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凸轮转向机构的S型重力势能小车设计
1
作者 关正伟 黄娜 谭玉相 《造纸装备及材料》 2024年第7期186-188,共3页
为了解决能源和环境污染造成的问题,文章设计出一种无碳小车模型。该小车不再使用燃油作为驱动动力,而是利用重力势能转化为机械能,从而给小车提供动力。将重物通过一根细线连接在绕线轴上,重物在下落过程中带动绕线轴转动,绕线轴通过... 为了解决能源和环境污染造成的问题,文章设计出一种无碳小车模型。该小车不再使用燃油作为驱动动力,而是利用重力势能转化为机械能,从而给小车提供动力。将重物通过一根细线连接在绕线轴上,重物在下落过程中带动绕线轴转动,绕线轴通过齿轮与驱动轴连接,从而把力传动到后轮驱动轴上,同时设计一个凸轮顶杆调速和转向机构,实现小车在前进过程中可以按照既定要求同时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碳小车 凸轮转向 重力势能 一级传动
下载PDF
S型无碳小车凸轮转向机构研究与试验 被引量:12
2
作者 陈毅龙 高凤强 谢志龙 《机械传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6-110,共5页
为了获得运动规律对称且易于微调的S型无碳小车转向机构,提出了凸轮-摇杆滑块的机构模型,采用ADAMS软件对其进行运动学仿真。首先通过参数化建模的方法研究并设计摇杆滑块机构,然后通过反求法获得凸轮轮廓,最后建立凸轮-摇杆滑块机构整... 为了获得运动规律对称且易于微调的S型无碳小车转向机构,提出了凸轮-摇杆滑块的机构模型,采用ADAMS软件对其进行运动学仿真。首先通过参数化建模的方法研究并设计摇杆滑块机构,然后通过反求法获得凸轮轮廓,最后建立凸轮-摇杆滑块机构整体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机构输出的运动规律对称,符合转向要求。同时,设计一套试验装置来验证仿真结果,试验数据表明了仿真模型的正确性与研究方法的可行性,所建仿真模型为S型无碳小车凸轮转向机构设计与相关应用提供参考,所设计试验方法为仿真模型验证与加工装配精度检测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碳小车 凸轮转向机构 运动学仿真 ADAMS 试验
原文传递
以凸轮机构控制转向的无碳自行小车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芷瑞 胡旭林 +1 位作者 梁馨月 唐新星 《机械工程师》 2022年第5期39-41,共3页
根据无碳小车自动变距绕桩行走要求,采用凸轮机构控制转向,建立了小车转向机构的数学模型。利用Matlab软件计算并优化其相关参数,通过仿真分析了转向机构各参数变化对小车行驶轨迹的影响,得到了转向机构各参数与小车行驶轨迹之间的关系... 根据无碳小车自动变距绕桩行走要求,采用凸轮机构控制转向,建立了小车转向机构的数学模型。利用Matlab软件计算并优化其相关参数,通过仿真分析了转向机构各参数变化对小车行驶轨迹的影响,得到了转向机构各参数与小车行驶轨迹之间的关系。基于优化后的参数值,制作了实车,通过实车调试验证了参数优化后转向机构设计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碳小车 凸轮转向机构 重力势能 自主行走
下载PDF
基于凸轮机构的S轨迹环形赛道无碳小车设计 被引量:1
4
作者 黄海龙 朱宏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6-140,共5页
为提高10桩环形赛道无碳小车转向运动的连续性和平稳性,该文提出一种设计方法:首先,通过预设行走轨迹特征点拟合曲率连续的闭合理想轨迹曲线,对轨迹曲线等间距离散取点,分别计算轨迹曲线的曲率矩阵、转向角矩阵、推杆推程矩阵;然后,建... 为提高10桩环形赛道无碳小车转向运动的连续性和平稳性,该文提出一种设计方法:首先,通过预设行走轨迹特征点拟合曲率连续的闭合理想轨迹曲线,对轨迹曲线等间距离散取点,分别计算轨迹曲线的曲率矩阵、转向角矩阵、推杆推程矩阵;然后,建立推杆推程与凸轮转角间的对应关系,使用MATLAB软件生成凸轮轮廓曲线,由此设计动力传动系统、凸轮推杆转向机构和转向微调机构;最后,基于设计方案对加工制作小车,进行实际行走验证。经验证,小车最大绕桩个数23个,最大有效行走距离约22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碳小车 运动轨迹 凸轮推杆转向机构 仿真分析
下载PDF
基于MATLAB势能驱动车的设计与试验
5
作者 张浩 许涛 +3 位作者 张容悦 赵桐 王怿东 高兴军 《现代机械》 2024年第3期60-65,81,共7页
为使势能小车在比赛中成功避障并行驶最大距离,建立了传动机构与转向机构的数学模型,并设计了动力传动装置与以凸轮为核心构件的转向装置;通过赛道与障碍物相对位置分析,对小车运动轨迹进行了规划,采用反求原理设计转向凸轮,并采用五次... 为使势能小车在比赛中成功避障并行驶最大距离,建立了传动机构与转向机构的数学模型,并设计了动力传动装置与以凸轮为核心构件的转向装置;通过赛道与障碍物相对位置分析,对小车运动轨迹进行了规划,采用反求原理设计转向凸轮,并采用五次多项式运动规律对凸轮理论轮廓线进行了优化设计;采用MATLAB软件对小车运动轨迹进行仿真分析,获得了转向机构与动力传动机构的合理的机构工作参数配比,实现小车理想运动轨迹。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制作了样机,在工程训练实验室进行了避障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势能小车运行顺畅,并能够按照前期规划轨迹成功避障,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势能小车 转向凸轮 MATLAB 仿真分析
下载PDF
基于MATLAB的双“8”字无碳小车轨迹仿真分析及其结构设计 被引量:18
6
作者 刘一樊 夏寅力 +2 位作者 梁镇海 陈磊 李小兵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13,共6页
无碳小车以重锤的重力势能为唯一动力来源,通过设计实现有效连续避障最长行程。文中针对双"8"字无碳小车,基于MATLAB进行小车轨迹仿真分析,建立了其运动几何模型。为增加轨迹重复性,一个双"8"字轨迹拆分后由凹槽凸... 无碳小车以重锤的重力势能为唯一动力来源,通过设计实现有效连续避障最长行程。文中针对双"8"字无碳小车,基于MATLAB进行小车轨迹仿真分析,建立了其运动几何模型。为增加轨迹重复性,一个双"8"字轨迹拆分后由凹槽凸轮运动2个周期控制;针对小车中的凸轮轮廓、驱动轴等进行了结构设计。小车运行结果表明,该小车全程轨迹重复性良好,每圈轨迹偏移量较小,无撞桩情况发生,在桩距为350 mm时,最高可跑24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碳小车 双“8”字轨迹 轨迹拆分 凸轮转向 仿真分析
下载PDF
学科竞赛中的无碳小车结构设计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赵永鹏 刘璇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2022年第11期18-23,共6页
工程训练挑战赛的成功举办促进了将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的无碳小车的发展,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的新型能量转化形式得到充分利用。为了更加清晰地认识无碳小车行走原理,了解无碳小车的结构设计,归纳了无碳小车关键机构的结构设计,总结其设... 工程训练挑战赛的成功举办促进了将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的无碳小车的发展,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的新型能量转化形式得到充分利用。为了更加清晰地认识无碳小车行走原理,了解无碳小车的结构设计,归纳了无碳小车关键机构的结构设计,总结其设计方法和最新热点,展望了无碳小车未来的发展趋势。可以发现,大多数的研究侧重于传统的机构设计,在建立动力学方面和能量转化方面方法简单、容易实现,可以作为后续的小车设计基础;在凸轮设计方面,主要的方法是运用Matlab软件对非圆弧部分进行模拟仿真,确定轨迹影响因素,推导出适合预期轨迹的凸轮机构。当前,无碳小车的设计方法已达到一个新的高度,高能量转化率的无碳小车、依靠单片机系统等可实现自主避障的电控无碳小车或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碳小车 优化设计 凸轮转向机构 微调机构 工程训练挑战赛
下载PDF
铰接式液压传动车辆的差速机构研究
8
作者 杜卫刚 赵荣林 《煤矿机械》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70-71,共2页
基于铰接式全液压驱动车辆(变量液压泵-液压马达组成闭式驱动系统),介绍了一种转向差速机构,通过在铰接处增加转向凸轮机构,实现车辆顺利转向,通过分析车辆转向角与柱塞位移量之间的关系,计算转向凸轮形状,并通过三维软件绘制出凸轮,指... 基于铰接式全液压驱动车辆(变量液压泵-液压马达组成闭式驱动系统),介绍了一种转向差速机构,通过在铰接处增加转向凸轮机构,实现车辆顺利转向,通过分析车辆转向角与柱塞位移量之间的关系,计算转向凸轮形状,并通过三维软件绘制出凸轮,指导实际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铰接式 差速 转向凸轮 柱塞位移量
下载PDF
热能驱动小车创新设计与制作
9
作者 范浩文 贾梓滢 +1 位作者 王俊杰 张洪轩 《内燃机与配件》 2021年第19期218-219,共2页
本热能驱动小车即新能源汽车模型,依托辽宁省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暨全国工程训练竞赛选拔赛,设计一个由燃烧酒精产出的热能提供动力、机械零件传递能量的创新型机械结构新能源小车,利用热能转化为动能的原理提供小车向前运动的动... 本热能驱动小车即新能源汽车模型,依托辽宁省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暨全国工程训练竞赛选拔赛,设计一个由燃烧酒精产出的热能提供动力、机械零件传递能量的创新型机械结构新能源小车,利用热能转化为动能的原理提供小车向前运动的动力,满足命题的运动轨迹,该设计是由凸轮构成的转向机构以及由齿轮构成二级圆柱齿轮减速机构组成的运动装置。本论文详细阐述说明了该热能驱动车的设计和制作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能驱动 齿轮传动 凸轮转向 Solidworks仿真 创新
下载PDF
On-Cam Operation of Counter-Rotating Type Hydroelectric Unit 被引量:1
10
作者 Toshiaki Suzuki Toshiaki Kanemoto 《Journal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2013年第10期1966-1973,共8页
The counter-rotating type hydroelectric unit, which is composed of the axial flow type tandem runners and the peculiar generator with double rotational armatures, has been proposed. In the unit, the front and the rear... The counter-rotating type hydroelectric unit, which is composed of the axial flow type tandem runners and the peculiar generator with double rotational armatures, has been proposed. In the unit, the front and the rear runners counter-drive the inner and the outer armatures of the generator, respectively. Besides, the flow direction at the rear runner outlet must coincide with the direction at the front runner inlet, because the angular momentum change through the rear runner must coincides with that through the front runner. In this paper, the tandem runners work at on-cam conditions in keeping the induced frequency constant, to provide the hydroelectric unit for the power grid system. The output and the hydraulic efficiency are affected by the adjusting angles of the front and the rear blades. Both optimum angles giving the maximum output or efficiency were presented at the various discharge/head circumstances, accompanying with the turbine performan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electric unit counter rotation tandem runners double rotational armatures on-cam.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