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水浒传》人物的出场描写对其性格命运的暗示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王京华 《甘肃高师学报》 2014年第4期11-14,共4页
目前学术界对于《水浒传》的研究已经蔚然成风,学术成果丰硕。但其中关于小说中典型人物的出场描写研究则篇籍甚少,笔者不揣谫陋,从研究《史记》中的传主轶事描写手法入手,得出《水浒传》作者在对其小说人物出场的故事化描写的表象之下... 目前学术界对于《水浒传》的研究已经蔚然成风,学术成果丰硕。但其中关于小说中典型人物的出场描写研究则篇籍甚少,笔者不揣谫陋,从研究《史记》中的传主轶事描写手法入手,得出《水浒传》作者在对其小说人物出场的故事化描写的表象之下,其实隐藏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暗示了人物的命运发展轨迹。这种曲笔塑人的手法对于我们今天的小说创作,尤其是在塑造人物方面,具有比较大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水浒传》 出场描写 人物塑造 曲笔
下载PDF
善用多种手法 拘定三魂六魄——浅析《林黛玉进贾府》主要人物的出场描写
2
作者 庞金殿 《运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4期19-21,共3页
《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一节中对林黛玉、王熙凤、贾宝玉三个主要人物的出场描写各具特色。写黛玉出场 ,主要从正面进行心理描写、言行描写及从侧面进行外貌描写 ,揭示其性情 ;写凤姐出场 ,主要是采用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之法 ,正... 《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一节中对林黛玉、王熙凤、贾宝玉三个主要人物的出场描写各具特色。写黛玉出场 ,主要从正面进行心理描写、言行描写及从侧面进行外貌描写 ,揭示其性情 ;写凤姐出场 ,主要是采用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之法 ,正面描写其言行举止 ,并通过黛玉眼中所见 ,抓住其服饰、容貌特征 ,展现其性格 ;写宝玉出场 ,主要运用了“推来拉去之法”和侧面描写、正文反作、对比描写等手法 ,活现其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黛玉进府" 出场描写 人物性格 《红楼梦》 小说
下载PDF
以“仆”衬“主”的妙笔——《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人物出场描写
3
作者 顾正飞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2001年第1期28-29,共2页
《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人物出场描写历来为人称道,主要人物写法的摇曳多姿、绝不雷同自不必说,单是对伴随主要人物左右,处于“陪宾”地位的婆子、丫鬟的叙写也各各有别,似淡笔带过,却大有讲究,真正起到了以“陪宾”衬”主脑”的作用,不... 《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人物出场描写历来为人称道,主要人物写法的摇曳多姿、绝不雷同自不必说,单是对伴随主要人物左右,处于“陪宾”地位的婆子、丫鬟的叙写也各各有别,似淡笔带过,却大有讲究,真正起到了以“陪宾”衬”主脑”的作用,不可小视。黛玉进贾府见到的第一个主要人物是贾母。我们且看作者是如何写贾母身边的仆从的。这主要有两处。一处是黛玉初见贾母时,黛玉尚未进屋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黛玉进贾府 出场描写 主要人物 贾母 仆从 作者 宝玉 三姐妹 身份地位 凤姐
下载PDF
《林黛玉进贾府》中王熙凤与贾宝玉出场描写之比较
4
作者 刘春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1年第7期27-28,共2页
《林黛玉进贾府》一文通过以林黛玉进贾府这一事件为中心,借黛玉的眼睛,第一次描写了贾府的环境和众多的人物。作者安排人物出场极富匠心,描写方法多样。文章对王熙凤和贾宝玉两个主要人物的出场描写进行比较研读,指出作者对两人的... 《林黛玉进贾府》一文通过以林黛玉进贾府这一事件为中心,借黛玉的眼睛,第一次描写了贾府的环境和众多的人物。作者安排人物出场极富匠心,描写方法多样。文章对王熙凤和贾宝玉两个主要人物的出场描写进行比较研读,指出作者对两人的出场描写都采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法,都通过黛玉的心理活动和观察进行描写,都通过本人的言行直接表现人物性格;同时,对王熙凤运用了寓贬于褒的手法,而对贾宝玉却运用了寓褒于贬、欲扬先抑的手法,从而准确地刻画了人物的不同性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熙凤 贾宝玉 出场描写 比较研读 性格特点
下载PDF
《水浒》人物的出场艺术 被引量:2
5
作者 汪远平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4期95-101,共7页
《水浒》这部写了六百八十五个人物的巨著,继承发展了我国古典艺术创作重视人物出场描写的优良传统。它在人物出场的描写里,高度融进了人物性格的生动刻划,蕴含了情节结构的艺术处理,同时也体现了作者爱憎感情和作品主题思想。尤其对堪... 《水浒》这部写了六百八十五个人物的巨著,继承发展了我国古典艺术创作重视人物出场描写的优良传统。它在人物出场的描写里,高度融进了人物性格的生动刻划,蕴含了情节结构的艺术处理,同时也体现了作者爱憎感情和作品主题思想。尤其对堪称典型的数十个人物的出场处理,更是各显特色、各得妙处、各呈姿态、各具魅力,令人惊叹作者的天工匠心与高湛技艺。下面,我们就这部巨著人物出场描写的若干特色,试作一些粗浅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场艺术 人物出场 出场描写 吴用 《水浒》 林冲 晁盖 梁山 场处理 情节结构
下载PDF
《聊斋志异》对小说美学的把握 被引量:1
6
作者 黄德烈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17-119,共3页
《聊斋志异》对小说美学的把握黄德烈中国古代的小说,从文体上分,有文言和白话两种。文言小说曾经历过汉魏六朝志怪小说和唐传奇小说两个繁荣阶段。宋、元、明时期,白话小说渐兴,但不很成熟。清初蒲松龄再以文言形式创作了他的短篇... 《聊斋志异》对小说美学的把握黄德烈中国古代的小说,从文体上分,有文言和白话两种。文言小说曾经历过汉魏六朝志怪小说和唐传奇小说两个繁荣阶段。宋、元、明时期,白话小说渐兴,但不很成熟。清初蒲松龄再以文言形式创作了他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在当时可谓异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小说美学 蒲松龄 社会生活 六朝志怪小说 金圣叹 出场描写 文言小说 文化积淀 小说创作
下载PDF
王润滋小说创作刍议
7
作者 章遵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Z1期225-229,共5页
“愿生活美好”,是王润滋小说创作的宗旨。他在展露这一美学理想时,不是得力于把自己“连胳膊带腿都露出来”的“主观态度”,而是将它附丽于生活在社会矿床深层的“小人物”(主要是农民)身上,力求开掘他们的“精神陈质的矿藏”——“质... “愿生活美好”,是王润滋小说创作的宗旨。他在展露这一美学理想时,不是得力于把自己“连胳膊带腿都露出来”的“主观态度”,而是将它附丽于生活在社会矿床深层的“小人物”(主要是农民)身上,力求开掘他们的“精神陈质的矿藏”——“质朴、勤劳、善良,吃得下草,拉得动犁”,使之烨烨闪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创作 人物性格 道具 出场描写 作品 作者 艺术处理 贯串 生活美 秋兰
下载PDF
“石五六鹢”和“画家三染”——古典小说技法笔谈
8
作者 王志民 《写作(中)》 1997年第1期23-24,共2页
“石五六鹢”,语出《春秋》。《春秋·僖公十六年》载:“陨石于宋五,是月,六鹢退飞过宋都。”对这句话,《公羊传》解释道:“曷为先言陨而后言石?陨石,记闻也。闻其磌然,视之则石,察之则五;曷为先言六而后言鹢?六鹢退飞,记见也。视... “石五六鹢”,语出《春秋》。《春秋·僖公十六年》载:“陨石于宋五,是月,六鹢退飞过宋都。”对这句话,《公羊传》解释道:“曷为先言陨而后言石?陨石,记闻也。闻其磌然,视之则石,察之则五;曷为先言六而后言鹢?六鹢退飞,记见也。视之则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小说 鲁智深 三国演义 红楼梦 技法 诸葛亮 出场描写 冷子兴 公羊传 水浒传
下载PDF
匠心独运 出神入化——鲁迅小说人物出场艺术描写探微
9
作者 陈焕新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1996年第1期14-16,共3页
文章认为,从鲁迅小说人物出场描写的多姿多彩,以及对人物出场与否,出场的多与少的艺术处理中,可以看出鲁迅对笔下人物的深刻理解与中肯评价,对艺术辩证法的娴熟,对艺术规律的准确把握。
关键词 鲁迅小说 出场描写 准确把握 艺术辩证法 艺术处理 孔乙己 艺术规律 鲁迅作品 中学语文教材 旧民主主义革命
原文传递
文学描写偏爱“三”
10
作者 牛向途 《语文月刊》 1996年第6期27-27,共1页
"三"、"九",在中国老百姓心目中是个吉祥的数字。文学作品很多以"三"为标准来描写。一次,二次,嫌少了点,四次以上又过多,只有"三"才恰到好处。事不过三嘛。一、铺陈情节,一波三折文似看山不喜... "三"、"九",在中国老百姓心目中是个吉祥的数字。文学作品很多以"三"为标准来描写。一次,二次,嫌少了点,四次以上又过多,只有"三"才恰到好处。事不过三嘛。一、铺陈情节,一波三折文似看山不喜平,情节有一定曲折,才引人入胜。文学大家深谙此理。请看四部古典名著的回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作品 三国演义 古典名著 情节 引人入胜 文学描写 老百姓 主要人物 数字 出场描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