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轨道交通远郊区段计划性停运对常乘客的转移影响
1
作者 李洪运 江志彬 +2 位作者 谷金晶 刘伟 王炳勋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2-222,共11页
轨道交通网络中乘客的出行受网络结构和运营状况变化的影响,个体出行偏好对这些变化的响应也各异。为分析轨道交通远郊区段计划性停运对常乘客的出行转移影响,本文提出考虑转移类型和转移比例的乘客出行特征刻画方法,结合时段属性生成... 轨道交通网络中乘客的出行受网络结构和运营状况变化的影响,个体出行偏好对这些变化的响应也各异。为分析轨道交通远郊区段计划性停运对常乘客的出行转移影响,本文提出考虑转移类型和转移比例的乘客出行特征刻画方法,结合时段属性生成乘客特征—时序(FeatureTemporal,F-T)矩阵;通过改进的欧氏距离计算F-T矩阵间的相似性,实现F-T矩阵的相似性度量;提出一种基于相似度矩阵的K-Means聚类和层次聚类相结合的两步聚类方法(Two-step Clustering of K-Means Clustering and Hierarchical Clustering,KMHC)划分乘客影响群体,分析影响乘客出行转移的因素;以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昆山段停运作为实例,对本文方法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昆山段停运后,常乘客呈现出5种主要的出行转移影响群体,占常乘客总数的94.4%;各影响群体的转移距离、通勤时间和出行频率差异明显,是影响区段停运后常乘客出行选择的重要因素。本文方法可为其他计划性停运场景提供借鉴和参考,也可为区段停运后的网络客流变化预测,行车和客运组织方案优化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出行转移 KMHC聚类 区段计划性停运 F-T矩阵
下载PDF
出行方式转移行为意向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静 周晨静 《交通工程》 2023年第3期89-96,106,共9页
为明确小汽车出行者向绿色出行方式转移的意向及影响因素,本研究选择了北京各行政区的部分居住区、就业区、商圈进行了调研.按照出行目的将出行分为通勤/通学和购物休闲2种类型,并基于问卷结果分析了小汽车出行者的出行意向及出行原因,... 为明确小汽车出行者向绿色出行方式转移的意向及影响因素,本研究选择了北京各行政区的部分居住区、就业区、商圈进行了调研.按照出行目的将出行分为通勤/通学和购物休闲2种类型,并基于问卷结果分析了小汽车出行者的出行意向及出行原因,然后,从个人经济社会属性、出行特征、出行态度与偏好3个方面选择了特征向量并建立了二元logit模型分别对小汽车通勤者和小汽车购物/休闲者进行出行方式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私家车自由灵活度、舒适度是出行者选择其出行的重要原因;其次,年龄、职业、私家车使用次数、出行时间、出行距离、对绿色出行的偏好和态度均会影响通勤者的出行方式选择,而对于购物/休闲出行,出行转移意愿影响因素较少,可能在于通勤/通学者对出行效率的要求较高,而购物/休闲者出行时间、出行距离等均为自主选择.本文研究结果能为实施引导小汽车出行者绿色出行方式转移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规划 出行行为 公共交通 出行方式转移 绿色交通
下载PDF
出行方式转移行为特征分析——以北京市为例
3
作者 涂强 刘思杨 《城市交通》 2023年第6期38-44,15,共8页
对规划与政策可控变量组合情景下的转移行为特征实证分析在现有出行方式转移研究中较为少见。以北京市为例,对3 351名出行者进行出行方式转移意向调查(SP调查),识别出4类转移意愿群体。首先分析出行时间比和停车费用两个变量对不同群体... 对规划与政策可控变量组合情景下的转移行为特征实证分析在现有出行方式转移研究中较为少见。以北京市为例,对3 351名出行者进行出行方式转移意向调查(SP调查),识别出4类转移意愿群体。首先分析出行时间比和停车费用两个变量对不同群体的影响。然后,对比不同组合情景下出行方式转移率的变化,以反映公共交通出行效率改善和小汽车使用成本提高对不同群体出行方式转移意愿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降低出行时间比对于提高公共交通乘客依赖度和减少乘客流失效果较好,但是很难吸引对小汽车高度依赖的出行者;提高停车费用对于引导摇摆群体从小汽车出行向公共交通转移效果显著。两个变量所产生的出行方式转移率受到现状基准值的影响,在制定政策时需统筹考虑两者的互动关系。最后,提出应结合出行调查数据制定分区域、分群体、分目的的公共交通吸引力提升策略,探索精细化、可实施、重统筹的公共交通发展及交通治理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交通 小汽车 SP调查 出行方式转移 出行时间比 停车费用 北京市
下载PDF
基于公交优先的小汽车出行向公交转移模型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左忠义 杨广川 邵春福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4-130,共7页
在实施公交优先政策时,往往因没有对公交专用道和社会车道所应分担的交通量做出正确的估算而造成道路资源的浪费,以至于无法真正实现公交优先的目的.本文以公交车与社会车辆的行程速度差异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设置公交专用道后两种交通... 在实施公交优先政策时,往往因没有对公交专用道和社会车道所应分担的交通量做出正确的估算而造成道路资源的浪费,以至于无法真正实现公交优先的目的.本文以公交车与社会车辆的行程速度差异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设置公交专用道后两种交通方式间的转移情况,在保证公交车服务水平的前提下基于路阻函数研究了不同公交车比例下公交车和社会车辆的行程速度曲线,并确立了小汽车向公交车的转移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针对不同的居民出行量及模型参数值,公交车在一定的比例范围内时小汽车用户选择公交出行,并使道路交通系统达到最优.该模型可应用于城市现有道路改造时公交专用道设置及确定公交车发车间隔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出行方式转移 行程速度 公交专用道 路阻函数
下载PDF
模拟量子跃迁的出行方式转移模型 被引量:6
5
作者 姚荣涵 王殿海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1-115,共5页
为定量描述出行方式转移规律,分析了出行方式转移与量子跃迁的相似特性,根据量子能级跃迁理论建立了出行方式转移模型,通过分析长春市居民出行调查数据,推导了出行方式转移的多项式拟合公式,分别采用2~4次多项式标定了拟合系数,并且进... 为定量描述出行方式转移规律,分析了出行方式转移与量子跃迁的相似特性,根据量子能级跃迁理论建立了出行方式转移模型,通过分析长春市居民出行调查数据,推导了出行方式转移的多项式拟合公式,分别采用2~4次多项式标定了拟合系数,并且进行了相关性检验.数据验证结果表明:某种出行方式向其他方式转移时,距离差与收入差的函数关系符合常数项为0的2次或高次多项式拟合公式;2次多项式拟合任意出行方式向其他方式转移所得到的复相关系数均在0.9000以上,3次或4次多项式拟合所得到的复相关系数均为1.0000.这证明模拟量子跃迁的出行方式转移模型可以定量描述任意出行方式向其他出行方式转移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规划 居民重组 量子跃迁理论 出行方式转移 能级
下载PDF
上海轨道交通6号线客运走廊出行方式转移和出行者效用变化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吴娇蓉 王昊 梁丽娟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3-38,共6页
通过对上海轨道交通6号线所在的城市客运走廊出行者的612份出行问卷调查数据得出:由常规道路公交向轨道交通6号线转移的出行者达78%;不论乘客选择常规道路公交还是轨道交通,时间因素仍然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交通费用因素对转换轨道交... 通过对上海轨道交通6号线所在的城市客运走廊出行者的612份出行问卷调查数据得出:由常规道路公交向轨道交通6号线转移的出行者达78%;不论乘客选择常规道路公交还是轨道交通,时间因素仍然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交通费用因素对转换轨道交通方式的敏感性并不突出。分析了同一起终点乘客的出行时间、出行费用等因素对效用变化的单独影响和联合影响,以寻找客运方式转变的深层次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客运走廊 出行方式转移 效用 变化
下载PDF
基于潜变量RF的通勤高峰期小汽车出行方式向公交转移行为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韩皓 谢天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1-218,共8页
为缓解城市的交通拥堵,科学合理的引导小汽车出行者改乘公共交通出行显得尤为重要。以通勤出行者为研究对象,引入了有关价值观念的扩展心理潜变量,并建立了基于扩展TPB理论的潜变量MIMIC模型,分析了小汽车和公交出行方式下各潜变量之间... 为缓解城市的交通拥堵,科学合理的引导小汽车出行者改乘公共交通出行显得尤为重要。以通勤出行者为研究对象,引入了有关价值观念的扩展心理潜变量,并建立了基于扩展TPB理论的潜变量MIMIC模型,分析了小汽车和公交出行方式下各潜变量之间的关系。然后,考虑随机森林算法有鲁棒性好、泛化能力强的优势,构建了带有心理潜变量的MIMIC-RF出行方式转移模型,通过实证结果得到有潜变量的模型比传统的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效果。因此,可借助该模型进行敏感度分析,结合关键影响因素的变化探究通勤者选择小汽车出行方式向公交转移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勤出行 公共交通 出行方式转移 扩展计划行为理论 随机森林
下载PDF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小汽车向自行车出行分阶段转移过程 被引量:6
8
作者 舒诗楠 边扬 +2 位作者 荣建 李爽 马俊来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73-380,共8页
以跨理论模型为基础,对10个社区的出行者开展问卷调查,将转移行为划分为前意向、意向、准备、行动与维持5个阶段.基于此,针对前后相邻的2个阶段,利用混合选择模型构建4个分阶段模型,刻画分阶段转移过程,研究个人特征、出行特征、客观环... 以跨理论模型为基础,对10个社区的出行者开展问卷调查,将转移行为划分为前意向、意向、准备、行动与维持5个阶段.基于此,针对前后相邻的2个阶段,利用混合选择模型构建4个分阶段模型,刻画分阶段转移过程,研究个人特征、出行特征、客观环境、主观心理与小汽车限制措施对于推进不同阶段间转移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小汽车限制措施仅能促进行为意向的产生;主观心理与客观环境的影响阶段不同,说明柔性措施与硬性措施的作用阶段不同;感知环境障碍作用于每个阶段,而客观环境仅作用于2个阶段,说明客观环境改善后通过配合宣传推广让出行者感知到自行车出行环境的改善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行方式转移 混合选择模型 自行车出行 跨理论模型 短距离出行
下载PDF
天气影响下的节假日高速公路出行量短期预测
9
作者 李林锋 邱廷铨 +3 位作者 唐昌林 罗佳晨 周勇 林涛 《交通与运输》 2023年第6期70-75,共6页
为支撑节假日高速公路出行需求的提前管控与出行规划,提出一种考虑天气因素对节假日出行影响的高速公路出行量短期预测方法。首先,基于历史节假日期间的天气数据和高速公路收费站进出站流量数据,标定不同天气类型对交通出行的影响系数;... 为支撑节假日高速公路出行需求的提前管控与出行规划,提出一种考虑天气因素对节假日出行影响的高速公路出行量短期预测方法。首先,基于历史节假日期间的天气数据和高速公路收费站进出站流量数据,标定不同天气类型对交通出行的影响系数;其次,建立多元线性回归与出行时间转移模型,以历史节假日数据为特征,节假日期间出行需求总量为整体,利用天气数据修正节日期间每日的出行需求量变化趋势,实现短期的节假日出行需求量预测;最后,利用福建高速路网和出行数据,面向不同于历史出行趋势的非典型节假日预测问题,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日均交通量预测精度达到95.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流量预测 出行时间转移 高速公路 节假日 天气
下载PDF
居民公交出行OD预测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淑芝 朱永刚 赵贝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2010年第2期88-92,共5页
在应用"四步骤法"进行居民公交出行OD预测中,为了提高出行分布与方式划分预测的精度,本文分别提出了交通阻抗确定新方法和交通小区间公交出行量预测方法.本文利用各小区内道路节点之间的最短路距离确定小区内及小区间的交通阻... 在应用"四步骤法"进行居民公交出行OD预测中,为了提高出行分布与方式划分预测的精度,本文分别提出了交通阻抗确定新方法和交通小区间公交出行量预测方法.本文利用各小区内道路节点之间的最短路距离确定小区内及小区间的交通阻抗.该方法有效避免了传统交通阻抗确定方法的缺陷,将其应用于重力模型预测居民出行分布,预测精度有所提高.在获得现状居民出行特征的基础上,利用马尔可夫链法预测未来年公交出行总量,然后利用公交出行距离转移曲线具体预测各小区之间的公交出行比例,利用该比例结合公交出行总量获得公交出行OD.该法可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城市规划、政策等因素对预测结果的影响,其预测结果更加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公交OD 重力模型 马尔可夫链 公交出行距离转移曲线
下载PDF
公交实时信息化服务对乘客出行行为意向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钱依楠 申华鹏 +2 位作者 吴静娴 韩印 刘宇洁 《物流技术》 2022年第2期69-72,87,共5页
为了解城市公交信息化服务对公交乘客出行方式转移的影响,以上海市杨浦区为例,进行关于公交信息化服务下乘客出行方式转移的调查,获取个人属性、公交出行经历、公交出行评价、出行方式转移意向以及公交信息服务需求等信息。从公交信息... 为了解城市公交信息化服务对公交乘客出行方式转移的影响,以上海市杨浦区为例,进行关于公交信息化服务下乘客出行方式转移的调查,获取个人属性、公交出行经历、公交出行评价、出行方式转移意向以及公交信息服务需求等信息。从公交信息使用者角度,重点关注公交信息化服务对乘客出行方式转移的影响,分别构建信息化服务情境下(公交到站时间与计划出发时间相差过大和车辆未在提示的时间内到达)的公交出行方式转移二项logit模型。模型结果表明:乘客平均候车时间、是否经常使用公交到站服务、是否有道路拥挤车辆未按时进站等原因而产生出行延误的经历、公交信息准确性评价与是否有必要提示同公交线路连续班次的到站时间等因素对不同情景下的乘客出行方式转移具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出行方式转移 二项logit模型 公交信息化服务 意向调查
下载PDF
基于混合选择模型的绿色就医出行方式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晨静 聂欣月 +1 位作者 戴冀峰 冉越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33-542,共10页
为增加医院绿色就医出行吸引力,探究医院周边交通基础设施配置对绿色就医出行方式选择行为意向的影响,采用问卷调查法获取就医出行者个人属性、出行特征、客观环境、政策措施与出行行为方式选择心理意向特征之间关联数据,基于扩展计划... 为增加医院绿色就医出行吸引力,探究医院周边交通基础设施配置对绿色就医出行方式选择行为意向的影响,采用问卷调查法获取就医出行者个人属性、出行特征、客观环境、政策措施与出行行为方式选择心理意向特征之间关联数据,基于扩展计划行为理论模型和离散选择模型构建混合分析模型,开展变量影响及影响路径分析.最后总结梳理了医院周边慢行交通出行设施一体化配置方法.结果表明:医院周边慢行出行环境服务水平、慢行道路网密度对绿色就医出行方式选择意向呈正向影响关系,而公交站点布设距离则对绿色就医意向呈负向影响关系,说明改善医院周边慢行交通环境、建立慢行系统和公交系统一体化是促进选择意向转移的重要手段.该研究为城市医院地区街道更新提供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划行为 出行方式转移 潜变量 混合选择模型 绿色出行 就医出行
下载PDF
社会规范对城市交通方式选择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栋 杨晓光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6-21,42,共7页
为探索如何促进城市居民自愿向可持续出行方式转移,本研究引入社会心理学中'社会规范'的概念.在对其细分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同内化程度的社会规范影响个体出行行为的路径模型.通过网络调查获得上海居民的意愿及出行行为数据,采用l... 为探索如何促进城市居民自愿向可持续出行方式转移,本研究引入社会心理学中'社会规范'的概念.在对其细分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同内化程度的社会规范影响个体出行行为的路径模型.通过网络调查获得上海居民的意愿及出行行为数据,采用logistic和线性回归的方法验证了假设.结果表明,主观规范、个体规范直接影响个体公共交通出行意愿并进而影响其公交出行频次;而描述性规范对公交出行意愿既有直接影响,也有通过'私家车保有'中介的间接影响,同时还直接影响公交使用频次;个体的私家车购置行为,则主要受到月收入和描述性规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出行方式转移 回归分析 社会规范 交通需求管理
下载PDF
降雨天气下公路出行者出行方式转移模型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凡 韩志玲 +2 位作者 陈艳艳 李佳贤 崔玮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5-111,130,共8页
降雨会导致公众出行方式选择行为发生改变,出行方式选择行为是交通需求预测的重要基础理论。为探究降雨天气下致使公路出行者出行方式发生转移的影响因素及转移的其他出行方式的概率,以公路出行者在降雨天气下对使用小汽车、高铁、客运... 降雨会导致公众出行方式选择行为发生改变,出行方式选择行为是交通需求预测的重要基础理论。为探究降雨天气下致使公路出行者出行方式发生转移的影响因素及转移的其他出行方式的概率,以公路出行者在降雨天气下对使用小汽车、高铁、客运班车、飞机或不出行的出行方式选择行为为研究对象,设计并完成降雨天气下公路出行者出行意愿问卷调查(SP调查)。根据不同降雨程度以及出行目,围绕4种场景展开。主要考虑的因素有6种:出行时耗、性别、年龄、职业、出行频次、驾龄。基于出行意愿调查问卷数据,分别构建4种场景下出行方式转移的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大雨和中雨天气下刚性出行计划和弹性出行计划中以使用小汽车为参照的出行方式转移模型及主要影响因素。模型结果显示,居民的驾龄、出行频次对研究范围出行方式转移模型具有显著影响。而休闲出行计划中,出行时耗的影响变得显著,并且大雨天气下的休闲计划出行中性别亦有显著影响。各因素在不同情景下对出行方式转移模型的影响程度存在明显差异。本研究可以为综合运输网络的交通规划、需求预测以及制定决策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出行方式转移 多项Logistic回归 城市间出行 降雨天气
原文传递
基于市场进入博弈的高速铁路与航空竞争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卞骞 宋丽英 +1 位作者 毛保华 姜秀山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0-27,共8页
提出了一个市场进入博弈模型来研究高铁和航空在中等运输距离上的竞争,重点考虑了票价、服务频率和乘客在不同交通方式之间因价格变动产生的转移等因素.作为市场在位者,航空有允许和阻止两种策略,而高铁可以选择进入或者不进入市场,运... 提出了一个市场进入博弈模型来研究高铁和航空在中等运输距离上的竞争,重点考虑了票价、服务频率和乘客在不同交通方式之间因价格变动产生的转移等因素.作为市场在位者,航空有允许和阻止两种策略,而高铁可以选择进入或者不进入市场,运用逆向归纳法求解出各种策略组合下航空和高铁的最佳策略,通过京沪高铁的实例展示了航空和高铁博弈的结果,给出了博弈双方的利润、票价、服务频率,以及在市场需求变动、机型变动和沉没成本变动条件下三者的变动情况.结果表明,如果高铁的沉没成本不高并且市场需求充足,其最佳策略是进入市场,而航空的最佳策略是允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运输 航空 竞争 市场进入博弈 出行方式转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