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甲壳素微结晶分散体系的研制:一种新的甲壳素溶解环试验
被引量:
1
1
作者
蒋玉燕
毕忆群
+1 位作者
陈勇
蒋建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0期8131-8133,共3页
目的:鉴定细菌是否分泌甲壳素酶,并分解利用甲壳素的经典方法是甲壳素缺刻试验,但其需时较长,结果不明显,为解决以上缺点,研制甲壳素微结晶分散体系,拟创造一种新的实验方法甲壳素溶解环试验,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实验于2005-04/2006...
目的:鉴定细菌是否分泌甲壳素酶,并分解利用甲壳素的经典方法是甲壳素缺刻试验,但其需时较长,结果不明显,为解决以上缺点,研制甲壳素微结晶分散体系,拟创造一种新的实验方法甲壳素溶解环试验,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实验于2005-04/2006-12在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工程研究所完成。①通过高温高压、超声等综合手段,制备乳白色的甲壳素微结晶分散体系,并进行透射电镜观察。②采用制备的甲壳素微结晶分散体系,制造甲壳素培养基,取副溶血弧菌和致病性大肠杆菌44815菌悬液106cfu/mL各1μL,分别注入甲壳素培养基中,37℃培养72h,如接种点周围出现明显的透明环,即为阳性,反之为阴性。③制备2%,1%,0.5%3种不同浓度的NaCl及相应8.0,7.0和6.0不同pH值组合的3种甲壳素培养基,分别接种副溶血弧菌菌悬液106cfu/mL各1μL,37℃培养72h后测量溶解环直径。④菌量和培养温度的影响:将3种浓度菌悬液(108,106和104cfu/mL)各1μL注入甲壳素培养基中,37℃培养72h;固定菌量(2.8×106cfu/mL)接种后,分别在40℃、37℃和25℃培养72h,测量溶解环直径。结果:①成功制备了甲壳素微结晶分散体系,甲壳素浓度为4%,微粒粒径<0.5μm。②培养72h后,接种副溶血弧菌甲壳素培基上呈现阳性反应。③在NaCl浓度为2.0%,pH为8.0环境条件下,溶解环直径最大。④在菌量108 ̄104cuf/mL范围内,菌量与溶解环直径大小呈正比,但最适浓度为106cuf/mL;在37℃环境中溶解环直径最大。结论:①甲壳素溶解环试验是鉴定细菌能否分泌甲壳素酶、并分解利用甲壳素的一种直观、快速、准确的方法。②甲壳素培养基NaCl、pH值、培养温度及菌量等对甲壳素溶解环试验均有直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壳素
微
结晶
分散
体系
甲壳素溶解环试验
细菌
鉴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几丁质溶解环试验在细菌学鉴定中的应用
2
作者
蒋玉燕
毕忆群
蒋建国
《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12-15,共4页
目的研制几丁质微结晶分散体系,创造一种几丁质溶解环试验来替代传统的几丁质缺刻试验,用于鉴定细菌是否分泌几丁质酶,分解利用几丁质的一种新的实验方法。方法运用物理和化学综合手段,制备几丁质微结晶分散体系,几丁质浓度为4%...
目的研制几丁质微结晶分散体系,创造一种几丁质溶解环试验来替代传统的几丁质缺刻试验,用于鉴定细菌是否分泌几丁质酶,分解利用几丁质的一种新的实验方法。方法运用物理和化学综合手段,制备几丁质微结晶分散体系,几丁质浓度为4%,微结晶粒径〈0.8μm。采用制备的几丁质微结晶分散体系,进行几丁质溶解环试验和影响因子的研究。在几丁质培养基接种点周围出现明显的透明环,即为实验结果阳性,说明该细菌具有几丁质酶,对几丁质具有生物降解作用,反之为阴性。结果副溶血弧菌具有几丁质酶,能降懈、利用几丁质,而大肠杆菌则无此生物学功效。NaCl、pH、温度及菌量等因子对几丁质溶解环试验有直接的影响作用。结论几丁质溶解环试验是鉴定细菌能否分泌几丁质酶,并分解利用几丁质的一种直观、快速、准确的方法,在细菌学鉴定中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丁质微结晶分散体系
几丁质
溶解环试验
细菌
鉴定
原文传递
题名
甲壳素微结晶分散体系的研制:一种新的甲壳素溶解环试验
被引量:
1
1
作者
蒋玉燕
毕忆群
陈勇
蒋建国
机构
浙江省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
出处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0期8131-8133,共3页
基金
浙江省科技计划重大项目资助(2005F1101)
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资助(2006F12037)~~
文摘
目的:鉴定细菌是否分泌甲壳素酶,并分解利用甲壳素的经典方法是甲壳素缺刻试验,但其需时较长,结果不明显,为解决以上缺点,研制甲壳素微结晶分散体系,拟创造一种新的实验方法甲壳素溶解环试验,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实验于2005-04/2006-12在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工程研究所完成。①通过高温高压、超声等综合手段,制备乳白色的甲壳素微结晶分散体系,并进行透射电镜观察。②采用制备的甲壳素微结晶分散体系,制造甲壳素培养基,取副溶血弧菌和致病性大肠杆菌44815菌悬液106cfu/mL各1μL,分别注入甲壳素培养基中,37℃培养72h,如接种点周围出现明显的透明环,即为阳性,反之为阴性。③制备2%,1%,0.5%3种不同浓度的NaCl及相应8.0,7.0和6.0不同pH值组合的3种甲壳素培养基,分别接种副溶血弧菌菌悬液106cfu/mL各1μL,37℃培养72h后测量溶解环直径。④菌量和培养温度的影响:将3种浓度菌悬液(108,106和104cfu/mL)各1μL注入甲壳素培养基中,37℃培养72h;固定菌量(2.8×106cfu/mL)接种后,分别在40℃、37℃和25℃培养72h,测量溶解环直径。结果:①成功制备了甲壳素微结晶分散体系,甲壳素浓度为4%,微粒粒径<0.5μm。②培养72h后,接种副溶血弧菌甲壳素培基上呈现阳性反应。③在NaCl浓度为2.0%,pH为8.0环境条件下,溶解环直径最大。④在菌量108 ̄104cuf/mL范围内,菌量与溶解环直径大小呈正比,但最适浓度为106cuf/mL;在37℃环境中溶解环直径最大。结论:①甲壳素溶解环试验是鉴定细菌能否分泌甲壳素酶、并分解利用甲壳素的一种直观、快速、准确的方法。②甲壳素培养基NaCl、pH值、培养温度及菌量等对甲壳素溶解环试验均有直接的影响。
关键词
甲壳素
微
结晶
分散
体系
甲壳素溶解环试验
细菌
鉴定
分类号
R318 [医药卫生—生物医学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几丁质溶解环试验在细菌学鉴定中的应用
2
作者
蒋玉燕
毕忆群
蒋建国
机构
浙江省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
出处
《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12-15,共4页
文摘
目的研制几丁质微结晶分散体系,创造一种几丁质溶解环试验来替代传统的几丁质缺刻试验,用于鉴定细菌是否分泌几丁质酶,分解利用几丁质的一种新的实验方法。方法运用物理和化学综合手段,制备几丁质微结晶分散体系,几丁质浓度为4%,微结晶粒径〈0.8μm。采用制备的几丁质微结晶分散体系,进行几丁质溶解环试验和影响因子的研究。在几丁质培养基接种点周围出现明显的透明环,即为实验结果阳性,说明该细菌具有几丁质酶,对几丁质具有生物降解作用,反之为阴性。结果副溶血弧菌具有几丁质酶,能降懈、利用几丁质,而大肠杆菌则无此生物学功效。NaCl、pH、温度及菌量等因子对几丁质溶解环试验有直接的影响作用。结论几丁质溶解环试验是鉴定细菌能否分泌几丁质酶,并分解利用几丁质的一种直观、快速、准确的方法,在细菌学鉴定中具有实际意义。
关键词
几丁质微结晶分散体系
几丁质
溶解环试验
细菌
鉴定
Keywords
DSCMC
TCSC
Bacteria
Assay
分类号
R378.3 [医药卫生—病原生物学]
R446.5 [医药卫生—诊断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甲壳素微结晶分散体系的研制:一种新的甲壳素溶解环试验
蒋玉燕
毕忆群
陈勇
蒋建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几丁质溶解环试验在细菌学鉴定中的应用
蒋玉燕
毕忆群
蒋建国
《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7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