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出凝血检测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1
作者 王砚春 卢仁泉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4期341-347,共7页
出凝血功能异常是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特征。肿瘤细胞释放促血管生成因子引起血管内皮损伤,并诱导血小板活化和增多,均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肿瘤患者常表现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 出凝血功能异常是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特征。肿瘤细胞释放促血管生成因子引起血管内皮损伤,并诱导血小板活化和增多,均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肿瘤患者常表现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缩短,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和血小板计数增高,呈现高凝状态。血栓形成的同时,纤溶系统激活,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ibrin degradation product,FDP)升高,两者是纤溶系统常用标志物,计算FDP/D-二聚体比值,可提高诊断血栓或出血的准确率。血小板功能及血小板表面标志物等新型出凝血标志物,可用于评估血小板活化状况。在肿瘤高凝状态和纤溶过程中,血栓新4项[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hrombin-antithrombin,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plasmin-α2-plasmin inhibitor complex,PIC)、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inhibitor 1 complex,t-PAIC)和血栓调节蛋白]可作为恶性肿瘤和血栓形成的诊断标志物。血栓弹力图可同时反映凝血因子活性、纤维蛋白原活性、血小板数量和功能,展示了凝血与纤溶的整体动态过程。传统凝血6项与血小板计数联检、血栓新4项联合D-二聚体、FDP检测,以及多种血栓风险评估模型,在不同肿瘤的预后评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人工智能和新标志物的发展,出凝血异常检测的应用前景将更为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凝血检测 肿瘤 临床应用
下载PDF
自动出凝血检测仪STA-R在儿科领域的应用分析
2
作者 吴润晖 Marie-Francoise Hurtoud-Roux +1 位作者 Marc Boirie Nicole Schlgel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544-547,共4页
对新型自动出凝血检测仪STA R(法国 ,Stago公司产品 )在儿科血液实验室应用进行评价。采用常规分析方法和儿科领域应用的评价方法。常规分析方法包括 :①准确性 ,含重复性 (n =2 1 ,2个质控血浆 )和可重现性(n =2 0 ,2个质控血浆 ) ,用... 对新型自动出凝血检测仪STA R(法国 ,Stago公司产品 )在儿科血液实验室应用进行评价。采用常规分析方法和儿科领域应用的评价方法。常规分析方法包括 :①准确性 ,含重复性 (n =2 1 ,2个质控血浆 )和可重现性(n =2 0 ,2个质控血浆 ) ,用于凝血酶原时间 (PT) ,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激酶时间 (APTT) ,因子Ⅱ (FⅡ ) ,因子Ⅶ +Ⅹ(FⅦ +Ⅹ ) ,因子Ⅴ (FⅤ ) ,纤维蛋白原 (fg)和抗凝血酶 (AT)。②相关性 :选择 50份儿科病人新鲜血浆标本分别用STA R和STA检测和比较APTT ,FⅡ ,FⅦ +Ⅹ ,FⅤ和fg。儿科领域应用评价包括 :①低凝血因子浓度范围内评价STA R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并比较STA R和STA的结果 ;②测定标本的最小容积 ;③特殊标本的应用评价。研究结果表明 ,STA R有很好的准确性。 50份血浆样本的STA R和STA检测结果密切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 :APTT 0 .990 ;fg 0 .995 ;因子Ⅱ 0 .996 ;因子Ⅶ +Ⅹ 0 .997和因子Ⅴ 0 .996。在低凝血因子浓度范围得到了同样的结果。可接受的最小容积为 50 μl。很微量的标本、选择实验及急诊标本容易在本仪器操作。结论 :STA R显示了好的技术性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出凝血检测 STA-R 儿科 临床应用
下载PDF
抗凝血杀鼠药中毒导致出血12例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张丽娟 张义平 《中国实用医刊》 2011年第19期69-70,共2页
目的分析抗凝血杀鼠药中毒的临床表现和诊治方法。方法对12例抗凝血杀鼠药中毒导致出血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其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和出凝血检测指标的差异,探讨其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方法。结果12例患者均有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出血... 目的分析抗凝血杀鼠药中毒的临床表现和诊治方法。方法对12例抗凝血杀鼠药中毒导致出血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其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和出凝血检测指标的差异,探讨其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方法。结果12例患者均有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出血;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FFT)和国际标准比值(INR)均明显延长,给予维生素K。等治疗控制病情。结论化验PT、APTT、INR均明显增高的出血患者要警惕抗凝血杀鼠药中毒的可能,治疗主要为补充维生素K1,疗程要足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鼠药 维生素K 出凝血检测指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