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敦煌壁画中的凤首箜篌图像再研究
1
作者 汪雪 高德祥 《音乐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3-80,I0010,I0011,I0003-I0008,共16页
敦煌壁画中的凤首箜篌图像,绘制于初唐至西夏时期的六百余年间。其形制演变,从一个侧面展现出风首箜篌中国化的发展历程。敦煌壁画中既留存了无装饰琴首的原始样貌,又经密教化改造,在盛唐时期出现了三钻首的形态。中唐以降,凤首笙筷历... 敦煌壁画中的凤首箜篌图像,绘制于初唐至西夏时期的六百余年间。其形制演变,从一个侧面展现出风首箜篌中国化的发展历程。敦煌壁画中既留存了无装饰琴首的原始样貌,又经密教化改造,在盛唐时期出现了三钻首的形态。中唐以降,凤首笙筷历经鸟形首、鸟首、凤首的形制演变,最终确立了凤首的器形,其中单弦的凤首箜篌逐渐成为最主流的形制。单弦凤首箜篌的形成,受到其文化渊源与佛教经义的双重影响,或与佛教“一音说法”的观念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 凤首箜篌 弓形竖琴 金刚歌 菩萨伎乐
原文传递
骠国凤首箜篌与鼍形筝
2
作者 朱海鹰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0-88,共9页
公元802年缅甸古骠国向唐朝献乐,携带的二十余件乐器中有两种弦乐器,"凤首箜篌"(缅语称saun:gaut"桑柯")和"形如鼍"(又称"鼍形筝",缅语称mi’gyaun:"密娇")。它们因造型奇特,以及后... 公元802年缅甸古骠国向唐朝献乐,携带的二十余件乐器中有两种弦乐器,"凤首箜篌"(缅语称saun:gaut"桑柯")和"形如鼍"(又称"鼍形筝",缅语称mi’gyaun:"密娇")。它们因造型奇特,以及后来其中之一的琴体形状、结构、弦数等产生颠覆性变化,而引起人们的关注。然而,据有关中外文献分析,这两种弦乐器均非源自缅甸。本文试从中外史籍研讨骠国、骠族、骠人文化,再追溯这两种弦乐器的传播、源流,探寻缅甸与周边国家相似的乐器,再探讨这两种乐器产生变化的背景和原因,以及今天的"桑柯"琴与"密娇"琴的特征等。考释这两种弦乐器的起源、特征、功能、传播、交流、演变、发展轨迹与形成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缅甸古骠国 凤首箜篌 “形如鼍”(鼍形筝)
原文传递
从敦煌壁画中的弯琴形象看凤首箜篌的传播 被引量:4
3
作者 温和 《艺术评论》 CSSCI 2020年第1期88-100,共13页
一种兼具琵琶与箜篌乐器特征的梨形、弯颈抱弹乐器形象在不同时代的敦煌壁画中有相似的呈现。以榆林窟25窟壁画中的形象为例,这种兼具不同乐器特征的乐器从音乐角度上看显然并非现实存在的乐器实物,而是一种具有佛教音声理想的独特创造... 一种兼具琵琶与箜篌乐器特征的梨形、弯颈抱弹乐器形象在不同时代的敦煌壁画中有相似的呈现。以榆林窟25窟壁画中的形象为例,这种兼具不同乐器特征的乐器从音乐角度上看显然并非现实存在的乐器实物,而是一种具有佛教音声理想的独特创造。追溯宗教世界中这件乐器的象征及意义,可以知道这件乐器的"真相"本是流行于古印度的一种弓形竖琴。尽管这种竖琴在唐代的文献中以"凤首箜篌"的名称得以具载,但是在河西走廊以及中原洞窟壁画中几乎找不到它的真实样貌。本文从凤首箜篌在敦煌壁画中的表现创造出发,提出它的传播止步于河西走廊的历史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首箜篌 琉璃琴 骠国乐 弯琴 桑柯
原文传递
龙首琵琶与凤首箜篌 被引量:2
4
作者 常任侠 《文史知识》 1984年第5期66-69,77,共5页
龙和凤,在原始社会里可能是两种图腾,到后世却变成两种图案,装饰在各种器物上。古代的史书里,有'以龙纪官,以鸟纪官'的记载。今天我们就以龙以凤来记录两种乐器吧.龙首琵琶又名大忽雷、小忽雷。它是棒状梨型的二弦龙首琵琶。自... 龙和凤,在原始社会里可能是两种图腾,到后世却变成两种图案,装饰在各种器物上。古代的史书里,有'以龙纪官,以鸟纪官'的记载。今天我们就以龙以凤来记录两种乐器吧.龙首琵琶又名大忽雷、小忽雷。它是棒状梨型的二弦龙首琵琶。自唐代就有记载。据文献说:这件乐器的起源,是由唐代名画家韩混请名工制造的。他到四川骆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首箜篌 小忽雷 纪官 二弦 凤来 《孔雀东南飞》 郊祀志 四弦曲 西南民族 西南海
原文传递
凤首箜篌寻踪
5
作者 路家庆 《中华文化画报》 2017年第9期22-25,2,共5页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李凭箜篌引》)李凭,是唐代的梨园艺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首箜篌 吠陀时代
原文传递
丝绸之路上的音乐及其传来乐器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赵维平 《音乐文化研究》 2017年第1期35-49,共15页
在中国音乐史上,丝绸之路的开创给我国音乐的发展带来了丰富的资源,也是推动汉唐千年音乐文化发生巨变的重要动力。何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上的文化流动格局是如何形成的?传来乐器对中国音乐产生了什么影响?本研究将围绕上述课题展开论述... 在中国音乐史上,丝绸之路的开创给我国音乐的发展带来了丰富的资源,也是推动汉唐千年音乐文化发生巨变的重要动力。何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上的文化流动格局是如何形成的?传来乐器对中国音乐产生了什么影响?本研究将围绕上述课题展开论述,并以琵琶与箜篌两类传来乐器为例探讨丝绸之路上的音乐融合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音乐 五弦琵琶 四弦琵琶 箜篌 凤首箜篌
下载PDF
汉传佛经中的“琉璃琴”初探——兼以云冈石窟第六窟“耶输陀罗入梦图”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李美燕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61-165,共5页
佛教自东汉时期传入中国以后,汉传佛经的译述流行,其中有关于"琉璃琴"的记载,前人多以为佛教经文中的"琉璃琴"即是古印度的维那(vīnā),同时,在丝绸之路上的佛教洞窟所见的凤首箜篌,也是得自古印度维那的传承。文... 佛教自东汉时期传入中国以后,汉传佛经的译述流行,其中有关于"琉璃琴"的记载,前人多以为佛教经文中的"琉璃琴"即是古印度的维那(vīnā),同时,在丝绸之路上的佛教洞窟所见的凤首箜篌,也是得自古印度维那的传承。文章结合古印度佛教洞窟遗址图像,对照古印度维那及丝绸之路的佛教洞窟中的凤首箜篌来加以考察,并以云冈石窟第六窟的"耶输陀罗入梦图"为例,重新省思汉传佛经中"琉璃琴"与维那、凤首箜篌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艺术 佛教 琉璃琴 维那(vina) 凤首箜篌 音乐图像 音乐考古
下载PDF
克孜尔“音乐洞”伎乐壁画
8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1989年第2期68-68,共1页
▲ 李松在《复杂的单纯——释四至六世纪龟兹艺术》(载《西北美术》88年第二期)一文中写道: 克孜尔现存较好的石窟中,大部分都有伎乐形象。这类形象可分两种:奏乐伎和舞蹈伎。奏乐伎一般手持乐器。常见乐器有凤首箜篌、阮咸、琵琶五弦... ▲ 李松在《复杂的单纯——释四至六世纪龟兹艺术》(载《西北美术》88年第二期)一文中写道: 克孜尔现存较好的石窟中,大部分都有伎乐形象。这类形象可分两种:奏乐伎和舞蹈伎。奏乐伎一般手持乐器。常见乐器有凤首箜篌、阮咸、琵琶五弦、笙、横笛、箫、筚篥、鼓等几十种。最为典型的是克孜尔三十八窟。被称为“音乐洞”。左右两壁上方画着二十八个乐伎与舞伎,两个一组,左右相对,共十四组。有乐、舞组合,有吹、奏组合。都只表现上半身、乐器举在胸前,后有顶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伎乐 乐伎 凤首箜篌 克孜尔 西北美术 舞伎 顶光 李松 文中 二方连续
下载PDF
缅甸弯琴的发展与音乐特征
9
作者 张凯 《艺术评鉴》 2018年第7期65-66,共2页
弯琴是受世界各国音乐学者所瞩目的一种古代竖琴,具有悠久的历史,最早起源于古埃及或美索不达米亚,经过阿拉伯、伊朗、印度传入东南亚各国。目前,其他地方都已失传,只有缅甸得以保存,并在近千年的发展史中积累了大量的乐曲和复杂的演技... 弯琴是受世界各国音乐学者所瞩目的一种古代竖琴,具有悠久的历史,最早起源于古埃及或美索不达米亚,经过阿拉伯、伊朗、印度传入东南亚各国。目前,其他地方都已失传,只有缅甸得以保存,并在近千年的发展史中积累了大量的乐曲和复杂的演技,被缅甸人民冠以"乐器之王"的美称。如今,在缅甸音乐艺术史上具有不可取代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缅甸 缅甸竖琴 弯琴 凤首箜篌 骠国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