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冻干血小板运用于SD大鼠出血模型止血效果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叶露露 单桂秋 +2 位作者 马静 耿文艳 李艳辉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99-702,共4页
目的观察冻干血小板(FDP)对SD大鼠肝出血模型和股静脉出血模型的止血效果。方法将30只SD大鼠分别标号后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分别为FDP组,云南白药组,空白对照组,每只大鼠均制作肝损伤出血和股静脉出血模型。以止血时间和出血量为监测... 目的观察冻干血小板(FDP)对SD大鼠肝出血模型和股静脉出血模型的止血效果。方法将30只SD大鼠分别标号后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分别为FDP组,云南白药组,空白对照组,每只大鼠均制作肝损伤出血和股静脉出血模型。以止血时间和出血量为监测指标,观察FDP的止血效果。结果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肝损伤出血和股静脉出血模型中,FDP组的止血时间和出血量均明显少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FDP组与云南白药组比较,2组间的止血时间和出血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FDP具有稍优于与云南白药的止血作用,将来它有可能作为1种止血药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干血小板 出血模型 股静脉出血模型 止血时间 出血
下载PDF
采用Ⅳ型胶原酶构建大鼠脑出血模型 被引量:18
2
作者 张艳玲 陈康宁 +1 位作者 邵淑琴 王英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394-1395,共2页
目的 利用Ⅳ型胶原酶构建大鼠脑出血模型 ,并研究血肿形成速度和血肿形成大小的影响因素。方法 使用健康雄性 2 0 0~ 2 5 0gWistar大鼠 ,随机分组 ,分别脑内尾状核注射不同容积Ⅳ型胶原酶 肝素生理盐水溶液、单纯Ⅳ型胶原酶生理盐... 目的 利用Ⅳ型胶原酶构建大鼠脑出血模型 ,并研究血肿形成速度和血肿形成大小的影响因素。方法 使用健康雄性 2 0 0~ 2 5 0gWistar大鼠 ,随机分组 ,分别脑内尾状核注射不同容积Ⅳ型胶原酶 肝素生理盐水溶液、单纯Ⅳ型胶原酶生理盐水溶液、单纯生理盐水 ,于术后 6h、12h、2 4h、3d、7d分别观察冰冻切片连续切片血肿大小。结果 单纯生理盐水注射仅引起 12h内的针道渗血 ,单纯胶原酶生理盐水注射 3d可以形成直径 3mm左右的血肿 ,Ⅳ型胶原酶 肝素生理盐水注射 2 4h可形成直径 3mm左右的血肿。结论 Ⅳ型胶原酶 肝素生理盐水注射可以建立理想稳定的脑出血动物模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Ⅳ型胶原酶 大鼠 出血模型
下载PDF
健脾益气摄血方对辛伐他汀诱导斑马鱼出血模型的止血效果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褚雨霆 朱晓宇 +7 位作者 张雅月 夏波 侯丽 宋如顺 李天天 李春启 董青 陈信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53-859,共7页
目的:观察健脾益气摄血方对辛伐他汀诱导斑马鱼出血的止血效果并与清热凉血方比较。方法:用辛伐他汀0.5μmol/L处理AB系斑马鱼24 h,建立斑马鱼出血模型,在严格盲态实验条件下,在最大非致死量范围内,应用不同浓度实验药物处理出血斑马鱼... 目的:观察健脾益气摄血方对辛伐他汀诱导斑马鱼出血的止血效果并与清热凉血方比较。方法:用辛伐他汀0.5μmol/L处理AB系斑马鱼24 h,建立斑马鱼出血模型,在严格盲态实验条件下,在最大非致死量范围内,应用不同浓度实验药物处理出血斑马鱼,以出血减少率、止血率为主要观察指标,以类似脾气虚特点的血流量、血流量改善率与运动速度、运动改善率为附加指标,综合评价健脾益气摄血方的干预效果。结果:实验药物B1在浓度为500和1 000μg/ml时出血斑马鱼的出血率分别为30%和15%,止血率分别为60%和80%;实验药物B2在浓度为500和1 000μg/ml时出血斑马鱼出血率分别为45%和40%,止血率分别为40%和47%。表明在降低斑马鱼出血率与止血效果两方面实验药物B1优于实验药物B2。在相等浓度下,在提高出血斑马鱼血流量与血流量改善率两方面实验药物B1优于实验药物B2。在相等浓度下,在促进斑马鱼运动速度与提高斑马鱼运动改善率方面实验药物B1优于实验药物B2。结论:健脾益气摄血方对辛伐他汀诱导的斑马鱼出血有良好的止血效果,并能够改善出血斑马鱼血流量与提高运动速度,为健脾益气摄血方治疗脾不统血证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益气摄血方 辛伐他汀 斑马鱼 出血模型 止血效果
下载PDF
胶艾汤与四物汤对子宫出血模型大鼠保血功效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郑传柱 贾梅 +5 位作者 李慧 张丽 姚卫峰 宿树兰 唐于平 丁安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39-740,共2页
胶艾汤首载于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四物汤首载于唐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由胶艾汤减阿胶、艾叶和甘草三味,干地黄易为熟地,芍药定为白芍而成。胶艾汤衍化为四物汤,主治病症由漏下、半产出血及妊娠下血、妊娠腹痛衍化为血... 胶艾汤首载于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四物汤首载于唐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由胶艾汤减阿胶、艾叶和甘草三味,干地黄易为熟地,芍药定为白芍而成。胶艾汤衍化为四物汤,主治病症由漏下、半产出血及妊娠下血、妊娠腹痛衍化为血虚血瘀、月经不调。前期试验研究表明胶艾汤衍化为四物汤后活血功效增强[1],本实验采用子宫出血动物模型评价胶艾汤衍化为四物汤前后的保血效应,以期为阐明两方衍化配伍机制[2]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艾汤 四物汤 子宫出血模型 衍化方 止血 配伍
下载PDF
大鼠脑内囊出血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戴如飞 刘宁 +3 位作者 王东 赵春生 朱风仪 吴幼章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19-620,632,共3页
目的:建立和评价大鼠脑内囊出血模型。方法:35只SD大鼠分为实验组30只及假手术组5只。通过立体定向术向实验组大鼠脑内囊注入自体血制成脑内囊出血模型。观察此模型的组织形态学、神经功能及体感诱发电位(SEPs)改变。结果:实验组病理形... 目的:建立和评价大鼠脑内囊出血模型。方法:35只SD大鼠分为实验组30只及假手术组5只。通过立体定向术向实验组大鼠脑内囊注入自体血制成脑内囊出血模型。观察此模型的组织形态学、神经功能及体感诱发电位(SEPs)改变。结果:实验组病理形态学表现为左侧内囊区不规则或椭圆形血凝块,大致有一个低倍视野范围,出血灶边缘脑组织疏松水肿,病变明显重于假手术组。神经病学评分为(2.74±0.46)分,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SEPs显示,实验组各波潜伏期较手术前和假手术组明显延迟(P<0.05)。结论:用立体定向术回注自体血制成大鼠脑内囊出血模型更接近临床脑出血,且方法简便,重复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 内囊 内囊出血模型 大鼠
下载PDF
DSA介入下制作犬脑出血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周玉滕 李红卫 +3 位作者 石义亭 李培永 温冰涛 赵毅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5年第12期1092-1095,共4页
目的:探讨建立与人类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相似、稳定可靠、重复性好的犬ICH模型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健康家犬45只,经股动脉插管DSA下,导丝经导管进入并刺破大脑中动脉.制作ICH模型,以成功后2h脑CT检查结果确定血肿部... 目的:探讨建立与人类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相似、稳定可靠、重复性好的犬ICH模型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健康家犬45只,经股动脉插管DSA下,导丝经导管进入并刺破大脑中动脉.制作ICH模型,以成功后2h脑CT检查结果确定血肿部位并计算血肿体积,观察24h内血肿体积变化及犬死亡情况.结果:45只犬脑出血部位均在基底节区或临近颞叶;血肿体积2.1~4ml者明显多于4.1~5ml、1.5~2ml及≥5ml者(P均<0.01);体积为4.1~5ml者明显多于1.5~2ml及≥5ml者(P均<0.01);血肿≤4ml破入脑室者明显少于≥4.1ml者(P<0.01),前者24h无1只死亡,明显少于后者(P<0.01).结论:DSA介入下制作犬ICH模型,血肿部位合适、大小适中、模型稳定、破入脑室及死亡率均低,更接近于人类I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脑出血模型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生地炭对外感热毒出血模型大鼠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娴 卫向龙 秦卫卫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34-537,共4页
目的:建立符合中医辨证用药特点的外感热毒出血大鼠模型,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生地炭凉血止血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内毒素(LPS)同时皮下注射干酵母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外感热毒出血大鼠模型,观察大鼠肛温的变化,测定全血和血浆黏度... 目的:建立符合中医辨证用药特点的外感热毒出血大鼠模型,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生地炭凉血止血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内毒素(LPS)同时皮下注射干酵母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外感热毒出血大鼠模型,观察大鼠肛温的变化,测定全血和血浆黏度,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含量,肉眼观察大鼠舌、肺、胃、肝、肾组织学变化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舌色稍红,胃黏膜无明显损伤,双侧肺脏色泽灰黯,黯红色瘀斑瘀点较多见,肺叶表面有较多出血部位,多呈点状、条索状和圆斑状;肝脏、肾脏均可见瘀血点。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腹腔注射LPS同时皮下注射干酵母4 h后肛温有所升高(P<0.05),造模给药6 h后,肛温明显升高(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全血高切、中切、低切黏度明显增加(P<0.05),血浆黏度明显增加(P<0.05);PT、TT、APTT延长(P<0.05),FIB含量相对增加(P<0.05)。生地炭组在造模6 h后明显降低了肛温(P<0.05),明显降低了全血高切、中切、低切黏度(P<0.05),显著降低了血浆黏度(P<0.01);明显缩短PT、TT、APTT(P<0.05),降低FIB含量(P<0.05);生地炭组舌象和胃黏膜正常,肝脏、肺脏、肾脏形态结构均基本正常,肝脏、肾脏无明显瘀血,肺泡壁毛细血管有轻微瘀血,肺泡腔内有少量的渗出液。结论:生地炭通过影响内、外源性凝血途径、降低FIB含量,降低全血高切、中切、低切黏度及血浆黏度,共同发挥了凉血止血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地炭 外感热毒 出血模型 凉血止血
下载PDF
针刺对急性脑出血模型鼠微血管形态学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郑健刚 杜元灏 石学敏 《天津中医药》 CAS 2004年第5期368-370,共3页
[目的]从微血管角度揭示针刺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从心脏以恒压灌入碳素墨水与甲醛混合液 ,显示血肿区周围微血管的形态 ,使用光镜观测与图形分析。[结果]脑出血后 ,可见血肿区周围充盈显影的血管数目减少 ,以一级血管显影... [目的]从微血管角度揭示针刺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从心脏以恒压灌入碳素墨水与甲醛混合液 ,显示血肿区周围微血管的形态 ,使用光镜观测与图形分析。[结果]脑出血后 ,可见血肿区周围充盈显影的血管数目减少 ,以一级血管显影为主 ,血管面积总和急剧下降 ,对照组各时相充盈显影血管总数目和显影血管面积总和均有提高 ,与模型组各时相相比 ,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针刺治疗处理后 ,血肿周围区满布一级血管及分支血管 ,有些已逆行伸入到血肿区 ,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血肿区内血管及其周围区血管的增多 ,可为血肿区提供纤溶活性物质 ,促使血肿的进一步溶解 ,这可能是针刺治疗脑出血促进血肿吸收的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急性脑出血模型 微血管形态学 图形分析
下载PDF
小鼠剪尾出血模型的优化 被引量:6
9
作者 田靖 崔庆华 +4 位作者 郭平 张志晓 冯子良 郑颖 范泉水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17年第1期40-45,共6页
喃要]目的探讨小鼠剪尾出血模型在凝血药物体内评价过程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传统鼠尾出血模型实验过程进行考察和比较分析,对小鼠剪尾模型制备方法进行优化,建立了一种可快速准确检测鼠尾出血量和出血时间的方法。并利用商品化凝血... 喃要]目的探讨小鼠剪尾出血模型在凝血药物体内评价过程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传统鼠尾出血模型实验过程进行考察和比较分析,对小鼠剪尾模型制备方法进行优化,建立了一种可快速准确检测鼠尾出血量和出血时间的方法。并利用商品化凝血酶药物苏灵验证了该方法在凝血药物药效学评价中的有效性,对鼠尾出血量(出血时间)与小鼠凝血时间指标的敏感性比较也显示了此模型的优越性。结果优化后的鼠尾出血模型可对小鼠出血量进行低至微升级的精确检测,通过一定时间间隔的出血量来确定出血终点的方法,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实验中的人为误差。该模型操作简便、易于使用,可以敏感且有效模拟体外创伤的动物模型,在评价凝血药物的药效中发挥作用。结论小鼠剪尾出血模型可以敏感反应凝血药物的体内作用,可作为凝血药物初步筛选和评价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剪尾出血模型 创伤模拟 出血 出血时间
下载PDF
胶原酶与自体血建立脑出血模型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炜 黄树武 +5 位作者 高玉广 何青 何乾超 黄德庆 张元侃 刘泰 《药学研究》 CAS 2015年第12期692-695,共4页
目的比较胶原酶脑出血模型与自体血脑出血模型的稳定性。方法分别采用胶原酶和自体血注入大鼠尾状核建立脑出血模型,比较两组模型死亡率、神经功能缺陷评分、脑组织水含量、血肿大小、神经元细胞凋亡的差异。结果假手术组术后神经功能... 目的比较胶原酶脑出血模型与自体血脑出血模型的稳定性。方法分别采用胶原酶和自体血注入大鼠尾状核建立脑出血模型,比较两组模型死亡率、神经功能缺陷评分、脑组织水含量、血肿大小、神经元细胞凋亡的差异。结果假手术组术后神经功能缺陷评分、脑水含量、血肿体积、神经元细胞凋亡数量未见明显变化;胶原酶组成功率高于自体血组(P<0.05);两组死亡率基本一致。胶原酶模型组24 h、3 d、7 d时间点神经功能缺陷、脑水含量、血肿体积、神经元细胞凋亡数量均明显高于自体血模型组(P<0.05)。结论胶原酶脑出血模型较自体血脑出血模型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酶 自体血 出血模型 神经功能缺陷 凋亡
下载PDF
生地炭对阴虚内热出血模型大鼠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娴 卫向龙 秦卫卫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417-2420,共4页
目的:通过建立符合中医辨证用药特点的阴虚内热出血大鼠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生地炭凉血止血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干姜水煎剂灌胃,并以5%乙醇代替自由饮水相结合的方法建立阴虚内热出血大鼠模型,观察大鼠肛温的变化,测定全血和血... 目的:通过建立符合中医辨证用药特点的阴虚内热出血大鼠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生地炭凉血止血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干姜水煎剂灌胃,并以5%乙醇代替自由饮水相结合的方法建立阴虚内热出血大鼠模型,观察大鼠肛温的变化,测定全血和血浆黏度,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含量,肉眼观察大鼠舌、肺、胃、肝、肾组织学变化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舌色稍红,胃黏膜无明显损伤,双侧肺脏色泽灰暗,暗红色瘀斑瘀点较多见,肺叶表面有较多出血部位,多呈点状、条索状和圆斑状;肝脏、肾脏均可见瘀血点。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灌胃干姜水煎剂及5%乙醇代替自由饮水7 d后,肛温有所升高(P<0.05),造模给药14 d后,肛温明显升高(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全血高切、中切、低切黏度明显增加(P<0.05),血浆黏度明显增加(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PT、TT、APTT延长(P<0.05),FIB含量相对增加(P<0.05),以上指标共同表明造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生地黄组在给药13 d后明显降低了肛温(P<0.01),表明生地黄发挥了其清热凉血的作用。阳性对照组和生地炭组降低肛温的效果不与模型组比较,生地炭组明显降低了全血高切、中切、低切黏度(P<0.05),显著降低了血浆黏度(P<0.01);与模型组比较生地炭组能明显缩短PT、TT、APTT(P<0.05),降低FIB含量(P<0.05);生地炭组舌象和胃黏膜正常,肝脏、肺脏、肾脏形态结构均基本正常,肝脏、肾脏无明显瘀血,肺脏有轻微瘀血。结论:生地炭通过影响内、外源性凝血途径、降低FIB含量,降低全血高切、中切、低切黏度及血浆黏度,共同发挥了凉血止血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地炭 阴虚内热 出血模型 凉血止血
下载PDF
脑出血模型大鼠脑组织脑红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昊 李世英 张晋霞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8年第7期1075-1077,共3页
目的探讨脑出血模型大鼠脑组织脑红蛋白的表达。方法随机将55只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5只)、脑出血组(25只)和假手术组(25只)。采用立体定向自体血注入大鼠尾状核建立脑出血模型(假手术组注入生理盐水),模型建立后2,12,24,48和72h5个时间... 目的探讨脑出血模型大鼠脑组织脑红蛋白的表达。方法随机将55只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5只)、脑出血组(25只)和假手术组(25只)。采用立体定向自体血注入大鼠尾状核建立脑出血模型(假手术组注入生理盐水),模型建立后2,12,24,48和72h5个时间点分别处死大鼠5只,用RT-PCR方法检测不同时间点脑组织内脑红蛋白的表达。结果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提示脑出血组术后2h脑组织内脑红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开始增高,48h达到高峰,72h开始下降,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脑出血后脑内脑红蛋白表达上调,提示脑红蛋白可能对脑出血继发神经损伤起重要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 脑红蛋白 脑组织 出血模型 大鼠
下载PDF
大鼠脑出血模型制备的体会 被引量:10
13
作者 朱文焕 周岱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2009年第5期13-14,共2页
目的:探讨大鼠脑出血模型制备过程中几点改进意见及意义。方法:应用立体定向技术及本文改进了的方法制备大鼠尾状核脑出血模型156例,脑出血量分别为50μl,75μl,100μl。结果:制作的156例脑出血模型中13例不成功,成功率91.7%。与Nath等... 目的:探讨大鼠脑出血模型制备过程中几点改进意见及意义。方法:应用立体定向技术及本文改进了的方法制备大鼠尾状核脑出血模型156例,脑出血量分别为50μl,75μl,100μl。结果:制作的156例脑出血模型中13例不成功,成功率91.7%。与Nath等在1987年制作的脑出血模型成功率93%相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本文制作大鼠尾状核脑出血模型的方法和技术已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有较大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 出血模型 制作
下载PDF
FD-Nd:YAG532激光制作眼内出血模型的体会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晟 梁凤鸣 +1 位作者 王明芳 陈博宇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00年第1期10-11,共2页
关键词 激光制作 眼内出血模型
下载PDF
安脑平冲片对大鼠脑出血模型血清中NSE、S100b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德生 刘利娟 +2 位作者 胡华 陈瑶 钟捷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3年第7期565-568,共4页
目的:观察安脑平冲片对大鼠脑出血模型血清NSE、S100b浓度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将其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安脑平冲片组、吡拉西坦组,观察脑出血后24h、48h、72h、120h血清中NSE、S100b浓度变化。结果:造模组术后各时间... 目的:观察安脑平冲片对大鼠脑出血模型血清NSE、S100b浓度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将其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安脑平冲片组、吡拉西坦组,观察脑出血后24h、48h、72h、120h血清中NSE、S100b浓度变化。结果:造模组术后各时间点NSE、S100b浓度均较假手术组增高,P均<0.01;24h时模型组、安脑平冲片组、吡拉西坦组各组之间NSE、S100b浓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48h、72h、120h安脑平冲片组NSE、S100b浓度较模型组降低,P<0.01;第48h、72h、120h吡拉西坦组NSE、S100b浓度亦较模型组降低,P<0.05;第48h、72h、120h,安脑平冲片组血清NSE、S100b浓度较吡拉西坦组降低,P<0.05。结论:安脑平冲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清NSE、S100b浓度,可能对脑损伤后脑神经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脑平冲片 大鼠脑出血模型 NSE S100B 神经保护 药理实验
下载PDF
脑血清颗粒对实验性家兔脑出血模型凝血指标的影响
16
作者 林亚明 淤泽溥 +5 位作者 饶高雄 潘琦 董晓云 蔡铮 孙创斌 崔永峰 《中国中医急症》 2002年第3期209-209,共1页
目的通过对凝血指标(PT、APTT、TT)的测定观察脑血清颗粒对脑出血家兔的治疗作用。方法复制兔脑出血模型,设脑血清颗粒治疗组、清开灵对照组、脑出血模型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结果各组间凝血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脑血清... 目的通过对凝血指标(PT、APTT、TT)的测定观察脑血清颗粒对脑出血家兔的治疗作用。方法复制兔脑出血模型,设脑血清颗粒治疗组、清开灵对照组、脑出血模型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结果各组间凝血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脑血清颗粒对脑出血家兔的凝血指标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清颗粒 兔脑出血模型 出血实验 凝血时间
下载PDF
一种简易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的建立
17
作者 万丽丹 祝高春 +1 位作者 邵立健 林雪群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57-457,共1页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 出血模型 病理生理机制 动物模型 卒中类型 临床常见 临床研究 视神经孔 死亡率
下载PDF
单纤丝血管内穿刺法兔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建立的稳定性分析
18
作者 尹剑 钟鸣 +4 位作者 谭显西 陈伟健 杨运俊 王宏清 贾秀芬 《浙江医学》 CAS 2009年第6期769-771,876,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单纤丝血管内穿刺法建立兔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将58只日本大耳兔随机分成3组,其中A组(12只)用于进行颈动脉系统血管造影,以观察颈动脉系统的走行特点及分支情况;B组(8只)为假手术组;C组(3... 目的探讨应用单纤丝血管内穿刺法建立兔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将58只日本大耳兔随机分成3组,其中A组(12只)用于进行颈动脉系统血管造影,以观察颈动脉系统的走行特点及分支情况;B组(8只)为假手术组;C组(36只)用于观察单纤丝血管内穿刺法制作兔SAH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模型制作成功后,按出血时间分为出血后6h、12h组和24h组,利用多层螺旋CT平扫和CT灌注成像对各组模型动物的SAH进行评估,并行兔脑血管造影评价出血情况。结果出血6hCT平扫兔SAH明显,脑血管造影可见明显弥散影;出血24h组CT灌注成像显示脑血流量、脑血容量下降及平均通过时间延长。结论应用单纤丝血管内穿刺法建立的兔急性SAH模型结果可靠且具有可操作性和可重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纤丝血管内穿刺 兔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 脑血管造影 CT灌注成像
下载PDF
大鼠脑出血模型在细胞移植治疗中枢神经损伤中的应用
19
作者 傅佳峰 诸葛启钏 《医学综述》 2007年第4期257-259,共3页
脑出血模型自建立至今已有近40年时间,模型制作方法及研究方向均有巨大的变化。目前,大鼠脑出血模型主要用于细胞移植治疗中枢神经损伤方面的研究。胶原酶与自体血注入大鼠尾状核建立的脑出血模型是常用的方法;胶原酶具有制作方法简单... 脑出血模型自建立至今已有近40年时间,模型制作方法及研究方向均有巨大的变化。目前,大鼠脑出血模型主要用于细胞移植治疗中枢神经损伤方面的研究。胶原酶与自体血注入大鼠尾状核建立的脑出血模型是常用的方法;胶原酶具有制作方法简单的特点,自体血模型的特点是其更接近临床过程。脑出血模型制作成功后可以从大鼠行为学和组织学变化两方面来评价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脑出血的疗效。脑出血模型无论从疾病的发生率和严重性来讲,还是该模型的稳定性及重复性角度来讲,都是细胞移植治疗中枢神经损伤的重要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模型 细胞移植 神经干细胞 嗅鞘细胞
下载PDF
乳胞素对SD大鼠脑出血模型神经新生的影响及机制
20
作者 陈勇 高林 +1 位作者 耿利娇 贺维亚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年第3期10-12,共3页
目的探讨UPS抑制剂乳胞素(lactacystin)对SD大鼠脑出血模型神经新生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Ⅶ型胶原酶诱导SD大鼠脑出血模型,分为对照组(A组),乳胞素处理组(B组),每组各20只;造模成功后第1~7天B组腹腔注射1mg/(kg.d)的乳胞素,A... 目的探讨UPS抑制剂乳胞素(lactacystin)对SD大鼠脑出血模型神经新生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Ⅶ型胶原酶诱导SD大鼠脑出血模型,分为对照组(A组),乳胞素处理组(B组),每组各20只;造模成功后第1~7天B组腹腔注射1mg/(kg.d)的乳胞素,A组腹腔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第3周断头处死SD大鼠,以组织化学方法结合灰度值半定量检测泛素-蛋白酶体系统活性表达,采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法检测转录因子-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含量,利用抗Brdu单克隆抗体,显示纹状体区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与A组比较,B组泛素-蛋白酶体系统活性明显下降,损毁侧纹状体内NF-κB含量含量明显减少,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能力增强(P〈0.01)。结论乳胞素有利于SD大鼠脑出血模型神经新生,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泛素-蛋白酶体,调控NF-κB含量,减少神经元凋亡,促进神经元新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胞素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 转录因子-核因子-κB 出血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