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神圣化”到“凡俗化”——近期历史题材创作的一种新趋向
1
作者 吴培显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18-122,共5页
传统历史叙事多取仰视和神化的认知和书写方式,而近期历史题材创作的一种突破,便是从神圣化到凡俗化的转向。这主要体现在三类形象的塑造上:古代帝王将相的民间化和尘世化,近现代革命领袖的生活化和亲情化,革命英雄的世俗化和原生态化... 传统历史叙事多取仰视和神化的认知和书写方式,而近期历史题材创作的一种突破,便是从神圣化到凡俗化的转向。这主要体现在三类形象的塑造上:古代帝王将相的民间化和尘世化,近现代革命领袖的生活化和亲情化,革命英雄的世俗化和原生态化。这既标志着作家认知视点和创作心态的一种改观,也标志着作为生命个体的"人"的主人公们实现了自我还原和回归。由此,当代文学画廊增添了一大批原生态、立体化人物形象,但其间也出现了某种值得警惕的负面效应,如温情的"暴君美化"现象、爱屋及乌的宽容和辩护所导致的历史判断偏差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叙事 神圣 凡俗化 转变 趋向
下载PDF
拆穿“爱情”和“精英”的神话——市场化时代池莉“凡俗化”的叙述立场
2
作者 陈尚荣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21-24,共4页
本文论述了作家池莉在市场化时代从精英意识向平民意识的转化,坚持"凡俗化"的叙述立场,其策略和表现为拆穿"爱情"和"精英"的神话。究其原因我们认为有三点:其一,时代转型的大语境对作家的影响;其二,个人... 本文论述了作家池莉在市场化时代从精英意识向平民意识的转化,坚持"凡俗化"的叙述立场,其策略和表现为拆穿"爱情"和"精英"的神话。究其原因我们认为有三点:其一,时代转型的大语境对作家的影响;其二,个人身世的经历影响;其三,强烈的平民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莉 凡俗化 叙述立场
下载PDF
“善哉”向会话程式语的语用化历程探究
3
作者 张子健 《湘南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89-95,共7页
“善哉”一语来源有二:一是春秋战国时期由形容词和语气词构成的临时句法结构;二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将梵语“sādhu”意译后的一个固定概念结构。随着佛教中国化,“善哉”在不同语境中出现,逐渐语用化为感叹语、致谢语、忏悔语、责备语... “善哉”一语来源有二:一是春秋战国时期由形容词和语气词构成的临时句法结构;二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将梵语“sādhu”意译后的一个固定概念结构。随着佛教中国化,“善哉”在不同语境中出现,逐渐语用化为感叹语、致谢语、忏悔语、责备语等会话程式语,与其原始义相关的感叹语用法是最基础的用法。“善哉”语用化的原因可归结为内外两个方面:“善哉”一语受到自身形式、佛教色彩及原始意义的压制,言者语用创新、听者语用推理、语境吸收、语境扩展等语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善哉 会话程式语 凡俗化 语用
下载PDF
论20世纪末小说爱情主题的拓展和深化 被引量:2
4
作者 吴培显 赵林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09-113,共5页
中国小说的爱情书写模式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逐渐被超越。如果说,新时期之初爱情主题的回归仅是对传统“载体化”爱情书写模式的接续,那么,向生命本真逼近的创作取向已标志着当代爱情主题的新突破。首先,它表现在对爱情主题浮泛化和单一... 中国小说的爱情书写模式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逐渐被超越。如果说,新时期之初爱情主题的回归仅是对传统“载体化”爱情书写模式的接续,那么,向生命本真逼近的创作取向已标志着当代爱情主题的新突破。首先,它表现在对爱情主题浮泛化和单一化倾向的超越上,是爱情书写与历史、文化、生命意识的有机融合;其次,以“情欲还原”为原动力的“回到爱情自身”的爱情书写,是其拓展的另一突出体现;第三,爱情主题深化的更具有普遍意义的标志,是爱情的凡俗化和世俗生存意识的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情主题 超越 生命本真 情欲还原 凡俗化
下载PDF
“新写实小说”对日常化生存窘迫的叙写
5
作者 郑明娥 《民族论坛》 2009年第7期59-60,共2页
20世纪80年代末期,"新写实小说"对普通人日常生存困窘和烦恼的关注,为文坛提供了一种新的认知视角:生存观照和生存体验。本文以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品为研究对象,从小人物生存处境的实况、凡俗化叙事语言和生活流式叙事结构三... 20世纪80年代末期,"新写实小说"对普通人日常生存困窘和烦恼的关注,为文坛提供了一种新的认知视角:生存观照和生存体验。本文以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品为研究对象,从小人物生存处境的实况、凡俗化叙事语言和生活流式叙事结构三个层面探讨了作品对日常化生存窘迫的叙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写实小说 生存视角 窘迫 凡俗化语言 生活流式叙事
下载PDF
现代性的开端——《故事新编》新论 被引量:5
6
作者 宫爱玲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4-67,共4页
《故事新编》是典型的展现中国现代性发生之际真实状况的现代性文本。小说以古今杂糅的独特时空形式、小说人物的凡俗化、启蒙知识分子与民众关系隐喻了中国社会历史古典性的终结和现代性的开端。
关键词 现代性 时空杂糅 凡俗化 启蒙知识分子 民众
下载PDF
诗意放逐下的严肃——70后诗群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宋宝伟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16-19,共4页
当下70后诗群已经成为诗歌版图中的重镇,作为悄然崛起的新的诗歌精神和诗歌话语,70后诗人以自己的独立方式介入当下的文化语境。经历初期的"欲望化写作"的喧嚣与争议之后,变得沉实、机敏而稳健。简单而深刻的生命关怀、无奈... 当下70后诗群已经成为诗歌版图中的重镇,作为悄然崛起的新的诗歌精神和诗歌话语,70后诗人以自己的独立方式介入当下的文化语境。经历初期的"欲望化写作"的喧嚣与争议之后,变得沉实、机敏而稳健。简单而深刻的生命关怀、无奈而坚定的社会关注、调侃而成熟的情感领悟,以及凡俗而睿智的诗学主张,彰显70后诗歌的写作实绩,严肃中不乏幽默,浅俗中沉淀厚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0后诗群 生命体验 凡俗化
下载PDF
告别优雅——“后朦肱诗”的俗美追求 被引量:1
8
作者 罗振亚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0-13,9,共5页
告别优雅———“后朦肱诗”的俗美追求罗振亚朦胧诗仅仅是一座起中介物效用的驿站,把诗从庸俗引向典雅的使命一经完成,便宣告了自己美学原则的崩溃与终结,而被赶路者匆匆超越。因为它在还诗以生命的同时,又把诗推入了贵族性的泥淖... 告别优雅———“后朦肱诗”的俗美追求罗振亚朦胧诗仅仅是一座起中介物效用的驿站,把诗从庸俗引向典雅的使命一经完成,便宣告了自己美学原则的崩溃与终结,而被赶路者匆匆超越。因为它在还诗以生命的同时,又把诗推入了贵族性的泥淖,显然这种选择悖离了诗的人类性根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朦胧诗 鲁迅 诗语言 抒情主体 生活常态 诗人们 生命状态 凡俗化 生活细节 当代大学生
下载PDF
人生悖论的诗情表现——论于坚的诗
9
作者 叶橹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34-37,共4页
自从于坚的名字在中国诗坛上悄悄出现之后,他似乎与某种一时叫人捉摸不定的气质联系在一起了。他的诗没有引起过任何的所谓“轰动效应”,但是他的名字却渐渐令人无法忘记。尽管人们已经不断地在各种文章中提及于坚的名字,但真正认真地... 自从于坚的名字在中国诗坛上悄悄出现之后,他似乎与某种一时叫人捉摸不定的气质联系在一起了。他的诗没有引起过任何的所谓“轰动效应”,但是他的名字却渐渐令人无法忘记。尽管人们已经不断地在各种文章中提及于坚的名字,但真正认真地谈论其诗作的文章似乎不多。对于一个诗人来说,要确定他的诗的价值,不能仅仅凭着某种印象式的判断。譬如对于坚,通常人们的最普遍的一个评价,便说他是“第三代诗人”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坚 悖论 生活流 怒江 凡俗化 名字 人的生存 第三代诗人 英雄主义 人生思考
下载PDF
泡一杯茶,在岁月里等你
10
作者 叶振环 《饮食科学》 2020年第15期62-62,共1页
生命的一切只是过程而已,有些话未必说出来就是好的,不如就这么静静地坐着,突然喜欢一个"淡"字,淡中识得人生味,静中品得日月长,淡是一种静美,一种超越凡俗化。你来,为你沏盏茶,不需言语寒暄:好久不见。然后,一席茶事,一段时... 生命的一切只是过程而已,有些话未必说出来就是好的,不如就这么静静地坐着,突然喜欢一个"淡"字,淡中识得人生味,静中品得日月长,淡是一种静美,一种超越凡俗化。你来,为你沏盏茶,不需言语寒暄:好久不见。然后,一席茶事,一段时光,裁一寸光阴,画一地月光,再让那炉火光燃于心底。我会记着那些茶语,那颗茶心,那缕袅袅茶烟。有些茶,相遇不早却一见倾心。相遇时间不算长,却总占据心底,仿若生根落地,固执的葱葱郁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俗化 一杯茶 静美
下载PDF
基于言语行为理论的誓言结构和演变研究
11
作者 张爱玲 《当代修辞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3-86,共14页
发誓是一种复杂言语行为,跟承诺、声明、祈愿、诅咒等言语行为之间存在密切联系。本文从言语行为理论视角描写其语用类型,揭示发誓事件的构成要素和誓言的结构类型,追溯发誓行为的凡俗化引发的誓言(或其关键词)向感叹语、话语标记语用... 发誓是一种复杂言语行为,跟承诺、声明、祈愿、诅咒等言语行为之间存在密切联系。本文从言语行为理论视角描写其语用类型,揭示发誓事件的构成要素和誓言的结构类型,追溯发誓行为的凡俗化引发的誓言(或其关键词)向感叹语、话语标记语用化的历程。最后,厘清发誓与其它言语行为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行为理论 誓言 语用类型 结构类型 语用 凡俗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