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19篇文章
< 1 2 10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出血性休克再灌注肾损伤与时间的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钟先阳 罗仁 +1 位作者 成玉斌 谢潮鑫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69-471,共3页
目的 探讨大鼠出血性休克再灌注后肾损伤与时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修改的YU法制备大鼠模型 ,5 0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休克组、复苏 3h组、6h组、12h组、2 4h组、48h组 ,其中 8只大鼠按配伍组设计观察BUN及Scr的变化 ,42只大鼠按完全随... 目的 探讨大鼠出血性休克再灌注后肾损伤与时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修改的YU法制备大鼠模型 ,5 0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休克组、复苏 3h组、6h组、12h组、2 4h组、48h组 ,其中 8只大鼠按配伍组设计观察BUN及Scr的变化 ,42只大鼠按完全随机设计观察肾组织的常规病理和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大鼠休克末的平均失血量约占总血量的 60 42 %。再灌注 3h的BUN及Scr和 2 4h的肾组织病理损伤积分高于其他复苏组 (P <0 0 5 )。肾组织的超微结构变化也支持此结果。结论 再灌注后肾功能和结构损伤分别以 3h及 2 4h最明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出血性休克 灌注 损伤 时间 关系
下载PDF
丹参酮ⅡA对大鼠出血性休克再灌注肾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2
作者 钟先阳 罗仁 +2 位作者 魏华 谢潮鑫 薛松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114-116,共4页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Tan ⅡA)对大鼠出血性休克再灌注肾损伤(hemorrhagic shock-renalreperfusion injury,HS-RRI)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修改的 YU 法制备大鼠 HS-RRI 模型,30只 SD 大鼠随机分为 Tan ⅡA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Tan ⅡA)对大鼠出血性休克再灌注肾损伤(hemorrhagic shock-renalreperfusion injury,HS-RRI)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修改的 YU 法制备大鼠 HS-RRI 模型,30只 SD 大鼠随机分为 Tan ⅡA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溶剂对照组及复苏24 h 组,观察复苏后的3 h 的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尿量(urine volume,UV)的变化,以及24 h 的肾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Tan ⅡA能降低再灌注后3 h 的 BUN、Scr,减轻24 h 时的肾组织病理损伤,以低剂量的作用最佳,中、高剂量则次之;对尿量作用不明显。结论:Tan ⅡA对 HS-RRI 有肯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出血性休克再灌注肾损伤 SD 大鼠
全文增补中
大鼠出血性休克再灌注肾损伤的一种新模型
3
作者 钟先阳 罗仁 成玉斌 《海军医学杂志》 2003年第3期193-196,共4页
目的 :探讨一种新的出血性休克再灌注肾损伤 (HS RRI)的大鼠模型。方法 :30只SD大鼠完全随机分为S3 0 、S40 、S50 、S60 、S3 组共 5组 ,其中前 4组模型依据文献建立 ,S3 组是新模型 ,选用失血量、平均动脉压 (MAP)、休克末尿素氮(BUN... 目的 :探讨一种新的出血性休克再灌注肾损伤 (HS RRI)的大鼠模型。方法 :30只SD大鼠完全随机分为S3 0 、S40 、S50 、S60 、S3 组共 5组 ,其中前 4组模型依据文献建立 ,S3 组是新模型 ,选用失血量、平均动脉压 (MAP)、休克末尿素氮(BUN)及肌酐 (Cr)、再灌注 2 4h肾组织病理损伤等指标。结果 :S3 组复苏成功率 83.33%。各组在复苏 30min时的MAP与其休克前相比差异均显著 (P <0 .0 1)。S3 组和S40 组的失血量、BUN、Cr、肾组织病理损伤积分与其他 4组的差异均显著 (P <0 .0 5 ) ,其中S3 组肾损伤最明显 ,S40 组最轻。结论 :S3 组的大鼠模型 (MAP 4 0mmHg ,休克 3h)是再灌注肾损伤较严重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性休克 灌注损伤 大鼠模型 制备方法
下载PDF
丹参酮ⅡA对大鼠出血性休克再灌注肾损伤的保护作用
4
作者 钟先阳 罗仁 魏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02年第8期505-506,共2页
为了研究丹参酮ⅡA(TanⅡA)对大鼠出血性休克再灌注肾损伤 (HS RRI)的保护作用 ,采用修改的YU法制备大鼠HS RRI模型 ,SD大鼠 30只随机分为TanⅡA高剂量组 (LT)、中剂量组 (MT)、低剂量组 (ST)、溶剂对照组 (P)、复苏 2 4h组 (SR2 4)共 5... 为了研究丹参酮ⅡA(TanⅡA)对大鼠出血性休克再灌注肾损伤 (HS RRI)的保护作用 ,采用修改的YU法制备大鼠HS RRI模型 ,SD大鼠 30只随机分为TanⅡA高剂量组 (LT)、中剂量组 (MT)、低剂量组 (ST)、溶剂对照组 (P)、复苏 2 4h组 (SR2 4)共 5组 ,观察复苏后 3h的血清尿素氮 (BUN)、肌酐 (SCr)、尿量 (Urinevolume ,UV)的变化 ,以及 2 4h的肾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表明 ,各组在休克末的失血量和再灌注后 30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均无差异性 ,TanⅡA能降低再灌注后 3h的BUN、SCr ,减轻 2 4h时的肾组织病理损伤 ,以低剂量的作用最佳 ,中、高剂量则次之 ;对尿量作用不明显。TanⅡA对H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出血性休克 灌注损伤 SD大鼠 中药
下载PDF
丹参酮ⅡA对大鼠出血性休克-再灌注肾损伤的防治作用 被引量:35
5
作者 钟先阳 罗仁 +2 位作者 魏连波 刘晓霞 罗显田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2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 A(TanⅡA)对大鼠出血性休克-再灌注肾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SD大鼠 30只,分TanⅡA高、中、低剂量组、PEG组和复苏24h组,每组6只。采用修改的Yu’s法制备本实验模型,观察腹腔注射Tn...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 A(TanⅡA)对大鼠出血性休克-再灌注肾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SD大鼠 30只,分TanⅡA高、中、低剂量组、PEG组和复苏24h组,每组6只。采用修改的Yu’s法制备本实验模型,观察腹腔注射TnⅡA后的肾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和树突状细胞(DC)的分布特点,并与复苏组比较。结果:TanⅡA能减轻肾组织损伤,降低间质DC的免疫活性,二者呈正相关;而且与对照组、复苏 24 h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anⅡA具有改善肾组织损伤、调节间质DC分布的作用,以低剂量最佳;而且后者是TanⅡA的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出血性休克 灌注损伤 树突状细胞
下载PDF
细胞焦亡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王浩 郭文文 吕兴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5-279,共5页
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是导致急性肾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探索肾IRI的发生机制及开发减轻肾IRI的有效靶向药物具有重要意义。细胞焦亡是一种新发现的炎症性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研究... 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是导致急性肾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探索肾IRI的发生机制及开发减轻肾IRI的有效靶向药物具有重要意义。细胞焦亡是一种新发现的炎症性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研究发现细胞焦亡与肾IRI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该文对细胞焦亡在肾IRI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并讨论影响细胞焦亡的相关药物在肾IRI保护作用中的研究新进展,为肾IRI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焦亡 缺血灌注损伤 靶向药物
下载PDF
细胞焦亡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孙豪杰 朱俊雷 +1 位作者 李伟 王锁刚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2-178,共7页
细胞焦亡是半胱氨酸蛋白酶介导的以线粒体参与、炎性小体组装、质膜穿孔、炎性释放为特征的细胞程序性死亡。作为介导机体炎症反应的重要机制,细胞焦亡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ren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RIRI)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细胞焦亡是半胱氨酸蛋白酶介导的以线粒体参与、炎性小体组装、质膜穿孔、炎性释放为特征的细胞程序性死亡。作为介导机体炎症反应的重要机制,细胞焦亡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ren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RIRI)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本文就近年来细胞焦亡的分子机制、细胞焦亡在RIRI中的作用机制和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RIRI的早期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 缺血-灌注损伤 细胞焦亡 抑制剂 干预手段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抗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
8
作者 李灵玉 魏华锋 +4 位作者 罗豪 王浩 贺佳辉 姚雅韡 吕兴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706-2712,共7页
背景: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参与多种损伤修复过程,其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以及具体机制还没有完全阐明。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治疗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①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使用外泌... 背景: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参与多种损伤修复过程,其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以及具体机制还没有完全阐明。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治疗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①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使用外泌体提取试剂盒获取外泌体并鉴定;②采用活体荧光成像技术检测外泌体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肾脏中的分布;③C57/BL6雄性小鼠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假手术组、肾缺血再灌注组、假手术组+Compound C组、肾缺血再灌注+外泌体组、肾缺血再灌注+外泌体+Compound C组,每组6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组均夹闭双侧肾蒂45 min,再灌注24 h建立肾缺血再灌注小鼠模型;假手术组+Compound C组和外泌体+Compound C组于造模前30 min腹腔注射AMPK抑制剂Compound C;外泌体组和外泌体+Compound C组在肾蒂夹闭前15 min经尾静脉注射外泌体。再灌注24 h检测各组小鼠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肾组织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肾组织凋亡相关因子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具有典型的茶托形态,直径分布在40-160 nm范围内,表达外泌体表面特异性标志膜蛋白;②与假手术组相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肾脏更易聚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③外泌体预处理可减轻肾缺血再灌注小鼠肾损伤,降低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水平,并且这种保护作用可被AMPK抑制剂所逆转。结果表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发挥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激活AMPK/YAP1通路抗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AMPK-YAP1通路 凋亡 缺血灌注损伤
下载PDF
瑞马唑仑对大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机制
9
作者 高建辉 薛莹 +2 位作者 张佳齐 王妮荣 余淑珍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621-626,共6页
目的基于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探讨瑞马唑仑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影响。方法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8周龄,体质量220~2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3组(n=12):假手术组(sham组)、肾缺血再... 目的基于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探讨瑞马唑仑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影响。方法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8周龄,体质量220~2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3组(n=12):假手术组(sham组)、肾缺血再灌注组(IRI组)、肾缺血再灌注+瑞马唑仑处理组(IRI+R组)。IRI组和IRI+R组采用夹闭双侧肾动脉50 min后恢复灌注的方法制备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模型。IRI+R组于缺血前15 min经尾静脉输注瑞马唑仑10 mg/kg,IRI组和sham组同时输注等容生理盐水。恢复灌注24 h后处死大鼠采集心脏血,检测尿素氮(BUN)、肌酐(Cr)水平;取肾脏组织,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检测NF-κB和TLR4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IRI组经缺血再灌注24 h后,血BUN、Cr水平升高(P<0.05),肾组织病理评分明显增大(P<0.05),肾小管细胞凋亡明显增多(P<0.05),NF-κB和TLR4表达升高(P<0.05);与IRI组相比,IRI+R组经缺血再灌注24 h后,血BUN、Cr水平降低(P<0.05),肾组织病理评分减少(P<0.05),肾小管细胞凋亡减少(P<0.05),TLR4及NF-κB的表达均下降(P<0.05)。结论瑞马唑仑预处理可减轻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马唑仑 缺血灌注损伤 预处理 TLR4/NF-κB 炎症
下载PDF
铁死亡在缺血-再灌注急性肾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王思思 肖逵 李孝建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2期167-171,共5页
缺血-再灌注(I/R)是急性肾损伤(AKI)的常见原因,常见于肾移植、休克、创伤、泌尿外科和心血管外科手术,对此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铁死亡是一种新发现的调节性细胞死亡模式,其特征是铁依赖性脂质过氧化物的致命积累。已有大量研究表明,... 缺血-再灌注(I/R)是急性肾损伤(AKI)的常见原因,常见于肾移植、休克、创伤、泌尿外科和心血管外科手术,对此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铁死亡是一种新发现的调节性细胞死亡模式,其特征是铁依赖性脂质过氧化物的致命积累。已有大量研究表明,铁死亡参与I/R AKI的发生发展,其病理生理机制及治疗靶点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概述了近年来关于I/R AKI中铁死亡的相关研究进展,旨在为I/R AKI的预防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死亡 细胞死亡 缺血-灌注 急性损伤 脂质过氧化
下载PDF
移植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PBRM1分子表达及作用分析
11
作者 高洋 卫田 +5 位作者 张星哲 豆猛 郑秉暄 牛泽家馨 郑瑾 田普训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24年第2期127-131,共5页
目的探讨PBRM1分子在移植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3组肾脏组织(每组5例),分为正常肾脏组(Control组)、移植术后肾功能稳定组(STA组)、移植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I组)。采用... 目的探讨PBRM1分子在移植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3组肾脏组织(每组5例),分为正常肾脏组(Control组)、移植术后肾功能稳定组(STA组)、移植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I组)。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多溴蛋白1(polybromo 1,PBRM1)在3组中的蛋白表达。结合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集分析PBRM1在肾脏IRI后的表达,探讨其机制,并通过体外实验验证Pbrm1分子在Th17细胞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和STA组相比,IRI组的PBRM1表达程度显著高于其他两组。经GSE180420数据库分析显示,与Control相比,IRI组PBRM1分子表达水平显著升高,GSEA结果提示PBRM1可促进Th17细胞的功能。体外实验证实,与Th0细胞相比,Pbrm1基因的转录水平在Th17细胞中显著升高。结论移植肾IRI后PBRM1分子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BRM1分子可能通过影响Th17细胞的功能,从而加重肾脏I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 缺血/灌注损伤 多溴蛋白1 TH17细胞
下载PDF
黄芪甲苷尾静脉注射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
12
作者 杨开银 李晓凤 +2 位作者 张国欣 何炎鸿 张凌云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0期35-38,共4页
目的 观察黄芪甲苷尾静脉注射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干预作用,并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及自噬调控探讨相关机制。方法 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黄芪甲苷组、渥曼青霉素组、模型组和对照组。黄芪甲苷组、渥曼青霉素组、模型组制作... 目的 观察黄芪甲苷尾静脉注射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干预作用,并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及自噬调控探讨相关机制。方法 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黄芪甲苷组、渥曼青霉素组、模型组和对照组。黄芪甲苷组、渥曼青霉素组、模型组制作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对照组只游离双肾肾蒂并行右肾切除术,不进行其他处理;黄芪甲苷组于再灌注前5 min采用尾静脉注射黄芪甲苷10 mg/kg,渥曼青霉素组分别于再灌注前5、10 min依次注射10 mg/kg黄芪甲苷和0.6 mg/kg渥曼青霉素(PI3K特异性抑制剂),对照组和模型组于同时间点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再灌注24 h时检测血清肌酐(Cr)和尿素氮(BUN),取肾组织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观察肾组织细胞凋亡情况并计算凋亡指数,检测肾组织中的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自噬效应蛋白Beclin-1和磷酸化AKT(p-AKT)蛋白。结果 黄芪甲苷组、渥曼青霉素组、模型组血清Cr、BUN水平高于对照组,模型组、渥曼青霉素组、黄芪甲苷组血清Cr、BUN水平依次降低(P均<0.05)。黄芪甲苷组和渥曼青霉素组肾脏组织病理损伤较模型组有所减轻,其中黄芪甲苷组更为明显。黄芪甲苷组、渥曼青霉素组、模型组肾组织细胞凋亡指数和LC3-Ⅱ、Beclin-1、p-AKT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模型组、渥曼青霉素组、黄芪甲苷组凋亡指数和LC3-Ⅱ、Beclin-1蛋白表达依次降低,渥曼青霉素组p-AKT蛋白表达低于黄芪甲苷组(P均<0.05)。结论 黄芪甲苷干预可减轻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调控PI3K/AKT通路、抑制自噬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甲苷 缺血灌注损伤 PI3K/AKT通路 自噬
下载PDF
细胞焦亡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申开文 张瑞波 +2 位作者 王强 岑威虎 沈俊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第3期194-198,共5页
细胞焦亡是调节性细胞死亡(regulated cell death, RCD)的一种形式,其特征是由GSDMD蛋白介导,释放大量的炎性细胞因子,参与机体免疫炎性反应。目前认为细胞焦亡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ren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RIRI)发病机制中... 细胞焦亡是调节性细胞死亡(regulated cell death, RCD)的一种形式,其特征是由GSDMD蛋白介导,释放大量的炎性细胞因子,参与机体免疫炎性反应。目前认为细胞焦亡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ren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RIRI)发病机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本文旨在对细胞焦亡在RIRI中的关键作用进行综述,并探讨了细胞焦亡调节RIRI过程的分子机制。此外,本文还分析了以细胞焦亡为靶点的多种分子药物治疗RIRI的可能性,为临床治疗RIRI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灌注损伤 细胞焦亡 炎性反应 NLRP3 GSDMD CASPASE-1
下载PDF
纤维蛋白原Bβ15-42肽在细胞水平对缺血再灌注急性肾损伤线粒体自噬的影响
14
作者 张紫婷 贾珺丹 +1 位作者 仇文芳 乔玉峰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第6期65-69,共5页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Bβ15-42肽(fibrin-derived peptide Bβ15-42,FgBβ15-42)在细胞水平对缺血再灌注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线粒体自噬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缺...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Bβ15-42肽(fibrin-derived peptide Bβ15-42,FgBβ15-42)在细胞水平对缺血再灌注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线粒体自噬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H/R)模型组(H/R组)、H/R模型+9μmol/L FgBβ15-42肽组(Fg组)、H/R模型+20μmol/L氯喹组(CQ组)、H/R模型+9μmol/L FgBβ15-42肽+20μmol/L氯喹组(Fg+CQ组)。Control组:将同质化细胞置于完全培养基中,在有氧(5%CO_(2),21%O_(2))条件下培养28h。H/R组:细胞用无糖、无血清DMEM/F12培养基在缺氧(5%CO_(2),1%O_(2)和94%N 2)条件下培养24h,再更换含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置于有氧(5%CO_(2),21%O_(2))环境中4h。Fg组:在复氧时加入FgBβ15-42肽9μmol/L进行干预。CQ组:在进行同质化处理时加入氯喹进行预处理(20μmol/L),后序步骤同H/R组。Fg+CQ组:按照上述CQ组及FgBβ15-42组在不同时间段的加药顺序、剂量,及H/R组的造模时间进行干预。干预结束后采用CCK-8法检测HK2细胞活力;电子显微镜观察线粒体形态、线粒体自噬体结构及数量;Western blot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p62、LC3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H/R组细胞的存活率下降(P<0.01);线粒体损伤明显,出现了肿胀、棘断裂等,且线粒体自噬体的数目增多;自噬标志性蛋白LC-3Ⅱ/Ⅰ表达上调(P<0.05),自噬底物蛋白p62表达下调(P<0.01)。与H/R组比较,Fg组、CQ组、Fg+CQ组细胞的存活率回升(P<0.01),线粒体自噬体减少,LC-3Ⅱ/Ⅰ表达下调(P<0.01),p62表达上调(P<0.05),细胞自噬被抑制。结论FgBβ15-42肽干预后可降低H/R-AKI细胞中自噬及线粒体自噬水平,对HK2细胞H/R损伤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自噬 缺血灌注损伤 缺氧复氧损伤 FgBβ15-42肽 急性损伤
下载PDF
环泊酚可抑制System Xc-/GPX4通路介导的铁死亡减轻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15
作者 罗豪 魏华锋 +3 位作者 李灵玉 贺佳辉 姚雅韡 吕兴华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1期7-15,共9页
目的探讨环泊酚对减轻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SD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模型,单独或联合应用环泊酚、铁死亡抑制剂Fer-1及铁死亡激动剂Erastin干预造模大鼠,24 h后处死,取大鼠心脏血液检测肌酐及尿素氮,同时取大鼠肾,部分行... 目的探讨环泊酚对减轻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SD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模型,单独或联合应用环泊酚、铁死亡抑制剂Fer-1及铁死亡激动剂Erastin干预造模大鼠,24 h后处死,取大鼠心脏血液检测肌酐及尿素氮,同时取大鼠肾,部分行苏木精和伊红染色及Paller评分评估大鼠肾损伤程度,另一部分检测铁死亡相关指标活性氧、谷胱甘肽、Fe^(2+)、丙二醛水平及胱氨酸/谷氨酸反向转运蛋白的主要亚基SLC7A11与下游功能蛋白GPX4的表达水平及转录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环泊酚组与Fer-1组肾损伤指标血肌酐、血尿素氮及Paller评分、活性氧、亚铁离子、丙二醛水平较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环泊酚组谷胱甘肽、SLC7A11、GPX4水平,及SLC7A11、GPX4相关基因表达水平较高;与环泊酚组相比,环泊酚+Erastin组上述各项指标较低(P<0.05)。结论环泊酚可以减轻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与System Xc-/GPX4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灌注损伤 铁死亡 胱氨酸/谷氨酸反向转运蛋白/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通路 环泊酚
下载PDF
TNFSF14促线粒体分裂介导小鼠缺血再灌注急性肾损伤
16
作者 陈息明 郑权友 +1 位作者 许桂莲 张克勤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期26-32,共7页
目的 研究缺血再灌注急性肾损伤(I/R-AKI)中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成员14 (TNFSF14)对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建立小鼠I/R-AKI模型,糖原染色和透射电镜比较TNFSF14+/+和TNFSF14-/-小鼠肾组织病理学的改变;IHC检测小鼠和临床相关病人肾组织... 目的 研究缺血再灌注急性肾损伤(I/R-AKI)中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成员14 (TNFSF14)对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建立小鼠I/R-AKI模型,糖原染色和透射电镜比较TNFSF14+/+和TNFSF14-/-小鼠肾组织病理学的改变;IHC检测小鼠和临床相关病人肾组织中TNFSF14及其受体LTβR和HVEM和线粒体活动相关蛋白(Drp1和Mfn2)的表达以及免疫细胞的浸润情况。体外细胞实验中,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观察外源性重组TNFSF14因子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2细胞的损伤和线粒体活动的影响。结果 TNFSF14及其受体在I/R-AKI小鼠和临床急性小管损伤病人肾组织中的表达显著增加;与假手术组相比,I/R小鼠肾小管损伤评分、免疫细胞浸润、细胞凋亡、线粒体损伤及Drp1表达显著增强;而TNFSF14基因敲除后,上述指标明显下调。体外细胞实验结果显示,外源性TNFSF14的刺激可加重缺氧诱导的HK-2细胞的凋亡和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同时增加Drp1Se616磷酸化促进其由胞浆向线粒体转移,导致线粒体分裂活动异常增加。结论 TNFSF14可能通过促线粒体损伤介导I/RAKI的病理进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灌注 急性损伤 线粒体损伤 TNFSF14
下载PDF
硫氢化钠左肾动脉注入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
17
作者 张紫怡 高丽梅 覃志成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4期10-13,共4页
目的 观察硫氢化钠(Na HS)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改善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与Klotho蛋白的关系。方法 取1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Na HS干预组,每组各6只。模型组摘除右肾后,用无创动脉夹夹闭左肾蒂模拟急性肾缺血状... 目的 观察硫氢化钠(Na HS)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改善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与Klotho蛋白的关系。方法 取1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Na HS干预组,每组各6只。模型组摘除右肾后,用无创动脉夹夹闭左肾蒂模拟急性肾缺血状态,夹闭45 min后解除动脉夹,模拟肾再灌注状态;Na HS干预组建立急性肾缺血模型后,向左肾动脉注入Na HS,随后进行再灌注;假手术组不予夹闭。再灌注24 h后,留取各组血液标本,采用比色法检测血清肾功能指标尿素氮(BUN)和肌酐(Scr)。取各组肾组织标本,HE染色法观察肾组织病理学改变,比色法检测肾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肾组织Klotho、Nrf2蛋白。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血清Scr、BUN升高,肾小管损伤加重,肾组织SOD活性下降、MDA含量升高,肾组织Klotho蛋白表达降低、Nrf2蛋白表达升高(P<0.05或<0.01);与模型组比较,Na HS干预组血清Scr、BUN下降,肾小管损伤减轻,肾组织SOD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Klotho、Nrf2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或<0.01)。结论 Na HS能够减轻急性肾缺血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上调Klotho蛋白表达、减轻氧化应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氢化钠 缺血灌注损伤 急性损伤 KLOTHO蛋白 氧化应激
下载PDF
抗肾缺血再灌注损伤麻醉药物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廖亚周 曹殿青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111-115,共5页
急性肾损伤(AKI)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而肾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是导致AKI的最主要原因。RIRI在临床上常见于失血或中毒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肾移植、肾部分切除、肝移植、肝部分切除、复杂心血管手术等;目前已知其主要发病机制... 急性肾损伤(AKI)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而肾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是导致AKI的最主要原因。RIRI在临床上常见于失血或中毒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肾移植、肾部分切除、肝移植、肝部分切除、复杂心血管手术等;目前已知其主要发病机制与自由基增多、细胞内钙超载、炎性反应过度激活以及细胞凋亡等有关。近年来研究发现,围手术期使用右美托咪定、丙泊酚、舒芬太尼、瑞芬太尼、氢吗啡酮、七氟烷等麻醉药物具有一定的抗RIRI作用。因此,科学选用麻醉药物,对预防和减轻围手术期AKI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灌注损伤 急性损伤 麻醉药物 围手术期
下载PDF
汉防己甲素通过抑制Mincle/Syk信号介导的巨噬细胞炎性活化减轻小鼠缺血再灌注诱导的急性肾损伤
19
作者 彭泽 王洪连 +1 位作者 粟宏伟 王丽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70-678,共9页
目的:探讨汉防己甲素(Tet)对小鼠缺血再灌注诱导的急性肾损伤(IRI-AKI)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RI-AKI组、低剂量(20 mg/kg)Tet组、高剂量(40 mg/kg)Tet组和槲皮素(50 mg/kg)阳性对照组,每组6只... 目的:探讨汉防己甲素(Tet)对小鼠缺血再灌注诱导的急性肾损伤(IRI-AKI)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RI-AKI组、低剂量(20 mg/kg)Tet组、高剂量(40 mg/kg)Tet组和槲皮素(50 mg/kg)阳性对照组,每组6只。采用双侧肾动静脉夹闭45 min后恢复血供的方法建立IRI-AKI模型,Tet和槲皮素组的IRI-AKI小鼠于术前1 h及术后连续3 d给予相应剂量药物腹腔注射,假手术和IRI-AKI组小鼠给予同等体积溶剂注射。实验终点处死动物,收集血清及肾脏组织样本,进行肾功能、病理、mRNA及蛋白等指标检测。在体外,采用脂多糖(LPS;300μg/L)刺激的原代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BMDM)进行Tet(1、2和4 mg/L)的抗炎活性研究。结果:(1)与IRI-AKI组相比,低和高剂量Tet干预均能显著降低血清肌酐和血尿素氮水平(P<0.05),并减轻肾小管病理损伤(P<0.05)。(2)Tet干预可以显著抑制IRI-AKI小鼠肾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6的mRNA和蛋白表达及NF-κB信号的活化,减少肾组织巨噬细胞浸润(P<0.05)。(3)在LPS刺激的BMDM中,Tet同样抑制IL-1β和IL-6的mRNA和蛋白表达及NF-κB信号的活化(P<0.05)。(4)进一步实验显示,Tet可以显著降低LPS刺激的BMDM和IRI-AKI小鼠肾组织中Mincle、Syk和p-Syk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Tet可以显著减轻IRI-AKI小鼠肾损伤,减轻肾组织炎症反应,其可能的机制为抑制巨噬细胞Mincle/Syk/NF-κB促炎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防己甲素 急性损伤 缺血灌注 巨噬细胞 Mincle/Syk/NF-κB信号通路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抑制核因子E2相关因子2和血红素加氧酶1加重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表达
20
作者 董毅玲 张文文 +1 位作者 闫琰 覃志成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741-745,I0003,共6页
目的 观察用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抑制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和血红素加氧酶1(HO-1)是否会加重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表达。方法 2020年10月至2022年2月选取24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切除右肾,并按随机数... 目的 观察用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抑制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和血红素加氧酶1(HO-1)是否会加重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表达。方法 2020年10月至2022年2月选取24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切除右肾,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8),即假手术组(Sham)、肾脏缺血再灌注(I/R)组、全反式维甲酸(I/R+ATRA)组。其中Sham组和I/R组给予腹腔注射玉米油(1 m L·kg^(-1)·d^(-1))1周,ATRA组则给予腹腔注射溶于玉米油的ATRA(10 mg·kg^(-1)·d^(-1))1周后,3组大鼠用10%的水合氯醛(0.3 m L/100 g)进行麻醉后固定四肢,将其在37℃条件下沿腹中线打开腹腔并分离出左肾动脉。其中Sham组切除右肾,不予以夹闭左肾动脉;I/R组和ATRA组采用右肾切除联合左肾动脉夹闭45 min后再灌注24 h的方法建立大鼠肾脏I/R模型。实验结束后收集3组大鼠血清及肾组织标本,用比色法检测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浓度;HE染色法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TUNEL法进行肾组织细胞凋亡的检测;二氢乙啶(DHE)荧光染色评估肾组织活性氧的表达情况;通过比色法检测肾组织丙二醛(MDA)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用蛋白质印迹法分别对Nrf2、HO-1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与Sham组相比,I/R组大鼠肾组织Nrf2、HO-1蛋白表达量均增加(P<0.01),活性氧表达量增加,SOD活性下降,MDA含量、血清Scr、BUN浓度升高(P<0.01),肾小管损伤评分及凋亡细胞表达较高(P<0.05),其中Nrf2蛋白和HO-1蛋白分别为0.52±0.09和0.37±0.79,高于Sham组的0.06±0.01和0.02±0.01。与I/R组相比,I/R+ATRA组大鼠肾组织Nrf2、HO-1蛋白显著减少(P<0.01),活性氧表达量明显增加,SOD活性严重下降,MDA含量、血清Scr、BUN浓度明显升高(P<0.01),肾小管损伤评分显著增加,肾脏凋亡细胞表达亦增高(P<0.05),其中I/R+ATRA组Nrf2蛋白和HO-1蛋白分别为0.29±0.04和0.15±0.03,显著低于I/R组。结论 Nrf2/HO-1通路参与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ATRA可能通过抑制Nrf2/HO-1通路,加重氧化应激,进一步加重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损伤 灌注损伤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血红素加氧酶1 全反式维甲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