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动车组车轮踏面凹形磨耗发展规律及其对车辆稳定性的影响
1
作者
杨陈
贾小平
+2 位作者
李龙涛
许旭
苏文静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57-262,共6页
分析了某型动车组运行过程中发生的异常抖车现象。掌握了镟修周期内车轮型面磨耗特征和轮轨接触关系的演变规律。提出了车轮等效斜度与踏面凹形磨耗之间的估算关系式。通过建立刚柔耦合车辆动力学模型研究了车轮踏面凹形磨耗发展对车辆...
分析了某型动车组运行过程中发生的异常抖车现象。掌握了镟修周期内车轮型面磨耗特征和轮轨接触关系的演变规律。提出了车轮等效斜度与踏面凹形磨耗之间的估算关系式。通过建立刚柔耦合车辆动力学模型研究了车轮踏面凹形磨耗发展对车辆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列车车轮踏面凹形磨耗的增加,使得车轮与钢轨接触的范围变窄,容易发生接触点跳跃现象;同时,车轮踏面等效斜度也会增大,车辆的临界速度会显著下降,使列车运行的稳定性降低。因此,当线路存在较大的激扰时,较大等效斜度工况下的车辆就可能发生车体的异常振动。通过对车轮踏面进行镟修来改善轮轨匹配关系,可解决动车组异常振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车组
车轮
踏面
凹
形
磨耗
车辆稳定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车轮踏面凹形磨耗对轮轨相互作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
21
2
作者
孙宇
朱胜阳
翟婉明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9-116,共8页
为了研究踏面凹形磨耗车轮的动力学行为,改进Kik-Piotrowski方法提出一种可考虑轮对摇头和轮轨多点接触的非Hertz接触模型,结合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计算具有实测踏面凹形磨耗车轮的CRH2高速动车组在钢轨上运行时的轮轨动态相互作...
为了研究踏面凹形磨耗车轮的动力学行为,改进Kik-Piotrowski方法提出一种可考虑轮对摇头和轮轨多点接触的非Hertz接触模型,结合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计算具有实测踏面凹形磨耗车轮的CRH2高速动车组在钢轨上运行时的轮轨动态相互作用行为。计算结果表明,改进的Kik-Piotrowski方法可以很好地模拟磨耗车轮与钢轨的多点接触和非Hertz接触行为,轮轨法向力、轮轨蠕滑力以及接触斑形状都与CONTACT计算结果比较接近。对于踏面凹形磨耗的车轮,接触区域分布在车轮磨耗边缘的两个孤立位置,当接触斑从一个区域向另一区域转换时存在瞬时的两点接触。由于两点接触的过渡,接触区域在两个位置转换时造成的冲击效应并不明显。与无磨耗车轮的动力学响应对比,该类车轮踏面凹形磨耗对轮轨力的影响从总体上来说不大,对轮轨横向力的影响略大于对轮轨垂向力的影响,磨耗会增加轮轨垂向力和轮轨横向力的高频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
非Hertz接触
多点接触
踏面
凹形磨耗车轮
Kik-Piotrowski方法
原文传递
高速铁路轮轨匹配特性分析
3
作者
衣美玲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66-1270,共5页
为改善高铁动车组因车轮踏面中央凹形磨耗恶化的轮轨关系,对比分析了高速铁路各型车轮踏面的轮轨匹配特性。凹形磨耗车轮因丧失重力刚度恢复力反馈响应,导致轮轨蠕滑增大,不良接触愈演愈烈。对比LMA、S1002G和XP55及典型凹形磨耗型面的...
为改善高铁动车组因车轮踏面中央凹形磨耗恶化的轮轨关系,对比分析了高速铁路各型车轮踏面的轮轨匹配特性。凹形磨耗车轮因丧失重力刚度恢复力反馈响应,导致轮轨蠕滑增大,不良接触愈演愈烈。对比LMA、S1002G和XP55及典型凹形磨耗型面的匹配关系发现,型面选配需合理匹配转向架悬挂特性。LMA大接触斑和轨顶中心的接触位置易于形成共形接触,不利于延缓凹形磨耗;S1002G等效锥度及接触点位置在更窄的轨道窗口内非线性变化,不利于磨耗均匀发展,踏面名义位置处接触斑面积的峰值特征易形成集中磨耗;XP55保持锥度、接触斑面积的(近)线性变化,靠近钢轨工作边轨距角7 mm的初始钢轨接触位置利于克服轨顶共形接触。可借鉴XP55理念优化高速轮轨匹配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轨匹配
高速铁路
凹形磨耗车轮
等效锥度
滚径差
轮轨接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动车组车轮踏面凹形磨耗发展规律及其对车辆稳定性的影响
1
作者
杨陈
贾小平
李龙涛
许旭
苏文静
机构
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
出处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57-262,共6页
文摘
分析了某型动车组运行过程中发生的异常抖车现象。掌握了镟修周期内车轮型面磨耗特征和轮轨接触关系的演变规律。提出了车轮等效斜度与踏面凹形磨耗之间的估算关系式。通过建立刚柔耦合车辆动力学模型研究了车轮踏面凹形磨耗发展对车辆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列车车轮踏面凹形磨耗的增加,使得车轮与钢轨接触的范围变窄,容易发生接触点跳跃现象;同时,车轮踏面等效斜度也会增大,车辆的临界速度会显著下降,使列车运行的稳定性降低。因此,当线路存在较大的激扰时,较大等效斜度工况下的车辆就可能发生车体的异常振动。通过对车轮踏面进行镟修来改善轮轨匹配关系,可解决动车组异常振动的问题。
关键词
动车组
车轮
踏面
凹
形
磨耗
车辆稳定性
Keywords
EMU
wheel tread concave wear
vehicle stability
分类号
U270.11 [机械工程—车辆工程]
U213.42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车轮踏面凹形磨耗对轮轨相互作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
21
2
作者
孙宇
朱胜阳
翟婉明
机构
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9-116,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735012,51775453,51708457)
文摘
为了研究踏面凹形磨耗车轮的动力学行为,改进Kik-Piotrowski方法提出一种可考虑轮对摇头和轮轨多点接触的非Hertz接触模型,结合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计算具有实测踏面凹形磨耗车轮的CRH2高速动车组在钢轨上运行时的轮轨动态相互作用行为。计算结果表明,改进的Kik-Piotrowski方法可以很好地模拟磨耗车轮与钢轨的多点接触和非Hertz接触行为,轮轨法向力、轮轨蠕滑力以及接触斑形状都与CONTACT计算结果比较接近。对于踏面凹形磨耗的车轮,接触区域分布在车轮磨耗边缘的两个孤立位置,当接触斑从一个区域向另一区域转换时存在瞬时的两点接触。由于两点接触的过渡,接触区域在两个位置转换时造成的冲击效应并不明显。与无磨耗车轮的动力学响应对比,该类车轮踏面凹形磨耗对轮轨力的影响从总体上来说不大,对轮轨横向力的影响略大于对轮轨垂向力的影响,磨耗会增加轮轨垂向力和轮轨横向力的高频成分。
关键词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
非Hertz接触
多点接触
踏面
凹形磨耗车轮
Kik-Piotrowski方法
Keywords
vehicle-track coupled dynamics
non-Hertzian contact
multi-point contact
tread hollow-worn wheel
Kik-Piotrowski method
分类号
U211.5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高速铁路轮轨匹配特性分析
3
作者
衣美玲
机构
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66-1270,共5页
基金
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经费项目(LJKY2020112)资助。
文摘
为改善高铁动车组因车轮踏面中央凹形磨耗恶化的轮轨关系,对比分析了高速铁路各型车轮踏面的轮轨匹配特性。凹形磨耗车轮因丧失重力刚度恢复力反馈响应,导致轮轨蠕滑增大,不良接触愈演愈烈。对比LMA、S1002G和XP55及典型凹形磨耗型面的匹配关系发现,型面选配需合理匹配转向架悬挂特性。LMA大接触斑和轨顶中心的接触位置易于形成共形接触,不利于延缓凹形磨耗;S1002G等效锥度及接触点位置在更窄的轨道窗口内非线性变化,不利于磨耗均匀发展,踏面名义位置处接触斑面积的峰值特征易形成集中磨耗;XP55保持锥度、接触斑面积的(近)线性变化,靠近钢轨工作边轨距角7 mm的初始钢轨接触位置利于克服轨顶共形接触。可借鉴XP55理念优化高速轮轨匹配关系。
关键词
轮轨匹配
高速铁路
凹形磨耗车轮
等效锥度
滚径差
轮轨接触
Keywords
Wheel-rail matching
High-speed railway
Hollow-worn wheel
Equivalent conicity
Roll radii difference
Wheel-rail contact
分类号
U266.2 [机械工程—车辆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动车组车轮踏面凹形磨耗发展规律及其对车辆稳定性的影响
杨陈
贾小平
李龙涛
许旭
苏文静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车轮踏面凹形磨耗对轮轨相互作用的影响研究
孙宇
朱胜阳
翟婉明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21
原文传递
3
高速铁路轮轨匹配特性分析
衣美玲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