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潜在类别分析在出生缺陷高危人群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金 刘小琴 +1 位作者 曹红艳 张岩波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87-590,共4页
目的 应用潜在类别分析(latent class analysis,LCA)对具有不同出生缺陷相关因素分布特征的人群进行分类,识别出出生缺陷高危人群,为采取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近亲结婚、亲属缺陷儿、自然流产史、既往缺陷... 目的 应用潜在类别分析(latent class analysis,LCA)对具有不同出生缺陷相关因素分布特征的人群进行分类,识别出出生缺陷高危人群,为采取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近亲结婚、亲属缺陷儿、自然流产史、既往缺陷儿、孕期发热、孕期感冒、居住地存在污染源、孕期用药、育龄9个出生缺陷相关因素作为显变量,进行潜在类别分析,识别出潜在类别,进而对人群进行分类。结果 当潜在类别数目为4时模型拟合最佳,依据各因素在4个潜在类别中的条件概率的分布特征,将类别1~类别4分别命名为:一般人群组、家族缺陷史组、孕期感冒发热组、单纯用药组。对个体进行聚类后,4类人群的出生缺陷率比较,χ~2值为3099.254,P〈0.001。不同潜在类别人群缺陷率有差别。家族缺陷史组(73.7%),感冒发热组(3.8%),单纯用药组(2.5%),一般人群组(1.0%)缺陷率依次降低,其中家族缺陷史组缺陷率最高,提示家族缺陷史组人群为出生缺陷高危人群,应该有重点有针对地进行干预。结论 潜在类别分析可以应用于出生缺陷高危人群识别中。依据各因素在潜在类别中的条件概率的分布特征进行人群的分型,通过比较不同类别人群的缺陷率的差异,识别出生缺陷高危人群,揭示出生缺陷预防的重点人群和内容,为制定出生缺陷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类别模型 出生缺陷 出生缺陷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