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严重多发伤患者血浆凝血酶原片段1+2水平的变化及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朱渝军 黄显凯 《创伤外科杂志》 2006年第5期419-421,共3页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患者血浆凝血酶原片段1+2(F1+2)水平变化及与创伤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 IC)之间的关系。方法将66例多发伤患者分为轻伤组(ISS评分<16分,21例)和重伤组(ISS评分≥16分,45例),再把重伤组分为并发D IC组(12例)与未并...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患者血浆凝血酶原片段1+2(F1+2)水平变化及与创伤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 IC)之间的关系。方法将66例多发伤患者分为轻伤组(ISS评分<16分,21例)和重伤组(ISS评分≥16分,45例),再把重伤组分为并发D IC组(12例)与未并发D IC组(33例),另10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对66例多发伤患者分别于伤后1、3、7天空腹采集外周静脉血,应用ELISA方法测定血浆F1+2浓度。结果轻伤组与重伤组血浆F1+2水平伤后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重伤组又明显高于轻伤组。非D IC组伤后F1+2水平逐渐降低,D IC组伤后F1+2水平持续升高,D IC组F1+2水平显著高于非D IC组。结论创伤后急性期F1+2水平的升高程度不仅与创伤严重程度有关,而且与创伤后D IC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测定严重多发伤患者急性期外周血浆F1+2水平变化对预测创伤后D IC的发生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伤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凝血酶原片断1+2(F1+2)
下载PDF
妊娠期血凝指标的变化 被引量:9
2
作者 杨春 林其德 +3 位作者 林建华 张为远 傅勤 梁阿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61-563,570,共4页
目的分析正常妊娠妇女孕期血凝指标的变化规律。方法测定177例正常妊娠妇女在孕早、中、晚三期的血栓调节蛋白(TM)、血栓烷B2(TXB2)、凝血酶原片断1+2(F1+2)、纤维结合蛋白(Fn)、D-二聚体(D-D)、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2(PAI-2)水平;51例... 目的分析正常妊娠妇女孕期血凝指标的变化规律。方法测定177例正常妊娠妇女在孕早、中、晚三期的血栓调节蛋白(TM)、血栓烷B2(TXB2)、凝血酶原片断1+2(F1+2)、纤维结合蛋白(Fn)、D-二聚体(D-D)、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2(PAI-2)水平;51例健康非孕妇女作为对照。结果妊娠妇女孕期血液中Fn、TM、F1+2、PAI-2和D-D水平均较非孕妇女显著升高(P<0.01或P<0.001);孕早期TXB2水平低于非孕妇女(P<0.01),至孕晚期显著高于非孕妇女(P<0.001);妊娠妇女血液中TXB2、PAI-2和D-D水平随孕周增加而升高(P<0.001);孕中、晚期TM和F1+2水平明显高于孕早期(P<0.01或P<0.05),孕中、晚期比较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Fn浓度在整个孕期没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正常妊娠存在血小板活化增加、纤维蛋白溶解亢进、抗纤溶活性增加、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以及凝血/抗凝血的高水平动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血栓调节蛋白 血栓烷 凝血酶原片断 纤维结合蛋白 D-二聚体 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
下载PDF
成分输血治疗重度子痫前期的实验性疗效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李会 吴振兰 李新菊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200-202,共3页
目的通过测定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输血治疗前后止凝血分子标志物凝血酶原片断1+2(F1+2)、凝血酶调节蛋白(TM)的变化,观察成分输血治疗重度子痫前期的疗效。方法选择40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给予预防性成分输血治疗,分析输血治疗前后止凝血分... 目的通过测定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输血治疗前后止凝血分子标志物凝血酶原片断1+2(F1+2)、凝血酶调节蛋白(TM)的变化,观察成分输血治疗重度子痫前期的疗效。方法选择40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给予预防性成分输血治疗,分析输血治疗前后止凝血分子标志物F1+2,TM的变化及临床症状情况的改善,并统计终止妊娠前后的用血量。结果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成分输血治疗后F1+2,TM等反应高凝状态指标与输血前比较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①正常妊娠妇女随孕周增加F1+2及TM呈增加趋势,但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增加更显著,动态监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体内血浆F1+2及TM水平升高的情况可了解病情的进展程度及严重程度。②成分输血预防性输注治疗能明显改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体内的慢性DIC状态的凝血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子痫前期 成分输血 凝血酶原片断1+2 凝血酶调节蛋白
下载PDF
具高危因素孕产妇AT-Ⅲ、F_(1+2)和D-d的检测及意义
4
作者 余岸松 郭晓华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0年第3期355-355,390,共2页
目的探讨具高危因素孕产妇止凝血指标抗凝血酶-Ⅲ(AT-Ⅲ)、凝血酶原片断1+2(F1+2)和D-二聚体(D-d)的检测意义,为临床提供早期干预的有效实验室指标。方法设门诊健康体检未妊娠妇女30例,正常晚期妊娠妇女30例及具高危因素妊娠妇女51例,... 目的探讨具高危因素孕产妇止凝血指标抗凝血酶-Ⅲ(AT-Ⅲ)、凝血酶原片断1+2(F1+2)和D-二聚体(D-d)的检测意义,为临床提供早期干预的有效实验室指标。方法设门诊健康体检未妊娠妇女30例,正常晚期妊娠妇女30例及具高危因素妊娠妇女51例,分别测定各组血浆中AT-Ⅲ、F1+2和D-d的含量。结果正常晚期妊娠组血浆AT-Ⅲ、F1+2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1),D-d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具高危因素妊娠组血浆3项指标均高于另两组(P<0.01)。结论妊娠晚期妇女血液处于血栓形成倾向,尤其是具高危因素的妊娠妇女更加严重,对这类人群临床应重视,防止DIC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因素 孕产妇 凝血酶-Ⅲ 凝血酶原片断1+2 D-二聚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