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建文帝出亡青海瞿昙寺新探 被引量:3
1
作者 公维章 《泰山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1-7,共7页
明代建文帝在"靖难之役"中的下落,历来众说纷纭。根据四库本《明史》及其它相关史料对照来看,建文帝在"靖难之役"中并未自焚,而是率近臣出逃。诸家学者认为建文帝出亡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江浙、西南地区的云贵川等... 明代建文帝在"靖难之役"中的下落,历来众说纷纭。根据四库本《明史》及其它相关史料对照来看,建文帝在"靖难之役"中并未自焚,而是率近臣出逃。诸家学者认为建文帝出亡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江浙、西南地区的云贵川等地的说法,因无有力史料支撑,至今并未形成定论。笔者根据民国《创修渭源县志.艺文志》中的一篇《五竹寺记》及一册康熙《渭源县志》书后的一页《五竹山五竹概略.诗名缘起》中的两条新资料,提出了明代建文帝出亡青海瞿昙寺(或其附近附属寺院)的新说,并对此说进行了详细考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文帝 出亡地 渭源县 青海瞿昙寺
下载PDF
弃逐视野下的骊姬之乱及其文化意义——以申生之死、重耳出亡为中心 被引量:3
2
作者 尚永亮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34-44,共11页
从弃逐文化角度看,发生在公元前七世纪晋国的骊姬之乱是一个典型案例。该案例以进谗为手段,以夺嫡为目标,以戕害并驱逐异己势力为表现形态,最终导致了太子申生的被逼自杀、申生之弟重耳等人的被逐出亡。一方面,申生"敬顺事上"... 从弃逐文化角度看,发生在公元前七世纪晋国的骊姬之乱是一个典型案例。该案例以进谗为手段,以夺嫡为目标,以戕害并驱逐异己势力为表现形态,最终导致了太子申生的被逼自杀、申生之弟重耳等人的被逐出亡。一方面,申生"敬顺事上"却屡被谗毁,"将以悦亲"反受辱身亡,这一事实本身即说明了"家天下"政治之复杂和残酷,说明了"愚孝"、"愚忠"之不可取、不可为;另一方面,重耳历经十九年的政治流亡以及终成霸主的经历,既展示了异于申生的别种选择及其谋求自救和他者援助的艰辛努力,也再现了"弃逐——救助——回归"这一弃逐文化的基本母题。如果与此前西周末年发生的褒姒之乱相比,可以发现,从美女受宠到庶母进谗再到驱逐异己,已形成上古时代嫡庶争斗、子臣遭逐的恒定模式。在此模式的背后,呈现的乃是为获取利益最大值所进行的阴谋和搏杀,是人性的弱点和由此导致的道德堕落。至于同为太子而被谗害或废弃的申生与幽王之子宜臼,则既是宗法继承制的受益者,又在弃逐文化层面成为此一制度的牺牲品。综而观之,中国早期弃逐文化在弃逐之动因、弃逐之过程和弃逐之终结诸方面,均存在可供深入发掘的意义内涵,并对后来的贬谪文化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和规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弃逐文化 骊姬之乱 申生之死 重耳出亡 基本母题
下载PDF
建文帝出亡之谜新解 被引量:1
3
作者 管维良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1年第5期50-54,共5页
建文帝于1402年朱棣攻陷京师后便失踪了,正史记载他死于火;野史、方志记载他成功出逃并流落云、贵、渝、桂数省市。其实朱元璋为其作出应急安排,朱棣放之一马以免弑君之嫌的可能性极大。加之他行宽政惠政,为有道之君,得道多助... 建文帝于1402年朱棣攻陷京师后便失踪了,正史记载他死于火;野史、方志记载他成功出逃并流落云、贵、渝、桂数省市。其实朱元璋为其作出应急安排,朱棣放之一马以免弑君之嫌的可能性极大。加之他行宽政惠政,为有道之君,得道多助,故上至王侯,下至百姓都庇护他,使他能平安隐遁,得以善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文帝 出亡 历史之谜 新解
下载PDF
解析建文帝出亡之迷
4
作者 薛宗保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35-37,共3页
靖难之役,金川门破。惠帝潜出,隐匿若测。燕王追踪,二十载整。朝野传闻,疑云重重。红崖天书,归结残梦。
关键词 明惠帝 出亡 红崖天书
下载PDF
谈《重耳出亡始末》所体现的“左传义法”
5
作者 段全林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第18期25-26,共2页
通过分析《重耳出亡始末》中的几位女性形象,可以清楚地看到作者的看法和态度,那就是儒家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重耳出亡始末》一文证明,在表达'微言大义'方面,《左传》有一个完全独立于'《春秋》义法'之外而... 通过分析《重耳出亡始末》中的几位女性形象,可以清楚地看到作者的看法和态度,那就是儒家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重耳出亡始末》一文证明,在表达'微言大义'方面,《左传》有一个完全独立于'《春秋》义法'之外而独立存在的'《左传》义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耳出亡始末》 女性形象 “《左传》义法”
下载PDF
晋文公重耳出亡考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少林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12年第3期33-37,共5页
晋文公重耳出亡诸事,史籍记录互有舛误,或语焉不详。本文考证重耳出亡诸事,认为重耳出亡共计19年,从僖公五年开始,12年居狄,僖公16年首次过卫邑五鹿,五鹿地望在河北省大名县,本为卫邑,城濮之战后为晋所有。至齐,居留3年,僖公十八年离齐... 晋文公重耳出亡诸事,史籍记录互有舛误,或语焉不详。本文考证重耳出亡诸事,认为重耳出亡共计19年,从僖公五年开始,12年居狄,僖公16年首次过卫邑五鹿,五鹿地望在河北省大名县,本为卫邑,城濮之战后为晋所有。至齐,居留3年,僖公十八年离齐,再次过卫都,过曹,至宋,在宋4年,宋、楚泓之战宋兵败后,僖公二十三年春离开宋国。过郑,居楚数月,至秦,冬十二月入晋为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文公 重耳:出亡考证 过五鹿 卫齐次第 出亡系年
下载PDF
建文帝出亡云南新证 被引量:4
7
作者 杨知秋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4期108-111,共4页
明初的《三迤随笔》、《叶榆稗史》和《淮城夜话》三种笔记,相互印证了明代建文帝失国后出亡云南的始末,为六百年来悬而未决的历史公案提供了新的证据。
关键词 建文帝 靖南之役 出亡 云南 《应文高僧潜隐南中轶事》
下载PDF
“重耳出亡”的叙事学探讨
8
作者 殷韵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28-34,共7页
"重耳出亡"在《左传》、《国语》、《史记》这三本书中大致的内容相似,但具体情节上还是有一些出入,故事的演进上也有一些差别。从叙事学上看,情节的出入一方面与史官所掌握的客观材料和主观取舍有关,另一方面还与三本书本身... "重耳出亡"在《左传》、《国语》、《史记》这三本书中大致的内容相似,但具体情节上还是有一些出入,故事的演进上也有一些差别。从叙事学上看,情节的出入一方面与史官所掌握的客观材料和主观取舍有关,另一方面还与三本书本身的编纂、体例有关;演进的差异则源于作者对于不同时间顺序的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耳出亡 叙事学 情节差异 演进差异
下载PDF
公子重耳出亡年龄考
9
作者 谢筱婷 《黑河学刊》 2010年第7期36-37,共2页
晋文公重耳即位前共流亡十九年。重耳开始流亡生涯时的年龄在先秦典籍上却有不同的记述。在公子重耳出亡年龄这个问题上,《国语》和《左传》的记载比《史记》的记载可信度高得多,晋公子重耳"生十七年而亡"的可能性更大。
关键词 重耳 出亡年龄 《史记》 《左传》 《国语》
下载PDF
宋昭公出亡
10
《作文(初中年级)》 2021年第2期62-62,共1页
宋昭公出亡①,至于鄙②,喟然叹曰③:“吾知所以亡矣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⑤,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 宋昭公出亡①,至于鄙②,喟然叹曰③:“吾知所以亡矣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⑤,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亡 朝臣 宋昭公
下载PDF
地方志是建文帝出亡的历史见证
11
作者 管维良 《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80-85,95,共7页
建文帝失踪后的行踪 ,成了千古之谜 ,但查之地方志 ,却有丰富、鲜活的记载。他成功地从京师出逃之后 ,经江苏、浙江、江西西上 ,其后四十年间 ,在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广西数省市辗转云游 ,结庵隐修 ,潜心向佛 ,留下大量历史遗迹 。
关键词 建文帝 出亡 地方志 明代
下载PDF
明建文帝去向的历史语境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全伟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29-32,共4页
公元1399年,燕王朱棣在北平以"清君侧"之名举兵,通过"靖难之役"夺取了侄儿朱允炆的帝位,是为明成祖,而建文帝则下落不明。历来关于建文帝的去向,史书记载各异。有说"自焚"而死,有说出亡民间了。自此成为... 公元1399年,燕王朱棣在北平以"清君侧"之名举兵,通过"靖难之役"夺取了侄儿朱允炆的帝位,是为明成祖,而建文帝则下落不明。历来关于建文帝的去向,史书记载各异。有说"自焚"而死,有说出亡民间了。自此成为了六百多来年的一桩谜案,使得后世的学者试图从现存史料的各个方面去探寻明建文帝的下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文帝 朱棣 靖难之役 自焚 出亡
下载PDF
建文帝亡滇不再是传说——《梨花村志》与建文帝亡滇新证
13
作者 高发元 《今日民族》 2015年第9期21-28,共8页
《梨花村志》是一部非同凡响,可载入史册的村志。它记载了建文帝亡滇的重要史实。众所周知,建文帝出亡之谜是我国明代乃至整个古代影响广泛的谜团之一。公元1402年,南京城被攻破,建文帝下落成为难解之谜。虽然多认为已出亡,但出亡... 《梨花村志》是一部非同凡响,可载入史册的村志。它记载了建文帝亡滇的重要史实。众所周知,建文帝出亡之谜是我国明代乃至整个古代影响广泛的谜团之一。公元1402年,南京城被攻破,建文帝下落成为难解之谜。虽然多认为已出亡,但出亡何地,众说纷纭。证据最多的“亡滇说”也未形成共识。显然,要破解建文帝出亡之谜只有寄希望子新的证据的出现。值得庆幸的是,人们所希望的证据终于在神奇的云南神奇地出现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文帝 村志 梨花 传说 出亡 证据 史实 明代
下载PDF
明建文帝出亡宁德考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绍旭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7-67,共11页
"靖难之役"后建文帝的下落,久被视为明史第一悬案。多数学者认为建文帝在"靖难之役"中并未自焚,而是偕近臣出逃,但出亡地点却众说纷纭,若按建文帝出亡具体地点分,先后出现62种不同说法,但因缺乏有力史料支撑,一直... "靖难之役"后建文帝的下落,久被视为明史第一悬案。多数学者认为建文帝在"靖难之役"中并未自焚,而是偕近臣出逃,但出亡地点却众说纷纭,若按建文帝出亡具体地点分,先后出现62种不同说法,但因缺乏有力史料支撑,一直未能形成定论。本文对近年在宁德新发现的云锦袈裟、上金贝古墓以及郑歧村郑洽认祖归宗和明初对闽东军控等逐一进行细密的考证,在综合这些考证的基础上,提出建文帝出亡宁德新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文帝 出亡地 宁德
原文传递
建文帝出亡考证续闻
15
作者 徐作生 《郑和研究》 2007年第4期56-57,共2页
2007年4月2日,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重播了我在江苏吴县穹窿山踏勘和考释建文帝出亡之谜的部分经历;第一次播映是在两年前,计40分钟,而这次的重播减去了在吴县湘城明代某憎姚广孝祖祠的部分内容,缩短为半个小时。
关键词 建文帝 出亡 考证 中央电视台 吴县 明代
原文传递
康有为戊戌出亡史事钩沉
16
作者 白云涛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8-139,共22页
康有为非理性激进变法大大超越了慈禧太后制定的政治底线,同时成为顽固守旧官僚"清君侧"的对象。所幸光绪皇帝为保护康有为,督促其于戊戌政变前一日离京。戊戌政变,清延大规模追捕康有为,中外各方纷纷伸出救援之手。短短7日,... 康有为非理性激进变法大大超越了慈禧太后制定的政治底线,同时成为顽固守旧官僚"清君侧"的对象。所幸光绪皇帝为保护康有为,督促其于戊戌政变前一日离京。戊戌政变,清延大规模追捕康有为,中外各方纷纷伸出救援之手。短短7日,康有为巧妙避过"十一死"大难,戏剧性地出亡海外。此番救援康有为,康门弟子程清、英在华传教士李提摩太、英驻上海领事馆(总领事白利南)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中国积贫积弱的半殖民地地位,为康有为成功出亡提供了客观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有为 戊戌出亡 程淯 李提摩太 白利南
原文传递
巨额保单,牵出亡夫婚外恋
17
作者 谭芳 桂芳芳 《婚姻与家庭(家庭教育版)》 2016年第2期58-59,共2页
婚外情、"小三儿"、一夜情,一个个在网络时代被发扬光大的高频词,每时每刻都在冲击着视觉,令婚姻不宁,家庭不安。出轨不仅是感情上的背叛,更伴随着复杂的法律纠纷,受害一方如何维权,是人们面临的一个现实难题。或许真如张爱玲所说:... 婚外情、"小三儿"、一夜情,一个个在网络时代被发扬光大的高频词,每时每刻都在冲击着视觉,令婚姻不宁,家庭不安。出轨不仅是感情上的背叛,更伴随着复杂的法律纠纷,受害一方如何维权,是人们面临的一个现实难题。或许真如张爱玲所说:"说好永远的,不知怎么就散了。然后,你忽然醒悟,感情原来是这么脆弱的。经得起风雨,却经不起平凡……"丈夫死后,这段话,唐笑体会得尤其深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外恋 保单 出亡 网络时代 法律纠纷 婚外情 一夜情 高频词
原文传递
史仲彬故事 被引量:1
18
作者 顾颉刚 《中国史研究》 1984年第3期144-144,共1页
《鸡窗丛话》云:“前明吴江有史仲彬者,相传为官于朝,曾从建文帝出亡。近时有《致身录》一书,云是仲彬所著,历叙出亡之事,并从亡诸臣。而虞山氏(钱谦益)有十无之辨。稼堂(潘耒)宗其说以攻史氏,史氏后人亦颇盛,遂成仇隙,几... 《鸡窗丛话》云:“前明吴江有史仲彬者,相传为官于朝,曾从建文帝出亡。近时有《致身录》一书,云是仲彬所著,历叙出亡之事,并从亡诸臣。而虞山氏(钱谦益)有十无之辨。稼堂(潘耒)宗其说以攻史氏,史氏后人亦颇盛,遂成仇隙,几为不共之仇。后史氏请于当道及缙绅先生,以仲彬入乡贤祠;徐检讨铣与焉。稼堂复作书与徐辨。……余又闻史与潘俱与吴江沈太常后人为姻娅,沈有吉事,史、潘俱往贺。席间言及仲彬事,竟至攘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事 建文帝 钱谦益 吴江 出亡
原文传递
康有为如何死里逃生
19
作者 白云涛 《中国收藏》 2014年第2期106-113,共8页
所谓康有为“戊戌出亡”.系指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康有为出逃海外一事。此事一般史书均有记述,但均语焉不详,或对某事说法不一,或其中某一环节断裂,以致史实不清晰、史事不完整。康有为有光绪帝支持,为什么被逼出亡?为什么慈禧和... 所谓康有为“戊戌出亡”.系指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康有为出逃海外一事。此事一般史书均有记述,但均语焉不详,或对某事说法不一,或其中某一环节断裂,以致史实不清晰、史事不完整。康有为有光绪帝支持,为什么被逼出亡?为什么慈禧和荣禄那样地痛恨康有为,一定要置之于死地?究竟是谁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使得康有为能够戏剧性地逃亡海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有为 逃生 戊戌变法 光绪帝 戏剧性 海外 出亡 史书
原文传递
康有为贺喜,伏笔做加法
20
《天天爱学习(六年级)》 2011年第11期27-27,共1页
康有为在清朝末年提倡变法维新,是个中国近代史上有名的人物。晚年长住上海,与大艺术家吴昌项先生经常来往,吴先生曾为他刻过图章,印文是:“维新百日,出亡十六年,周游大地,遍四洲,”
关键词 康有为 加法 伏笔 变法维新 中国近代史 清朝末年 艺术家 出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