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制度变迁理论:凡勃仑传统与诺思 被引量:11
1
作者 贾根良 《经济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62-67,共6页
本文通过对凡勃仑传统制度变迁理论与诺思近期关于制度变迁研究的比较, 证明了两者在分析框架上具有惊人的相似性, 而凡勃仑传统所包含的思想比诺思近期研究更具原创性。作者认为, 旧制度学派为制度经济学的深入发展将提供丰富的营... 本文通过对凡勃仑传统制度变迁理论与诺思近期关于制度变迁研究的比较, 证明了两者在分析框架上具有惊人的相似性, 而凡勃仑传统所包含的思想比诺思近期研究更具原创性。作者认为, 旧制度学派为制度经济学的深入发展将提供丰富的营养和借鉴, 但其理论结构亟需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变迁理论 理论研究 凡勃仑传统 诺思
下载PDF
凡勃仑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学说述评 被引量:2
2
作者 罗涛 《当代财经》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38-42,共5页
凡勃仑关于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学说,是其制度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凡勃仑从二分法出发,在并不否定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这一制度安排本身的前提下,批评了金融资本主义时代由金融寡头主宰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这一独特观点... 凡勃仑关于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学说,是其制度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凡勃仑从二分法出发,在并不否定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这一制度安排本身的前提下,批评了金融资本主义时代由金融寡头主宰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这一独特观点不仅在当时很有现实意义,就是现在看来,也很有预见力和创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勃仑学说 上市公司 法人治理结构
下载PDF
论收入不平等对工作时间的影响——基于凡勃仑效应的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逯晓翠 《知识经济》 2018年第9期21-21,23,共2页
本文基于凡勃仑效应和中国实情,利用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微观数据,针对收入不平等对劳动者工作时间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从我国整体来看,收入不平等程度对劳动者工时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其中是凡勃仑效应在起作用,... 本文基于凡勃仑效应和中国实情,利用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微观数据,针对收入不平等对劳动者工作时间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从我国整体来看,收入不平等程度对劳动者工时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其中是凡勃仑效应在起作用,劳动者为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他人的认同,随着收入差距扩大,倾向于延长工时来实现升职加薪、提升经济实力,使其有能力进行炫耀性的感性消费。因此,政府应重视收入不平等对工时的影响,区别对待不同收入水平的劳动者以促进社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不平等 基尼系数 工作时间 凡勃仑效应 炫耀性消费
下载PDF
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价格怪圈:吉芬效应、凡勃仑效应还是羊群效应?
4
作者 瞿成元 《经济论坛》 2017年第10期84-91,共8页
作为经典的现代经济理论,吉芬效应很好地解释了需求与价格同期上升的现象。本文首先对吉芬效应、凡勃仑效应和羊群效应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之后比较了三种效应的异同。在此基础之上,对中国房地产市场进行了需求侧的分析,然后对房地产市场... 作为经典的现代经济理论,吉芬效应很好地解释了需求与价格同期上升的现象。本文首先对吉芬效应、凡勃仑效应和羊群效应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之后比较了三种效应的异同。在此基础之上,对中国房地产市场进行了需求侧的分析,然后对房地产市场中的三种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在中国市场中,凡勃仑效应和羊群效应较为明显,而吉芬效应并不明显。此后,在实证的基础上,文章针对市场中出现的两种效应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芬效应 凡勃仑效应 羊群效应 房地产市场
下载PDF
对美国制度学派理论和方法论的几点评述 被引量:5
5
作者 张克难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32-36,共5页
本文对美国制度经济学派的理论渊源、方法论和基本理论框架的特点作了扼要评述.作者强调,该学派“整体的和演进的”方法论,可为全面动态地认识现代市场经济提供一种与众不同的视角。并认为,该学派关于现代市场中社会权力和收入分配... 本文对美国制度经济学派的理论渊源、方法论和基本理论框架的特点作了扼要评述.作者强调,该学派“整体的和演进的”方法论,可为全面动态地认识现代市场经济提供一种与众不同的视角。并认为,该学派关于现代市场中社会权力和收入分配结构、二元市场体系、公司内部结构及其目标、决策方式、政府作用等方面的理论观点,也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学派 新制度经济学 凡勃仑 理论和方法 主流经济学 方法论 制度主义 加尔布雷斯 制度分析 现代市场经济
下载PDF
当代西方经济学介评(三)新制度学派 被引量:1
6
作者 田评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1987年第5期39-42,共4页
产生和发展新制度学派、现代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被称为当代西方经济学理论的三大流派。新制度学派以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批判者自居,认为经济学必将“朝着制度主义的方向迅速发展”。新制度学派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三... 产生和发展新制度学派、现代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被称为当代西方经济学理论的三大流派。新制度学派以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批判者自居,认为经济学必将“朝着制度主义的方向迅速发展”。新制度学派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为奠定理论基础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凡勃仑、康蒙斯和密契尔。第二阶段,三十年代到四十年代,是旧的制度经济学向新制度经济学转化的过程,主要代表人物是小克拉克、米音斯和贝利等人。第三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制度学派 当代西方经济学 货币主义 新自由主义 凡勃仑 制度主义 经济学流派 四十年代 资产阶级经济学 主要理论观点
下载PDF
重新认识旧制度学派的理论价值 被引量:13
7
作者 贾根良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4期48-53,共6页
关键词 旧制度学派 凡勃仑 新制度学派 进化经济学 新认识 新古典经济学 认知结构 传统经济学 进化论 路径依赖
原文传递
企业伦理学的研究视野
8
作者 龙静云 乔洪武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0期28-29,共2页
依据现代系统科学理论,企业这个商品经济社会的细胞不仅是一个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而且是一个由各种子系统所构成的,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自1904年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仑在《企业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企业行为”、“企业活力”... 依据现代系统科学理论,企业这个商品经济社会的细胞不仅是一个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而且是一个由各种子系统所构成的,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自1904年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仑在《企业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企业行为”、“企业活力”和“企业动机”等概念后,人们常常从企业的社会性出发将企业人格化来加以研究,进而提出了“企业素质”、“企业精神”和“企业伦理道德”等研究课题。到1974年11月,美国召开了第一届企业伦理学研讨会,企业伦理学作为一门专门学科被正式确定下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伦理学 研究视野 企业道德 企业行为 社会技术系统 企业动机 权利与义务 凡勃仑 企业伦理道德 企业人格化
原文传递
制度经济学的对象与方法--与宏观、微观经济学的比较 被引量:1
9
作者 姚子范 《教学与研究》 1981年第1期49-53,共5页
一、制度经济学的特征制度经济学是现代资产阶级经济学中一个主要派别。现代资产阶级经济学中的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共同点就是都采取数量分析方法,考察经济中有关变量的关系。制度经济学则采取非数量分析方法而以研究所谓“... 一、制度经济学的特征制度经济学是现代资产阶级经济学中一个主要派别。现代资产阶级经济学中的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共同点就是都采取数量分析方法,考察经济中有关变量的关系。制度经济学则采取非数量分析方法而以研究所谓“质”的问题相标榜。它以批评剑桥学派的微观理论和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理论的姿态出现于西方经济学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数量分析方法 加尔布雷思 宏观经济学 利益集团 现代资产阶级经济学 凡勃仑 经济增长率 资本主义社会
原文传递
皮草,冬日的奢华与优雅
10
作者 张彦山 《纺织服装周刊》 2009年第43期88-89,共2页
皮草一直都是上层社会与贵族的象征,作为最高档的奢侈品,能拥有她成了千千万万拥趸们的梦想。但是现在,这个格局已经被打破,她不仅仅只是在上层社会流行,作为平民的你我也一样可以享受那份奢华。
关键词 皮草 设计师 水貂 广场 凡勃仑 材质 獭兔 贵族 性感 时尚
原文传递
皮草品牌 走特色之路
11
作者 余刚 张彦山 《纺织服装周刊》 2009年第43期86-87,共2页
虽然只是11月中旬,但是北京已经迎来了两场大雪。过去的一周南方也普降大雪,今年的冬天比以往来得要更早一些,皮草市场顿时旺起来。日前,记者来到北京皮草商家集中的百荣世贸商城皮草区。
关键词 皮草 品牌形象 凡勃仑 皮衣 月亮 市场 代理店 獭兔皮 特色 世贸
原文传递
“适者生存”与“有闲阶级”——面对财富与贫困的思考
12
作者 何清涟 《乡音》 1999年第1期21-22,共2页
斯宾塞说:帮助穷人就等于中止一切的社会进步,因为"只有能够进化的物种才能生存"。正所谓适者生存。凡勃仑说:有闲阶级,是人类生活方式在掠夺精神影响下的一种表现。财富和贫困已成为困扰当代中国的一个最主要的问题,怎样应对?
关键词 财富 凡勃仑 贫困 适者生存 思考 斯宾塞 阶级论 人类生活方式 当代中国 社会进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