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对出血性动脉瘤脑血管痉挛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评估 被引量:1
1
作者 姬中庆 田雪涛 王学良 《中国医疗设备》 2017年第B12期254-254,共1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MR-PWI)对出血性动脉瘤脑血管痉孪(CVS)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40例因动脉瘤破裂引起的SAH患者与同期40例未破裂动脉瘤患者作为对照组,均行DSA检查与MR-PWI检查,采集脑血流动力学参数... 目的探讨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MR-PWI)对出血性动脉瘤脑血管痉孪(CVS)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40例因动脉瘤破裂引起的SAH患者与同期40例未破裂动脉瘤患者作为对照组,均行DSA检查与MR-PWI检查,采集脑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通过采集MR—PWI检查灌注参数并纳入统计学分析发现,CVS组的rCBF、rCBV参数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与非痉挛组比较部分降低(P〈0.05),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CVS组的TTP、MTT参数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延长趋势,(P〈0.05),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MR-PWI检查能够提供更加详尽可靠的脑血流动力学参数信息,对出血性动脉瘤CVS的评估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灌注加权威像 出血性动脉瘤 脑血管痉挛 脑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出血性动脉瘤栓塞术后血管痉挛的预防与治疗
2
作者 吴贵平 曾文胜 +3 位作者 沙龙金 王广斌 钟俊贤 曾鹏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第34期272-273,共2页
目的研究探讨出血性脑动脉瘤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的防治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110例出血性脑动脉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分组具有组间均衡性,并采用脑动脉瘤栓塞急诊术治疗,术后... 目的研究探讨出血性脑动脉瘤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的防治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110例出血性脑动脉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分组具有组间均衡性,并采用脑动脉瘤栓塞急诊术治疗,术后均采用脱水、降压,解痉等支持治疗。治疗组术后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静脉泵入尼莫地平(2~4mL/h),14d后改为口服尼莫地平,对照组术后静脉泵入尼莫地平(2~4mL/h),14d后改为口服尼莫地平。结果两组于术后3个月时进行GOS评分,治疗组89%患者恢复良好,随访无死亡病例;对照组3例死亡,60%患者恢复良好,两组治疗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栓塞术后使用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效果比单纯使用尼莫地平治疗效果好,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能及时有效排出血性脑积液,大大减轻了血性脑积液对脑血管的刺激,有效预防和减轻了血管痉挛,改善了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性动脉瘤 栓塞术 血管痉挛
下载PDF
翼点入路显微镜下夹闭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出血性动脉瘤的效果
3
作者 王东晓 夏国庆 王修成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23期4305-4308,共4页
目的制定翼点入路显微镜下夹闭术方案,探究其对颅内前循环出血性动脉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颅内前循环出血性动脉瘤患者84例,将接受翼点入路显微镜下夹闭术治疗的43例患者作为显微镜... 目的制定翼点入路显微镜下夹闭术方案,探究其对颅内前循环出血性动脉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颅内前循环出血性动脉瘤患者84例,将接受翼点入路显微镜下夹闭术治疗的43例患者作为显微镜组,将接受血管介入动脉栓塞术治疗的41例患者作为介入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情况、可独立生存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显微镜组住院时间长于介入组,住院费用低于介入组(P<0.05);两组可独立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镜组破裂再出血发生率低于介入组(P<0.05)。结论翼点入路显微镜下夹闭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出血性动脉瘤患者效果较好,可降低住院费用及破裂再出血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前循环出血性动脉瘤 翼点入路显微镜下夹闭术 血管介入动脉栓塞术
下载PDF
CTA脑血流动学力检测在出血性动脉瘤合并心脏病患者中的应用
4
作者 吴潇 田雪涛 王学良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A01期127-127,共1页
目的:探讨CTA脑血流动力学检测在出血性动脉瘤合并心脏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取2014年1月至2017年5月医院收治的出血性动脉瘤合并心脏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患者均给予CT血管成像(CTA)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对采集到... 目的:探讨CTA脑血流动力学检测在出血性动脉瘤合并心脏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取2014年1月至2017年5月医院收治的出血性动脉瘤合并心脏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患者均给予CT血管成像(CTA)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仿真内窥镜(VE)技术进行处理,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Vm)、阻力指数(RI)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将诊断结果与DSA或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60例患者均经DSA诊断,诊断出67个瘤体。其中,单发瘤体47例,双发瘤体10例,3例木见瘤体。瘤体分布:C1—4段动脉蓿27个,前交通动脉瘤11个,大脑前动脉瘤9个,大脑中动脉瘤20个。经CTA诊断发现66个瘤体,确诊56倒,诊断符合率为98.2%。CTA脑血流功力学检测诊断符合率与D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发出血性动脉瘤合并心脏稿患者血液流变学平均血流速,阻力指数.均低干双发患者(P〈0.05).结论:出血性动脉瘤合并心脏病患者采用CTA脑血流动力学诊断效果理想,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A脑血流动力学 出血性动脉瘤 心脏病 彩色多普勒超声
下载PDF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出血性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
5
作者 莫浩伟 《智慧健康》 2024年第17期49-52,共4页
目的观察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出血性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6例出血性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统计手术选用支架类型、术后即刻Raymond分... 目的观察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出血性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6例出血性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统计手术选用支架类型、术后即刻Raymond分级、手术并发症和术后6个月mRS评分。结果36例出血性颅内动脉瘤患者中,Solitaire型支架占38.89%,LVIS型支架占30.56%,Enterpris型支架占25.00%,其他类型支架占5.56%;完全栓塞占72.22%,瘤颈部分未栓塞占16.67%,瘤体不完全栓塞占11.1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其中血管痉挛和缺血事件发生率均为8.33%,出血事件发生率为5.56%,脑积水发生率为2.78%;痊愈占63.89%,显著好转占13.89%,轻度残疾占8.33%,中度残疾和中重度残疾占5.56%,死亡占2.78%。结论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出血性颅内动脉瘤疗效确切,栓塞效果较好,并发症发生率较低,预后改善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性颅内动脉瘤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 临床疗效 并发症 预后
下载PDF
早期手术夹闭与介入栓塞治疗前循环不同部位出血性颅内动脉瘤患者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6
作者 邵明辰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8期0118-0121,共4页
探讨早期手术夹闭与介入栓塞治疗前循环不同部位出血性颅内动脉瘤患者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 选择我院自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因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共计17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动脉瘤位置、形态、临... 探讨早期手术夹闭与介入栓塞治疗前循环不同部位出血性颅内动脉瘤患者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 选择我院自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因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共计17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动脉瘤位置、形态、临床症状、单发多发等给予手术夹闭与介入治疗,对比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1)早期手术夹闭与介入栓塞治疗前循环不同部位出血性颅内动脉瘤,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效果,改善神经损伤因子水平;(2)早期手术夹闭与介入栓塞治疗前循环不同部位出血性颅内动脉瘤,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barthel评分,降低复发风险;(3)早期手术夹闭与介入栓塞治疗前循环不同部位出血性颅内动脉瘤,能够明显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手术夹闭 早期介入栓塞治疗 前循环出血性颅内动脉瘤 疗效 安全性分析
下载PDF
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在前循环出血性颅内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6
7
作者 欧阳新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第23期4014-4015,共2页
目的:观察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在前循环出血性颅内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9年2月我院前循环出血性颅内动脉瘤患者110例,按入院时间分研究组(n=55)、参照组(n=55)。均行介入栓塞术治疗,参照组采用常规护... 目的:观察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在前循环出血性颅内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9年2月我院前循环出血性颅内动脉瘤患者110例,按入院时间分研究组(n=55)、参照组(n=55)。均行介入栓塞术治疗,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采用全程无缝隙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入院时及临手术前焦虑、抑郁程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生活质量。结果:临手术前研究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64%,低于参照组16.36%(P<0.05);护理后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参照组,GQOLI-74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在前循环出血性颅内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术前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减少并发症,同时还可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 前循环出血性颅内动脉瘤 生活质量
下载PDF
Rho激酶抑制剂联合尼莫地平在出血性颅内动脉瘤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及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宁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1年第3期339-340,343,共3页
目的探究Rho激酶抑制剂联合尼莫地平在出血性颅内动脉瘤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我院出血性颅内动脉瘤120例,均行脑动脉瘤栓塞术,其中58例围手术期给予尼莫地平为对照组,另62例围手术期给予Rho激酶... 目的探究Rho激酶抑制剂联合尼莫地平在出血性颅内动脉瘤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我院出血性颅内动脉瘤120例,均行脑动脉瘤栓塞术,其中58例围手术期给予尼莫地平为对照组,另62例围手术期给予Rho激酶抑制剂联合尼莫地平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神经功能缺损(NFI)、意识状态(GCS)、预后情况(GOS)。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3.55%(58/62)高于对照组81.03%(47/58)(P<0.05);治疗后两组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NFI、GCS评分均有所改善,且试验组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较对照组快,NFI评分较对照组低,GCS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试验组GOS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Rho激酶抑制剂联合尼莫地平应用于出血性颅内动脉瘤围术期患者效果确切,可明显提高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性颅内动脉瘤 尼莫地平 RHO激酶抑制剂
下载PDF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出血性脑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探析
9
作者 徐涛 熊龑 +1 位作者 吴丹 万娟 《当代医学》 2019年第23期55-57,共3页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出血性脑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就诊且行手术治疗的68例出血性脑动脉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血管内栓塞术,观察组实施显微外...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出血性脑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就诊且行手术治疗的68例出血性脑动脉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血管内栓塞术,观察组实施显微外科动脉瘤颈夹闭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疼痛评分、预后情况、复发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术后意识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组间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各个时间点,观察组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其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显微外科技术应用于动脉瘤颈夹闭术中,可有效减少出血性脑动脉瘤患者术后并发症,加快术后恢复速度,有利于改善其预后,减少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性动脉瘤 显微外科 动脉瘤颈夹闭术 血管内栓塞术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超声及微血管多勒普超声在检测动脉瘤破裂后血管痉挛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姬中庆 王瑾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23期100-103,共4页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及微血管多勒普超声(MDU)在出血性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2015年10月~2017年5月出血性动脉瘤患者78例,根据就诊顺序编号,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39例。两...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及微血管多勒普超声(MDU)在出血性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2015年10月~2017年5月出血性动脉瘤患者78例,根据就诊顺序编号,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39例。两组均采取开颅手术,动脉瘤夹闭前、后研究组采取MDU实施检测,对照组采取TCD实施检测,针对发生血管痉挛患者,参照探查情况调节动脉瘤夹位置。统计两组治疗情况(动脉瘤夹调整率、再手术率、住院时长)、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ADL)及生活质量(SF-36)分值、预后效果。结果研究组动脉瘤夹调整率(38.46%)高于对照组(17.95%),再手术率(5.13%)低于对照组(20.51%),住院时长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0.26%)低于对照组(28.21%)(P<0.05);术后6个月两组ADL及SF-36分值较术前增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预后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出血性动脉瘤治疗过程中采取MDU实施监测,可及时发现术中夹闭不全或误夹等现象,并对动脉瘤夹位置予以及时调整,利于降低再手术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促使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提高,且能改善患者近期预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多普勒超声 微血管多勒普超声 出血性动脉瘤
下载PDF
血管内栓塞治疗急性出血期颅内动脉瘤 被引量:1
11
作者 孔云龙 刘信基 焦德让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5期342-343,共2页
关键词 血管内栓塞 治疗 急性出血性颅内动脉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