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圣与凡俗之间:跨文本视域下妙善故事宝卷的审美与情感
1
作者 张婉霜 《怀化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53-60,共8页
妙善故事宝卷是明清时期观音崇拜的经典,均以公主非凡的出身、崇高的品格与境界、艰难的成道过程等内容彰显出妙善故事非凡崇高的神圣色彩。但从早期的《香山宝卷》到在其基础上改编而成的《观音济度本愿真经》,再到靖江的《香山观世音... 妙善故事宝卷是明清时期观音崇拜的经典,均以公主非凡的出身、崇高的品格与境界、艰难的成道过程等内容彰显出妙善故事非凡崇高的神圣色彩。但从早期的《香山宝卷》到在其基础上改编而成的《观音济度本愿真经》,再到靖江的《香山观世音宝卷》,妙善故事凡俗色彩的增加也历历可见,如佛教教义逐渐淡化、家庭关系日益复杂、世俗性考验愈发富有生活气息等,尤其是与孝道相联系的亲情因素展现出浓郁的世俗人情味。这种出入于圣俗之间的审美情感特质是宝卷的重要特色,既离不开时代因素的影响,亦体现出宝卷编者对民间大众审美心理的深入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圣 凡俗 妙善故事宝卷 审美与情感
下载PDF
“凡俗即力”的美学精神与“新现实主义”——李健吾《咀华二集》研究
2
作者 麻治金 《新余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89-94,共6页
从《咀华二集》版本的修订入手,探讨了李健吾抗战前后文艺理念和批评观念的变化。《咀华二集》版本的增删修订与具体的历史处境、人生境遇以及李健吾自身的艺术追求等方面的因素密切相关,反映出20世纪40年代李健吾文学批评在美学精神和... 从《咀华二集》版本的修订入手,探讨了李健吾抗战前后文艺理念和批评观念的变化。《咀华二集》版本的增删修订与具体的历史处境、人生境遇以及李健吾自身的艺术追求等方面的因素密切相关,反映出20世纪40年代李健吾文学批评在美学精神和艺术理念方面的转变。主要体现为确立“凡俗即力”的美学精神和倡导“新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和批评武器,追求艺术的现实性与现时性作用。“新现实主义”不是艺术的现实主义,而是现时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咀华二集》 李健吾 凡俗即力” 美学精神 “新现实主义”
下载PDF
神圣与凡俗之间——对《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的一个解读 被引量:3
3
作者 张红 《兰州学刊》 2006年第12期13-14,10,共3页
“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理解西方社会思想史的一条主线。当历史翻到涂尔干这一页时,他十分响亮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神圣的物体实际上就是社会力量的象征代表物。”如何理解这句话?文章在精读原著的基础上,试图从宗教的世俗性和社... “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理解西方社会思想史的一条主线。当历史翻到涂尔干这一页时,他十分响亮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神圣的物体实际上就是社会力量的象征代表物。”如何理解这句话?文章在精读原著的基础上,试图从宗教的世俗性和社会的神圣性两个方面找到神圣与凡俗之间的契合,以期为更好地理解他的个人———社会观廓清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圣 凡俗 集体表象 宗教力
下载PDF
以凡俗为神圣:儒家的超越精神 被引量:1
4
作者 龚群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1-24,共4页
凡俗与神圣的区分是宗教产生的根源,也是宗教生活的一个基本特征。儒学没有像西方宗教那样把凡俗与神圣区分开来,对于神的概念基本持一种存而不论的态度。然而,儒学承认天的概念、承认君子与圣人的区别,从而儒学也就内在包括着一个神圣... 凡俗与神圣的区分是宗教产生的根源,也是宗教生活的一个基本特征。儒学没有像西方宗教那样把凡俗与神圣区分开来,对于神的概念基本持一种存而不论的态度。然而,儒学承认天的概念、承认君子与圣人的区别,从而儒学也就内在包括着一个神圣或超越界。儒学是以凡俗为神圣,在凡俗中追求超越,凡俗与神圣两者之间没有截然二分的界线。天道与人道是一个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俗 神圣 超越
下载PDF
凡俗中的飞升与欲望中的坠落——论池莉有关市民婚姻的小说 被引量:1
5
作者 刘传霞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3期68-70,共3页
在池莉笔下,80年代都市市民的婚姻是一个苦涩而又温情的生存之地,而90年代则成了亢奋而又焦虑的欲望之战场。这有关婚姻话语的转换,准确而真实地记录了时代的变迁和世态的变更。同时,池莉一改80年代的中性写作姿态,以清晰的... 在池莉笔下,80年代都市市民的婚姻是一个苦涩而又温情的生存之地,而90年代则成了亢奋而又焦虑的欲望之战场。这有关婚姻话语的转换,准确而真实地记录了时代的变迁和世态的变更。同时,池莉一改80年代的中性写作姿态,以清晰的女性意识展现了都市女性的创痛与绝望,愤怒与抗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姻场景 凡俗 欲望 两性冲突 女性意识
下载PDF
揉碎彩虹的漫溯——池莉、方方、刘震云展示凡俗人生的不同风姿 被引量:1
6
作者 许佩卿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26-29,共4页
本文通过对池莉、方方、刘震云的新写实小说创作的比较分析 ,探寻了他们在展示凡俗人生上的不同风格。
关键词 新写实小说 凡俗人生 展示
下载PDF
从池莉小说看凡俗人生 被引量:1
7
作者 匡妙妙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3年第2期86-88,共3页
自称"小市民"的新写实小说代表作家池莉,以其别具一格的文学观念和文学创作,在细致刻画真实物质生活的同时直抵人心深处,在繁杂琐碎的现实生活中,探寻着普通大众的生存意识。池莉钟情人间烟火,青睐世间冷暖,因为有它们,才有... 自称"小市民"的新写实小说代表作家池莉,以其别具一格的文学观念和文学创作,在细致刻画真实物质生活的同时直抵人心深处,在繁杂琐碎的现实生活中,探寻着普通大众的生存意识。池莉钟情人间烟火,青睐世间冷暖,因为有它们,才有了我们多彩的凡俗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莉 生活真实 个体心理 生存意识 凡俗人生
下载PDF
凡俗人生的见证者——阿成笔下的小人物 被引量:1
8
作者 尹传兰 《创作与评论》 CSSCI 2012年第7期101-104,共4页
与当代文学史中此起彼伏的文学思潮和文学流派相比,阿成的文学创作显得多少有些不显山不露水——既在技法上够不上文体实验,在价值立场上又与时代某些大命题自觉不自觉地相疏离。不过,阿成不温不火又一以贯之的写作却也兀自生长出一... 与当代文学史中此起彼伏的文学思潮和文学流派相比,阿成的文学创作显得多少有些不显山不露水——既在技法上够不上文体实验,在价值立场上又与时代某些大命题自觉不自觉地相疏离。不过,阿成不温不火又一以贯之的写作却也兀自生长出一派别样的风景,只是这里的“别样”并非来自某种奇异的景观,而往往就是我们司空见惯不屑思索的日常生活空间本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成 凡俗人生 小人物 当代文学史 文学流派 文学思潮 文体实验 文学创作
下载PDF
“凡俗”与“神圣”之间——广州中山纪念堂探析
9
作者 杨林 张继焦 《文化遗产》 CSSCI 2017年第4期91-95,共5页
涂尔干和伊利亚德将凡俗事物与神圣事物视为截然对立的事物。实际上,凡俗事物与神圣事物并不一定是截然对立的。就广州中山纪念堂而论,它是凡俗空间,也是神圣空间。作为凡俗空间,广州中山纪念堂是举办政治活动和文娱活动的场所。作为神... 涂尔干和伊利亚德将凡俗事物与神圣事物视为截然对立的事物。实际上,凡俗事物与神圣事物并不一定是截然对立的。就广州中山纪念堂而论,它是凡俗空间,也是神圣空间。作为凡俗空间,广州中山纪念堂是举办政治活动和文娱活动的场所。作为神圣空间,广州中山纪念堂通过象征物体的营造、规范与禁忌的实践以及个人与集体的神圣体验建构了神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俗 神圣 空间 广州中山纪念堂
下载PDF
方方小说里的“凡俗世界”——以《风景》、《万箭穿心》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龚艳丽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年第5期28-31,共4页
方方小说用凡俗化的比喻、鲜明的对比、细腻的心理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一个五彩斑斓的凡俗世界。同时她又寓庄于谐地表现了人们面对苦难生活时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背后的坚韧。文章以《风景》与《万箭穿心》为例,从修辞学、心理学角度解读... 方方小说用凡俗化的比喻、鲜明的对比、细腻的心理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一个五彩斑斓的凡俗世界。同时她又寓庄于谐地表现了人们面对苦难生活时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背后的坚韧。文章以《风景》与《万箭穿心》为例,从修辞学、心理学角度解读方方小说里的"凡俗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方 风景 万箭穿心 凡俗世界
下载PDF
从“神圣化”到“凡俗化”——近期历史题材创作的一种新趋向
11
作者 吴培显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18-122,共5页
传统历史叙事多取仰视和神化的认知和书写方式,而近期历史题材创作的一种突破,便是从神圣化到凡俗化的转向。这主要体现在三类形象的塑造上:古代帝王将相的民间化和尘世化,近现代革命领袖的生活化和亲情化,革命英雄的世俗化和原生态化... 传统历史叙事多取仰视和神化的认知和书写方式,而近期历史题材创作的一种突破,便是从神圣化到凡俗化的转向。这主要体现在三类形象的塑造上:古代帝王将相的民间化和尘世化,近现代革命领袖的生活化和亲情化,革命英雄的世俗化和原生态化。这既标志着作家认知视点和创作心态的一种改观,也标志着作为生命个体的"人"的主人公们实现了自我还原和回归。由此,当代文学画廊增添了一大批原生态、立体化人物形象,但其间也出现了某种值得警惕的负面效应,如温情的"暴君美化"现象、爱屋及乌的宽容和辩护所导致的历史判断偏差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叙事 神圣化 凡俗 转变 趋向
下载PDF
凡俗人生的深切关怀——论池莉小说的世俗化特征
12
作者 喻继红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14-117,共4页
池莉是“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在创作中她始终站在体验者、观察者的立足点上,从理想彼岸的想象回到现实此岸的审视。她的小说,蕴含着一种宽容的审美意识,蕴含着对凡俗人生的深情关注,体现出鲜明的世俗化特征。
关键词 池莉小说 凡俗人生 世俗化 仿真 解构
下载PDF
凡俗中的“禅思”——慕白诗歌论
13
作者 董迎春 思小云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20-25,共6页
诗人慕白从凡俗、世情出发,逍遥自在,其诗写背后蕴藏着诗人独特的文人雅致、审美情趣,其诗表现日常、凡俗物象、世情的同时,也不无自觉的禅味、禅心的追求,以俗返雅,以诗写心,体现出不同于现代生活的古代文人式的慢与真,诞妄与机智,这... 诗人慕白从凡俗、世情出发,逍遥自在,其诗写背后蕴藏着诗人独特的文人雅致、审美情趣,其诗表现日常、凡俗物象、世情的同时,也不无自觉的禅味、禅心的追求,以俗返雅,以诗写心,体现出不同于现代生活的古代文人式的慢与真,诞妄与机智,这种自由与风度无不与禅的境界圆通,慕白诗与禅合一的探索,为当代诗写提供了较好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诗 凡俗 意境
下载PDF
汉唐之间文学道因佛缘的立体透视——读高华平教授著《凡俗与神圣》
14
作者 郭德民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136-137,共2页
关键词 文学 汉唐 凡俗 神圣 道家思想 佛道文化 佛教 释教 华平
下载PDF
拆穿“爱情”和“精英”的神话——市场化时代池莉“凡俗化”的叙述立场
15
作者 陈尚荣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21-24,共4页
本文论述了作家池莉在市场化时代从精英意识向平民意识的转化,坚持"凡俗化"的叙述立场,其策略和表现为拆穿"爱情"和"精英"的神话。究其原因我们认为有三点:其一,时代转型的大语境对作家的影响;其二,个人... 本文论述了作家池莉在市场化时代从精英意识向平民意识的转化,坚持"凡俗化"的叙述立场,其策略和表现为拆穿"爱情"和"精英"的神话。究其原因我们认为有三点:其一,时代转型的大语境对作家的影响;其二,个人身世的经历影响;其三,强烈的平民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莉 凡俗 叙述立场
下载PDF
1940年代市井女性对凡俗人生的认同——“东吴系”女作家汤雪华作品浅论
16
作者 李萍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第7期68-69,共2页
汤雪华是1940年代在上海文坛上崭露头角的"东吴系"女作家中的"另类",多舛的人生经历,使她拥有了更平实睿智的平民意识,在她的创作中表现出对纯美虚幻爱情的消解,对凡俗现实人生的认同。
关键词 平民意识 纯美爱情 消解 凡俗人生 认同
下载PDF
修真求道 否弃凡俗人生——论道教思想对《镜花缘》的影响
17
作者 马济萍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62-65,共4页
《镜花缘》系清人李汝珍所著的一部修真求道的长篇章回小说。作者之所以要将小说定名为《镜花缘》绝非偶然,因为只有镜花水月的空幻无常和转瞬即逝方能传达出作者对命运的嗟叹和感喟。作者将这种无常之叹拓展至芸芸众生,通过对现实的凡... 《镜花缘》系清人李汝珍所著的一部修真求道的长篇章回小说。作者之所以要将小说定名为《镜花缘》绝非偶然,因为只有镜花水月的空幻无常和转瞬即逝方能传达出作者对命运的嗟叹和感喟。作者将这种无常之叹拓展至芸芸众生,通过对现实的凡俗人生的否弃来诠释道教“谪仙修道”的母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花缘》 修真求道 否弃 凡俗人生
下载PDF
女性的凡俗性和神性之美——浅论《扶桑》和《第九个寡妇》中的女性形象书写 被引量:4
18
作者 龚高叶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70-74,共5页
严歌苓善于刻画人物,尤其女性。在《扶桑》和《第九个寡妇》中,作家通过对人物多维度多侧面的立体刻画,使主人公扶桑和王葡萄身上散发出令人惊艳的凡俗性和神性之美:作为生物性存在,她们生命力惊人;作为女性,她们却缺乏最基本的性别意... 严歌苓善于刻画人物,尤其女性。在《扶桑》和《第九个寡妇》中,作家通过对人物多维度多侧面的立体刻画,使主人公扶桑和王葡萄身上散发出令人惊艳的凡俗性和神性之美:作为生物性存在,她们生命力惊人;作为女性,她们却缺乏最基本的性别意识认知;而这一切融会在她们凡俗的身躯上却又散发出地母般的神性光芒。扶桑和王葡萄也因之成为作家贡献于中国当代文学人物画廊里两个独创的艺术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形象书写 凡俗 神性 扶桑 王葡萄 性别意识
下载PDF
凡俗人生的悲剧——试论方方的市民题材小说 被引量:1
19
作者 石艳霞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67-71,共5页
方方是新写实创作大军中重要的一员大将,她笔下的人物形象主要有两大意象群落:一是城市普通市民,二是城市普通知识分子。而方方尤其善于以犀利的眼光开掘深深埋藏在凡俗人生中人性的丑恶与虚伪,将一幕幕真实而普通的人生悲剧展现在我们... 方方是新写实创作大军中重要的一员大将,她笔下的人物形象主要有两大意象群落:一是城市普通市民,二是城市普通知识分子。而方方尤其善于以犀利的眼光开掘深深埋藏在凡俗人生中人性的丑恶与虚伪,将一幕幕真实而普通的人生悲剧展现在我们面前。从方方的市民题材小说入手,再从悲剧产生原因这一角度把凡俗人生的悲剧分为生存的悲剧、复杂人性的悲剧、婚姻爱情悲剧三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方 市民题材小说 凡俗人生 悲剧
下载PDF
在凡俗人生的背后——方方小说(从《风景》到《一唱三叹》)阅读笔记 被引量:7
20
作者 陈骏涛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9-14,共6页
方方编好了她的小说集《行云流水》,现在该我来写一篇“续貂”式的文字了。方方的名字我是在1982年即她发表《“大蓬车”上》那一年就知道的,因为该小说曾列入这一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的候选篇目,我们曾在一起议论过它。当时方方还是... 方方编好了她的小说集《行云流水》,现在该我来写一篇“续貂”式的文字了。方方的名字我是在1982年即她发表《“大蓬车”上》那一年就知道的,因为该小说曾列入这一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的候选篇目,我们曾在一起议论过它。当时方方还是武汉大学中文系四年级的学生。方方前期(1986年以前)的小说大多反映青年人的生活和心灵世界,带有青春期创作的特点:敏锐,热情,充满着蓬勃的朝气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语言既机俏幽默又热情洋溢,但也由于涉世未深和艺术功力不足而显得浅露,至少其部分小说有这一弊病。一般认为,方方自1986年发表《自梦》之后风格为之一变,这之后她的小说愈来愈变得沉潜、冷峻和深远了。但《白梦》连同它的姐妹篇《白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俗人生 小说集 方方小说 现实主义 知识分子 风景 价值判断 短篇小说 生活气息 生活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