学指标,经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检测证实。比较肺癌合并肺栓塞组和非肺栓塞组的临床资料和血液学指标。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D-二聚体、凝血因子Ⅷ是肺癌合并肺栓塞独立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D-二聚体、凝血因子Ⅷ诊断效能。结果100例肺癌疑似肺栓塞患者中,最终确诊为肺栓塞30例,发生率30%。比较肺栓塞组和非肺栓塞组一般资料,肺栓塞组三酰甘油(TG)、D-二聚体、FⅧ明显高于非肺栓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D-二聚体、FⅧ是肺癌合并肺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D-二聚体诊断肺栓塞的AUC为0.833,FⅧ为0.752;D-二聚体联合FⅧ诊断肺癌合并肺栓塞的AUC为0.905,明显高于D-二聚体和FⅧ单独检测(Z=2.563、3.017,P<0.05)。结论D-二聚体与凝血因子Ⅷ联合检测可提高肺癌合并肺栓塞的诊断效能,具有诊断肺癌合并肺栓塞的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因子 肺癌合并肺栓塞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