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小板聚集、粘附与3种凝血因子时间测定结果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高宗玲 薛爱玲 翟庆云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2年第5期711-712,共2页
关键词 小板聚集 小板粘附 凝血因子时间 玻球法 冠心病 急性心肌梗塞 诊断
下载PDF
DIC患者测定VWF、PLT和凝血因子时间的临床意义
2
作者 柳爱英 宋长广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0年第8期93-95,共3页
目的探讨vWF含量、PLT数量和凝血因子时间变化在DIC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血清vWF测定采用免疫比浊法,使用日本产OLYMPUSAU-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PT、APTT、TT、Fig测定采用凝固法,使用日本产sysmex CA-530凝血分析仪测定;... 目的探讨vWF含量、PLT数量和凝血因子时间变化在DIC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血清vWF测定采用免疫比浊法,使用日本产OLYMPUSAU-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PT、APTT、TT、Fig测定采用凝固法,使用日本产sysmex CA-530凝血分析仪测定;PLT计数用EDTA—K2抗凝静脉血,使用日本产sysmex K-1000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测定。结果DIC病例组血清vWF和Fig含量、PLT数量及PT、APTT、TT时间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并随着DIC的发展而逐步升高。结论vWF含量、PLT数量和凝血因子时间变化,可以作为DIC早期预测、诊断的重要指标,而且其动态测定结果还可以作为监测DIC病情发展情况、评价疗效、判断疾病严重程度和估计预后的重要实验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C VWF PLT 凝血因子时间 临床意义
原文传递
重症监护病房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3
作者 张岩 许春阳 +2 位作者 俞隼 温顺 叶宏伟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4年第4期343-349,共7页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自发性脑出血(sICH)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DVT)的危险因素,并构建DVT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ICU收治的357例sICH患者资料,以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254)和验证集(n=...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自发性脑出血(sICH)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DVT)的危险因素,并构建DVT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ICU收治的357例sICH患者资料,以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254)和验证集(n=103),依据其住院期间是否超声证实发生DVT分为DVT组(n=27)与非DVT组(n=227)。基于训练集数据,采用Logistic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法筛选DVT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校准曲线评估列线图模型的区分度和拟合优度,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价预测模型的临床实用性。结果①共纳入254例训练集患者,其中男157例,女97例,DVT组共27例,发生率为10.63%;②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机械通气(OR=3.574,P=0.018)、血肿体积(OR=4.280,P=0.002)、股静脉置管(OR=3.892,P=0.012)及血栓弹力图(TEG)中的凝血因子反应时间(R)(OR=0.337,P=0.021)是重症sICH患者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③基于筛选出的4项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DVT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经过验证,该模型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13(95%CI 0.730~0.896),其校准曲线趋近于理想曲线;DCA提示预测模型具有临床有效性。结论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的重症sICH患者DVT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对重症sICH患者发生DVT有较好预测效能,可以实现量化、个体化、可视化预测,为临床早期干预决策重症sICH的抗凝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脑出 深静脉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机械通气 肿体积 股静脉置管 因子反应时间
下载PDF
基于STM32的生物电阻抗测量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曙 王直 +1 位作者 滕凯 李想 《电子器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68-274,共7页
为了更好地了解患者的血凝病理状况,方便医生及时用药,基于STM32和AD5933设计了一种血凝电阻抗测量系统。使用该系统测量标准电阻、电容构成的RC并联网络,与TH2832LCR电桥仪对比,误差小于0.9%;进行标准电阻的扫频测量,误差小于0.5%。提... 为了更好地了解患者的血凝病理状况,方便医生及时用药,基于STM32和AD5933设计了一种血凝电阻抗测量系统。使用该系统测量标准电阻、电容构成的RC并联网络,与TH2832LCR电桥仪对比,误差小于0.9%;进行标准电阻的扫频测量,误差小于0.5%。提出一种凝血因子反应时间R检测方法,对40组血样进行测量,并与实际R值对比,误差均小于4%;使用等浓度差的CaCl_(2)溶液与多组枸橼酸钠抗凝血混合,发现随着CaCl_(2)溶液浓度以0.025mol/L微量减小,R明显增大,符合生物学规律;在不同条件下对多组血样进行测量,误差均小于5%。结果表明该电阻抗测量系统可以用于凝血因子反应时间的检测,且具有较高的精度、灵敏度和较好的重复性、重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5933 电阻抗测量 因子反应时间 枸橼酸钠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