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凡纳滨对虾“科海1号”新品种试验报告 被引量:1
1
作者 何树金 王凤敏 《河北渔业》 2014年第6期33-35,共3页
本试验为生产性试验。凡纳滨对虾"科海1号"初始规格为16万尾/kg,土苗凡纳滨对虾初始规格为8万尾/kg。试验管理与投饵全部根据企业整个生产进度同步进行。试验结果认为,凡纳滨对虾"科海1号"特定生长率6.87%,显著高... 本试验为生产性试验。凡纳滨对虾"科海1号"初始规格为16万尾/kg,土苗凡纳滨对虾初始规格为8万尾/kg。试验管理与投饵全部根据企业整个生产进度同步进行。试验结果认为,凡纳滨对虾"科海1号"特定生长率6.87%,显著高于对照5.74%,体长、体重规格整齐度均优于土苗,体重变异大于体长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科海1号” 土苗 特定生长率 体重 体长
下载PDF
利用“黄海芯1号”55K SNP芯片评估凡纳滨对虾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与基因组近交水平
2
作者 刘丹阳 孔杰 +15 位作者 王平 陈荣坚 傅强 罗坤 陈宝龙 隋娟 孟宪红 代平 谭建 曹家旺 李旭鹏 康子仪 刘绵宇 强光峰 迟长凤 栾生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9-488,共10页
凡纳滨对虾的主要选育目标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培育具有较强抗病、抗逆性的“高抗系”(GK),二是培育具有快速生长特性的“快大系”(KD)。然而,国内缺少针对这两个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特别是基因组近交水平的调查分析研究。基于液相芯片... 凡纳滨对虾的主要选育目标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培育具有较强抗病、抗逆性的“高抗系”(GK),二是培育具有快速生长特性的“快大系”(KD)。然而,国内缺少针对这两个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特别是基因组近交水平的调查分析研究。基于液相芯片“黄海芯1号”(55 K SNP)的基因分型数据,首次分析了GK(1064尾个体)和KD(564尾个体)选育群体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调查了连续性纯合片段(ROH)的基因组分布特征,并重点评估了两个群体的基因组近交水平。PCA及进化树分析表明GK及KD群体可明确分层,亲缘关系热图表明KD群体内个体间的亲缘关系比GK群体更近。GK群体包括的家系数量更多,导致其遗传多样性高于KD群体;两群体间的F_(st)为0.09,存在中等遗传分化。GK和KD群体每个ROH的平均长度分别为(1.70±0.34)Mb和(1.65±0.38)Mb,每个样本ROH的平均数量分别为1.98±1.30和2.07±1.37。GK和KD群体0.8~1.25 Mb长度的ROH占比分别为11.41%和19.17%,表明KD群体的选育历史比GK群体更长。两个群体>2.25 Mb长度的ROH片段占比分别为10.26和9.74%,表明两个群体短期内未发生近亲交配。七种基因组近交系数评估结果表明,KD群体的近交水平高于GK群体。不依赖基础群体等位基因频率的F_(ROH)和F_(HOM)方法可准确地评价育种群体的真实近交水平,而F_(VR1)、F_(YA1)和F_(LH1)等依赖基础群体等位基因频率的方法可以用来比较群体及个体间的相对近交水平。上述结果为准确地评估育种群体的近交水平和优化育种方案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对虾 “黄海芯1号” 遗传多样性 连续性纯合片段 基因组近交系数
下载PDF
低氧胁迫条件下HIF-1α对凡纳滨对虾血淋巴免疫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薛艺佳 白雪 +1 位作者 付应 周海龙 《热带生物学报》 2023年第6期681-687,共7页
为了探究低氧水平下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血淋巴免疫性能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对凡纳滨对虾体内注射dsRNA,干扰HIF-1α基因的表达,同时对凡纳滨对虾进行低氧胁迫(2.0 mg·L^(-1)),并测定其血... 为了探究低氧水平下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血淋巴免疫性能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对凡纳滨对虾体内注射dsRNA,干扰HIF-1α基因的表达,同时对凡纳滨对虾进行低氧胁迫(2.0 mg·L^(-1)),并测定其血细胞数、血蓝蛋白含量、基因表达和酶活等免疫指标。结果表明,RNA干扰组HIF-1α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下降了80.1%。干扰组在低氧条件下血细胞数较对照组有显著降低,此外干扰组血蓝蛋白的浓度较对照组有显著升高。低氧条件下干扰组的造血激素基因(AST)、血细胞稳态相关蛋白基因(HHAP)在血细胞中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有显著的升高,而铁蛋白基因(FT)在血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低氧条件下RNA干扰组血清中ACP、AKP和PO三种酶活力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以上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的HIF-1α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免疫功能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对虾 HIF-1Α 基因 酶活 血淋巴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LvML1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
4
作者 刘洪涛 汪坤 杨明秋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5-184,共10页
髓样分化蛋白2相关脂质识别(ML)蛋白是无脊椎动物先天免疫与脂质代谢方面具有重要功能的一类蛋白。克隆凡纳滨对虾1个新的ML基因cDNA全序列,命名为LvML1,包含254 bp的5′非编码区、913 bp的3′非编码区和462 bp的开放阅读框,开放阅读框... 髓样分化蛋白2相关脂质识别(ML)蛋白是无脊椎动物先天免疫与脂质代谢方面具有重要功能的一类蛋白。克隆凡纳滨对虾1个新的ML基因cDNA全序列,命名为LvML1,包含254 bp的5′非编码区、913 bp的3′非编码区和462 bp的开放阅读框,开放阅读框共编码153个氨基酸。LvML1蛋白具有7个半胱氨酸残基,预测可形成3对二硫键,且具有1个典型ML家族结构域。多重序列对比发现,ML结构域和半胱氨酸残基位置均相对保守。系统进化显示,LvML1蛋白与斑节对虾、日本囊对虾、美洲螯龙虾等甲壳动物的ML蛋白聚为一支。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LvML1基因在所有检测组织中均有表达,在心脏中表达量最高。发育表达结果显示,LvML1基因自无节幼体期已有表达,在变态至溞状幼体期、糠虾幼体期及仔虾的每次转换均上调表达,表明其参与了对虾幼体的发育过程。十足目虹彩病毒1人工感染24 h后,LvML1基因在肝胰腺和鳃中表达量下降,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其参与了对虾抗病毒的先天免疫过程。本试验结果可为了解凡纳滨对虾ML蛋白家族的结构功能及其在对虾先天免疫和幼体发育中的重要作用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对虾 ML基因 组织表达 发育表达 十足目虹彩病毒1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TCP-1-eta基因的克隆及与耐寒性状的相关性 被引量:13
5
作者 殷勤 彭金霞 +4 位作者 崔亮 谢达祥 王志伟 李奎 陈晓汉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8-174,共7页
为研究凡纳滨对虾耐寒性状的分子机理,文章克隆了凡纳滨对虾的耐寒相关基因TCP-1-eta并对其与耐寒性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首先,根据电子克隆所得序列设计引物,采用RT-PCR方法克隆得到长1 705 bp的TCP-1-eta基因序列,其中包括1 629 bp的... 为研究凡纳滨对虾耐寒性状的分子机理,文章克隆了凡纳滨对虾的耐寒相关基因TCP-1-eta并对其与耐寒性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首先,根据电子克隆所得序列设计引物,采用RT-PCR方法克隆得到长1 705 bp的TCP-1-eta基因序列,其中包括1 629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542个氨基酸残基。然后,运用荧光定量PCR对TCP-1-eta基因进行时空表达谱的分析:(1)组织表达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在凡纳滨对虾肌肉组织中表达量最高;(2)不同低温处理下的表达结果显示,该基因在15℃开始呈上调表达,13℃时表达量最高;(3)13℃低温处理的表达结果显示,该基因在36 h内呈小幅上调表达,但36 h后表达量显著升高,48 h表达量达到0 h的150倍。进一步采用PCR-RFLP方法对216只凡纳滨对虾TCP-1-eta基因进行了SNP多态性检测,并将其与耐寒性状进行了关联分析。在该基因编码区第731碱基上发现C/T突变,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该位点的不同基因型与耐寒力指标CDH(Cooling-degree hours)值相关(P<0.05),其中CC基因型的耐寒能力比TT基因型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对虾 TCP-1-eta SNP 耐寒性状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桂海1号”生产性养殖试验报告
6
作者 于安 王凤敏 薛建敏 《河北渔业》 2014年第12期19-20,80,共3页
凡纳滨对虾"桂海1号"是由广西水产研究所选育的新品种(品种登记号:GS-01-001-2012)。为验证该品种在河北养殖适应情况,2014年我们对该虾进行了生产性养殖试验。试验设三个平行试验组,每组试验池1个,对照池1个。凡纳滨对虾&qu... 凡纳滨对虾"桂海1号"是由广西水产研究所选育的新品种(品种登记号:GS-01-001-2012)。为验证该品种在河北养殖适应情况,2014年我们对该虾进行了生产性养殖试验。试验设三个平行试验组,每组试验池1个,对照池1个。凡纳滨对虾"桂海1号"苗种和普通凡纳滨对虾苗种(俗称土苗)初始规格均为8万尾/kg,试验管理与投饵全部根据企业整个生产进度同步进行。试验结果:凡纳滨对虾"桂海1号"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36.4%,33.3%,36.4%,饵料系数试验组比对照组分别低13.9%,14.0%,13.8%。出塘成活率和肥满度试验组与对照组相当。试验证明,凡纳滨对虾"桂海1号"具有较好的生长优势,在河北省养殖推广有较好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对虾“桂海 1号” 土苗 饵料系数 成活率 肥满度
下载PDF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_1对凡纳滨对虾生长、肝胰腺和血淋巴生化指标及肝胰腺显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王静 郭冉 +2 位作者 苏利 夏辉 崔敏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52-957,共6页
实验设置黄曲霉毒素B1(AFB1)为0、400、800、1200,1600、2000μg/kg6组饲料,饲养初始体质量为(0.3±0.02)g的凡纳滨对虾,经过8周的生长实验观察饲料中AFB1对凡纳滨对虾生长、体营养成分组成、肝胰腺显微结构以及血淋巴和肝胰腺生化... 实验设置黄曲霉毒素B1(AFB1)为0、400、800、1200,1600、2000μg/kg6组饲料,饲养初始体质量为(0.3±0.02)g的凡纳滨对虾,经过8周的生长实验观察饲料中AFB1对凡纳滨对虾生长、体营养成分组成、肝胰腺显微结构以及血淋巴和肝胰腺生化指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AFB1的增加,各组全虾粗蛋白量无显著性差异,1600μg/kg组和2000μg/kg组的全虾粗脂肪量高于其他组。AFB1为1200μg/kg时对虾增重率最低(304.67%),2000μg/kg时增重率显著高于其他组,但成活率最低(58.33%)。随着饲料中AFB1的升高酶活性普遍呈下降趋势。2000μg/kg组肝胰腺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下降(P<0.05),1600μg/kg组肝胰腺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超微量ATP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力最低,但血淋巴中GST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从凡纳滨对虾肝胰腺的组织切片可观察到,饲料中含有的AFB1越高,肝胰腺被破坏程度越高。随着饲料中AFB1含量增加,对虾肝胰腺中AFB1残留量逐渐增加,2000μg/kg组对虾肝胰腺中AFB1含量最高(95.49μg/kg),各实验组肌肉中无AFB1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对虾 黄曲霉毒素B1 生化指标 肝胰腺显微结构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TCP-1-Beta基因的克隆及其与耐寒性状的相关性 被引量:5
8
作者 彭金霞 殷勤 +3 位作者 崔亮 王志伟 李奎 陈晓汉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04-609,共6页
为研究凡纳滨对虾耐寒性状的分子机理,研究克隆了凡纳滨对虾耐寒相关基因TCP-1-Beta并对其与耐寒性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根据电子克隆所得序列设计引物,采用RT-PCR方法克隆得到长1691 bp的凡纳滨对虾TCP-1-Beta基因序列,其中包括1608 b... 为研究凡纳滨对虾耐寒性状的分子机理,研究克隆了凡纳滨对虾耐寒相关基因TCP-1-Beta并对其与耐寒性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根据电子克隆所得序列设计引物,采用RT-PCR方法克隆得到长1691 bp的凡纳滨对虾TCP-1-Beta基因序列,其中包括1608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535个氨基酸残基。然后,运用荧光定量PCR对TCP-1-Beta基因进行时空表达谱的分析:组织表达谱的结果显示,该基因在凡纳滨对虾肝胰腺组织中表达量最高;不同低温处理下的表达结果显示,在28℃和15℃处理下基因表达量无显著变化,13℃开始呈上调表达,11℃时表达量升高;13℃低温处理发现该基因在24h内表达量无显著变化,但36h后表达量显著升高。采用PCR-RFLP方法对216尾凡纳滨对虾TCP-1-Beta基因进行了SNP多态性检测,并将其与耐寒性状进行了关联分析。在该基因编码区第420碱基上发现G/A突变,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该位点的不同基因型与耐寒力指标CDH值相关(P〈0.05),其中GG基因型的耐寒能力比AA基因型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对虾 TCP-1-Beta SNP PCR-RFLP 耐寒力指标CDH值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维生素B_1需要量的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何志交 曹俊明 +5 位作者 陈冰 蓝汉冰 黄燕华 朱选 陈晓瑛 潘庆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77-984,共8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半纯化日粮中添加不同含量的维生素B1(thiamine)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性能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评价凡纳滨对虾对维生素B1的需要量。以酪蛋白、明胶、鱼粉作为蛋白源,配制维生素B1含量分别为0.83... 本研究旨在探讨半纯化日粮中添加不同含量的维生素B1(thiamine)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性能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评价凡纳滨对虾对维生素B1的需要量。以酪蛋白、明胶、鱼粉作为蛋白源,配制维生素B1含量分别为0.83、19.70、37.40、50.80、65.30、94.20、163.00和323.00mg/kg的8种半纯化日粮,选择初始体重(0.55±0.03)g的凡纳滨对虾虾苗960尾,随机分为8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分别连续投喂42d。结果显示,半纯化日粮中添加维生素B1能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的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P〈0.05)。添加维生素B119.70~50.80mg/kg能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的存活率(P〈0.05)。添加维生素B1对凡纳滨对虾的体成分和肝胰脏中的淀粉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添加维生素B150.80mg/kg日粮组的血清转酮醇酶活性(TKA)最高,显著高于未添加(0.83mg/kg)组(P〈0.05),与其他添加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以生长性能和血清TKA为评价指标,通过折线模型分析得到凡纳滨对虾维生素B1需要量分别为23.90和23.70mg/kg日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对虾 维生素B1 生长性能 需要量
下载PDF
黄曲霉毒素B_1对凡纳滨对虾幼虾肝胰腺抗氧化酶的损伤机制 被引量:4
10
作者 解伟 郭冉 +5 位作者 夏辉 王小瑞 李赵嘉 李垚垚 王美雪 沈庆洲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48-455,共8页
为考察黄曲霉毒素B_1对凡纳滨对虾幼虾抗氧化酶的损伤机制,选取体质量为(0.3±0.02)g的凡纳滨对虾进行实验,实验组饲喂含2000μg/kg AFB1的饲料,对照组饲喂无AFB1饲料,每组设3个平行,共养殖4周,每隔4天进行1次取样,测定肝胰腺抗氧... 为考察黄曲霉毒素B_1对凡纳滨对虾幼虾抗氧化酶的损伤机制,选取体质量为(0.3±0.02)g的凡纳滨对虾进行实验,实验组饲喂含2000μg/kg AFB1的饲料,对照组饲喂无AFB1饲料,每组设3个平行,共养殖4周,每隔4天进行1次取样,测定肝胰腺抗氧化酶指标。结果显示,幼虾在摄入高浓度AFB1后,第8天实验组体内SOD显著低于对照组,连续饲喂2周后机体内的SOD活性显著下降,实验组酶活性极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CAT活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下降的趋势,且每个阶段之间差异显著,20 d后虽有上升趋势,但与初始相比显著降低,第8天之后,实验组CAT活性均低于对照组,在第8、16和24天酶活性极显著低于对照组。GSH-Px活性整体均低于对照组,且机体自我修复能力下降。同时脂质过氧化物MDA的含量在16 d后出现显著增加,同时实验组MDA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继续呈现增加趋势。研究表明高浓度AFB1对凡纳滨对虾抗氧化酶的影响因酶种类而异,同时对肝胰腺的损伤持续增加,在4周内便会造成肝胰腺的严重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对虾 黄曲霉毒素B1 抗氧化酶
下载PDF
饲料中高浓度黄曲霉毒素B_1在凡纳滨对虾幼虾体内的残留及其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赵嘉 郭冉 +4 位作者 曹英昆 夏辉 申亮 魏旭光 王静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98-304,共7页
为了考察饲料中高浓度黄曲霉毒素B1(AFB1)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幼虾肝胰腺的影响,在水温为(28.06±0.09)℃的条件下,给体质量为(0.30±0.02)g的凡纳滨对虾幼虾投喂每千克饲料中含黄曲霉毒素B1(AFB1)为1600μg的饲料... 为了考察饲料中高浓度黄曲霉毒素B1(AFB1)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幼虾肝胰腺的影响,在水温为(28.06±0.09)℃的条件下,给体质量为(0.30±0.02)g的凡纳滨对虾幼虾投喂每千克饲料中含黄曲霉毒素B1(AFB1)为1600μg的饲料,对照组饲喂正常配合饲料,每组设3个平行,饲喂8周后取样,测定AFB1及其代谢产物黄曲霉毒素M1(AFM1)在幼虾肝胰腺、肠道、肌肉中的残留量,以及肝胰腺和血淋巴中的生化指标,并观察肝小管的显微结构。结果表明:幼虾持续8周摄入含高浓度AFB1的饲料时,肝胰腺中AFB1的残留量(2.11μg/kg)高于肠道残留量(0.11μg/kg),肌肉中未检测到残留量;同样,肝胰腺中AFM1的残留量(0.32μg/kg)高于肠道残留量(0.05μg/kg),肌肉中未检测到残留量;试验组幼虾肝胰腺中丙二醛(MDA)含量(62.60 nmol/mg)显著高于对照组(21.38 nmol/mg)(P<0.05),但两组血淋巴中MDA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幼虾肝胰腺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26.25 U/mg)显著低于对照组(36.70 U/mg)(P<0.05),但两组血淋巴中SOD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幼虾肝胰腺中活性氧(ROS)含量显著高于试验组(P<0.05);试验组幼虾血淋巴中酚氧化酶(PO)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从切片显微结构观察可见,幼虾肝胰腺细胞受到损伤,损伤规律为近消化道损伤严重,逐渐向肝胰腺边缘扩散,表现为肝胰腺细胞紧缩,出现空泡区,食道周围肝细胞消失,严重的仅残留肝小管,甚至肝小管消失。研究表明,长时间投喂含有高浓度AFB1的饲料,凡纳滨对虾幼虾的肝胰腺受损且某些代谢生化指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在肝胰腺和肠道有黄曲霉毒素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对虾 黄曲霉毒素B1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活性氧 酚氧化酶 肝小管显微结构
下载PDF
广东汕尾1年3茬池塘凡纳滨对虾健康养殖技术 被引量:3
12
作者 文国樑 曹煜成 +4 位作者 李卓佳 贾晓平 杨铿 陈永青 杨莺莺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2期173-178,共6页
引入养殖工程理念,集成虾池设计、立体增氧系统、有益微生物调控养殖生态环境、营养免疫增强剂提高对虾免疫力、养殖废水无害化生态处理、HACCP管理理念等诸技术,形成1年3茬池塘对虾健康养殖技术,对虾养殖年产量可达6.4 kg/m2,与传统高... 引入养殖工程理念,集成虾池设计、立体增氧系统、有益微生物调控养殖生态环境、营养免疫增强剂提高对虾免疫力、养殖废水无害化生态处理、HACCP管理理念等诸技术,形成1年3茬池塘对虾健康养殖技术,对虾养殖年产量可达6.4 kg/m2,与传统高位池方法相比,产量可提高30%,单价提高30%,年经济效益提高70%,从而有效提高了养殖者的生产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养殖 1年3茬 凡纳对虾 养殖技术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输入蛋白α1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章双 黎铭 +4 位作者 董晓慧 杨奇慧 迟淑艳 刘泓宇 谭北平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1-8,共8页
输入蛋白α(importinα)是核转运蛋白家族的重要成员,可通过帮助具有核定位信号(Nuclear location signal,NLS)蛋白入核而参与免疫过程。克隆并鉴定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importinα1基因,命名为Lv IMα1,基因全长c DNA为2... 输入蛋白α(importinα)是核转运蛋白家族的重要成员,可通过帮助具有核定位信号(Nuclear location signal,NLS)蛋白入核而参与免疫过程。克隆并鉴定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importinα1基因,命名为Lv IMα1,基因全长c DNA为2 181 bp,包括1 575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525个氨基酸,5′非编码区长110 bp,3′非编码区长496 bp。Smart分析显示,Lv IMα1蛋白包含一个N端的输入蛋白β结合域和一个包含8个串联重复序列的NLS中央结合结构域。同源性分析发现,Lv IMα1与原鸡(Gallus gallus)IMα1的相似度最高,为73%;与水蚤(Daphnia magna)IMα1相似度最低,为61%。系统进化分析显示,Lv IMα1和多种无脊椎动物IMα1聚为一类。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表明,Lv IMα1在所测试组织中均有表达,在神经组织中表达量最高。白斑综合征病毒感染后,凡纳滨对虾血液中Lv IMα1基因的表达量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除感染后4 h外,其余时间点的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12 h最低,为对照组的0.22倍,随后逐渐升高。副溶血弧菌(V.parahaemolyticus)感染后,凡纳滨对虾血细胞中Lv IMα1基因表达量低于对照组,在感染后4、24、48、72 h尤为显著,24 h时最低,为对照组的0.38倍。Lv IMα1基因可能参与凡纳滨对虾抗病免疫应答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对虾 输入蛋白α1 基因 克隆 表达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CTNNBL1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史黎黎 黎铭 章双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203-1208,共6页
【目的】明确CTNNBL1基因在凡纳滨对虾抗病过程中的功能作用,为深入探讨对虾抗病免疫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RACE-PCR克隆凡纳滨对虾CTNNBL1基因(Lv CTNNBL1),利用在线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进一步分析其组织表达特征及应... 【目的】明确CTNNBL1基因在凡纳滨对虾抗病过程中的功能作用,为深入探讨对虾抗病免疫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RACE-PCR克隆凡纳滨对虾CTNNBL1基因(Lv CTNNBL1),利用在线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进一步分析其组织表达特征及应答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和副溶血弧菌感染的表达模式。【结果】Lv CTNNBL1基因c DNA全长1906 bp,其中开放阅读框(ORF)长1692 bp,编码563个氨基酸,含有1个CTNNBL结构域。同源性分析发现Lv CTNNBL1蛋白与大型溞(Daphnia magna)同源蛋白的相似度最高,为77%。基于CTNNBL1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凡纳滨对虾被聚为无脊椎动物一类,与同为节肢动物的大型溞、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和美洲鲎(Limulus polyphemus)的亲缘关系较近。Lv CTNNBL1基因在凡纳滨对虾中呈组成型表达,以在肠道中的表达量最高、表皮中的表达量最低。注射感染WSSV后,Lv CTNNBL1基因在凡纳滨对虾血细胞中的表达量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在所有检测时间点与对照组间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下同)差异;注射感染副溶血弧菌后,Lv CTNNBL1基因在凡纳滨对虾血细胞中的表达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感染后12 h内较对照组极显著升高。【结论】Lv CTNNBL1基因表达量在病毒和细菌感染时发生明显变化,可能参与了凡纳滨对虾的抗病免疫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对虾 CTNNBL1基因 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 副溶血弧菌 表达分析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正金阳1号”获批水产新品种证书
15
《水产养殖》 CAS 2018年第7期38-38,共1页
2018年6月获悉,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胡超群带领科研团队,与茂名市金阳热带海珍养殖有限公司合作选育的凡纳滨对虾"正金阳1号"获得水产新品种证书(GS-01-006-2017)。该品种是以2011年引进的泰国正大卜蜂集团、美国科纳湾... 2018年6月获悉,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胡超群带领科研团队,与茂名市金阳热带海珍养殖有限公司合作选育的凡纳滨对虾"正金阳1号"获得水产新品种证书(GS-01-006-2017)。该品种是以2011年引进的泰国正大卜蜂集团、美国科纳湾海洋资源公司、夏威夷海洋研究所的凡纳滨对虾和凡纳滨对虾"中科1号"(GS-01-007-2010)种虾为基础群体,以耐低温、耐低盐、生长速度和成活率为目标性状,采用家系选育和品系选育相结合的选择育种技术,经连续4代选育而成的抗逆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对虾 金阳1 新品种 证书 水产 海洋研究所 品系选育 中国科学院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正金阳1号”
16
《海洋与渔业》 2018年第9期52-53,共2页
凡纳滨对虾是世界第一养殖虾类,约占全球养殖对虾产量70%,占我国对虾养殖产量80%~90%。随着我国凡纳滨对虾养殖地域和规模的扩大,养殖产业对优质种苗的需求量持续增加,目前我国凡纳滨对虾的种苗生产量已超过7000亿尾。
关键词 凡纳对虾 金阳1 养殖对虾 对虾养殖 优质种苗 生产量 养殖产业 需求量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正金阳1号”
17
《海洋与渔业》 2019年第9期45-45,共1页
—、品种名称,凡纳滨对虾“正金阳1号”。二、品种来源以3个引进的凡纳滨对虾群体和凡纳滨对虾“中科1号”种虾为基础群体,以耐低温、耐低盐、生长速度和成活率为目标性状,采用家系选育和品系选育相结合的选择育种技术,经连续4代选育获... —、品种名称,凡纳滨对虾“正金阳1号”。二、品种来源以3个引进的凡纳滨对虾群体和凡纳滨对虾“中科1号”种虾为基础群体,以耐低温、耐低盐、生长速度和成活率为目标性状,采用家系选育和品系选育相结合的选择育种技术,经连续4代选育获得的凡纳滨对虾选育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对虾 金阳1 基础群体 品系选育 品种名称 品种来源 目标性状 生长速度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正金阳1号”苗种繁育技术
18
作者 李爵乾 李活 《海洋与渔业》 2018年第7期68-69,共2页
2003年起,茂名市金阳热带海珍养殖有限公司与南海海洋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合作,选择出遗传性状稳定、抗病抗逆性强、生长快、个体大等品质优良的"凡纳滨对虾‘正金阳1号’"(已经第五届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定)。... 2003年起,茂名市金阳热带海珍养殖有限公司与南海海洋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合作,选择出遗传性状稳定、抗病抗逆性强、生长快、个体大等品质优良的"凡纳滨对虾‘正金阳1号’"(已经第五届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定)。为了更好地推广凡纳滨对虾"正金阳1号",提高对虾的养殖技术水平,提高成品虾规格和质量,提高对虾养殖的经济效益,推动对虾养殖业的产业化发展,增加凡纳滨对虾"正金阳1号"虾苗供应量是必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对虾 金阳1 苗种繁育技术 审定委员会 对虾养殖业 养殖技术 海洋研究所 第五次会议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F_1代、F_2代生长比较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胜负 乔振国 《现代渔业信息》 2010年第11期11-12,16,共3页
实验条件下,对平均体长2.3 cm左右的进口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亲虾繁育的F1代虾苗和室内全人工条件下培育的亲虾繁育的自交系F2代虾苗进行了为期25 d的生长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F1代在生长速度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实验条件下,对平均体长2.3 cm左右的进口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亲虾繁育的F1代虾苗和室内全人工条件下培育的亲虾繁育的自交系F2代虾苗进行了为期25 d的生长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F1代在生长速度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F1代、F2代的体长特定增长率分别为15.1%和14.7%,体重特定增长率分别为11.2%和10.1%;凡纳滨对虾自交系F2代在养殖成活率方面具有优势,本试验中,F1代和F2代的养殖成活率分别为83.8%和91.0%;F1代、F2代的饲料利用率分别为1.2和1.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对虾 F1 F2代 生长率 成活率 饲料利用率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类泛素折叠修饰蛋白Ufm1基因克隆、序列分析及结构预测
20
作者 盛小伟 高永华 +3 位作者 彭金霞 李咏梅 陈晓汉 熊建华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2期192-196,共5页
【目的】了解类泛素折叠修饰蛋白(Ufm1)的结构特征和蛋白功能,为进一步探究Ufm1基因功能提供参考。【方法】以同一生长性状分离凡纳滨对虾家系的肌肉组织为材料,构建凡纳滨对虾生长性状差减cDNA文库,通过斑点杂交筛选获得Ufm1基因,经全... 【目的】了解类泛素折叠修饰蛋白(Ufm1)的结构特征和蛋白功能,为进一步探究Ufm1基因功能提供参考。【方法】以同一生长性状分离凡纳滨对虾家系的肌肉组织为材料,构建凡纳滨对虾生长性状差减cDNA文库,通过斑点杂交筛选获得Ufm1基因,经全长cDNA文库筛选获得Ufm1基因全长序列。【结果】Ufm1基因全长cDNA序列长714bp,包含261bp的开放阅读框,推测编码的蛋白质为86个氨基酸,预测的分子量为9.3ku,等电点pI为6.55;其编码蛋白无信号肽,无跨膜区域,可能定位于细胞质中,属于亲水性蛋白,含有1个酪蛋白激酶II磷酸化位点、1个N-糖基化位点、2个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不同进化地位物种的Ufm1基因存在较高的同源性。【结论】Ufm1基因在系统进化上高度保守,这为进一步探究Ufm1基因功能及原核表达等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对虾 差减CDNA文库 Ufm1基因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