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世文编:薛福成出使日记的编订、出版与传播
1
作者 杨波 《中国出版史研究》 2023年第2期128-141,共14页
薛福成曾长期在曾国藩、李鸿章幕府历练,又有在江苏书局编校典籍的出版实践,这些经历为他适应、接纳和利用新的媒介生态创造了条件,并深刻影响到其外交实践和出使日记的写作。他具有鲜明的编辑思维和文体创新意识,出使日记以“采新闻”... 薛福成曾长期在曾国藩、李鸿章幕府历练,又有在江苏书局编校典籍的出版实践,这些经历为他适应、接纳和利用新的媒介生态创造了条件,并深刻影响到其外交实践和出使日记的写作。他具有鲜明的编辑思维和文体创新意识,出使日记以“采新闻”和“稽旧牍”为基本原则,别创“新闻体日记”和“日记体新闻”的叙述策略,成为体例严谨、内容丰富、叙述精当的日记范本。薛福成出使日记突破了传统的传播模式,逐步走向商业化的出版、营销与推广。读者群体从上层官员向普通知识分子和一般读者群体扩散,产生持续和广泛的社会影响,拓展了出使日记的政治功能,最终成为经世致用的经典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使日记 外交实践 出版 传播
下载PDF
大文学视域下近代中英出使日记人物话语引语研究
2
作者 刘黎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47-53,共7页
近代以来,中西交往频仍,留下了为数众多的出使日记。此类日记多被当作社会历史文献之补益,其自身的文学特征未受到足够重视。“大文学”概念既拓展了文学意指范畴,又丰富了文学研究视角。在大文学视域下,以郭嵩焘使西日记与马戛尔尼访... 近代以来,中西交往频仍,留下了为数众多的出使日记。此类日记多被当作社会历史文献之补益,其自身的文学特征未受到足够重视。“大文学”概念既拓展了文学意指范畴,又丰富了文学研究视角。在大文学视域下,以郭嵩焘使西日记与马戛尔尼访华日记为代表案例考察近代中西出使日记的人物话语引语,发现郭嵩焘日记较常使用直接引语,而马戛尔尼日记则多用间接引语。两类日记引语使用的殊异与中英出使日记的撰写初衷和各自历史语境下的主流书写方式有密切关联,是近代中英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与探索之差异在叙事层面的体现,值得学界多加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文学 出使日记 人物引语 历史文化语境
下载PDF
试论薛福成出使日记的学人特色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悦斌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102-105,共4页
薛福成的出使日记内容丰富 ,颇具学人特色。其日记学人特色的第一个体现是有选择地收集、记录资料 ,第二个体现是记事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第三个体现是将感想发为议论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体现就是文辞的优美洗练。薛福成的日记之所以有鲜... 薛福成的出使日记内容丰富 ,颇具学人特色。其日记学人特色的第一个体现是有选择地收集、记录资料 ,第二个体现是记事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第三个体现是将感想发为议论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体现就是文辞的优美洗练。薛福成的日记之所以有鲜明的学人特色 ,在于其所受的教育和早期经历使其具有浓重的学人气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薛福成 出使日记 进步性 完整性 准确性 语言 写作特点
下载PDF
日记史料的价值及应用原则——以薛福成《出使英法义比四国日记》为例
4
作者 万小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社会科学》 2024年第11期0039-0042,共4页
随着国家新一轮课改的推进,2017年《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最新制定,强调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利用,史料教学也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由于日记史料具有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落实史料教学以及补充历史细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等教学价值,... 随着国家新一轮课改的推进,2017年《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最新制定,强调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利用,史料教学也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由于日记史料具有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落实史料教学以及补充历史细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等教学价值,所以是十分适宜中学历史教学的史料类型,在日记史料应用于中学历史教学时应遵循真实性、适时性、适量性的原则,本文以晚清大臣薛福成《出使英法义比四国日记》为例,探讨日记史料的价值及应用于历史教学的原则,进一步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日记史料来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以期为当前教学提供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记史料 史料教学 出使英法义比四国日记
下载PDF
论薛福成《出使英法义比四国日记》
5
作者 李朝阳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24-29,共6页
薛福成《出使英法义比四国日记》是桐城派文人出使西方的日记,也是经过“放大”的古文,在体例、义理、文辞方面都有所创新,在此基础上描写西洋社会,体现了古文新变。薛福成借助这种新变的古文抒发对西方社会的思考,以“西学中源”洞察... 薛福成《出使英法义比四国日记》是桐城派文人出使西方的日记,也是经过“放大”的古文,在体例、义理、文辞方面都有所创新,在此基础上描写西洋社会,体现了古文新变。薛福成借助这种新变的古文抒发对西方社会的思考,以“西学中源”洞察西方文化,体现其思想与文化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薛福成 出使英法义比四国日记 古文新变 文化心态
下载PDF
外交实录与古文新变——以薛福成出使日记为中心 被引量:2
6
作者 吴微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9-105,共7页
作为外交实录,薛福成《出使日记》乃有意立言之作。其翔实的西洋新知,应时之需,不仅扩大了晚清国人的文化视野,更有益于士林思想风尚的转换。而其自备一格的无意为文,乃古文之变风变雅,在延伸桐城古文清通之实用性的同时,由文道之变,更... 作为外交实录,薛福成《出使日记》乃有意立言之作。其翔实的西洋新知,应时之需,不仅扩大了晚清国人的文化视野,更有益于士林思想风尚的转换。而其自备一格的无意为文,乃古文之变风变雅,在延伸桐城古文清通之实用性的同时,由文道之变,更昭显了晚清古文的新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薛福成 出使日记 外交实录 古文新变
原文传递
使臣实录与小说家言——晚清出使日记的文体风格与叙述策略 被引量:1
7
作者 杨波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9-95,共7页
晚清出使日记兼具公务咨报与个人书写的特质,特殊的文体性质限制了自由表达、随性书写的可能。在涉及政治、民主、改革等敏感话题时,作者采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叙述策略,辅以'泰西近古'和'西学中源'说,既... 晚清出使日记兼具公务咨报与个人书写的特质,特殊的文体性质限制了自由表达、随性书写的可能。在涉及政治、民主、改革等敏感话题时,作者采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叙述策略,辅以'泰西近古'和'西学中源'说,既维护了国人的自尊心,又为借径西方扫清了心理障碍。出使日记虽以记录为国折冲樽俎的种种细节为要务,但亦有绘声绘色的小说笔法,这种游记与小说的越界并非有意识的文体实验,而是出于根深蒂固的家国情怀,赋予西方戏剧、油画等艺术形式强烈的道德教化功能,以实现振兴民气、改良社会的宏愿。使臣实录与小说笔法的杂糅打破了传统文章体制的局限,呈现出文体的多义性和混杂性,在近代文学祛旧趋新的嬗变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使日记 文体风格 叙述策略 游记 小说
原文传递
薛福成科技观初探——以《出使英法义比四国日记》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杨小明 张颖帅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91-97,共7页
作为晚清"风气略开之后,异学未兴之前"的一位时代先行者,薛福成继郭嵩焘之后置身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漩涡的西欧诸国,通过对科学技术愈益重要的社会功能的切身感受,逐渐形成了见识高人一等的科技观。主要以《出使英法义比四国日... 作为晚清"风气略开之后,异学未兴之前"的一位时代先行者,薛福成继郭嵩焘之后置身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漩涡的西欧诸国,通过对科学技术愈益重要的社会功能的切身感受,逐渐形成了见识高人一等的科技观。主要以《出使英法义比四国日记》为例,对薛福成的科技观第一次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发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薛福成 出使英法义比四国日记 科技观
下载PDF
崔国因对19世纪晚期美国科技发展的观察和认识——以《出使美日秘日记》为中心
9
作者 王星光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4期72-79,共8页
崔国因(1831-1909)是清代同治年间进士,于光绪十五—十八年(1889-1893)出任驻美国、日斯巴尼亚(今西班牙)、秘鲁公使,著有《出使美日秘三国日记》16卷,对三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及华侨生活等加以客观记载,其中对19世纪晚期美国科学... 崔国因(1831-1909)是清代同治年间进士,于光绪十五—十八年(1889-1893)出任驻美国、日斯巴尼亚(今西班牙)、秘鲁公使,著有《出使美日秘三国日记》16卷,对三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及华侨生活等加以客观记载,其中对19世纪晚期美国科学技术发展的记载尤为详细,从中可见美国天文、地理、化学、机械、兵器制造、矿冶、能源、交通、建筑、农业、水利等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发展的状况。他深刻认识到科学技术发展对推动美国近代化的重要作用,并对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发展中国的科学技术,走强国富民之路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主张。从总体上看,崔国因的出使日记内容翔实、观察犀利、见解独到,显示了一位外交官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浓郁强烈的报国之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崔国因 出使美日秘三国日记 19世纪晚期 美国科学技术
下载PDF
《出使英法义比四国日记》所昭示的桐城散文变革 被引量:1
10
作者 施明智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77-80,共4页
出自古文家薛福成之手的《出使英法义比四国日记》,以欧洲社会为叙述对象,据事发论,称赞君主立宪制,提出挽救时弊、强盛中华的方略,以中华传统思想文化阐述西方政治、经济、科学观念,具有浓厚的改良主义色彩。取材、布局随意,在浅近文... 出自古文家薛福成之手的《出使英法义比四国日记》,以欧洲社会为叙述对象,据事发论,称赞君主立宪制,提出挽救时弊、强盛中华的方略,以中华传统思想文化阐述西方政治、经济、科学观念,具有浓厚的改良主义色彩。取材、布局随意,在浅近文言中夹杂使用双音词、外来词,不自觉地离开了桐城"义法",成为古文蜕化、新文体孕育的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薛福成 出使英法义比四国日记 散文近代变革
下载PDF
崔国因《出使美日秘日记》试解读
11
作者 黄梅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6期88-90,共3页
作为早期中国驻外使臣,崔国因的《出使美日秘日记》记录了当时美洲地区,尤其是美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历史地理、风俗人情以及科学技术等内容,并处在国际大环境中,从国内外相关情形对比中,对中外贸易、世界军备竞赛、美国排华运动、... 作为早期中国驻外使臣,崔国因的《出使美日秘日记》记录了当时美洲地区,尤其是美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历史地理、风俗人情以及科学技术等内容,并处在国际大环境中,从国内外相关情形对比中,对中外贸易、世界军备竞赛、美国排华运动、中国边疆危机以及经济建设经验等问题发表了一些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崔国因 出使美日秘日记 国际关系
下载PDF
戴鸿慈《出使九国日记》思想辨析
12
作者 石云 《最小说》 2021年第2期150-151,共2页
1905年清政府为应对国内蓬勃发展的立宪运动选派官员出使东西洋各国考察宪政,戴鸿慈作为出洋“五大臣”之一,先后访问了美、德、意等国,归国后著成《出使九国日记》,通过他的日记,可以窥探一个晚清官员在海外的见闻和真情实感,对其思想... 1905年清政府为应对国内蓬勃发展的立宪运动选派官员出使东西洋各国考察宪政,戴鸿慈作为出洋“五大臣”之一,先后访问了美、德、意等国,归国后著成《出使九国日记》,通过他的日记,可以窥探一个晚清官员在海外的见闻和真情实感,对其思想进行深入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鸿慈 五大臣 出使九国日记 思想
下载PDF
试析戴鸿慈《出使九国日记》中的议会
13
作者 余冬林 《人文论丛》 2019年第1期242-247,共6页
戴鸿慈在《出使九国日记》中,使用了'议院''国会'等议会术语。他较为细致地考察欧美诸国的议院,并对其组织结构、运行机制、议员选举等方面进行较为具体的描述;同时认识到君主立宪政体优越于专制政体,力倡以德国和日本... 戴鸿慈在《出使九国日记》中,使用了'议院''国会'等议会术语。他较为细致地考察欧美诸国的议院,并对其组织结构、运行机制、议员选举等方面进行较为具体的描述;同时认识到君主立宪政体优越于专制政体,力倡以德国和日本为榜样仿行宪政。但是,因对'民权(民主)''自由''平等'等概念并没有真正地把握和理解,以及出于对皇权和清朝统治的维护,导致他所认知的议会与事实上的议会仍有相当的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鸿慈 出使九国日记 议会
下载PDF
1866-1905年主要使西日记中议会文化之变迁
14
作者 余冬林 《人文论丛》 CSSCI 2014年第1期234-243,共10页
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对外关系的旧有秩序受到严重冲击,传统的朝贡体制被打破。1866-1905年间,清政府适应时势之变,先后派出数批使臣前往欧美诸国。中国使臣开始出现在工业革命和民主革命后的西方世界。[1]这些使臣大多是深受中国传统文... 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对外关系的旧有秩序受到严重冲击,传统的朝贡体制被打破。1866-1905年间,清政府适应时势之变,先后派出数批使臣前往欧美诸国。中国使臣开始出现在工业革命和民主革命后的西方世界。[1]这些使臣大多是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知识分子。他们对西方议会文化的认识有着一个由浅入深、由被动到主动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黎日记 郭嵩焘 走向世界丛书 航海述奇 出使九国日记
下载PDF
赛金花题材作品的互文性及其德国想象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宗蓝 《枣庄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90-96,共7页
赛金花曾是晚清驻德使馆里的公使夫人,从晚清到当代以赛金花为题材的作品不绝于缕,主要写她随夫出使欧洲在德国成为上流社会的宠儿,以及庚子国难时,凭借和八国联军总司令瓦德西的交情,挽救京城民众。因赛金花而引发的德国想象在不同时... 赛金花曾是晚清驻德使馆里的公使夫人,从晚清到当代以赛金花为题材的作品不绝于缕,主要写她随夫出使欧洲在德国成为上流社会的宠儿,以及庚子国难时,凭借和八国联军总司令瓦德西的交情,挽救京城民众。因赛金花而引发的德国想象在不同时代的文本中具有互文关系和欲望化写作的倾向。赛金花"女色救国"与民间对德国的想象有其一致性,也和晚清使西日记有一定的联系,它们共同塑造了社会集体想象中的异国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金花 公使夫人 德国想象 出使日记 互文性
下载PDF
从《出使英法义比四国日记》看薛福成的西学思想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晓冰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68-73,共6页
薛福成是晚清桐城派文章大家,也是中国近代杰出的驻外公使。1890~1894年,他出使西方期间,写下《出使英法义比四国日记》,记录了他在欧洲四国的出使经历,集中体现了他的西学思想。薛福成通过自己对西方的多方位体验、观察与思考,表达了... 薛福成是晚清桐城派文章大家,也是中国近代杰出的驻外公使。1890~1894年,他出使西方期间,写下《出使英法义比四国日记》,记录了他在欧洲四国的出使经历,集中体现了他的西学思想。薛福成通过自己对西方的多方位体验、观察与思考,表达了对中西文化的独特认知,并提出了中西文化融合的主张。他试图为西方文化在中国文化中寻找根源,变外来为内在,以便更好地吸收西方文化,此种思想对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薛福成对待西方文化采取的理性主义态度,也开启了其后维新变法一代人的思想先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薛福成 出使日记 西学思想 中西文化
原文传递
晚清的六种使西记 被引量:4
17
作者 朱维铮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74-84,9,共12页
晚清的六种使西记朱维铮一在技术不发达的中世纪,使节、旅行家和商人的域外游历见闻,向来是人们知天下事的信息来源。且不说作为同时代世界性帝国的汉唐元明诸王朝,有作为的君主都何等关注域外情形,被宗教的或几俗的激情所驱使的僧... 晚清的六种使西记朱维铮一在技术不发达的中世纪,使节、旅行家和商人的域外游历见闻,向来是人们知天下事的信息来源。且不说作为同时代世界性帝国的汉唐元明诸王朝,有作为的君主都何等关注域外情形,被宗教的或几俗的激情所驱使的僧侣、官员和平民,都何等具有冒险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锡鸿 薛福成 李鸿章 曾国藩 《走向世界丛书》 曾纪泽 左宗棠 出使日记 王夫之 清政府
下载PDF
薛福成论
18
作者 任亮直 《殷都学刊》 1985年第4期69-75,共7页
薛福成(一八三八——一八九四)字叔耘号庸庵,江苏无锡人。同治四年(一八六五)夏,曾国藩北上剿捻时,福成在宝应船中上条陈万余言,颇得曾的赏识,遂被延入幕府。两年后,中江南乡试副榜。光绪元年(一八七五)福成应诏上治平六策、海防十议,... 薛福成(一八三八——一八九四)字叔耘号庸庵,江苏无锡人。同治四年(一八六五)夏,曾国藩北上剿捻时,福成在宝应船中上条陈万余言,颇得曾的赏识,遂被延入幕府。两年后,中江南乡试副榜。光绪元年(一八七五)福成应诏上治平六策、海防十议,要旨为图强御侮。此后,以直隶知州入李鸿章幕。一八七九年,著《筹洋刍议》,提出变法主张,但其说并未摆脱洋务派“中体西用”论的窠臼。一八八四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薛福成 严复 叶相 曾国藩 出使日记 图强御侮 叶名琛 议论文 “中体西用”论 论议
下载PDF
戴鸿慈《出使九国日记》中对西方戏剧的认知与反思
19
作者 李军锋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3-76,共4页
戴鸿慈的《出使九国日记》中有丰富的西方戏剧史料,可为研究中西方戏剧艺术交流提供诸多借鉴。特别是戴鸿慈在其文本中对西方戏剧的记载,不仅有恢弘的建筑、炫目的舞台布景,更有对戏剧故事情节的描绘以及中西方戏剧差异的评论。在他看来... 戴鸿慈的《出使九国日记》中有丰富的西方戏剧史料,可为研究中西方戏剧艺术交流提供诸多借鉴。特别是戴鸿慈在其文本中对西方戏剧的记载,不仅有恢弘的建筑、炫目的舞台布景,更有对戏剧故事情节的描绘以及中西方戏剧差异的评论。在他看来,中国戏剧应当仿效西方戏剧及时进行改良,做到通俗化和大众化,充分发挥它的教化功能,才能彻底实现中国戏剧改良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而言,戴鸿慈对西方戏剧的认知与反思对20世纪初中国戏曲改良运动起到了先声夺人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鸿慈 出使九国日记 西方戏剧 认知与反思
原文传递
薛福成的社会经济思想和政治思想
20
作者 全国华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1994年第4期20-27,32,共9页
关键词 社会经济思想 薛福成 洋务派 出使日记 李鸿章 政治思想 外国资本主义侵略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藏富于民 资产阶级改良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