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髓微血管密度和凝血酶敏感蛋白-1在恶性血液病患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蒋惠 虞志斌 龙君 《疑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7期519-521,共3页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骨髓微血管密度(MVD)和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恶性血液病患者42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一时期健康查体者42例作为健康对照组,观察组根据不同疾病给予相关治疗。采集...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骨髓微血管密度(MVD)和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恶性血液病患者42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一时期健康查体者42例作为健康对照组,观察组根据不同疾病给予相关治疗。采集2组骨髓组织标本,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MVD、TSP-1的表达。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前MVD升高,TSP-1阳性率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缓解患者MVD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及未缓解患者(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缓解患者TSP-1阳性率高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未缓解患者(P均<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MVD与TSP-1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675,P<0.05)。结论 MVD可作为了解并分析恶性血液病患者病情发展程度的独立指标,TSP-1是血管形成负性调节分子,对2项指标进行联合检测有助于临床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 恶性 骨髓微血管密度 凝血酶敏感蛋白-1
下载PDF
凝血酶敏感蛋白-1对人肝癌细胞株裸鼠种植瘤生长和血管生成作用的研究
2
作者 薛建锋 刘康栋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8年第15期1133-1135,共3页
目的:研究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对人肝癌细胞株HCCLM3裸鼠种植瘤生长和微血管密度(MVD)的作用,并探讨TSP-1作用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变化。方法:建立人肝癌细胞株HCCLM3的裸鼠模型,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瘤内注射TSP-... 目的:研究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对人肝癌细胞株HCCLM3裸鼠种植瘤生长和微血管密度(MVD)的作用,并探讨TSP-1作用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变化。方法:建立人肝癌细胞株HCCLM3的裸鼠模型,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瘤内注射TSP-1和生理盐水。治疗3周后处死动物,测量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肿瘤质量和体积,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两组肿瘤组织中bFGF表达和MVD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人肝癌细胞株HCCLM3裸鼠种植瘤的体积[(0.216±0.058)mm3vs(0.335±0.075)mm3,P<0.05]和质量[(0.298±0.081)gvs(0.464±0.092)g,P<0.01]均小于对照组。两组bFGF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达强度治疗组有低于对照组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6,P=0.05。治疗组的MVD(16.67±4.76)低于对照组(28.17±4.96),P<0.01。结论:TSP-1可抑制人肝癌细胞株HCCLM3的裸鼠种植瘤的生长和血管生成,这一过程中bFGF可能有一定作用,但尚需要更直接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凝血酶敏感蛋白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
下载PDF
凝血酶敏感蛋白2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赵文毅 燕敏 刘炳亚 《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 2005年第12期886-889,共4页
凝血酶敏感蛋白2(TSP-2)是凝血酶敏感蛋白家族中的一员,是有效的内源性肿瘤微血管生成抑制剂。在体外试验、动物实验及临床肿瘤的研究中,发现TSP-2的表达与肿瘤微血管生成、肿瘤细胞的黏附和侵袭都有密切的关系。现综述TSP-2在肿瘤研究... 凝血酶敏感蛋白2(TSP-2)是凝血酶敏感蛋白家族中的一员,是有效的内源性肿瘤微血管生成抑制剂。在体外试验、动物实验及临床肿瘤的研究中,发现TSP-2的表达与肿瘤微血管生成、肿瘤细胞的黏附和侵袭都有密切的关系。现综述TSP-2在肿瘤研究和治疗中的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酶敏感蛋白 肿瘤
下载PDF
内皮抑素、凝血酶敏感蛋白-1表达与慢性荨麻疹患者并发血管性水肿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周美联 卢彬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77-80,共4页
目的探讨内皮抑素(ES)、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表达与慢性荨麻疹患者并发血管性水肿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1年8月收治的慢性荨麻疹118例,根据是否并发血管性水肿分为发生组54例和未发生组64例。比较2组ES、TSP-1及... 目的探讨内皮抑素(ES)、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表达与慢性荨麻疹患者并发血管性水肿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1年8月收治的慢性荨麻疹118例,根据是否并发血管性水肿分为发生组54例和未发生组64例。比较2组ES、TSP-1及7日荨麻疹活动度评分(UAS7)、血管性水肿活动度评分(AAS),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ES、TSP-1间及与UAS7评分、AAS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发血管性水肿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ES、TSP-1及联合预测慢性荨麻疹并发血管性水肿的价值。结果发生组ES、TSP-1水平低于未发生组,UAS7、AAS评分高于未发生组(P<0.01)。ES与TSP-1呈正相关(r=0.560,P<0.001);ES与UAS7评分、AAS评分呈负相关(r=-0.643、-0.560,P<0.001),TSP-1与UAS7评分、AAS评分呈负相关(r=-0.577、-0.500,P<0.001)。ES、TSP-1均与血管性水肿的发生显著相关(P<0.01)。ES联合TSP-1预测并发血管性水肿的AUC大于单一ES、TSP-1检测(P<0.01)。结论ES、TSP-1表达与慢性荨麻疹患者并发血管性水肿有关,并与患者病情活动度有关,联合检测可作为预测并发血管性水肿的有效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荨麻疹 内皮抑素 凝血酶敏感蛋白1 血管性水肿 预测
下载PDF
凝血酶敏感蛋白-1和甲胎蛋白检测对肝癌的诊断价值
5
作者 乐杨桦 曹友德 +1 位作者 廖楚舒 邓中华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6年第3期439-441,共3页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血清中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表达水平及联合检测TSP-1和甲胎蛋白(AFP)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检测临床已确诊的肝癌组患者48例,肝纤维化组患者43例,健康对照组40例血清中的TSP-1和AFP的水平,...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血清中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表达水平及联合检测TSP-1和甲胎蛋白(AFP)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检测临床已确诊的肝癌组患者48例,肝纤维化组患者43例,健康对照组40例血清中的TSP-1和AFP的水平,比较各组差异及两者对肝癌诊断的灵敏度及特异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TSP-1和AFP最佳诊断界值,同时分析TSP-1和AFP联合检测对肝癌的诊断价值。【结果】①肝癌组TSP-1的水平明显低于肝纤维化组和健康对照组,肝纤维化组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肝癌组AFP的水平明显高于肝纤维化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②单独检测TSP-1诊断肝癌的灵敏度为79.17%(38/48),特异度为78.31%(65/83);单独检测AFP诊断肝癌的灵敏度为58.33%(28/48),特异度为79.52%(66/83);③TSP-1、AFP串联检测诊断肝癌的灵敏度为43.75%(21/48),特异度为95.18%(79/83);TSP-1、AFP并联检测时诊断肝癌的灵敏度为93.75%(45/48),特异度为62.65%(52/83)。【结论】血清TSP-1水平可作为肝癌诊断的一个新的标志物,且TSP-1单独检测诊断肝癌时灵敏度与特异度均较高,有利于肝癌的早期诊断;TSP-1与AFP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肝癌检测的灵敏度与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酶敏感蛋白1/诊断应用 甲胎蛋白 肝肿瘤/诊断
下载PDF
金属蛋白酶类及其抑制剂在椎间盘退变中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宋庆鑫 王琨 +1 位作者 唐沂星 沈洪兴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1-205,共5页
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VDD)可导致多种脊柱相关疾病的发生。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降解被认为是IVDD的主要病理过程。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及含凝血酶敏感蛋白模... 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VDD)可导致多种脊柱相关疾病的发生。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降解被认为是IVDD的主要病理过程。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及含凝血酶敏感蛋白模体的解整合素样金属蛋白酶(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 with thrombospondin motif,ADAMTSs)是参与ECM降解的主要蛋白酶类。本文总结在IVDD中MMPs、ADAMTSs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ssue inhibitors of metalloproteinases,TIMPs)的基因表达调控相关研究。研究发现人IVDD中MMP-1、2、3、7、8、10、13,ADAMTS-1、4、5出现表达上调,TIMP-3下调、TIMP-1上调。MMPs、ADAMTSs的表达受多因素共同调节,包括机械应力、炎症、氧化应激等,部分参与P38途径。遗传因素也在MMP-1、2、3、9的表达中起重要作用。MMPs、ADAMTSs蛋白表达及酶活性的上调导致ECM降解,进一步导致IVDD的发展。未来的治疗将靶向于导致ECM病理降解的特定MMPs及ADAMT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变 基质金属蛋白 凝血酶敏感蛋白模体的解整合素样金属蛋白 金属蛋白组织抑制剂
下载PDF
头孢菌素治疗对小儿血浆凝血酶原前体蛋白浓度的影响24例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周金平 戴玉良 +1 位作者 苗桂杰 王晓革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3期3223-3223,共1页
目的:研究头孢菌素治疗对小儿血浆凝血酶原前体蛋白浓度的影响。方法:ELISA法定量测定血浆凝血酶原前体蛋白(PIVKA-)浓度,PIVKA-≥2 ng/ml为阳性。结果:抗生素治疗前阳性率为33.33%,治疗5 d后阳性率为83.33%,P=0.001。抗生素治疗时间与P... 目的:研究头孢菌素治疗对小儿血浆凝血酶原前体蛋白浓度的影响。方法:ELISA法定量测定血浆凝血酶原前体蛋白(PIVKA-)浓度,PIVKA-≥2 ng/ml为阳性。结果:抗生素治疗前阳性率为33.33%,治疗5 d后阳性率为83.33%,P=0.001。抗生素治疗时间与PIVKA-浓度正相关r=0.427 8,P=0.003 4。结论:第三代头孢菌素治疗引起亚临床型维生素K缺乏,治疗时间愈长,影响愈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菌素类/治疗应用 蛋白质前体/血液 凝血酶/血液 儿童 儿童 学龄前
下载PDF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对老年肝切除术患者血浆蛋白、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邬露丹 徐炜峰 +2 位作者 郭建荣 杜金满 喻君 《现代实用医学》 2008年第2期86-87,91,共3页
目的研究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对老年肝癌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的血浆蛋白、凝血功能和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选择60岁以上择期行肝癌切除术的患者3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Ⅰ组在麻醉诱导后实施急性等容血液稀释,Ⅱ组未作血... 目的研究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对老年肝癌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的血浆蛋白、凝血功能和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选择60岁以上择期行肝癌切除术的患者3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Ⅰ组在麻醉诱导后实施急性等容血液稀释,Ⅱ组未作血液稀释。观察患者在麻醉诱导前(T_1)、ANH后30min (T_2)、术始1h(T_3)、术毕(T_4)及术后24h(T_5)的血浆蛋白、凝血功能和D-二聚体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围术期出血量相近(P>0.05),但异体输血量差异有显著性(P<0.01)。Ⅰ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在ANH后延长,与T_1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回输自体血后缩短:Ⅱ组的PT延长在T_2、T_4、T_5时点与T_1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Ⅰ组的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在ANH后延长,但与T_1相比差异无显著性:Ⅱ组的APTT从T_1后开始延长,至T_4达最高点,与T_1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凝血酶原时间(TT)、D-二聚体无明显改变。Ⅰ、Ⅱ两组总蛋白(TP)、白蛋白(ALB)在T_1后显著降低(P<0.01),但Ⅰ组在自体血回输后上述两指标明显回升,与Ⅱ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术前对老年肝脏手术患者进行ANH可以适当减少血浆蛋白和血小板的丢失,减少术中异体血需求量,对凝血功能和纤溶系统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稀释 肝肿瘤 肝切除术血蛋白 血小板 凝血酶
下载PDF
库存全血抗凝血酶Ⅲ及蛋白C变化的研究
9
作者 胡丽华 余忠清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6期547-548,共2页
对15名健康献血员4℃库存血进行了抗凝血酶Ⅲ活性及蛋白C抗原含量的动态观测。结果发现,抗凝血酶Ⅲ活性在采血后12h内活性即明显下降,在贮存3d时活性下降超过50%,在贮存7d时失去70%左右的抗凝活性,蛋白C抗原含量较稳定,在贮存第4... 对15名健康献血员4℃库存血进行了抗凝血酶Ⅲ活性及蛋白C抗原含量的动态观测。结果发现,抗凝血酶Ⅲ活性在采血后12h内活性即明显下降,在贮存3d时活性下降超过50%,在贮存7d时失去70%左右的抗凝活性,蛋白C抗原含量较稳定,在贮存第4d开始下降,贮存第30d下降才达50%以上。因此认为,在临床补充抗凝成份替代疗法中,输注贮存3d以内血液有可能补充一定量的抗凝血酶Ⅲ,而1月以内的贮存血可补充蛋白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保存 凝血酶 蛋白C
下载PDF
恶性血液肿瘤中ADAMTS13活性与TSP1水平改变 被引量:4
10
作者 孙彩凤 赵霞 +4 位作者 韩芳 贾琦 王椋 鲁光 丁慧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94-1298,共5页
目的:观察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von Willebrand factor cleaving protease,ADAMTS13)活性、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 WF)及凝血酶敏感蛋白1(thrombospondin 1,TSP1)水平在恶性血液肿瘤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并探... 目的:观察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von Willebrand factor cleaving protease,ADAMTS13)活性、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 WF)及凝血酶敏感蛋白1(thrombospondin 1,TSP1)水平在恶性血液肿瘤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并探讨其相关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82例恶性血液肿瘤(包括20例急性白血病,48例恶性淋巴瘤,14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和45例与之匹配的健康对照者的血浆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组血浆中的v WF抗原和TSP1水平,用残余胶原结合试验(R-CBA)检测2组血浆中的ADAMTS13活性水平。结果:初发恶性血液肿瘤患者血浆中ADAMTS13活性(71.48±19.62)%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92.31±21.82)%(P<0.05);v WF抗原水平和TSP1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初发组血浆中ADAMTS13活性(71.48±19.62)%低于治疗后缓解组(89.84±20.70)%(P<0.05);初发组v WF抗原水平高于治疗后缓解组(P<0.05)。在82例初发恶性血液肿瘤中有25例合并感染,治疗前合并感染者的ADAMTS13活性(49.80±18.44)%明显低于无感染组(73.82±21.41)%(P<0.05);感染组v WF抗原水平与TSP1水平明显高于无感染组(P<0.05)。治疗过程中有8例发生了血栓事件,发生血栓事件的患者血浆中ADAMTS13活性较无血栓组明显降低(P<0.05);8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有1例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结论:恶性血液肿瘤患者中ADAMTS13活性降低和TSP1水平升高,而发生感染及血栓事件的恶性血液肿瘤患者中ADAMTS13活性进一步降低。检测恶性血液肿瘤患者血浆中的ADAMTS13活性和TSP1水平有可能更好地预防感染及血栓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液肿瘤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凝血酶敏感蛋白1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
下载PDF
化瘀三芪丹对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汪何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33-34,共2页
目的:观察化瘀三芪丹对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将85例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7例和对照组28例。2组病例均控制糖尿病饮食及低脂饮食并采用口服磺脲类降糖药物治疗,治疗组加用化瘀三芪丹治疗。... 目的:观察化瘀三芪丹对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将85例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7例和对照组28例。2组病例均控制糖尿病饮食及低脂饮食并采用口服磺脲类降糖药物治疗,治疗组加用化瘀三芪丹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脂及胰岛素敏感指数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血脂异常和胰岛素敏感性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化瘀三芪丹能调节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并可能通过改善脂代谢紊乱提高机体胰岛素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中西医结合疗法 化瘀三芪丹 蛋白 血液 胰岛素敏感
下载PDF
CD62p及P10变化对血液透析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
12
作者 孟建中 邵玉萍 +2 位作者 卜庆云 尹格平 孙晓明 《透析与人工器官》 1999年第4期27-28,共2页
关键词 血小板活化功能 血液透析患者 活化血小板 CD62P 血液净化 济南军区总医院 血透患者 流式细胞 凝血酶敏感蛋白 内皮细胞
下载PDF
血小板反应蛋白与子痫前期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吴惠芬 王晨虹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126-128,133,共4页
近年研究表明,子痫前期的一个重要的临床特征是循环系统中血管生成因子和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的失衡。血小板反应蛋白(thrombospondin,TSP)来自多种细胞,如血小板、内皮细胞、基质纤维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间质细胞和免疫细胞,参与多种... 近年研究表明,子痫前期的一个重要的临床特征是循环系统中血管生成因子和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的失衡。血小板反应蛋白(thrombospondin,TSP)来自多种细胞,如血小板、内皮细胞、基质纤维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间质细胞和免疫细胞,参与多种细胞功能,TSP有抑制血管形成的作用。TSP可能通过激活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黏附及浸润使内皮功能受损,进一步导致子宫螺旋动脉管腔狭窄、闭锁,引起胎盘血流灌注减少,引发子痫前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酶敏感蛋白 先兆子痫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下载PDF
MVD、TSP-1在恶性血液病中的水平测定及意义
14
作者 高燕 《中国保健营养(下半月)》 2010年第11期27-30,共4页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骨髓中微血管密度(MVD)和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恶性血液病患者40例(19例急性白血病AL、8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13例多发性骨髓瘤MM)为研究组,正常对照组20例,利用SP免疫组化...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骨髓中微血管密度(MVD)和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恶性血液病患者40例(19例急性白血病AL、8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13例多发性骨髓瘤MM)为研究组,正常对照组20例,利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研究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骨髓组织活检病理标本中MVD水平及TSP-I表达情况。结果①MVD在AL、CML、MM等不同疾病中的同一阶段,测定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初诊组与未缓解组,MVD值高于对照组及缓解组(P〈0.01)。TSP-1在AL、CML、MM等不同疾病中的同一阶段,阳性表达无差异(P〉0.05);而在初诊组与未缓解组,TSP-1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及缓解组(P〈0.05)。③在MVD高表达组,TSP-1阳性表达率为21.2%,而MVD低表达组,TSP-1的阳性表达率为70.8%,TSP-1和MVD之间具有负相关性。结论①MVD是了解病情、判定疗效的独立指标。②TSP-1是血管生成负性调节分子。③MVD与TSP-1两者呈负相关,联合检测MVD和TSP-1有助于更准确的评价疾病状态及疗效。指导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液 骨髓微血管密度 凝血酶敏感蛋白-1
下载PDF
血清Adropin联合血小板反应蛋白2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学 周赤忠 +1 位作者 严钢莉 梁凌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32-835,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Adropin联合血小板反应蛋白2(TSP-2)对自发性脑出血(ICH)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20例ICH患者为ICH组,入院后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重度组(>20分,51例)、中度组(5~20分,101例)... 目的探讨血清Adropin联合血小板反应蛋白2(TSP-2)对自发性脑出血(ICH)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20例ICH患者为ICH组,入院后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重度组(>20分,51例)、中度组(5~20分,101例)、轻度组(≤4分,68例),治疗后3个月根据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分为预后不良组(3~6级,79例)和预后良好组(1~2级,141例),另选同期6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CH患者的不良预后,ROC曲线分析血清Adropin、TSP-2水平对ICH患者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ICH组血清Adropin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SP-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血清Adropin水平逐渐降低,TSP-2水平逐渐升高(P<0.01);ICH组NIHSS评分与血清Adropin水平呈负相关,与TSP-2水平呈正相关(P<0.01);出血破入脑室(OR=1.405,95%CI:0.686~2.435,P=0.043)、NIHSS评分(OR=1.170,95%CI:1.080~1.268,P=0.000)、TSP-2(OR=1.233,95%CI:1.129~1.348,P=0.000)为ICH患者不良预后独立危险因素,Adropin(OR=0.736,95%CI:0.373~0.961,P=0.011)为独立保护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Adropin+TSP-2预测ICH患者不良预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于Adropin、TSP-2。结论 ICH患者血清Adropin水平明显降低,TSP-2水平明显升高,与病情进展和预后相关,联合检测可提升不良预后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酶敏感蛋白 脑出血 细胞外基质蛋白 预后
下载PDF
血小板反应蛋白1及水通道蛋白9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近期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6
16
作者 戴晶 王兴梅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00-403,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及水通道蛋白9(AQP9)水平与近期预后的相关性及其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20年8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昌吉分院收治的AIS患者184例,均随访3个月,失访2例,最终纳入18...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及水通道蛋白9(AQP9)水平与近期预后的相关性及其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20年8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昌吉分院收治的AIS患者184例,均随访3个月,失访2例,最终纳入182例,并根据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135例和预后不良组47例,测血清TSP1和AQP9水平,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用ROC曲线评估预测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年龄>70岁(63.83%vs 28.89%)、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48.94%vs 20.74%)比例、血清TSP1[(251.73±47.84)μg/Lvs(203.33±51.84)μg/L]和AQP9[(31.49±6.63)μg/Lvs(24.98±7.06)μg/L]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OR=5.903,95%CI:1.398~24.932)、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OR=7.560,95%CI:2.211~25.851)、TSP1(OR=1.021,95%CI:1.011~1.031)、AQP9(OR=1.153,95%CI:1.076~1.236)是AIS患者近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TSP1和AQP9水平与mRS评分均呈正相关(r=0.549、0.540,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TSP1、AQP9和两项联合预测AIS患者近期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4、0.750和0.868,敏感性分别为66.0%、78.7%和87.2%,特异性分别为79.3%、62.2%和82.2%。结论TSP1和AQP9可作为评估AIS患者近期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酶敏感蛋白1 水孔蛋白 卒中 动脉粥样硬化 预后
下载PDF
东菱克栓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彦兵 宋春杰 《中国乡村医药》 2009年第12期11-12,共2页
东菱克栓酶是由生物合成的一种高纯度类凝血酶样物质,能通过降解血中纤维蛋白原,增强纤溶系统活性,抑制血栓形成。我院于2006年9月至2008年1月应用东菱克栓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并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患者 东菱克栓酶 血液流变学 纤溶系统活性 纤维蛋白 凝血酶 生物合成 血栓形成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凝血酶敏感蛋白测定的临床价值
18
作者 吴庆强 窦连军 +3 位作者 梁军 祖蓓蓓 冯林美 冯霞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6年第8期1129-1130,共2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凝血酶敏感蛋白检测对糖尿病血管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测定44例糖尿病患者血液中血小板凝血酶敏感蛋白(TSP)的含量,并与2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糖尿病患者血液中TSP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糖... 目的探讨血小板凝血酶敏感蛋白检测对糖尿病血管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测定44例糖尿病患者血液中血小板凝血酶敏感蛋白(TSP)的含量,并与2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糖尿病患者血液中TSP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糖尿病有血管病变组血液中TSP含量又明显高于糖尿病无血管病变组(P<0.01)。结论TSP是预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活化及血管病变的早期指标之一,也是病情评估的良好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凝血酶敏感蛋白类/血液
原文传递
自动血液凝固测试仪的临床应用
19
作者 熊素蓉 《海南医学》 CAS 2005年第10期148-148,163,共2页
关键词 临床应用 血液凝固 测试仪 自动 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 国际敏感指数 SYSMEX 手工操作 纤维蛋白
下载PDF
凝血酶敏感蛋白2在小鼠角膜碱烧伤后修复过程中的表达 被引量:1
20
作者 严军 王正国 朱佩芳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52-454,共3页
目的观察小鼠角膜碱烧伤后修复过程中凝血酶敏感蛋白2(TSP2)的表达情况。方法制作小鼠角膜碱烧伤模型(实验组,35只)。采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等方法,观察对照组(正常小鼠5只)及实验组小鼠碱烧伤后3、6、1... 目的观察小鼠角膜碱烧伤后修复过程中凝血酶敏感蛋白2(TSP2)的表达情况。方法制作小鼠角膜碱烧伤模型(实验组,35只)。采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等方法,观察对照组(正常小鼠5只)及实验组小鼠碱烧伤后3、6、12、24、48、96、192h(每时相点5只)角膜组织的形态学改变和TSP2、tsp2的表达情况。结果HE染色显示,实验组小鼠伤后24h起角膜内有明显的血管生成。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检测结果一致显示,TSP2及tsp2在对照组及实验组小鼠角膜组织中均有表达,多见于上皮层的基底层。与对照组的TSP2表达水平(0.48±0.15)比较,实验组小鼠伤后3h TSP2的表达水平即上升(P<0.05),即6h达第1个峰值1.54±0.45,24h降至低谷0.73±0.19,随后又回升,96h时达第2个峰值1.79±0.63,此后下调,至伤后192h降至对照组水平(P>0.05).tsp2的表达趋势与之相似。结论小鼠角膜碱烧伤后TSP2的表达量随时相点的变化呈波动的趋势,这一变化可能属于应激条件下的代偿性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酶敏感蛋白 角膜 烧伤 化学 修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