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南长宁背斜形成的几何运动学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姚金鹏 陈伟 《化工设计通讯》 CAS 2021年第3期191-192,共2页
利用最新的地震、测井、钻井等资料,以断层相关褶皱理论为指导,分析了长宁背斜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构造带形成机制。结合建武向斜等周缘构造环境,对长宁背斜的成因机制与形成过程提出了新认识,以期为该地区的页岩气勘探提供一定的技... 利用最新的地震、测井、钻井等资料,以断层相关褶皱理论为指导,分析了长宁背斜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构造带形成机制。结合建武向斜等周缘构造环境,对长宁背斜的成因机制与形成过程提出了新认识,以期为该地区的页岩气勘探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宁背斜 几何学与运动学 成因机制 断层传播褶皱
下载PDF
面向节点化运动学模型的几何逆运动学
2
作者 黎奕辉 伍家俊 郭灼豪 《机电工程技术》 2024年第7期87-92,共6页
针对在度量空间中利用距离表征机器人运动学模型时的逆运动学求解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普氏分析和列文伯格-马夸尔特法的几何逆运动学模型及求解算法。通过节点化机器人,针对机器人构型构建其三维形状,将机器人的几何逆运动学问题转化为... 针对在度量空间中利用距离表征机器人运动学模型时的逆运动学求解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普氏分析和列文伯格-马夸尔特法的几何逆运动学模型及求解算法。通过节点化机器人,针对机器人构型构建其三维形状,将机器人的几何逆运动学问题转化为当前形状与目标形状差异最小化的优化问题。具体地,首先对当前形状和目标形状进行普氏分析,以普氏距离作为度量损失,根据构型相似度优先或实时性优先需求决定普氏重叠策略;然后基于列文伯格-马夸尔特优化框架求解所构建的优化问题;最后通过350组求解算例与主流算法进行定性与定量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选择不同策略时,所提方法在绝对精度、构型相似度、计算耗时三方面均优于主流逆运动学求解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何运动学 运动学优化 类人运动生成 动作模仿 人机协作
下载PDF
塔中Ⅰ号构造带构造几何学与运动学 被引量:1
3
作者 刘长磊 何登发 张永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6-61,共16页
塔中Ⅰ号构造带是塔中地区重要的油气勘探区,已发现的油气田基本沿着塔中Ⅰ号构造带分布,塔中Ⅰ号构造带发育过程与塔中低凸起的形成演化密切相关。为了揭示塔中Ⅰ号构造带的活动期次、形成机制及塔中低凸起的形成演化过程,利用新的... 塔中Ⅰ号构造带是塔中地区重要的油气勘探区,已发现的油气田基本沿着塔中Ⅰ号构造带分布,塔中Ⅰ号构造带发育过程与塔中低凸起的形成演化密切相关。为了揭示塔中Ⅰ号构造带的活动期次、形成机制及塔中低凸起的形成演化过程,利用新的地震、测井、钻井资料,结合断层相关褶皱理论和平衡剖面复原技术,分析了塔中Ⅰ号构造带的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塔中Ⅰ号构造带为受控于塔中低凸起基底断层转折褶皱向前传递的过程中形成的背斜构造带;2)塔中地区识别出了上奥陶统、志留系两套生长地层,表明塔中Ⅰ号构造带主要活动时间为中晚奥陶世-志留纪;3)塔中低凸起东部构造活动强于中西部,东部累计缩短量为58.14km,累计缩短率为20.84%。综上,认为塔中低凸起的形成与演化是受控于早奥陶世末至晚奥陶世挤压构造背景下,基底发育断层转折褶皱,晚奥陶世以后,塔中低凸起进入构造拓宽期。早海西期,基底断裂活动基本停止,塔中低凸起基本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中低凸起 塔中Ⅰ号构造带 几何学与运动学 活动期次 成因机制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东湾背斜构造几何学和运动学
4
作者 刘乐 《科技通报》 2021年第3期16-21,共6页
利用三维地震数据体进行东湾背斜区域的构造解释工作,通过生长地层分析得到其发育时间为古近纪安集海河组时期,形成机制为翼部旋转机制滑脱褶皱。面积-深度-应变法分析结果显示滑脱层位于深度为~9 km的下侏罗统八道湾组中,褶皱主要受平... 利用三维地震数据体进行东湾背斜区域的构造解释工作,通过生长地层分析得到其发育时间为古近纪安集海河组时期,形成机制为翼部旋转机制滑脱褶皱。面积-深度-应变法分析结果显示滑脱层位于深度为~9 km的下侏罗统八道湾组中,褶皱主要受平行层纯剪切控制以及部分地层弯曲调节变形。背斜带核部位移量可达1239m,且构造带位移量的分配主要有两种方式,为滑脱褶皱的生长以及褶皱调节断层的发育。东湾背斜两翼发育有丰富的褶皱调节断层,构造带不同位置处为褶皱调节断层发育的不同阶段,且调节断层随褶皱生长会向上及向下传播,传播方向取决于软弱层的发育和其厚度。此外,褶皱调节断层的发育可能为东湾1井没有钻获到油气资源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南缘 东湾背斜 构造几何学和运动学 滑脱褶皱 褶皱调节断层
下载PDF
冲-切混合钻头工作动态分析与破岩效率研究
5
作者 谢荣斌 崔国杰 +2 位作者 刘伟 杨迎新 徐光达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09-1316,共8页
针对现有钻头在深部复杂难钻地层的破岩效率低的问题,本文提出冲击-刮切分离式混合钻头,冲击齿与PDC齿相互独立工作。通过有限元分析得出冲击齿先对岩石预损伤,弱化岩石性质,再依靠PDC刮切岩石,钻头通过冲击-刮切的方式切削地层,仿真结... 针对现有钻头在深部复杂难钻地层的破岩效率低的问题,本文提出冲击-刮切分离式混合钻头,冲击齿与PDC齿相互独立工作。通过有限元分析得出冲击齿先对岩石预损伤,弱化岩石性质,再依靠PDC刮切岩石,钻头通过冲击-刮切的方式切削地层,仿真结果表明,冲切方式的破岩的最大轴向力和最大切削力都有所减小,平均轴向力减小34.93 N,降低12.1%,平均切向力减小26.09 N,降低9.1%,降低PDC齿破碎比功,从而提高混合钻头的破岩效率。根据混合钻头切削齿运动特点,运用复合坐标系统分析切削齿与钻头的几何关系,进而建立切削齿的速度、加速度以及动力学方程,通过MATLAB软件来模拟混合钻头的切削齿破碎岩石的动态过程,并得到混合钻头的井底形貌以及切削齿的切削截面、切削体积、切削力等参数,为新型混合钻头的研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刮切 混合钻头 破岩效率 几何运动学 有限元仿真
下载PDF
列车轮对简化模型重力刚度与滚动半径的计算方法
6
作者 谢建华 《力学与实践》 2024年第2期427-431,共5页
在建立列车轮对简化模型动力学方程中,如果假设侧移和摇头角是微小量,及质心高度保持不变,可以较简便地求出重力刚度和滚动半径等量的近似表达式。本文用几何方法给出了轮对质心高度和滚动半径与侧向位移之间的函数关系,从而可以获得这... 在建立列车轮对简化模型动力学方程中,如果假设侧移和摇头角是微小量,及质心高度保持不变,可以较简便地求出重力刚度和滚动半径等量的近似表达式。本文用几何方法给出了轮对质心高度和滚动半径与侧向位移之间的函数关系,从而可以获得这些量的解析表达式;另外还通过运动学方法,证明了重力刚度和滚动半径等量的简便计算方法是正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对 重力刚度 滚动半径 几何运动学方法
下载PDF
南天山前陆冲断带中段乌什-温宿地区构造分析与油气成藏 被引量:25
7
作者 苗继军 贾承造 +2 位作者 戴金星 王招明 张君峰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5年第4期428-432,共5页
建立了乌什-温宿地区的地质结构模型,恢复了其新生代演化历史,探讨了油气远景。指出乌什-温宿地区由乌什凹陷和温宿凸起2个构造单元组成,乌什凹陷为具有挤压性质的断陷,温宿凸起为受基底卷入逆冲断裂控制的古隆起,构造样式侧向变化显著... 建立了乌什-温宿地区的地质结构模型,恢复了其新生代演化历史,探讨了油气远景。指出乌什-温宿地区由乌什凹陷和温宿凸起2个构造单元组成,乌什凹陷为具有挤压性质的断陷,温宿凸起为受基底卷入逆冲断裂控制的古隆起,构造样式侧向变化显著;该区新生代主要变形期为渐新世晚期-中新世早期和上新世-早更新世2期,水平挤压缩短量13~21km,缩短率14%~20%,平均变形速率0.56~0.9mm/a;受多旋回演化背景的控制,乌什-温宿地区形成多种有利的圈闭类型,具有早、晚两期成藏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几何学与运动学 构造演化 油气成藏 南天山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玉北构造带断层特征及其裂缝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鲁人齐 刘波 +3 位作者 何登发 张学丰 黄臣军 刘格云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60-469,共10页
塔里木盆地玉北构造带形成于加里东中晚期,主要断裂以挤压逆冲为主,早期形成断层传播褶皱样式,断层总体终止于石炭系/奥陶系不整合面之下。该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易发育断层伴生裂缝和褶皱调节性裂缝,主要分布在膝褶带和断层传... 塔里木盆地玉北构造带形成于加里东中晚期,主要断裂以挤压逆冲为主,早期形成断层传播褶皱样式,断层总体终止于石炭系/奥陶系不整合面之下。该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易发育断层伴生裂缝和褶皱调节性裂缝,主要分布在膝褶带和断层传播褶皱区。海西晚期玉北地区断裂重新活动,仍以挤压为主形成三角剪切样式,但断层位移量并不大,该时期玉北构造带基本定型,储层裂缝易发育在三角剪切变形区。喜马拉雅期玉北地区存在微弱构造变形,玉北构造带主要受到构造的叠加改造。新生代青藏高原向东的扩张产生北东-南西向的构造应力场,使得北东-南西向的玉北断裂带具有开启性,对玉北地区油气调整和聚集会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传播褶皱 三角剪切 几何学和运动学 碳酸盐岩 储层裂缝
下载PDF
桑植—石门复向斜的形成与演化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旭亮 何登发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69-288,共20页
桑植-石门构造带是湘鄂西构造带最东边的一个二级构造单元,紧密接壤雪峰陆内变形系统的北西侧,属于二者之间的盆地过渡带,同时也是一个典型的多旋回叠合的复合沉积区。该地区自前寒武纪以来长期受板块构造运动和陆内造山运动的影响... 桑植-石门构造带是湘鄂西构造带最东边的一个二级构造单元,紧密接壤雪峰陆内变形系统的北西侧,属于二者之间的盆地过渡带,同时也是一个典型的多旋回叠合的复合沉积区。该地区自前寒武纪以来长期受板块构造运动和陆内造山运动的影响,构造轴迹由NNE-SSW向逐渐过渡到近E-W向,构造变形极其复杂。对该构造带进行精细的构造解析有助于揭示雪峰山和川东-湘鄂西构造带之间的过渡关系以及探究中上扬子陆内构造的变形机制,对复杂地形区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此之前,受限于地震资料的品质和数量,前人对湘鄂西-雪峰山之间过渡带的构造变形特征,构造演化及其动力机制的认识还不完善,尚需进一步深化。本文以最新的二维地震资料为基础,结合浅表地质资料和测井资料,依据断层相关褶皱原理,精细刻画了桑植-石门构造带的构造特征,建立了构造带内南、北段相应的地质结构演化模型:桑植-石门构造带南、北段的变形过程大体相似,都是在反冲断层与低角度逆冲推覆断层共同作用下构成了原地埋藏体,之后受燕山期以来的多幕构造运动影响,逐步形成现今的褶皱形态。但二者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导致其差异的主控因素:1)“钉线”与变形带之间的距离;2)后缘的雪峰推覆体的差异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植—石门构造带 构造几何学与运动学 地质结构演化模型 变形因素
下载PDF
孟加拉湾若开褶皱带晚新生代构造特征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唐鹏程 吕福亮 +4 位作者 范国章 邵大力 王雪峰 孙辉 李丽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13-1020,共8页
孟加拉湾若开褶皱带位于印度-缅甸山脉西部山前,由NNW—SSE向带状分布的多排背斜构成,其构造特征研究仍然十分薄弱。本文通过钻井资料和二维地震反射剖面精细构造解析,尝试分析若开褶皱带晚新生代构造特征,重点关注若开褶皱带的滑脱层... 孟加拉湾若开褶皱带位于印度-缅甸山脉西部山前,由NNW—SSE向带状分布的多排背斜构成,其构造特征研究仍然十分薄弱。本文通过钻井资料和二维地震反射剖面精细构造解析,尝试分析若开褶皱带晚新生代构造特征,重点关注若开褶皱带的滑脱层发育特征及背斜几何学及运动学特征,结果表明若开褶皱带发育多个滑脱层:①底部滑脱层,位于约6.5s(双程走时)处;②中部滑脱层,层位存在变化,可能位于第四系底部或上中新统下方约2.5s处。在区域挤压作用下,若开褶皱带发育与底部滑脱层和中部滑脱层相关的滑脱褶皱,构造变形主要受控于底部滑脱层,而中部滑脱层影响了局部构造变形。生长地层记录显示若开褶皱带构造变形自东往西迁移,变形前缘形成于第四纪。基于构造分析结果提出了若开褶皱带褶皱变形的两种运动学端元模型:模型1中不发育中部滑脱层,滑脱褶皱发育于底部滑脱层之上;模型2中发育中部滑脱层,滑脱褶皱发育于中部滑脱层和底部滑脱层之上,形成上、下两套构造层。若开褶皱带背斜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受下伏滑脱层控制,背斜在走向上叠置、分叉可能暗示着背斜下伏滑脱层在走向上发生了改变。流体超压可能是影响若开褶皱带构造变形的重要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加拉湾 若开褶皱带 滑脱层 背斜几何学和运动学 滑脱褶皱
下载PDF
FRACTAL KINEMATICS OF CRACK PROPAGATION IN GEOMATERIALS 被引量:5
11
作者 谢和平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1995年第1期1-8,共8页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propagation paths of cracks in geomaterials are often irregular. producing rough fracture surfaces which are fractal. A formula is derived for the fractal kinematics of crack propaga...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propagation paths of cracks in geomaterials are often irregular. producing rough fracture surfaces which are fractal. A formula is derived for the fractal kinematics of crack propagation in geomaterials. The formula correlates the dynamic and static fracture toughnesses with crack velocity, crack length and a microstructural parameter, and allows the fractal dimension to be obtained. From the equations for estimating crack velocity and fractal dimension it can be shown that the measured crack ve1ocity, Vo, should be much smaller than the fractal crack velocity, V. It can also be shown that the fractal dimension of the crack propagation path can be calculated directly from Vo and from the fracture toughn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actal kinematics crack propagation fractal geometry
下载PDF
Ermakov System and Plane Curve Motions in Affine Geometries
12
作者 QUChang-Zheng 《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2期201-204,共4页
It is shown that the Pinney equation, Ermakov systems, and their higher-order generalizations describeself-similar solutions of plane curve motions in centro-affine and affine geometries.
关键词 Pinney equation Ermakov system motion of plane curve affine geometry symmetry group
下载PDF
辽东半岛晚中生代伸展构造--华北克拉通破坏的地壳响应 被引量:44
13
作者 林伟 王清晨 +3 位作者 王军 王非 褚杨 陈科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38-653,共16页
位于华北克拉通东部的辽东半岛记录了大量的晚中生代的伸展构造,其中包括:(1)具有氧化条件下沉积的陆相碎屑岩和溢流喷出的火山岩作为充填物质的半地堑盆地;(2)低角度拆离断层;(3)同构造花岗岩;(4)变质核杂岩.上述伸展构造在区域尺度上... 位于华北克拉通东部的辽东半岛记录了大量的晚中生代的伸展构造,其中包括:(1)具有氧化条件下沉积的陆相碎屑岩和溢流喷出的火山岩作为充填物质的半地堑盆地;(2)低角度拆离断层;(3)同构造花岗岩;(4)变质核杂岩.上述伸展构造在区域尺度上均具有NW-SE向的伸展方向.拆离断层具有NW-SE向的矿物拉伸线理和上部指向NW的剪切变形;同构造花岗岩的矿物拉伸线理也为NW-SE向,但表现为上部指向NW或SE的剪切变形.同位素年代学的测量结果指示了变形的时间在130~120Ma.这些伸展活动导致了同构造花岗岩和核部杂岩的快速隆升和折返.根据岩浆岩发育特征和辽东半岛伸展构造、岩浆作用的时空关系判断,华北克拉通破坏可分为侏罗纪地壳弱伸展和白垩纪强地壳伸展两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半岛 构造几何学和运动学 晚中生代伸展构造 华北克拉通破坏
原文传递
物理计算的保真与代数动力学算法——Ⅲ.辛代数动力学算法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顺金 张华 《中国科学(G辑)》 CSCD 2006年第6期561-578,共18页
在常微分方程的代数动力学精确解的基础上,对Hamilton系统,设计出保持局域辛几何结构的各阶代数动力学算法-辛代数动力学算法.讨论了辛代数动力学算法与辛几何算法和Runge-Kutta算法的关系.对N阶辛代数动力学算法,估计了相空间轨道、运... 在常微分方程的代数动力学精确解的基础上,对Hamilton系统,设计出保持局域辛几何结构的各阶代数动力学算法-辛代数动力学算法.讨论了辛代数动力学算法与辛几何算法和Runge-Kutta算法的关系.对N阶辛代数动力学算法,估计了相空间轨道、运动学变量的代数关系和代数-几何不变量以及动力学守恒量的精度.在6个模型的计算实验中,比较了辛代数动力学算法与辛几何算法,发现四阶辛代数动力学算法比四阶辛几何算法在精度和轨道相位失真两方面都有所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计算的运动学代数-几何保真和动力学保真 局域辛结构 辛代 数动力学算法 几何算法
原文传递
物理计算的保真与代数动力学算法——II.代数动力学算法与其他算法计算结果的比较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顺金 张华 《中国科学(G辑)》 CSCD 2006年第1期14-37,共24页
基于常微分方程的偏微分形式的代数动力学精确解,在Taylor级数表示的局域精确解的有限项截断近似下,建立起代数动力学算法.在四阶近似下实现了常微分方程的数值求解,在12个典型的动力学系统的计算机实验中比较了三种算法的精度及其优缺... 基于常微分方程的偏微分形式的代数动力学精确解,在Taylor级数表示的局域精确解的有限项截断近似下,建立起代数动力学算法.在四阶近似下实现了常微分方程的数值求解,在12个典型的动力学系统的计算机实验中比较了三种算法的精度及其优缺点.结果表明,代数动力学算法是独立于辛几何算法和Runge-Kutta算法的第三种算法,它有可能克服辛几何算法的动力学失真和Runge-Kutta算法的人为耗散,在可预期和可控制的精度下兼顾运动学代数-几何保真和动力学守恒律保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微分方程的代数动力学解法和代数动力学算法 三种算法计算结果的比较 运动学代数-几何保真和动力学守恒律保真
原文传递
物理计算的保真与代数动力学算法——I.动力学系统的代数动力学解法与代数动力学算法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顺金 张华 《中国科学(G辑)》 CSCD 2005年第6期573-608,共36页
用常微分方程描述的动力学系统的演化方程的数值求解及其保真问题.首先引进时间平移算子,把经典动力学系统的常微分方程的初值问题提升为偏微方程的初值问题,纳入量子物理的代数动力学框架;将动力学系统的时间演化的局域微分规律和整... 用常微分方程描述的动力学系统的演化方程的数值求解及其保真问题.首先引进时间平移算子,把经典动力学系统的常微分方程的初值问题提升为偏微方程的初值问题,纳入量子物理的代数动力学框架;将动力学系统的时间演化的局域微分规律和整体积分规律,用李代数和李群的语言具体表示出来;用代数动力学方法求得了用Taylor级数表示的局域收敛的常微分方程的偏微分形式的精确解和Taylor级数系数函数的解析表达式.在Taylor级数表示的局域精确解的有限项截断近似下,建立起一种基于时间平移偏微分算子的常微分方程的数值求解方法.代数动力学算法.从代数动力学算法的观点考察了辛几何算法和Runge-Kutta算法的保真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计算的运动学代数.几何保真和动力学保真 经典动力学方程的代数动力学解法 常微分方程的代数动力学精确解和代数动力学算法
原文传递
Analytical geometry method of planetary gear trains 被引量:7
17
作者 CHEN XiaoAn CHEN Hong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2年第4期1007-1021,共15页
This paper presents an analytical geometry method for kinematics and efficiency of planetary gear trains (PGTs). The novel method which is capable of evolution and contrast analysis of mechanism kinematics, can be app... This paper presents an analytical geometry method for kinematics and efficiency of planetary gear trains (PGTs). The novel method which is capable of evolution and contrast analysis of mechanism kinematics, can be applied to any typical one-and two-degree-of-freedom plane PGTs containing any number of simple, compound or complex-compound planetary gear sets. The efficiency analysis of this method features a systematized and programmed process and its independence of the speed ratio. The primary contribution of this work lies in the integration of quantitative calculation, qualitative evolution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kinematics of PGTs into one diagram, and in the integration of kinematics and efficiency analysis into a single method system. First, the analytical geometry method is defined, its basic properties are given, and the systematization procedure to perform kinematic analysis is demonstrated. As an application, analytical geometry diagrams of common PGTs are exhibited in the form of a list, whose kinematic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ral evolution tendency are discussed. Then, with the mapping of PGTs onto the angular speed plane, the efficiency formula of analytical geometry, which has an extremely concise form, and a simple method for power flow estimation are put forward. Moreover, a general procedure is provided to analyze the efficiency and power flow. Finally, four numerical examples including a complicated eleven-link differential PGTs are given to illustrate the simpleness and intuitiveness of the analytical geometry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alytical geometry planetary gear trains KINEMATICS EFFICIENCY analysis method
原文传递
Differential geometric modeling of guidance problem for interceptors 被引量:31
18
作者 LI KeBot CHEN Lei BAI XianZong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1年第9期2283-2295,共13页
It is a comparatively convenient technique to investigate the motion of a particle with the help of the differential geometry the-ory,rather than directly decomposing the motion in the Cartesian coordinates.The new mo... It is a comparatively convenient technique to investigate the motion of a particle with the help of the differential geometry the-ory,rather than directly decomposing the motion in the Cartesian coordinates.The new model of three-dimensional (3D) guidance problem for interceptors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based on the classical differential geometry curve theory.Firstly,the kinematical equations of the line of sight (LOS) are gained by carefully investigating the rotation principle of LOS,the kinematic equations of LOS are established,and the concepts of curvature and torsion of LOS are proposed.Simultaneously,the new relative dynamic equations between interceptor and target are constructed.Secondly,it is found that there is an instan-taneous rotation plane of LOS (IRPL) in the space,in which two-dimensional (2D) guidance laws could be constructed to solve 3D interception guidance problems.The spatial 3D true proportional navigation (TPN) guidance law could be directly introduced in IRPL without approximation and linearization for dimension-reduced 2D TPN.In addition,the new series of augmented TPN (APN) and LOS angular acceleration guidance laws (AAG) could also be gained in IRPL.After that,the dif-ferential geometric guidance commands (DGGC) of guidance laws in IRPL are advanced,and we prove that the guidance commands in arc-length system proposed by Chiou and Kuo are just a special case of DGGC.Moreover,the performance of the original guidance laws will be reduced after the differential geometric transformation.At last,an exoatmospheric intercep-tion is taken for simulation to demonstrate the differential geometric modeling proposed in this pa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nematic equations of LOS instantaneous rotation plane of LOS proportional navigation augmented trueproportional navigation LOS angular acceleration guidance law differential geometric guidance commands
原文传递
Geometries for possible kinematics 被引量:1
19
作者 HUANG ChaoGuang TIAN Yu +2 位作者 WU XiaoNing XU Zhan ZHOU Bin 《Science China(Physics,Mechanics & Astronomy)》 SCIE EI CAS 2012年第11期1978-2003,共26页
The physical and geometrical realizations of algebras for all possible Lorentzian and Euclidean kinematics with so(3) isotropy are presented in contraction approach and then re-classified.All geometries associated wit... The physical and geometrical realizations of algebras for all possible Lorentzian and Euclidean kinematics with so(3) isotropy are presented in contraction approach and then re-classified.All geometries associated with these realizations are also obtained by the contraction method.Further relations among the geometries are revealed.Most geometries fall into pairs.There exists t 1/(ν 2 t) correspondence in each pair.In the viewpoint of differential geometry,there are only 9 geometries,which have right signature and geometrical spatial isotropy.They are 3 relativistic geometries,3 absolute-time geometries,and 3 absolute-space geomet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ssible kinematics GEOMETRIES CONTRACTION time duality
原文传递
雪峰造山带北西缘永顺-大明逆冲推覆构造的厘定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泽泓 曾广乾 +3 位作者 凌跃新 熊延旺 曾凡海 吴开彬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2-73,共12页
通过1∶5×10~4区域地质调查及对重点区段的解剖,首次对湘西永顺-大明逆冲推覆构造的几何样式与变形特征进行详细研究。推覆构造总体呈北东—南西向展布,在逆冲推覆构造的前锋断层沿线,寒武系及奥陶系向北西逆冲推覆于奥陶系及志留... 通过1∶5×10~4区域地质调查及对重点区段的解剖,首次对湘西永顺-大明逆冲推覆构造的几何样式与变形特征进行详细研究。推覆构造总体呈北东—南西向展布,在逆冲推覆构造的前锋断层沿线,寒武系及奥陶系向北西逆冲推覆于奥陶系及志留系之上,形成规模不等的串珠状排列的飞来峰与构造窗。推覆主断层具有典型的台阶式结构特征,即推覆断层在寒武系上统和奥陶系以灰岩、白云岩为主的强硬岩层中形成高角度切层断坡,进入下志留统下部以泥岩、页岩为主的软弱岩层后断层倾角变缓,转为断坪。推覆构造沿走向变形强度以及结构特征存在明显变化,由北东往南西各区段的水平位移总体上呈现递减趋势,最大推覆距离约4km。永顺-大明逆冲推覆构造的厘定确证雪峰造山带北西缘推覆构造的存在,但诸多证据表明该区域并不存在大规模推覆作用,推覆体为准原地型。分析认为推覆构造是印支—燕山期在北西—南东向挤压应力场下递进变形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冲推覆构造 几何学与运动学 飞来峰与构造窗 慈利-保靖断裂带 雪峰造山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