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去向堪忧的中国古典学——“走出疑古时代”述评 被引量:14
1
作者 杨春梅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25,共21页
1992年,李学勤先生提出“走出疑古时代”的口号,十多年来,“走出疑古”已经成为一种思潮,对学术界和整个社会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重新估价中国古代文明”、“对古书的第二次反思”、“重写学术史”是与“走出疑古”密切相关的三... 1992年,李学勤先生提出“走出疑古时代”的口号,十多年来,“走出疑古”已经成为一种思潮,对学术界和整个社会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重新估价中国古代文明”、“对古书的第二次反思”、“重写学术史”是与“走出疑古”密切相关的三个命题,其中“重估”是目的,“重写”是前提,“反思”则是“重估”和“重写”得以落实的根据。三者彼此互动,构成一个有内在逻辑关系的“走出疑古”论点体系。李先生以“走出疑古”为特征的“释古”与冯友兰的“释古”意向不同,与郭沫若的“古代研究”、李济的“考古重建”也旨趣有异,其最为崇奉的宗师是王国维。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和“古史新证”模式被李先生奉为“释古”的典范。李先生一直致力于以考古材料、简帛佚籍和“史实素地”论印证古书、释证古史,以期重新确立古书古史的可靠性权威,但是言辞始终含蓄委婉,是其追随者们的“证古”、“正古”及“现代古史史料学基本概念”等主张让“走出疑古”的内涵和走向明朗化、理论化。围绕古书、古史的考释及方法、规范等问题,“疑古”和“走出疑古”已经是狭路相逢、短兵相接。实际上,这已经不只是“疑古”和“走出疑古”之间的纠纷,更是关系中国学术未来走向的重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疑古时代 释古 证古 正古 现代古史史科学
下载PDF
论“走出疑古”与古史重建 被引量:5
2
作者 周书灿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51-57,共7页
"走出疑古时代"的论点是李学勤先生在中国考古学蓬勃发展的背景下,试图寻求克服《古史辨》错疑所不应疑的不良倾向,重建中国古史新的理论体系的学术探索。"走出疑古"是试图在对《古史辨》理论进行科学的批判继承基... "走出疑古时代"的论点是李学勤先生在中国考古学蓬勃发展的背景下,试图寻求克服《古史辨》错疑所不应疑的不良倾向,重建中国古史新的理论体系的学术探索。"走出疑古"是试图在对《古史辨》理论进行科学的批判继承基础上,对晚清以来的疑古思潮进行合理的"扬弃",其真正学术意图在于超越"疑古"。"走出疑古"的论点体系也明显存在若干理论上的局限和逻辑上的疑难。李先生反复强调的将文献和考古结合起来研究古史的方法自王国维先生起已开始实践,以后王国维先生的弟子徐中舒先生及再传弟子唐嘉弘先生所积极倡导和自觉运用的将文献记载、考古学材料和民族学材料相结合的古史多重证法,进一步增强了古史研究的科学性,将中国的古史研究推向了新的高度,从真正意义上开始了"超越疑古",重建古史的学术尝试。李学勤先生所谓的"走出疑古"与古史重建工作,只不过是新的学术背景下,王国维、徐中舒、唐嘉弘三代学人理论探索和学术实践的继续。"走出疑古"后的中国古史研究,应继续重视理论的探索;继续重视古代史料的积累、审查与运用;加强科际整合,提高古史研究科学性;逐步深化夏代与传说时代历史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学勤 出疑 顾颉刚 王国维 二重证据法 徐中舒 唐嘉弘 古史多重证法
下载PDF
“走出疑古时代”的顾颉刚史学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牛继清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25-30,共6页
对顾颉刚先生的史学成就及影响的研究与评述是中国“20世纪学术史里的一个中心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顾颉刚读书笔记、年谱、各种遗著的陆续出版,多部生平与学术传记的问世,进行全面研究与评价的条件日益成熟;同时由于田野考古... 对顾颉刚先生的史学成就及影响的研究与评述是中国“20世纪学术史里的一个中心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顾颉刚读书笔记、年谱、各种遗著的陆续出版,多部生平与学术传记的问世,进行全面研究与评价的条件日益成熟;同时由于田野考古的丰硕成果和中国古史研究的不断深入,“走出疑古时代”口号的提出又使这一研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总的来说,研究者在批评顾颉刚疑古过甚的同时能充分肯定其在思想解放和新史学建立中的重要作用。很多研究者进一步把研究的着眼点放在了对顾颉刚学术思想渊源及形成过程的梳理、其史学观念、史学理论与史学方法、顾颉刚与同时期其它史学家的比较研究等方面,从而形成了一个比较广阔的研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颉刚 <古史辨> 史学 "走出疑古时代"
下载PDF
“疑古”与“走出疑古”的回顾与反思
4
作者 范静静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9年第12期131-135,共5页
古史研究是关系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学术课题,这一课题的核心问题是关于“疑古”与“走出疑古”的争论。自20世纪20年代顾颉刚等人提出“古史辨”理论以来,学术界对上古史基本持怀疑态度,对记载上古史文献的真实性持否定态度。20世纪90... 古史研究是关系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学术课题,这一课题的核心问题是关于“疑古”与“走出疑古”的争论。自20世纪20年代顾颉刚等人提出“古史辨”理论以来,学术界对上古史基本持怀疑态度,对记载上古史文献的真实性持否定态度。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李学勤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力倡“走出疑古时代”,对“古史辨”派的学术方法和学术成果提出质疑。因此,在进行上古史研究时,既要继承“古史辨”派的怀疑精神,又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出土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史辨 出疑古时代 二重证据法 文化自信
下载PDF
怀念“走出疑古时代”的李学勤先生
5
作者 张京华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1-4,共4页
文章为纪念当代杰出历史学家李学勤先生而作。文章由李学勤先生提出的'走出疑古时代'倡导出发,梳理了作者研究顾颉刚和古史辨派所受到的李学勤先生的影响,以及作者获得'李学勤中国古史研究奖'前后与李学勤先生的点滴交... 文章为纪念当代杰出历史学家李学勤先生而作。文章由李学勤先生提出的'走出疑古时代'倡导出发,梳理了作者研究顾颉刚和古史辨派所受到的李学勤先生的影响,以及作者获得'李学勤中国古史研究奖'前后与李学勤先生的点滴交往,最后回忆了李学勤先生关注作者所提出的'顾颉刚难题'概念的前后经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学勤中国古史研究奖 出疑古时代 顾颉刚难题
下载PDF
疑古与走出疑古 被引量:1
6
作者 郭齐家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1999年第1期9-12,1,共5页
二十世纪还有最后的一年多时间就要结束了。从前冯友兰先生在撰写《贞元六书》时曾经说过,“况我国家民族,值贞元之会,当绝续之交”。“贞元”者,纪时也,即所谓贞下起元。冯先生所说贞元之时是指抗战建国,而以世纪来说,现在就是... 二十世纪还有最后的一年多时间就要结束了。从前冯友兰先生在撰写《贞元六书》时曾经说过,“况我国家民族,值贞元之会,当绝续之交”。“贞元”者,纪时也,即所谓贞下起元。冯先生所说贞元之时是指抗战建国,而以世纪来说,现在就是又到了一个“贞下起元”的时候了。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颉刚 古学派 古思潮 “走出疑古时代” 《古史辨》 古史辨派 李学勤 考古发现 二十世纪 学术史
原文传递
疑古何时走出?——田旭东博士新著《二十世纪中国古史研究主要思潮概论》读后 被引量:3
7
作者 张京华 《零陵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19-25,共7页
本文赞同以疑古与新证(或释古、考古、走出疑古)作为描述20世纪学术史的重要线索,而疑古时代是否结束、何时结束,则是此问题视角中的一大焦点,其间的交会与嬗新尚有比较复杂的一面。田旭东女士的博士论文、中华书局《中华文史新刊》之... 本文赞同以疑古与新证(或释古、考古、走出疑古)作为描述20世纪学术史的重要线索,而疑古时代是否结束、何时结束,则是此问题视角中的一大焦点,其间的交会与嬗新尚有比较复杂的一面。田旭东女士的博士论文、中华书局《中华文史新刊》之一《二十世纪中国古史研究主要思潮概论》一书,为近年少有的从疑古与新证一线观察近百年中国学术界古史研究的专论,在20世纪学术思潮研究中具有无可回避的参考价值是可以肯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疑 释古 20世纪学术史 田旭东 李学勤
下载PDF
二重证据 两个重估 走出疑古——李学勤先生近期著作及学术活动
8
作者 江林昌 《民族艺术》 1998年第2期183-188,共6页
自80年代以来,李学勤先生力倡“重新估价中国古代文明”、“重写中国古代学术史”和“走出疑古时代”,在学术界产生了强烈反响。本文试就其近期论著及学术活动,略作介绍。 一、二重证据的新典范 在本世纪20年代,王国维先生发表《近二三... 自80年代以来,李学勤先生力倡“重新估价中国古代文明”、“重写中国古代学术史”和“走出疑古时代”,在学术界产生了强烈反响。本文试就其近期论著及学术活动,略作介绍。 一、二重证据的新典范 在本世纪20年代,王国维先生发表《近二三十年中国新发见之学问》,提出了“古来新学问起,大都由于新发见”的著名论断。并举例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学勤 “走出疑古时代” 重证据 重新估价 学术活动 简帛佚籍 考古发现 学术史 古书 王国维
原文传递
超越疑古 走出迷茫 被引量:4
9
作者 宋健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6-12,共7页
〔编者按〕国务院实施“夏商周断代工程”,不仅可大大推进中国先秦史的研究,且在国际国内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当前,依靠考古学和古文字学研究的巨大成就,借助现代天文、物理、计算等自然科学的强有力支持,对三代乃至五帝时期的科... 〔编者按〕国务院实施“夏商周断代工程”,不仅可大大推进中国先秦史的研究,且在国际国内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当前,依靠考古学和古文字学研究的巨大成就,借助现代天文、物理、计算等自然科学的强有力支持,对三代乃至五帝时期的科研工作定能超越疑古状态,走出迷茫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史 三代纪年 《史记》 历史学家 断代工程 李约瑟 中国历史 考古学家 出疑古时代 黄帝纪年
下载PDF
评《走出疑古时代》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先胜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08年第2期129-146,共18页
李学勤先生的名著《走出疑古时代》初版于1995年,1997年又出了修订本,均由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最近该书又由长春出版社出了新版(2007年)。如李先生在初版《自序》中所说,该书是其"继续探索中国古代文明的结果",而且所及范围... 李学勤先生的名著《走出疑古时代》初版于1995年,1997年又出了修订本,均由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最近该书又由长春出版社出了新版(2007年)。如李先生在初版《自序》中所说,该书是其"继续探索中国古代文明的结果",而且所及范围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前段,即自文明起源到汉代初年"。后面两个版本与初版相比,只是增加了《续见新知》一编,收入初版之后李先生新作的十来篇相关的短文,并校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疑古时代 考古学研究 李学勤 三星堆文化 中国古代文明 甲骨文 数字卦 古史传说 二里头文化 中原文化
原文传递
求真与批判:疑古史学的思想遗产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峰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3-35,共3页
疑古思潮、“古史辨”运动曾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学术界引起轩然大波。1992年李学勤提出“走出疑古时代”的口号,疑古史学的是非曲直又成为一个学术焦点。现在看来,“疑古时代”的说法尽管不一定确切,但疑古思潮的确具有划时代的意... 疑古思潮、“古史辨”运动曾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学术界引起轩然大波。1992年李学勤提出“走出疑古时代”的口号,疑古史学的是非曲直又成为一个学术焦点。现在看来,“疑古时代”的说法尽管不一定确切,但疑古思潮的确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中国学术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关键一环,是中国历史学的一次革命。直到今日,疑古思潮、“古史辨”运动仍是古史研究领域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仍关涉到对一系列古书、古史的基本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历史学 古史学 古史辨 古史研究 古思潮 出疑古时代 李学勤 思想遗产
下载PDF
新出土史料与古史研究中的问题
12
作者 李锐 《中原文化研究》 2019年第2期50-53,共4页
近年出土文献特别是简帛中,有不少和古史相关的篇章。不少人借之讨论古史问题,裘锡圭先生由之评价疑古派的古史得失,并且仍然信奉顾颉刚古史从大禹开始的观点。其说引起了学界的注意。郭永秉先生也利用出土文献谈古史问题,其后他解读裘... 近年出土文献特别是简帛中,有不少和古史相关的篇章。不少人借之讨论古史问题,裘锡圭先生由之评价疑古派的古史得失,并且仍然信奉顾颉刚古史从大禹开始的观点。其说引起了学界的注意。郭永秉先生也利用出土文献谈古史问题,其后他解读裘锡圭先生的文章时对一些问题有深入讨论,对一些新公布材料的解读也欲从顾颉刚、裘锡圭之说,但实质上与顾颉刚之说有很大不同。所论问题的关键,看似讨论禹和文王的神性问题,其实是古书史料的认识问题,古史的时间与空间问题,而不是态度的问题。当前应该在方法和理论上进行反思,以告别旧的范式,探索新的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简帛 古史 出疑 顾颉刚
下载PDF
论古史辨的评价及其相关问题——林甘泉先生访问记 被引量:8
13
作者 沈颂金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9-24,共6页
解放以后对“古史辨”没有客观公正的评价 ,这与当时的政治气氛有关 ,但总的来说评价还是比较积极的。胡绳 195 7年说“古史辨”的“疑古精神是当时反封建思潮的一个侧面”,1993年又说顾颉刚是“马克思主义的朋友”,评价很高。“古史辨... 解放以后对“古史辨”没有客观公正的评价 ,这与当时的政治气氛有关 ,但总的来说评价还是比较积极的。胡绳 195 7年说“古史辨”的“疑古精神是当时反封建思潮的一个侧面”,1993年又说顾颉刚是“马克思主义的朋友”,评价很高。“古史辨”在思想启蒙方面有积极意义 ,是思想解放的一个环节 ,这一点应该充分肯定。“古史辨”所受到的诟病是说它把古史砍掉几千年 ,这其实是误解。说它是“民族虚无主义”也不对。“古史辨”疑古所疑的主要是三皇五帝的古史系统 ,并不是对一切古史都怀疑。“古史辨”之前已有疑古 ,之后也应该有疑古精神。不能把信古、疑古、释古截然分开和绝对化 ,中国古代史研究也不是这三个阶段的问题。“走出疑古时代”的提法不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颉刚 古史辨 出疑古时代 夏商周断代工程
下载PDF
“层累”说与古史重建——学术史视野下的考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书灿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10年第6期27-36,共10页
顾颉刚先生的"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说因其自身的科学性而在中国古史学界具有不可替代的崇高地位。在古史新证、对极端疑古的纠偏及"走出疑古时代"的视野下,中国古史学界在直接继承顾颉刚先生的疑古学说和辨伪方... 顾颉刚先生的"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说因其自身的科学性而在中国古史学界具有不可替代的崇高地位。在古史新证、对极端疑古的纠偏及"走出疑古时代"的视野下,中国古史学界在直接继承顾颉刚先生的疑古学说和辨伪方法与理论的同时,不断对这一著名的古史理论进行合理的扬弃,从而使其更趋科学完善。日益丰富的出土文献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对"层累"说作了新的验证,从而使这一著名的古史理论的当代学术价值不断得到彰显。徐唐学派积极倡导并科学实践的古史三重证法,对中国古典学的未来路向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未来的中国古典学发展道路上,顾氏的"层累"说将会继续得到新的验证和丰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累”说 古史新证 纠偏 出疑 土文献 学术价值 古史三重证
下载PDF
关于中国历史文化遗产再认识的两点思考
15
作者 姚大力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9-11,共3页
关键词 历史文化遗产 中国历史文化 西方汉学 实证史学 王国维 相互贯通 再认 中国研究 “走出疑古时代” 中国学者
下载PDF
古代中国文明中的宇宙论与科学发展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学勤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1期81-84,共4页
中国古代宇宙论的萌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第三千纪。至少在商代晚期之初,将一年划分为四时,并以四时同四方相结合的宇宙论业已普遍流行;而阴阳、四时、五行、八卦等在春秋战国之际均已形成,构造了一个宇宙论的系统。战国时期出现了... 中国古代宇宙论的萌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第三千纪。至少在商代晚期之初,将一年划分为四时,并以四时同四方相结合的宇宙论业已普遍流行;而阴阳、四时、五行、八卦等在春秋战国之际均已形成,构造了一个宇宙论的系统。战国时期出现了多种学派,分别发展了宇宙论的各个方面,其学说互不相同,但在天人关系概念上,他们又有着共同的特点。这种理论的形成,与古代科学在中国的兴起有密切的关系,同时,古人对宇宙论的看法,又促进了若干科学在中国优先发展,并规定了它们的进程和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宙论 中国文明 甲骨文 李学勤 《尧典》 《中国科学技术史》 天人关系 中国古代 出疑古时代 天人合
下载PDF
兴趣爱好和认真求知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吕庆新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年第7期76-76,共1页
在实验教学中对于学生最重要的是兴趣,有了兴趣对于学习来说就会事半功倍。但是有了兴趣还远远不够,在浓厚的兴趣之上再加以认真的求知精神,对于学习本身是大有用处的,在这里简单的理解了一下兴趣爱好和认真求知对于实验教学的意义。
关键词 兴趣爱好 认真求知 前瞻性 爱好自主 出疑
下载PDF
介绍一些可读的学术性佳作
18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6-6,共1页
关键词 学术性 现代学术经典 出疑古时代 《中华读书报》 现代中国学术 文化选择 九十年代 河北教育版社 民国学术 “世纪末”
下载PDF
开启孔学研究新门扉的钥匙——《孔子家语注译》评介
19
作者 项永琴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3期96-97,共2页
《孔子家语》或简称《家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孔门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今本十卷四十四篇。关于其作者和成书年代,历来众说纷纭。汉末三国,中国学术史上出现郑学、王学及两派的论争。王肃是王学的代表人物,是经学界继郑玄之后的著... 《孔子家语》或简称《家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孔门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今本十卷四十四篇。关于其作者和成书年代,历来众说纷纭。汉末三国,中国学术史上出现郑学、王学及两派的论争。王肃是王学的代表人物,是经学界继郑玄之后的著名大师,曾遍注儒家经典。他自称从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家语》 注译 《论语》 王肃 文献价值 孔学 “走出疑古时代” 刘熙载 列女传 西汉墓
下载PDF
十证“伶玄”
20
作者 王建堂 《长治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30-35,共6页
《飞燕外传》 ,汉·伶玄撰 ,堪称中国古代艳情小说的开山之作 ,对《源氏物语》和《金瓶梅》都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然而后世却一直将其打入“伪书”的冷宫 ,笔者从与作者、作品有关的十个方面进行考证 ,结论是 :作者确系汉人 ,作品确... 《飞燕外传》 ,汉·伶玄撰 ,堪称中国古代艳情小说的开山之作 ,对《源氏物语》和《金瓶梅》都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然而后世却一直将其打入“伪书”的冷宫 ,笔者从与作者、作品有关的十个方面进行考证 ,结论是 :作者确系汉人 ,作品确系汉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证 间接链条证据 出疑古怪圈 伶玄汉人 《外传》汉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