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22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界格上三角范数的凸并
1
作者 党艳 辛小龙 李毅君 《高师理科学刊》 2009年第1期19-21,共3页
研究了有界格L上的二元运算的性质α-可移性,且运用α-可移性证明了有界格L上2个t-范数的凸并亦为t-范数,其中之一为不连续的.
关键词 三角范数 凸并 结合律
下载PDF
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并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6
2
作者 王智方 胡侦明 +5 位作者 郝杰 陈林 汪礼军 张晓军 甘强 何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17期2728-2733,共6页
背景:研究认为单纯椎管减压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并椎管狭窄难以获得长期疗效,因为单纯减压被视为一种医源性的腰椎失稳,从而加重腰椎畸形。目的:分析腰后路减压、矫形固定、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并椎管狭窄,随访矫正角度评价。方法:退... 背景:研究认为单纯椎管减压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并椎管狭窄难以获得长期疗效,因为单纯减压被视为一种医源性的腰椎失稳,从而加重腰椎畸形。目的:分析腰后路减压、矫形固定、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并椎管狭窄,随访矫正角度评价。方法:退行性腰椎侧凸并椎管狭窄患者23例均采用腰后路减压、矫形固定、融合治疗。采用症状目测类比评估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表、SF-36调查问卷、腰椎冠状位Cobb角对患者治疗前和末次随访时生活质量变化情况及矫正角度进行评价。结果与结论:患者随访均超过6个月。Cobb角治疗前平均(23.94±11.4)°,治疗后平均(10.28±6.93)°;治疗后末次随访患者平均目测类比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末次随访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改善优良率为83.33%;治疗后SF-36调查问卷中的8个维度分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随访期间矫正角度无明显丢失,融合器无移位,内固定无断裂,植骨融合率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脊柱侧 退行性脊椎侧弯 椎管狭窄 腰椎 脊柱融合 内固定器
下载PDF
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胸椎脊柱侧凸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邓幼文 周义家 +6 位作者 吕国华 王冰 李晶 康意军 卢畅 刘伟东 马泽民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820-824,共5页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胸椎脊柱侧凸畸形并发症的发生及防治。方法:自1994年3月到2005年3月应用徒手法螺钉植入技术进行后路椎弓根螺钉钉棒系统治疗脊柱侧凸畸形183例,其中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110例,成人脊柱侧凸32例,先天性脊...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胸椎脊柱侧凸畸形并发症的发生及防治。方法:自1994年3月到2005年3月应用徒手法螺钉植入技术进行后路椎弓根螺钉钉棒系统治疗脊柱侧凸畸形183例,其中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110例,成人脊柱侧凸32例,先天性脊柱侧凸28例,马方综合征合并脊柱侧凸7例,其他原因引起的脊柱侧凸6例。所有患者均进行术前、术后及随访期脊柱侧凸Cobb角的测量,根据测量结果计算矫形率,并统计分析围手术期及随访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本组病例畸形矫正率为72%,矫形效果与文献报道的钩棒系统比较有一定的优势;本组病人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8.4%(术中椎弓根爆裂1.5%,术后感染3.8%,肺部并发症1.6%,一过性神经损害0.5%,失血性休克1%);随访期并发症发生率为3.6%(迟发感染0.5%,内固定松动断裂1%,矫形显著丢失或畸形加重1.6%,一过性神经损害0.5%)。与文献报道的钩棒系统比较,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矫形丢失不显著、永久性损害少、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后路钉棒系统治疗各种脊柱侧凸畸形并发症发生率低,熟练掌握椎弓根螺钉技术并熟悉椎弓根及其邻近组织的解剖,同时进行术中脊髓功能监护,能有效地防治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胸椎脊柱侧凸畸形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螺钉 胸椎 脊柱侧 并发症
下载PDF
一期胸腰椎两处截骨治疗重度先天性脊柱侧凸并脊髓拴系综合征 被引量:4
4
作者 李超 付青松 +2 位作者 周宇 于海洋 赵刚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03-1007,共5页
目的:评价经后路一期胸腰椎两处截骨治疗重度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脊髓拴系综合征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6月~2009年2月,采用经后路一期胸腰椎两处截骨短缩脊柱治疗重度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脊髓拴系综合征3例均为女性,年龄分别... 目的:评价经后路一期胸腰椎两处截骨治疗重度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脊髓拴系综合征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6月~2009年2月,采用经后路一期胸腰椎两处截骨短缩脊柱治疗重度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脊髓拴系综合征3例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15岁、17岁和17岁,术前冠状位侧凸Cobb角81°、123°、141°,侧凸柔切性23.5%、18.7%、0.7%冠状f矗偏移距离6.9cm、1.6cm、1.8cm-2例合并矢状位畸形,骨凸Cobb角52°、46°椎体分节不全2例,半椎体畸形1例;2例合并脊髓纵裂。3例均有下肢无力、步态异常及膀胱功能障碍.2例有腰痛,1例双足疼痛。结果:手术时间平均8.1h,术中出血量3200~4200ml,平均3733ml。术后侧凸Cobb角分别为7°、27°、37°.矫正率91.4%、78%、73.7%;冠状位偏移距离0.2cm、0.8cm、0.3cm.矫正率97.1%、50%、83.3%2例骨凸Cobb角22°、25°,矫止率57.7%、45.7%分别随访19、15、13个月,末次随访时侧凸Cobb角分别为10°、28°、39°,矫正率为88.7%、77.2%、72.3%;冠状化偏移距离0.3cm、0.9cm、0.4cm,矫正率为95.6%、43.7%、77.7%.2例后凸Cobb角24°、26°所有患者植骨愈合良好,内固定无断裂及松动。术后所有患者脊髓拴系症状逐渐改善,禾次随访时2例症状完全消失。结论:后路一期胸腰椎两处截骨不仅能较好矫正重度先天性脊柱侧凸畸形,并可同时减轻脊髓拴系张力,缓解拴系综合征,近期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先天性脊柱侧 脊髓拴系综合征 椎体截骨术 脊柱短缩 后路
下载PDF
三柱截骨术治疗脊柱后凸并脊髓或神经根压迫症 被引量:2
5
作者 霍洪军 肖宇龙 +4 位作者 杨学军 黄健 邢文华 王冉东 白剑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22-225,共4页
目的:探讨脊柱后凸畸形合并脊髓或神经根压迫症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采用脊柱前、中、后三柱截骨的方法,治疗脊柱后凸并脊髓压迫症17例,脊髓功能按Frankel分级,A级2例,C级3例,D级5例,E级7例;神经根压迫症5例。术中解除压迫脊髓或神经... 目的:探讨脊柱后凸畸形合并脊髓或神经根压迫症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采用脊柱前、中、后三柱截骨的方法,治疗脊柱后凸并脊髓压迫症17例,脊髓功能按Frankel分级,A级2例,C级3例,D级5例,E级7例;神经根压迫症5例。术中解除压迫脊髓或神经根的致压因素,同时进行矫形、内固定及植骨融合。结果:22例均获得有效减压,后凸角矫正率平均57.8%。术后脊髓功能2例A级(Frankel分级)无恢复,3例C级恢复至D级2例、恢复至E级1例,5例D级均恢复至E级,5例神经根压迫症患者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术后4~6个月截骨间隙达到骨性融合。结论:脊柱三柱截骨手术可以同期行脊髓或神经根减压、减张、脊柱矫形和截骨间隙植骨融合以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是治疗脊柱后凸并脊髓或神经根压迫症较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柱截骨术 手术治疗 脊柱后 并发症 脊髓压迫症 神经根压迫症
下载PDF
根动脉保留法脊髓移位术治疗脊柱侧凸并不完全性截瘫(附14例报告) 被引量:3
6
作者 宫良泰 王永惕 王集锷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1994年第3期103-105,共3页
统计了1972~1989年中14例脊柱侧凸并不完全性截瘫患者的手术疗效。分别采用了根动脉切断和保留这两种脊髓移位的方法。随访1~18年,疗效差异显著。切断组8例,7例全瘫;保留组6例,1例全瘫;致残率分别为87.5%... 统计了1972~1989年中14例脊柱侧凸并不完全性截瘫患者的手术疗效。分别采用了根动脉切断和保留这两种脊髓移位的方法。随访1~18年,疗效差异显著。切断组8例,7例全瘫;保留组6例,1例全瘫;致残率分别为87.5%、16.7%。有效的6例均不同程度地恢复了轻体力劳动。根动脉对脊髓的血液供应十分重要,任何脊柱脊髓手术都必须注意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 截瘫 根动脉 脊髓 移位术
下载PDF
脊柱侧凸并发脊髓异常的MRI影像学特征分析
7
作者 刘安 周宏伟 +1 位作者 李晶波 赵国库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70-172,共3页
目的:通过磁共振成像(MRI)探讨骨科脊柱侧凸伴有脊髓异常的影像学特征,为临床手术术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对46例脊柱侧凸患者术前进行MRI扫描,检查时患者行常规矢状SE∶T1WI、TSE∶T2WI及轴位TSE∶T2WI扫描,图像不够清晰时加冠状T2W... 目的:通过磁共振成像(MRI)探讨骨科脊柱侧凸伴有脊髓异常的影像学特征,为临床手术术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对46例脊柱侧凸患者术前进行MRI扫描,检查时患者行常规矢状SE∶T1WI、TSE∶T2WI及轴位TSE∶T2WI扫描,图像不够清晰时加冠状T2WI扫描。结果:46例脊柱侧凸患者经X线及CT检查均未发现脊髓异常,而MRI扫描检出脊髓异常15例,占全部脊柱侧凸患者的32.6%,均经手术确证。15例中兼有两种脊髓异常者10例,占全部脊髓异常患者的66.7%。结论:MRI扫描对骨科脊柱侧凸伴发脊髓病变的发现以及确定脊髓病变的性质具有不可替代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 磁共振成像脊髓
下载PDF
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并椎管狭窄的疗效
8
作者 陈云生 胡炜华 +2 位作者 廖琦 黄世福 陈路 《江西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122-124,共3页
目的探讨后路腰椎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并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21例退变性腰椎侧凸并椎管狭窄患者均行后路腰椎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加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手术。并测量术前和术后患者X线上腰椎冠状面Cobb’s角和矢状面的前凸角。结果21... 目的探讨后路腰椎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并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21例退变性腰椎侧凸并椎管狭窄患者均行后路腰椎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加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手术。并测量术前和术后患者X线上腰椎冠状面Cobb’s角和矢状面的前凸角。结果2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54个月,平均30个月。优10例,良8例,可3例;优良率为85.7%。术后冠状面Cobb’s角为5°~20°,平均12.5°;腰椎前凸角为-45°~-20°,平均-31.5°。结论采用后路腰椎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加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并椎管狭窄患者能取得满意的疗效,并能重建腰椎序列及稳定脊柱,对巩固治疗效果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侧 腰椎椎管狭窄 手术治疗
下载PDF
一期手术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并腰椎滑脱症
9
作者 姜传杰 张恩忠 +4 位作者 刘峻 杨永军 张卫 姚树强 陶君 《颈腰痛杂志》 2008年第4期336-338,共3页
目的应用后路通用脊柱椎弓根钉棒系统一期手术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并腰椎滑脱症。方法从2003年-2007年共应用通用脊柱椎弓根钉棒系统一期手术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并腰椎滑脱症患者6例,男2例,女4例。特发性脊柱侧凸均为KingⅠ型,cobb角为34... 目的应用后路通用脊柱椎弓根钉棒系统一期手术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并腰椎滑脱症。方法从2003年-2007年共应用通用脊柱椎弓根钉棒系统一期手术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并腰椎滑脱症患者6例,男2例,女4例。特发性脊柱侧凸均为KingⅠ型,cobb角为34°-55°,平均41°,L4腰椎滑脱症2例,L5腰椎滑脱症4例,所有滑脱病例中Ⅰ°1例,Ⅱ°2例,Ⅲ°3例。结果所有病例均经过9-24个月的随访,冠状面畸形矫形率为67%-82.3%,平均76.1%。腰椎滑脱复位应力滑移率[1]恢复53%-72%,平均61%。无断钉及断棒现象。复查X线及CT扫描均显示良好的骨性融合。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特发性脊柱侧凸并腰椎滑脱症在手术指征下可以一期手术处理,无明显并发症,效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脊柱侧 腰椎滑脱症 一期
下载PDF
经后路全椎体切除治疗僵硬脊柱后凸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2
10
作者 万翠仙 《家庭护士(专业版)》 2008年第5期435-435,共1页
关键词 脊柱后 椎体切除 切除治疗 并发症 护理 僵硬 后路 出血过多
下载PDF
长节段与短节段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并椎管狭窄的短期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许晨辉 何阿祥 +2 位作者 谢栋 杨立利 张玉发 《脊柱外科杂志》 2017年第6期321-325,共5页
目的分析长节段与短节段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DLS)并椎管狭窄的短期临床疗效,探索手术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脊柱外科2014年1月—2015年7月收治的81例DLS并椎管狭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长节段组(A组)33例,手... 目的分析长节段与短节段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DLS)并椎管狭窄的短期临床疗效,探索手术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脊柱外科2014年1月—2015年7月收治的81例DLS并椎管狭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长节段组(A组)33例,手术节段为T_(10)~S_1 10例、T_(10)~L_5 4例、T_(11)~S_1 12例、T_(11)~L_5 7例;短节段组(B组)48例,手术节段为L_(2~4) 2例、L_(3,4) 4例、L_(3~5) 10例、L_(4,5) 12例、L_4~S_1 12例,L_5~S_1 8例。记录并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腰椎侧凸Cobb角、腰椎活动度(ROM)、腰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末次随访时腰椎侧凸Cobb角、腰椎ROM显著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末次随访腰痛VAS评分及ODI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痛VAS评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围手术期出现脑脊液漏2例、切口感染2例、肺部感染1例、一过性神经根损伤1例,B组出现脑脊液漏1例、一过性神经根损伤1例。结论 2种固定方式均能有效改善DLS并椎管狭窄患者下肢疼痛及间歇性跛行症状。与短节段固定相比,长节段固定对腰痛改善效果较好,但腰椎ROM变小且围手术期并发症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管狭窄 脊柱侧 内固定器
下载PDF
多节段开窗减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并发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疗效 被引量:1
12
作者 潘玉军 时长江 孙贺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3197-3200,共4页
目的探讨退行性腰椎侧凸并发多节段腰椎管狭窄患者应用多节段开窗减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0例退行性腰椎侧凸并发多节段腰椎管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选取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传统单一治疗)和... 目的探讨退行性腰椎侧凸并发多节段腰椎管狭窄患者应用多节段开窗减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0例退行性腰椎侧凸并发多节段腰椎管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选取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传统单一治疗)和观察组(多节段开窗减压术治疗),每组60例。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腰椎Cobb角、腰椎前凸角、术后腰椎功能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估治疗、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视觉模拟评分(VAS)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术后腰椎Cobb角、腰椎前凸角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植骨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神经功能总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前JOA、ODI、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JOA、ODI、VAS均较术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于退行性腰椎侧凸并发多节段腰椎管狭窄患者采取多节段开窗减压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治疗指标,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大幅度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可作为治疗此疾病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椎侧 多节段腰椎管狭窄 多节段开窗减压术
下载PDF
脊柱后凸并髋关节强直的手术治疗体会
13
作者 陈立民 姜洪和 商广友 《黑龙江医药》 CAS 1993年第12期3-4,共2页
强直性脊柱炎致脊柱后凸畸形并髋关节强直并非罕见。我科自1985年5月至1992年6月共收治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410例,均行脊柱后凸矫正术。其中合并髂关节强直者56例,共行全髋关节置换24例43个髋。经8~81个月随访,取得了满意疗效。... 强直性脊柱炎致脊柱后凸畸形并髋关节强直并非罕见。我科自1985年5月至1992年6月共收治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410例,均行脊柱后凸矫正术。其中合并髂关节强直者56例,共行全髋关节置换24例43个髋。经8~81个月随访,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就手术方法及有关问题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4例,男21例,女3例;年龄32~57岁,平均42.3岁。病程7~35年,平均24.2年。患者均呈脊柱后凸外观,双侧髓关节强直19例。21例37个髋强直于屈曲内收位,3例6个髋强直于功能位。X 线片示:脊柱后凸畸形,竹节样改变,测 Cobb’s 角48~110°,平均76°;患侧髋关节间隙变窄,呈骨性强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后 髋关节强直 髓关节 髋关节间隙 骨性强直 功能位 髋关节置换 强直性脊柱炎 全髓关节置换术 屈曲位
下载PDF
特发性脊柱侧凸并胸椎前脊髓脊膜膨出1例报道
14
作者 牛伟民 孙瑞 王世勇 《中国医疗设备》 2017年第B12期209-209,共1页
脊髓脊膜膨出(myelomeningocele,MMC)是一种先天性神经系统畸形,因胚胎期神经管闭合发生障碍导致椎板融合不全、脊髓和(或)神经根自椎板缺损处膨出所致,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脊髓畸形或发育异常,可能与早期胚胎发育中发生在神经系... 脊髓脊膜膨出(myelomeningocele,MMC)是一种先天性神经系统畸形,因胚胎期神经管闭合发生障碍导致椎板融合不全、脊髓和(或)神经根自椎板缺损处膨出所致,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脊髓畸形或发育异常,可能与早期胚胎发育中发生在神经系统的细胞凋亡、机体叶酸缺乏、叶酸代谢相关酶异常或机体抗氧化酶代谢失调等因素有关。我国神经管畸形的发生率为2.47‰,其中开放性脊柱裂占30.9%,是世界上此类疾病发病率较高的国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脊膜膨出 特发性脊柱侧 神经系统畸形 胸椎 早期胚胎发育 神经管闭合 神经管畸形 疾病发病率
下载PDF
3D打印导板技术联合多次去旋转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之栋 祁家龙 +3 位作者 裴少保 马力 王善松 刘艺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22-926,共5页
背景:近年来,随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使得外科手术走向个性化、精准化。3D打印导板技术可实现术前规划、术中导航,使得外科手术更加精准。临床中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弯矫形术中仍面临置钉准确性不高导致螺钉松动甚至引起神经并发症的问题,... 背景:近年来,随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使得外科手术走向个性化、精准化。3D打印导板技术可实现术前规划、术中导航,使得外科手术更加精准。临床中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弯矫形术中仍面临置钉准确性不高导致螺钉松动甚至引起神经并发症的问题,现有关于3D打印导板技术指导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弯术中置钉的研究不多。目的:评价3D打印导向模板技术联合后路多次去旋转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D打印导向模板椎弓根螺钉置入后联合施行后路多次转棒去旋转技术治疗重度脊柱侧凸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例,女3例,手术时年龄15-23岁,平均(18.17±3.49)岁。分析术后2周和术后18个月时脊柱侧弯相关参数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结论:(1)手术时间280-540 min,平均(340.83±102.20)min,术中出血量1000-4000 mL,平均(2000.00±1073.70)mL,固定节段9-14个椎体,平均(11.83±1.72)个椎体,矫形过程中未出现螺钉松动;(2)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2周全脊柱正侧位片显示冠状位主弯的cobb角、冠状面C_(7)铅垂线和S1正中线的距离、矢状面C_(7)铅垂线和S1后缘的距离、顶椎偏移、胸椎后凸角、腰椎前凸角均获得明显矫正,主弯的cobb角平均矫正率62.22%,术后18个月随访各参数较术后2周无明显变化,矫形效果满意,无感染和内固定断裂;(3)围术期切口延迟愈合1例,经过换药处理瘢痕愈合,未出现神经并发症;(4)结果表明3D打印导向模板结合后路多次转棒去旋转技术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畸形安全有效,矫形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僵硬性脊柱侧 去旋转 3D打印导板技术 肋骨切除术 CT三维重建
下载PDF
曲马多超前镇痛在局麻下胸腰段骨质疏松骨折椎体后凸成形术中的效果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国庆 赵华国 +5 位作者 孙韶华 马维虎 李豪杰 王扬 陆联松 阮超越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6期560-564,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肌注曲马多用于局麻下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的超前镇痛效果。方法:自2019年8月至2021年6月收治11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患者,观... 目的:探讨术前肌注曲马多用于局麻下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的超前镇痛效果。方法:自2019年8月至2021年6月收治11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患者,观察组59例,男26例,女33例;年龄57~80(67.69±4.75)岁;T1114例,T1212例,L118例,L215例;予PKP术前0.5 h肌肉注射曲马多100 mg。对照组59例,男24例,女35例;年龄55~77(68.00±4.43)岁;T1119例,T1211例,L117例,L212例;予肌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两组术前(T0)及术中穿刺时(T1)、放置工作套管时(T2)、球囊扩张时(T3)、骨水泥注入椎体时(T4)、术后2 h(T5)、出院时(T6)的疼痛程度;观察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出院时询问患者对再次行PKP手术的接受度。结果:118例患者顺利完成经双侧椎弓根入路PKP术,术中均未使用静脉镇静镇痛药物。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T2、T3、T4、T5时的VAS较对照组降低(P<0.05);T6时的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6时的VAS较T0降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再次行PKP术的接受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0.5 h肌注曲马多用于在局麻下单节段胸腰段骨质疏松骨折椎体PKP术的超前镇痛效果明确,可增加患者术中及术后2 h的舒适度,提高患者手术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马多 超前镇痛 椎体后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下载PDF
不同麻醉方式在高龄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金耀 卢慧 +2 位作者 陈洁 林铖 姜为民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53-156,186,共5页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中不同麻醉方式对高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因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于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行PKP治疗的218例患者...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中不同麻醉方式对高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因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于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行PKP治疗的218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男104例,女114例;年龄80~93岁,平均(85.61±5.07)岁。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分为全身麻醉组(全麻组)118例和局部麻醉组(局麻组)10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麻醉恢复时间、术前及术后椎体前缘高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并发症。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18~24个月,平均随访(20.42+3.18)个月。全麻组手术时间为(31.48±4.61)min,术中透视时间为(13.88±1.45)min;局麻组手术时间为(30.65±5.14)min,术中透视时间为(14.26±2.08)min;两组手术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麻组麻醉恢复时间为(50.46±1.48) min显著高于局麻组的麻醉恢复时间0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VAS评分、ODI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除术后1 d全麻组ODI显著高于局麻组外(P<0.05),其余各时间点两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VAS评分、ODI均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 局部麻醉与全身麻醉在PKP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肯定,但局部麻醉的麻醉恢复时间显著低于全身麻醉,因此从快速恢复的角度来看,建议高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采用局部麻醉进行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经皮椎体后成形术 麻醉方式
下载PDF
交错凸齿式宽苗带小麦精量排种器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春岭 刘涛 +3 位作者 郑子浩 方俊 谢晓东 陈黎卿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7-59,共13页
针对外槽轮式小麦宽苗带排种器排量不稳定和苗带内种子分布均匀性较差的问题,该研究设计了一种交错凸齿式宽苗带小麦精量排种器。通过连续充种分析和排量计算,确定凸齿高度和凸齿角度是影响排量一致性和排种均匀性的关键参数。应用离散... 针对外槽轮式小麦宽苗带排种器排量不稳定和苗带内种子分布均匀性较差的问题,该研究设计了一种交错凸齿式宽苗带小麦精量排种器。通过连续充种分析和排量计算,确定凸齿高度和凸齿角度是影响排量一致性和排种均匀性的关键参数。应用离散元法对上述关键参数进行中心旋转组合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对排量一致性、排种均匀性影响显著性程度由大到小的因素分别依次为凸齿角、凸齿高、作业速度,且均具有交互影响。借助响应面分析,得出凸齿高5 mm、凸齿角75°时的排量一致性和排种均匀性较优,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2.27%和7.61%。对该参数组合排种器进行样机试制,并进行台架试验,台架试验结果表明,排种一致性和均匀性变异系数与仿真值误差均低于5%,说明仿真优化结果可靠、准确。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播量120、150和180 kg/hm~2时,交错凸齿式宽苗带小麦精量排种器的播量一致性、纵向播种均匀性和横向播种均匀性变异系数分别较外槽轮式排种器降低0.99、3.01和9.38个百分点,满足小麦宽苗带播种农艺要求。研究结果可为提高排种均匀性的小麦排种装置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种器 离散元法 小麦 精量排种 交错齿 排量稳定性 排种均匀性
下载PDF
基于凸型线圈双向电磁力加载的管件电磁翻边成形 被引量:1
19
作者 邱立 罗宝妮 +2 位作者 何琴 刘洪池 李智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2-158,共7页
传统线圈电磁力单一导致管件翻边角度不佳。本文提出采用凸型线圈管件翻边的方法,通过设计新型线圈,同时为管件翻边提供双向电磁力。建立了两组模型,分别采用传统线圈和凸型线圈驱动管件发生电磁翻边成形,探讨分析了两组管件模型翻边成... 传统线圈电磁力单一导致管件翻边角度不佳。本文提出采用凸型线圈管件翻边的方法,通过设计新型线圈,同时为管件翻边提供双向电磁力。建立了两组模型,分别采用传统线圈和凸型线圈驱动管件发生电磁翻边成形,探讨分析了两组管件模型翻边成形过程中的电磁力矢量以及变形速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凸型线圈加载管件翻边时提供的双向电磁力极大地提高了管件变形的流动性,从而提高了翻边角度。此外,相同放电参数下基于凸型线圈的管件翻边角度较传统线圈提高了1.25倍。显然,新型线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管件电磁翻边的质量问题,为电磁翻边成形的工业化应用提供更多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件 电磁翻边 型线圈 双向电磁力 翻边角度
下载PDF
基于非凸与不可分离正则化算法的电容层析成像图像重建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宁 朱朋飞 +1 位作者 张立峰 卢栋臣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36-846,共11页
搅拌器内两相混合是化工生产中常见的现象,电容层析成像(ECT)技术主要对两相分布进行可视化重构,以达到监测的目的。受稀疏贝叶斯学习的启发,提出了一种非凸与不可分离正则化(NNR)算法重建ECT图像。在稀疏先验的基础上引入矩阵低秩特性... 搅拌器内两相混合是化工生产中常见的现象,电容层析成像(ECT)技术主要对两相分布进行可视化重构,以达到监测的目的。受稀疏贝叶斯学习的启发,提出了一种非凸与不可分离正则化(NNR)算法重建ECT图像。在稀疏先验的基础上引入矩阵低秩特性,采用最大后验估计在潜在空间中提出一个新的优化问题,利用对偶变量将潜在空间的目标函数映射到原始空间进行迭代求解,用来恢复同时稀疏与低秩的矩阵。与凸近似L1范数相比,NNR算法可获得更准确的重建图像,同时比非凸可分离方法更容易收敛到全局最优解。为验证NNR算法的重建效果,通过数值仿真与静态实验的方法分别与其他5种算法进行重建对比。结果表明:NNR算法可以有效减少重建伪影,提升中心物体的重建质量,为搅拌器内两相分布提供了高质量的重建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容层析成像 图像重建 不可分离正则化 稀疏-低秩模型 两相混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