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凝血常规检验室内质控失控原因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薛泽凡 侯晓明 +2 位作者 王孟琳 冯瑞 安龙辉 《饮食科学》 2019年第6期125-125,共1页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对于凝血常规检验室内质控失控原因进行分析,在研究中,我们主要分析了122项凝血常规检验质控失控的原因,首先将这122种原因进行分类,然后分别进行检测,通过分析发现其中69项是由于设备和试剂的原因造成的失控,6...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对于凝血常规检验室内质控失控原因进行分析,在研究中,我们主要分析了122项凝血常规检验质控失控的原因,首先将这122种原因进行分类,然后分别进行检测,通过分析发现其中69项是由于设备和试剂的原因造成的失控,69项中有20项是由于设备原因造成的,剩余的49项是试剂的原因,其中剩余的53项是由于质控物的误操作导致的失控,可以说是一种假失控;通过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凝血常规检验室内质控失控的主要原因包含仪器问题、光强问题、污染物问题以及试剂问题。如果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规范化操作过程,就可以避免由于质控物解冻之后没有达到充分混合而造成的虚假失控问题。所以,我们应该加强操作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培养,争取最小化凝血常规检验室内质控失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常规检验 质量控制 原因分析
下载PDF
凝血常规检验与血小板参数水平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2
作者 李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1期169-172,共4页
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析中,血小板参数水平以及凝血常规检验各指标情况展开研究,旨在为后续治疗提供科学指导。方法 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样本,将50例患者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将其纳入研究组;随后选取同期接受体检的无心脑血管疾病者5... 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析中,血小板参数水平以及凝血常规检验各指标情况展开研究,旨在为后续治疗提供科学指导。方法 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样本,将50例患者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将其纳入研究组;随后选取同期接受体检的无心脑血管疾病者50例与之进行对比,将其设置为对照组。以上选取时间均为2021年09月10日-2022年09月10日。分析以上两组的凝血因子水平、血小板活性标志物水平。结果 凝血因子水平对比结果显示,研究组TT(凝血酶时间)长于对照组,PT(凝血酶原时间)以及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短于对照组,PLT(血小板)以及AT-Ⅲ(抗凝血酶Ⅲ)水平低于对照组,DDR(D-二聚体)、FDP(纤维蛋白和FIB降解产物)、MPV(平均血小板体积)、FIB(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对照组,以上分析结果显示,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分析意义(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比显示,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其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三酰甘油、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数据间存在显著差异,结果显示P<0.05,提示表示分析有意义。结论 在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控制及治疗中,血小板参数水平以及凝血常规检验的价值较高,可加以普及,进而为后续疾病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的分析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血小板参数水平 血功能 凝血常规检验
下载PDF
标本采集 放置时间及方式对凝血与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余长发 《基层医学论坛》 2016年第31期4418-4419,共2页
目的探讨标本采集、放置时间及方式对凝血与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5月—2015年10月期间招募的健康成年志愿者100例,进行凝血和血常规检验,分析影响因素。结果不同标本采集方式、放置时间及方式对凝血功能检验与血常... 目的探讨标本采集、放置时间及方式对凝血与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5月—2015年10月期间招募的健康成年志愿者100例,进行凝血和血常规检验,分析影响因素。结果不同标本采集方式、放置时间及方式对凝血功能检验与血常规检验结果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本采集、放置时间及方式均会对凝血与血常规相关指标产生影响,在实际操作中应控制其对指标的干扰,以保证检验结果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标本 采集时间 放置时间 检验血常规检验 影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