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下荆江急弯段河床形态调整对水流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
2
1
作者
刘胜琪
夏军强
+1 位作者
邓珊珊
李志威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16,共8页
三峡水库运用后下荆江急弯段出现“凸冲凹淤”现象,研究急弯段河床形态调整对水流特性的影响十分必要。基于2002年、2011年和2016年实测地形,采用Delft 3D水动力学模型计算上游来流为5 000 m^(3)/s、10 000 m^(3)/s和20 000 m^(3)/s流...
三峡水库运用后下荆江急弯段出现“凸冲凹淤”现象,研究急弯段河床形态调整对水流特性的影响十分必要。基于2002年、2011年和2016年实测地形,采用Delft 3D水动力学模型计算上游来流为5 000 m^(3)/s、10 000 m^(3)/s和20 000 m^(3)/s流量的七弓岭急弯段水流特性,探讨河床形态调整对弯道段流速分布与二次流结构和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七弓岭急弯段2002年至2016年的水流动力轴线大幅左摆,三种流量级条件下分别左摆1 160 m、1 130 m和900 m;水流冲刷动力在凸岸增强,凹岸减弱。这三年的凸岸侧垂线平均流速最大值依次为1.24 m/s、1.91 m/s和1.66 m/s。凹岸侧最大流速依次为2.55 m/s、0.97 m/s和0.80 m/s。七弓岭弯顶上游的断面平均环流强度递减,凹岸沙洲的二次流已非常微弱,导致泥沙淤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弯河段
凸岸崩退
沙洲发育
二次流
水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下荆江急弯段河床形态调整对水流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
2
1
作者
刘胜琪
夏军强
邓珊珊
李志威
机构
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16,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725902,U2040215)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2021CFA029)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0CFB554)。
文摘
三峡水库运用后下荆江急弯段出现“凸冲凹淤”现象,研究急弯段河床形态调整对水流特性的影响十分必要。基于2002年、2011年和2016年实测地形,采用Delft 3D水动力学模型计算上游来流为5 000 m^(3)/s、10 000 m^(3)/s和20 000 m^(3)/s流量的七弓岭急弯段水流特性,探讨河床形态调整对弯道段流速分布与二次流结构和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七弓岭急弯段2002年至2016年的水流动力轴线大幅左摆,三种流量级条件下分别左摆1 160 m、1 130 m和900 m;水流冲刷动力在凸岸增强,凹岸减弱。这三年的凸岸侧垂线平均流速最大值依次为1.24 m/s、1.91 m/s和1.66 m/s。凹岸侧最大流速依次为2.55 m/s、0.97 m/s和0.80 m/s。七弓岭弯顶上游的断面平均环流强度递减,凹岸沙洲的二次流已非常微弱,导致泥沙淤积。
关键词
急弯河段
凸岸崩退
沙洲发育
二次流
水动力学模型
Keywords
sharp bend
convex bank collapse
sandbar formation
secondary flow
hydrodynamic model
分类号
TV147.3 [水利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下荆江急弯段河床形态调整对水流特性的影响
刘胜琪
夏军强
邓珊珊
李志威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