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7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交融互鉴:高昌国、唐西州各族民众社会生活研究——以吐鲁番出土文书为中心 被引量:1
1
作者 曹利华 张磊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9-56,共8页
吐鲁番位处丝路要冲,自古是民族往来汇聚之地,特别是高昌国、唐西州时期大量域外民族入籍此地,编户为民。利用吐鲁番出土文书从居住、生产、婚姻、信仰等方面考察各族民众的社会生活,可知当时各族民众房舍相望、田地相接,共享道路水渠,... 吐鲁番位处丝路要冲,自古是民族往来汇聚之地,特别是高昌国、唐西州时期大量域外民族入籍此地,编户为民。利用吐鲁番出土文书从居住、生产、婚姻、信仰等方面考察各族民众的社会生活,可知当时各族民众房舍相望、田地相接,共享道路水渠,共同从事农业生产和手工业劳作,甚至族际通婚,宗教信仰转变等,在长期的杂居相处中交融互鉴。他们是丝绸之路上民族交流融合的典型缩影,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的文化认同资源和文化心理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昌 吐鲁番出土文书 社会生活 民族交往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殊方异药——出土文书与西域医学》述评 被引量:5
2
作者 杨富学 李应存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4-117,共4页
关键词 医学文献 出土文书 西域 北京大学出版社 述评
下载PDF
《吐鲁番出土文书》所见“■”当为“濄”字考——兼与王启涛先生商榷 被引量:3
3
作者 包朗 杨富学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7-101,共5页
吐鲁番出土文书中常见"■"字,关于其释义和字形,历来众说不一。揆诸图片,"■"之左旁既可为"言",也可为"氵";结合文书上下文,"渠破水",如果将""字解释作"责备惩罚&quo... 吐鲁番出土文书中常见"■"字,关于其释义和字形,历来众说不一。揆诸图片,"■"之左旁既可为"言",也可为"氵";结合文书上下文,"渠破水",如果将""字解释作"责备惩罚",文意不通。其实,"■"的正字当为"濄",意为"水溢",即"漫溢"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鲁番出土文书 敦煌写本
下载PDF
吐鲁番出土文书所见"针氈"考 被引量:7
4
作者 黑维强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5-70,共6页
本文对吐鲁番出土文书中"针氈"一词进行考释,认为"针氈"就是针线荷包,存放针 (线)的生活小用具,也即现代方言中所说的"针扎"、"针插"等。
关键词 吐鲁番出土文书 敦煌文献 衣物疏 针氈
下载PDF
从吐鲁番出土文书的别字异文看五至八世纪初西北方音的韵母 被引量:12
5
作者 廖名春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1-18,26,共9页
本世纪初敦煌藏书的面世,兴发了唐五代西北方音的研究。其间罗常培先生利用几种汉藏对音及《开蒙要训》互注材料著成《唐五代西北方言》一书,邵荣芬先生写出《敦煌俗文学中的别字异文与唐五代西北方音》一文,较清楚地描绘出了八、九、... 本世纪初敦煌藏书的面世,兴发了唐五代西北方音的研究。其间罗常培先生利用几种汉藏对音及《开蒙要训》互注材料著成《唐五代西北方言》一书,邵荣芬先生写出《敦煌俗文学中的别字异文与唐五代西北方音》一文,较清楚地描绘出了八、九、十世纪左右西北方音的轮廓.但是,由于材料的局限,不尽如人意之处也不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别字异文 西北方音 吐鲁番出土文书 韵字 八世 王梵志诗 韵母 吐鲁番文书 阴声韵 入声字
下载PDF
唐代于阗的社会经济研究——出土文书析释 被引量:12
6
作者 殷晴 《新疆社会科学》 CSSCI 1989年第6X期67-80,共14页
今新疆和田地区,古称于阗,汉唐时期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也是南道佛教中心。当时不仅来往商旅不绝,贸易繁盛,寺院林立,佛教势力在社会上影响极大,而且有许多内地来的军民、僧侣和当地兄弟民族交错杂居,社会经济生活,显示出一幅驳杂纷繁... 今新疆和田地区,古称于阗,汉唐时期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也是南道佛教中心。当时不仅来往商旅不绝,贸易繁盛,寺院林立,佛教势力在社会上影响极大,而且有许多内地来的军民、僧侣和当地兄弟民族交错杂居,社会经济生活,显示出一幅驳杂纷繁的图景。由于上述及其它原因,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各国来新疆活动的一批批“探险家”、“考古家”率先注意的目标,就是塔里木盆地南缘的绿洲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南缘 寺院 吐鲁番出土文书 唐代 社会经济生活 新疆和田 唐西域 文书资料 兄弟民族 中国古代
下载PDF
从出土文书看唐代伊州的屯田管理 被引量:6
7
作者 吴大旬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71-74,共4页
伊州是唐代西域的东大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唐政府非常重视对这一地区的经营。在大兴屯田过程中,特别强化对屯田生产的管理,就是其中重要内容之一。这对于推动伊州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祖国边防,具有重要意义,并为我们今天的西部大开发... 伊州是唐代西域的东大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唐政府非常重视对这一地区的经营。在大兴屯田过程中,特别强化对屯田生产的管理,就是其中重要内容之一。这对于推动伊州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祖国边防,具有重要意义,并为我们今天的西部大开发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伊州 屯田管理 吐鲁番出土文书
下载PDF
《吐鲁番出土文书词语例释》辨正 被引量:4
8
作者 聂志军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7-92,共6页
吐鲁番出土文书词语考释是汉语史和敦煌学研究的一大热点,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存在不少问题。选取前人已经考释的一些词语复缘、比为、不便水土、寒良、记姓等进行了重新解释,并且指出对于新材料中新词新义的提出要慎重,不能随意... 吐鲁番出土文书词语考释是汉语史和敦煌学研究的一大热点,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存在不少问题。选取前人已经考释的一些词语复缘、比为、不便水土、寒良、记姓等进行了重新解释,并且指出对于新材料中新词新义的提出要慎重,不能随意认为产生新词,而应在充分考察文意的基础上进行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鲁番出土文书 词语 释义 辨正
下载PDF
吐鲁番出土文书词语例释(二) 被引量:5
9
作者 黑维强 《敦煌学辑刊》 CSSCI 2005年第2期184-193,共10页
本文选择吐鲁番出土文书中的一些词语进行考释,以便于文书的阅读和研究,同时为大型辞书的编纂、修订提供参考。
关键词 吐鲁番出土文书 词语 释义
下载PDF
从出土文书看唐代西州的屯田 被引量:8
10
作者 吴大旬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71-77,共7页
西州作为唐代前期经营西域的重心,唐政府曾在此进行过广泛的屯田,上自军州,下至镇戍与烽铺,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巩固边防、扩大农业生产和促进经济文化交流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吐鲁番出土文书充分证明了这一史实。
关键词 出土文书 唐代 西州 屯田 吐鲁番
下载PDF
敦煌出土文书与唐代教育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谷平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59-62,22,共5页
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至隋唐到达了鼎盛时期,与这一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变革相适应,在当时中外文化教育交流的推动下,以“尊崇儒术,兼重佛道”为主旋律,唐代的教育事业也处于一个全盛时期,不仅中央官学种类繁多,体制严密,体现了唐代... 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至隋唐到达了鼎盛时期,与这一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变革相适应,在当时中外文化教育交流的推动下,以“尊崇儒术,兼重佛道”为主旋律,唐代的教育事业也处于一个全盛时期,不仅中央官学种类繁多,体制严密,体现了唐代教育的兴盛,而且,地方学校的普遍设置表明了唐代教育的普及。 相对而言,以往的中国教育史研究比较注重于唐代的中央官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文书 敦煌研究 王重民 中国教育史 地方教育 敦煌写本 童蒙教育 敦煌遗书 童蒙读物 敦煌古籍
下载PDF
关于吐鲁番出土文书《张海隆夏田契》之释疑——兼与鲁山先生商榷 被引量:3
12
作者 卫斯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7-61,共5页
本文通过对“夏、边、舍、庭、玫围、获”等词的注解和诠释 ,揭开了覆盖在《张海隆夏田契》上神秘的面纱。
关键词 《张海隆夏田契》 鲁山 注解 诠释 吐鲁番 出土文书 “夏” “边” “舍” “庭” “玫围” “获”
下载PDF
吐鲁番出土文书词语例释(三) 被引量:3
13
作者 黑维强 《敦煌学辑刊》 CSSCI 2006年第4期107-116,共10页
本文选取吐鲁番出土文书中的一些词语进行考释,以便于文书的阅读和研究,同时为大型辞书的编纂、修订提供参考。
关键词 吐鲁番出土文书 词语 释义
下载PDF
吐鲁番出土文书词语例释(一) 被引量:3
14
作者 黑维强 《敦煌学辑刊》 CSSCI 2004年第2期116-126,共11页
本文选择吐鲁番出土文书中的一些词语进行考释 ,以便于文书的阅读和研究 ,同时为大型辞书的编纂、修订提供参考。
关键词 吐鲁番出土文书 词语 释义
下载PDF
吐鲁番出土文书《唐赵须章等名籍》考释 被引量:2
15
作者 程喜霖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8-14,共7页
1960年,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330号唐墓出土文书八件,其中一件纸背为《唐某乡户口帐》,正面被墨涂过,笔者在整理该文书时,映窗透视发现正面墨渍中隐约有字,然多漫漶不清,经仔细辨认,释文如此:
关键词 吐鲁番出土文书 名籍 白丁 安西 下户 丁男 武城 军团 交河 高昌
下载PDF
吐鲁番出土文书中交河郡腾过人马与岑参诗关系考论 被引量:2
16
作者 谢建忠 《兰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4-130,共7页
吐鲁番阿斯塔那五○六号墓出土的第三十五件文书为交河郡长行坊部分驿馆的马料帐,时间全部为天宝十三年,所涉及人物多为当时安西北庭及朝廷遣使的军政官员。这件文书为研究岑参在北庭的行年、岑参诗中的相关人物和岑参北庭诗中的重要事... 吐鲁番阿斯塔那五○六号墓出土的第三十五件文书为交河郡长行坊部分驿馆的马料帐,时间全部为天宝十三年,所涉及人物多为当时安西北庭及朝廷遣使的军政官员。这件文书为研究岑参在北庭的行年、岑参诗中的相关人物和岑参北庭诗中的重要事件,提供了一些可靠的新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鲁番出土文书 岑参诗 人事史实
下载PDF
《吐鲁番出土文书》辨误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涌泉 《西域研究》 CSSCI 1992年第3期90-94,共5页
由国家文物局古文献研究室等单位整理编辑的《吐鲁番出土文书》已经出版了八巨册(文物出版社1981年-1987年)。通过编者的辛勤劳动(包括缀合、断代、标点、校勘、考订等等),原来漫漶零乱的残文断篇已粗有义理可寻,其功卓矣。笔者... 由国家文物局古文献研究室等单位整理编辑的《吐鲁番出土文书》已经出版了八巨册(文物出版社1981年-1987年)。通过编者的辛勤劳动(包括缀合、断代、标点、校勘、考订等等),原来漫漶零乱的残文断篇已粗有义理可寻,其功卓矣。笔者盥手拜读,偶有管见,录而汇之,以求教正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鲁番出土文书 文物出版社 辨误 国家文物局 研究室 古文献 编辑 编者
下载PDF
关于吐鲁番出土文书中五凉时期的徭役问题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汉东 《敦煌学辑刊》 1990年第1期43-50,共8页
由于史籍缺载,或语焉不详,有关五凉时期徭役问题的研究,目前基本上仍是空白。近年整理出版的《吐鲁番出土文书》第一册,所收五凉文书虽然大多残缺不全,但对此问题已提供了确实可据的材料,使我们对五凉时期的徭役有了较清晰的了解。特别... 由于史籍缺载,或语焉不详,有关五凉时期徭役问题的研究,目前基本上仍是空白。近年整理出版的《吐鲁番出土文书》第一册,所收五凉文书虽然大多残缺不全,但对此问题已提供了确实可据的材料,使我们对五凉时期的徭役有了较清晰的了解。特别是五凉时期的兵役,更为如此。本文试加考察,以求教于专家学者。一、五凉时期的终身兵役根据出土文书,五凉时期的徭役以兵役或兵役形式的其他杂役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鲁番出土文书 五凉 服兵役 屯田 徭役 世兵制 北凉 杂役 史籍 少数民族
下载PDF
唐代汉地堪舆观念在吐鲁番地区的传播——以出土文书为中心 被引量:1
19
作者 游自勇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0-100,共11页
吐鲁番出土唐代汉文文献中,目前所见有10片堪舆文书,可拼缀为5件,其中1件为《宅经》,2件属镇宅法,2件与葬事相关,表明唐代汉地堪舆文献在吐鲁番地区得到了传抄和使用,丰富了唐代堪舆文献的内容。吐鲁番出土的入宅文、买地券,道教的《太... 吐鲁番出土唐代汉文文献中,目前所见有10片堪舆文书,可拼缀为5件,其中1件为《宅经》,2件属镇宅法,2件与葬事相关,表明唐代汉地堪舆文献在吐鲁番地区得到了传抄和使用,丰富了唐代堪舆文献的内容。吐鲁番出土的入宅文、买地券,道教的《太上洞渊神咒经》以及一些符咒,佛教的《佛说安宅神咒经》等,都能反映直到9世纪下半叶,汉地堪舆观念仍在当地传播,其受众甚至超出了汉民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堪舆 吐鲁番 出土文书
下载PDF
吐鲁番出土文书中表完结的动词“了”及阿尔泰语动因 被引量:1
20
作者 曹利华 《语文学刊》 2020年第4期24-28,共5页
关于"了"字,学界多探讨其作为副词和语气词的用法、语法化过程等,对用作表"完结"意义的动词"了"论及甚少。我们发现表"完结"意义的动词"了"在吐鲁番出土文书中普遍使用,有"动词... 关于"了"字,学界多探讨其作为副词和语气词的用法、语法化过程等,对用作表"完结"意义的动词"了"论及甚少。我们发现表"完结"意义的动词"了"在吐鲁番出土文书中普遍使用,有"动词+了""副词+了""光杆动词‘了’"三种用法,而同时期的南方文献表完结意义时,一般用"竟""毕"等古代汉语词汇。这与中原汉语的第一次南北大分化,以及当时北方的民族融合有密切关联,很可能是受北方阿尔泰语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了” 吐鲁番出土文书 完结义 阿尔泰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