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物出土现场保护移动实验室在考古发掘现场应用支撑研究中分析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4
1
作者 于宗仁 苏伯民 +2 位作者 陈港泉 崔强 张文元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1-55,共5页
本文简要介绍了文物出土现场保护移动实验室的作用和发展过程,阐述了我国首个文物出土现场保护移动实验室的研究背景和主要技术体系,重点论述了文物出土现场保护移动实验室应用支撑研究中分析体系的研究内容、设备、构建和应用研究情况。
关键词 文物出土现场保护移动实验室 考古发掘现场 分析体系
下载PDF
山西翼城考古发掘现场遗址表面腐蚀真菌的群落组成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武发思 苏伯民 +4 位作者 贺东鹏 陈港泉 于宗仁 张文元 汪万福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7-83,共7页
考古发掘现场腐蚀微生物的鉴定与防治一直是考古学家和文物保护工作者面临的难点问题。截至目前,国内外对于文物出土现场微生物腐蚀信息和资料获取的研究还十分有限。本研究以山西翼城大河口西周墓地为例,探讨了考古发掘现场遗址表面腐... 考古发掘现场腐蚀微生物的鉴定与防治一直是考古学家和文物保护工作者面临的难点问题。截至目前,国内外对于文物出土现场微生物腐蚀信息和资料获取的研究还十分有限。本研究以山西翼城大河口西周墓地为例,探讨了考古发掘现场遗址表面腐蚀真菌的快速检测技术与可能的防治对策;通过现场直接镜检结合后期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确定造成大河口西周墓地土遗址大量污染真菌的群落组成。研究发现,造成山西大河口墓地出土现场腐蚀的优势真菌类群主要隶属于假散囊菌属(Pseudeurotium)、链格孢属(Alternaria)和小不整球壳属(Plectosphae-rella),它们分别占据了整个出土现场腐蚀真菌克隆文库中的23%、21%、和18%。竖直墓道发掘坑道内较高的温度和相对湿度以及较低的空气交换速率是造成发掘现场微生物大面积污染的主要环境因子。该研究为快速获取出土文物腐蚀微生物的群落信息提供了技术支撑,为后期腐蚀微生物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现场 真菌类群 检测技术 文物保护
下载PDF
安徽滁州章广出土春秋铜器
3
作者 朱华东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9-82,F0003,共5页
1993年,安徽省滁州市章广镇常山村出土一组铜器,现收藏于滁州市博物馆。这组铜器共7件,包括鼎1件、鬲2件、甗1件、缶1件、剑1件、削1件。该组铜器系偶然发现,出土现场被破坏,埋藏情况不详,但可确定为同一地点出土。这是江淮东部地区首... 1993年,安徽省滁州市章广镇常山村出土一组铜器,现收藏于滁州市博物馆。这组铜器共7件,包括鼎1件、鬲2件、甗1件、缶1件、剑1件、削1件。该组铜器系偶然发现,出土现场被破坏,埋藏情况不详,但可确定为同一地点出土。这是江淮东部地区首次发现春秋时期成组铜器,该组铜器风格多样,较为少见。除鼎、鬲各1件著录于《安徽江淮地区商周青铜器》[1]外,其余诸器尚未刊布,现一并介绍并略作分析。鼎1件(滁州02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周青铜器 春秋时期 安徽江淮地区 安徽滁州 安徽省滁州市 出土现场 风格多样 江淮东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