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6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凝血因子V基因Leiden突变和凝血酶原基因G20210A突变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16
1
作者 郭辰虹 郭琼行 +3 位作者 龚瑶琴 陈丙玺 常宏 周海斌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2年第3期235-237,共3页
目的 :探讨凝血因子V基因G16 91A突变 (Leiden突变 )和凝血酶原基因G2 0 2 10A突变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 RFLP技术对 8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和 10 0例正常对照的健康人群进行凝血因子V基因G16 91A突变和凝... 目的 :探讨凝血因子V基因G16 91A突变 (Leiden突变 )和凝血酶原基因G2 0 2 10A突变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 RFLP技术对 8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和 10 0例正常对照的健康人群进行凝血因子V基因G16 91A突变和凝血酶原基因G2 0 2 10A突变检测。结果 :8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和 10 0例正常对照组中均未检出凝血因子V基因G16 91A突变和凝血酶原基因G2 0 2 10A突变。结论 :凝血因子V基因G16 91A突变和凝血酶原基因G2 0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子v基因 酶原基因 深静脉栓形成
下载PDF
凝血因子V基因Leiden突变和早产儿脑室内出血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梁志强 陈尚勤 陈鲜威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02-303,共2页
目的研究凝血因子V基因Leiden突变和早产儿脑室内出血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分析的方法,对54例脑室内出血的早产儿及57例无脑室内出血的早产儿进行等位基因检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4例脑室内出血组中有6... 目的研究凝血因子V基因Leiden突变和早产儿脑室内出血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分析的方法,对54例脑室内出血的早产儿及57例无脑室内出血的早产儿进行等位基因检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4例脑室内出血组中有6例为基因Leiden突变杂合子(11%),而无脑室内出血的早产儿中的57例中只有1例为基因Leiden突变杂合子(1.8%),两组之间差异显著,χ2=4.11,P<0.05。结论凝血因子V基因Leiden突变携带者患脑室内出血的早产儿风险高于无脑室内出血的早产儿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脑室内出 因子v 基因leiden突变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凝血因子V基因Leiden突变与严重先兆子痫的关系研究
3
作者 李克深 孙延芝 +2 位作者 陈黎明 郭劲柏 丛文玲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1999年第4期12-13,共2页
为探讨凝血因子V基因Leiden突变与孕妇严重先兆子痫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分析对35例严重先兆子痫孕妇及90例正常对照组孕妇进行等位基因检测。结果:35例严重先兆子痫患者中有3人,为Le... 为探讨凝血因子V基因Leiden突变与孕妇严重先兆子痫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分析对35例严重先兆子痫孕妇及90例正常对照组孕妇进行等位基因检测。结果:35例严重先兆子痫患者中有3人,为Leiden突变杂合子(8.6%),而正常对照组中的90人中只有1人为Leiden突变杂合子(1.1%),二组间差异显著,x2=4.89,P<0.05。结论:因子V基因Leiden突变携带者患严重先兆子痫的风险高于正常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兆子痫 因子v基因 leiden突变 PCR
下载PDF
15例遗传性凝血因子V缺陷症先证者的临床特征与基因突变分析
4
作者 林双女 叶银才 +2 位作者 陈碧乐 谢作听 王明山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425-429,共5页
目的分析15个遗传性凝血因子V(FV)缺陷症先证者的临床特征与基因突变类型,初步探讨其可能的分子致病机制。方法采用一期凝固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FV活性(FV:C)和FV抗原(FV:Ag)。用PCR扩增患者F5基因的25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并直接测序... 目的分析15个遗传性凝血因子V(FV)缺陷症先证者的临床特征与基因突变类型,初步探讨其可能的分子致病机制。方法采用一期凝固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FV活性(FV:C)和FV抗原(FV:Ag)。用PCR扩增患者F5基因的25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并直接测序。利用蛋白质模型分析其可能的分子机制。结果在5例FV:C大于10%的先证者中,仅有1例出现轻微出血症状;在10例FV:C小于10%的先证者中,7例表现出各种出血症状。15例先证者共检出12个基因突变位点(其中8个为新的突变,1个为致病的多态性)。蛋白质模型分析表明,所有6种错义突变都会导致FV蛋白的构象改变,其中2种(p.Ser1781Arg和p.Asp96His)会减少氢键数量,从而导致局部蛋白质结构不稳定。结论这些遗传性FV缺陷症先证者的FV水平与各自的F5基因突变有关,其FV水平与出血症状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子v缺陷症 临床特征 复合杂合突变
下载PDF
血栓及血栓前状态与凝血因子V基因多态性和APCR及HHcy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高丽霞 丁秋兰 +9 位作者 吴克雄 胡军 王学锋 东传玲 戴菁 张斌 代静 贺萍 张学平 王云霞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850-1855,共6页
目的:探讨血栓患者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活化蛋白C抗性(APCR)及凝血因子v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300例健康查体者为正常对照;纳入研究的223例血栓患者中,经计算机断层显像(CT)的脑梗塞(CI)80例、心肌梗塞(MI)82例和静脉血栓栓... 目的:探讨血栓患者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活化蛋白C抗性(APCR)及凝血因子v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300例健康查体者为正常对照;纳入研究的223例血栓患者中,经计算机断层显像(CT)的脑梗塞(CI)80例、心肌梗塞(MI)82例和静脉血栓栓塞(VTE)61例;另纳入研究的270例血栓前状态患者中,妊高症(PTH)7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62例、糖尿病(DM)60例和癌症(CA)72例。以循环酶法和APTT凝固法分别测定病例组和正常对照血浆中HHcy及APCR,并用限制性内切酶片段多态性(RFLP)测定FV G1691-A、G1091-C、A1090-G等3种基因多态性的发生情况。结果:静脉血栓患者APCR阳性率最高(62.29%),正常对照组APCR阳性很低(7.33%),而其HHcy阳性分别为68.42%及10.00%。发现3例FV基因杂合突变静脉血栓患者为APCR阳性。结论:静脉血栓患者HHcy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HHcy是引起静脉血栓患者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静脉血栓患者存在APCR,而APCR阳性可能与凝血因子V基因多态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前状态 高同型半胱氨酸 活化蛋白C抵抗 因子v
下载PDF
海南地区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活化蛋白C抵抗与凝血因子V基因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陈浩 肖占祥 +6 位作者 戚悠飞 曾昭凡 岳劼 刘飒华 李振振 吴鸿飞 张文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1894-1897,共4页
目的了解海南地区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患者及健康人群活化蛋白C抵抗(activated protein C resistance,APCR)情况以及可能的凝血因子V基因缺陷(FV Leiden、FV HongKong/Cambridge)。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1... 目的了解海南地区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患者及健康人群活化蛋白C抵抗(activated protein C resistance,APCR)情况以及可能的凝血因子V基因缺陷(FV Leiden、FV HongKong/Cambridge)。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海南省人民医院住院的海南籍汉族VTE患者共计101名以及海南籍健康人群104名,检测两组人群中是否存在APCR现象,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LFP)以及基因测序方法检测FV Leiden、FV HongKong/Cambridge基因。结果 VTE组APCR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在101名VTE患者当中检出1例杂合突变FV Leiden和3例FV HongKong基因型,未发现纯合突变FV Leiden以及FV Cambridge基因型。对照组人群中未发现上述异常基因。结论 APCR可能是导致海南地区人群VTE发病的危险因素,FV Leiden基因在海南人群中少见,FV HongKong可能是海南地区VTE人群较特异的致病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栓栓塞症 因子v 基因多态性 活化蛋白C抵抗
下载PDF
凝血因子XⅢ基因Val34Leu突变与脑出血神经功能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谢汝萍 杨志杰 +7 位作者 于敏 肖卫忠 张新宇 王丽华 张燕 王朝曦 黄因敏 徐希平 《现代康复》 CSCD 2001年第2期92-93,共2页
目的 探讨凝血因子 XⅢ (FXⅢ )基因 Va134Leu突变与中国人群脑出血发病的相关关系。方法 利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分析了 150例原发性脑出血病人和 150例非脑卒中对照组 FXⅢ基因的基因型位点频率。结果 在所研究的人群中... 目的 探讨凝血因子 XⅢ (FXⅢ )基因 Va134Leu突变与中国人群脑出血发病的相关关系。方法 利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分析了 150例原发性脑出血病人和 150例非脑卒中对照组 FXⅢ基因的基因型位点频率。结果 在所研究的人群中发现了 4例 FXⅢ基因 Val34Leu突变的杂合子,全部位于脑出血组,没有发现突变型的纯合子。等位基因 Val34和 Leu34在所研究的中国人群中的频率分别是 99.3%和 0.7%。结论 FXⅢ基因 Val34Leu突变可能与中国人群的脑出血有潜在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 因子XⅢ 遗传学 vAL34LEU 基因突变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获得性凝血因子V抑制物患者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8
作者 王栋 谢妍 +5 位作者 梁佩淇 刘子溢 李渭阳 余自强 吴德沛 付建红 《血栓与止血学》 CAS 2024年第3期121-124,共4页
患者为老年男性,无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病史及家族史,亦无潜在相关疾病,既往有高血压、脑梗死和慢性肾衰竭病史。临床表现为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后1月余乏力纳差不缓解,全身无出血点,实验室检查提示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 患者为老年男性,无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病史及家族史,亦无潜在相关疾病,既往有高血压、脑梗死和慢性肾衰竭病史。临床表现为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后1月余乏力纳差不缓解,全身无出血点,实验室检查提示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显著延长,血浆PT、APTT纠正实验未纠正,凝血因子V活性降低,凝血因子V抑制物水平阳性。予甲泼尼龙治疗后PT和APTT显著下降,V因子水平回升,V因子抑制物水平下降,患者好转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因子v 因子v抑制物
下载PDF
凝血因子VR_2等位基因多态性在血栓相关性疾病患者中的分布 被引量:4
9
作者 胡燕青 陈方平 +3 位作者 解勤之 蹇在伏 王光平 左晓霞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159-160,共2页
目的 :通过检测血栓相关性疾病患者的凝血因子V(coagulationfactorV)R2 等位基因多态性 ,探讨R2单体型与血栓形成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PCR 酶切法对 10 0个脑血栓患者 ,96个心肌梗塞患者 ,45个深静脉血栓患者 ,80个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 ... 目的 :通过检测血栓相关性疾病患者的凝血因子V(coagulationfactorV)R2 等位基因多态性 ,探讨R2单体型与血栓形成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PCR 酶切法对 10 0个脑血栓患者 ,96个心肌梗塞患者 ,45个深静脉血栓患者 ,80个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 ,以及 98个正常对照进行FVR2 等位基因检测。结果 :首次发现 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基因型为R2 等位基因杂合子。结论 :中国汉族人群血栓形成的遗传分子背景与FVHR2 等位基因可能没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子v HR2单体型
下载PDF
两例先天性凝血因子V缺乏症基因突变的鉴定 被引量:3
10
作者 曹丽娟 王兆钺 +4 位作者 苏雁华 杨海燕 赵小娟 白霞 阮长耿 《血栓与止血学》 2007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凝血因子Ⅴ(FⅤ)缺乏症的分子发病机制。方法采用一期法检测血浆FⅤ活性, ELISA法检测血浆FⅤ的抗原含量,PCR法扩增FV基因的25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DNA测序并与Genebank校对确定基因异常。结果两例患者血浆FⅤ活性和抗... 目的探讨先天性凝血因子Ⅴ(FⅤ)缺乏症的分子发病机制。方法采用一期法检测血浆FⅤ活性, ELISA法检测血浆FⅤ的抗原含量,PCR法扩增FV基因的25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DNA测序并与Genebank校对确定基因异常。结果两例患者血浆FⅤ活性和抗原含量均为2%。病例1在FⅤ基因23外显子G 69969 T的纯合突变,导致G 2107 V;病例2由13外显子双杂合突变所致,其中一突变C 45533 T导致R 740 Ter,另一突变位点G 45366 A导致C 684 Y,这是国际上第一个位于13外显子的错义突变位点。分子结构分析表明684 Cys突变Tyr后,不能与603 Cys形成二硫键,影响了A2区β环状结构的形成,导致FⅤ的稳定性降低。结论FⅤ基因G 69969 T、C 45533 T及G 45366 A突变与先天性FⅤ缺乏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子v 基因突变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易栓性疾病患者血浆中凝血因子V基因三种多态性和APC—R、LA的检测 被引量:1
11
作者 霍梅 徐勇 +2 位作者 龚文胜 叶素丹 何林 《海南医学》 CAS 2004年第6期35-36,24,共3页
目的 了解易栓性疾病患者凝血因子Ⅴ基因三种多态性和狼疮抗凝物质(LA)、活化蛋白C抵抗(APC-R)的发生率。方法 测定237例易栓性疾病(包括90例脑梗塞、59例冠心病、57例高血压、31例深静脉血栓)患者和正常对照血浆中LA、APC-R,并用限制... 目的 了解易栓性疾病患者凝血因子Ⅴ基因三种多态性和狼疮抗凝物质(LA)、活化蛋白C抵抗(APC-R)的发生率。方法 测定237例易栓性疾病(包括90例脑梗塞、59例冠心病、57例高血压、31例深静脉血栓)患者和正常对照血浆中LA、APC-R,并用限制性内切酶片段多态性方法测定FV G1691→A、C1091→C、A1090→G三种基因多态性的发生情况。结果 脑梗塞组LA阳性者有41例(45.6%),APC-R阳性者3例(3.3%);冠心病组LA阳性者有24例(40.7%),APC-R未见阳性;高血压组LA阳性者有22例(38.6%),APC-R阳性者有4例(7.0%);深静脉血栓组LA阳性者有13例(41.9%),APC-R阳性者1例(3.2%);对照组未见阳性、三种基因多态性都未见阳性。结论 易栓性疾病患者LA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LA可能是引起易栓性疾病患者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易栓性疾病患者存在APC—R,但可能和凝血因子Ⅴ基因三种多态性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栓性疾病 因子v 基因多态性 APC-R LA 狼疮抗物质 活化蛋白C抵抗
下载PDF
凝血因子Ⅷ基因Val 34 Leu突变与脑梗死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玉蓉 李正仪 陈葳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261-263,共3页
目的 观察中国陕西汉族人群中凝血因子 (F )基因Val34Leu的变异 ,并探讨其与脑梗死发病的关系。方法 收集 6 5例陕西地区汉族脑梗死患者和 6 5名健康体检者的外周静脉血 ;采用酚 氯仿抽提技术提取基因组DNA ,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 目的 观察中国陕西汉族人群中凝血因子 (F )基因Val34Leu的变异 ,并探讨其与脑梗死发病的关系。方法 收集 6 5例陕西地区汉族脑梗死患者和 6 5名健康体检者的外周静脉血 ;采用酚 氯仿抽提技术提取基因组DNA ,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与随机测序的方法检测基因的突变。结果 脑梗死组与健康对照组均不存在FVal34Leu的突变。结论  (1)中国陕西地区乃至中国的汉族人群中FVal34Leu的突变频率很低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子 基因 val34Leu突变 脑梗死 外周静脉
下载PDF
凝血因子V基因突变(1691G/A)与脑血栓、深静脉血栓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毕云天 胡玉红 +2 位作者 梁万东 罗佳滨 吕学诜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0年第5期17-18,共2页
本文采用PCR扩增、限制性酶切及电泳分型等方法 ,检测了凝血因子V1691(G→A)突变在中国汉族人群体中的分布特点 ,并探讨了该突变同脑血栓、深静脉血栓等血栓性疾病的风险相关性。结论如下 :1 中国汉族人群中约有 1 96%携带突变基因 1691... 本文采用PCR扩增、限制性酶切及电泳分型等方法 ,检测了凝血因子V1691(G→A)突变在中国汉族人群体中的分布特点 ,并探讨了该突变同脑血栓、深静脉血栓等血栓性疾病的风险相关性。结论如下 :1 中国汉族人群中约有 1 96%携带突变基因 1691A ,墨西哥人中为 1 88% ,美国白人中为 1 89% ,美国黑人中为 0 % ,资料表明瑞典人群中约为 7% ,此结果提示该基因频率随种族、地区的不同而存在着差异。 2 深静脉血栓患者的FactorV 1691A基因频率为 0 .0 761与正常对照组(0 0 0 98)比较 ,统计结果RR =8.9798(u =2 .6648>2 .5 8,P <0 .0 1)两者差异显著 ,此结果表明该突变是静脉血栓的主要的风险因子。 3 脑血栓患者的FactorV 1691A基因频率为 0 .0 0 675 ,与正常对照组 (0 0 0 98)比较 ,统计结果RR =0 .6845 (U =-0 2 984<1.96 ,P >0 .0 5 ) ,此结果表明 ,该突变可能不是脑动脉血栓的主要的风险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子v 基因突变 PCR
下载PDF
习惯性流产妇女中凝血因子V基因三种多态性和APC-R、LA的检测 被引量:2
14
作者 徐勇 霍梅 《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54-156,共3页
目的 研究习惯性流产妇女与活化蛋白C抵抗 (APC R)、狼疮抗凝物质 (LA)和凝血因子Ⅴ (FⅤ )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测定习惯性流产妇女 (未妊娠期 )和正常对照妇女的APC R、LA ,并用限制性内切酶片段多态性的方法检测FⅤG16 91→A、G... 目的 研究习惯性流产妇女与活化蛋白C抵抗 (APC R)、狼疮抗凝物质 (LA)和凝血因子Ⅴ (FⅤ )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测定习惯性流产妇女 (未妊娠期 )和正常对照妇女的APC R、LA ,并用限制性内切酶片段多态性的方法检测FⅤG16 91→A、G10 91→C、A10 90→G 3种基因多态性的发生情况。结果 习惯性流产妇女的APC R和 3种FⅤ基因多态性测定未见阳性 ,LA阳性率达 15 .6 %。结论 中国妇女习惯性流产与APC R和 3种FⅤ基因多态性可能关系不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惯性流产 因子v 基因多态性 活化蛋白C 狼疮抗物质
下载PDF
凝血因子VII基因的多态性研究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弓向荣 王留义 刘安丰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6年第7期858-858,870,共2页
目的:探讨中国人冠心病与凝血因子VII(FVII)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利用PCR技术对河南地区26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FVII基因del(-323)ins多态性的检测和分析,并与河南地区的健康人群对照进行比较,分析其多态性与冠心病遗传因素之间的相... 目的:探讨中国人冠心病与凝血因子VII(FVII)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利用PCR技术对河南地区26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FVII基因del(-323)ins多态性的检测和分析,并与河南地区的健康人群对照进行比较,分析其多态性与冠心病遗传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患者FVII基因del(-323)ins多态性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FVII基因del(-323)ins多态性可能不是中国人群冠心病发病的遗传学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子 基因 多态性 冠心病
下载PDF
我国河南汉族正常人群凝血因子VII基因MspI多态性观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连建华 李春敏 +3 位作者 于海东 贺颖 齐华 郑红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7年第5期13-14,90,共3页
目的研究我国汉族正常人群凝血因子Vll基因MspI多态性的分布特点。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分析560名河南汉族正常人群凝血因子VII(FVII)基因R353Q突变的分布情况。结果我国河南汉族正常人群F... 目的研究我国汉族正常人群凝血因子Vll基因MspI多态性的分布特点。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分析560名河南汉族正常人群凝血因子VII(FVII)基因R353Q突变的分布情况。结果我国河南汉族正常人群FVII基因R353Q的RR,RQ,QQ,基因型频率分别是0.864,0.132,0.004;R,Q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是0.930,0.070;与国外其他种族相比,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与日本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75,P>0.05:χ2=0.000,P>0.05);RQ及QQ基因型明显低于意大利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8.536,P<0.01;χ2=16.311,P<0.01);Q等位基因明显低于意大利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228,P<0.01)。结论我国河南汉族正常人群FVII基因R353Q突变的基因型分布不同于国外其它种族,具有种族或地域的差异。关键词:凝血因子VII;基因多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子 基因多态性 R353Q
下载PDF
凝血因子Ⅴ基因Leiden突变与反复自然流产的关系 被引量:3
17
作者 宋绿茵 史文静 陈盛强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凝血因子Ⅴ基因Le iden突变在中国广东地区反复自然流产患者遗传发生学中的作用。方法: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技术检测50例反复自然流产患者(实验组)和50例正常妇女(对照组)的凝血因子Ⅴ基因Le iden突变。结果:习惯... 目的:探讨凝血因子Ⅴ基因Le iden突变在中国广东地区反复自然流产患者遗传发生学中的作用。方法: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技术检测50例反复自然流产患者(实验组)和50例正常妇女(对照组)的凝血因子Ⅴ基因Le iden突变。结果:习惯性流产组和对照组均无凝血因子Ⅴ基因Le iden突变的存在。结论:凝血因子Ⅴ基因Le iden突变与中国广东地区妇女反复自然流产的遗传易感性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自然流产 因子v 多态现象
下载PDF
凝血VII因子IVS7基因多态性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象男 郑红 +2 位作者 臧新 杨冬之 贺颖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215-216,225,共3页
目的探讨凝血因子VII基因IVS7多态性与河南汉族人群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相关关系。方法运用PCR-RFLP方法对103例DVT患者和250例健康对照进行FVII基因IVS7多态性的分析,并进行基因型频率与等位基因频率的比较。结果在IVS7多态性中,H7... 目的探讨凝血因子VII基因IVS7多态性与河南汉族人群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相关关系。方法运用PCR-RFLP方法对103例DVT患者和250例健康对照进行FVII基因IVS7多态性的分析,并进行基因型频率与等位基因频率的比较。结果在IVS7多态性中,H7等位基因频率在DVT组和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并在国内首次发现H4等位基因。结论H7等位基因可能是河南汉族人群深静脉血栓发病的遗传性保护因子,IVS7多态性存在种族和地域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形成 因子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两个复合杂合突变导致遗传性凝血因子V缺陷症家系的表型与基因突变分析
19
作者 郑周 徐琦煜 +2 位作者 周星星 王明山 谢耀盛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2期947-953,共7页
目的:对两个由F5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导致的遗传性凝血因子V(FV)缺陷症家系进行表型和基因型分析,初步探讨其分子致病机制。方法:检测两个家系各成员外周血的血浆FV活性(FV:C)和FV抗原(FV:Ag)等凝血指标。通过PCR扩增F5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及... 目的:对两个由F5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导致的遗传性凝血因子V(FV)缺陷症家系进行表型和基因型分析,初步探讨其分子致病机制。方法:检测两个家系各成员外周血的血浆FV活性(FV:C)和FV抗原(FV:Ag)等凝血指标。通过PCR扩增F5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区域,并进行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辅助分析突变对蛋白功能的影响。使用PyMOL软件分析突变前后FV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变化。通过凝血酶生成实验评估突变蛋白的功能变化。结果:表型检测显示两个先证者FV:C和FV:Ag均同步下降,表现为I型FV缺陷症。基因分析显示,先证者A第3外显子存在c.332G>T杂合错义突变(p.Ser111Ile)及第25外显子存在c.6665A>G杂合多态性(p.Arg2222Gly);先证者B第3外显子存在c.286G>C杂合错义突变(p.Asp96His)及第13外显子存在c.2393-2393del C杂合缺失突变(p.Pro798Leufs*13)。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p.Ser111Ile和p.Pro798Leufs*13突变均为致病性突变。蛋白模型分析显示,p.Ser111Ile突变导致氨基酸间的氢键发生改变;p.Pro798Leufs*13突变产生了截断蛋白。凝血酶生成实验表明,先证者A和B的凝血功能已受到影响。结论:这四种突变可能是造成该两个家系FV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其中p.Ser111Ile突变鲜见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子v缺陷症 F5基因 生物信息学 酶生成
下载PDF
河南汉族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凝血因子Ⅶ基因IVS7多态性
20
作者 白峻瑜 贺颖 +3 位作者 于海东 封青川 齐华 郑红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51-253,共3页
目的:探讨河南汉族人群中凝血因子Ⅶ(FⅦ)基因IVS7多态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512例ICVD患者和560名正常对照者FⅦ基因IVS7位点的多态性,并进行基因型频率及等... 目的:探讨河南汉族人群中凝血因子Ⅶ(FⅦ)基因IVS7多态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512例ICVD患者和560名正常对照者FⅦ基因IVS7位点的多态性,并进行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的比较。结果:发现3种常见的基因型:H7H7、H7H6和H6H6;3种少见的基因型:H8H7、H8H6和H7H5;首次发现H6H4基因型。河南汉族H5、H6、H7和H8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8.0%、51.6%、0.2%和0.2%。ICVD组IVS7多态性H6H7基因型频率及H7等位基因频率均低于对照组(χ2=5.310和7.712,P=0.021和0.005)。结论:IVS7位点的H7等位基因可能是河南汉族人群ICVD发生的遗传保护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子 基因多态性 性脑管病 河南 汉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