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枪管反折造成意外死亡一例
- 1
-
-
作者
朱超群
雷顺宝
曾宇欢
-
机构
湖南邵阳市公安局
-
出处
《刑事技术》
1986年第4期36-,共1页
-
文摘
死者晏××,男,20岁,1985年11月2日下午1时许带一把自制双管火枪去打狗,火枪内装黑色火药与步枪弹头。当晏向狗射击时,连续两声枪响后本人倒在地上,一颗步枪子弹穿透心脏而死亡。尸体右手腕关节外侧有一5×7厘米黑色烟晕,正中有一0.7×1厘米椭圆形烧伤水泡。
-
关键词
步枪弹
意外死亡
腕关节
双管
击发枪
右前臂
腔长
后座力
上段
扁形
-
分类号
R6
[医药卫生—外科学]
-
-
题名在手枪射击中,如何形成稳定瞬间击发
- 2
-
-
作者
周庆荣
-
出处
《轻兵器》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40-41,共2页
-
文摘
手枪射击,除武器本身的偏差外,影响命中的重要因素是晃动现象。出现晃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人的呼吸、心脏的跳动。
-
关键词
手枪射击
瞄准基线
击发枪
射击运动员
射击练习
技术水平比较
自控能力
神经类型
上下左右
一条线
-
分类号
E922.11
[兵器科学与技术—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
-
-
题名枪械发射机构浅谈
- 3
-
-
作者
徐世龙
-
出处
《轻兵器》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42-43,共2页
-
文摘
目前国际上枪械的发展非常迅速,枪械的种类繁多,使用广泛。从民用的气枪、猎枪、狩猎步枪到警用、军用的自动步枪;从小口径的运动枪到大口径的军用枪,从袖珍型的袋式自卫手枪到高射速、远射程的防空机枪,在我们的面前形成了一个广阔的枪械世界。 因为枪械种类繁多。
-
关键词
三发点射
击锤
发射机构
运动枪
微声手枪
警用
远射程
控制装置
击发枪
射击过程
-
分类号
TJ203
[兵器科学与技术—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
-
-
题名枪的发展——枪械之王:步枪(九)
- 4
-
-
-
出处
《少年读者》
2008年第Z2期42-43,共2页
-
文摘
直到19世纪初,在近500年的发展史中,枪械除了"发火方式"外,其他方面的本质性进展都不大。然而,一进入19世纪,由于"击发点火"的发明,很快便带动了枪械在诸多方面的变革——前装滑膛枪普遍地被后装线膛枪所代替;分装弹药发展成定装弹;枪的射击方式也从一次装一发子弹打一枪改进到一次装多发弹一枪一枪地打,更进而发明出了半自动和全自动射击的准现代步枪。最初的"击发枪"及其前的大部分枪都是前装滑膛的,并且弹药都是分装的,装填很费事(见图①)。
-
关键词
击发枪
装弹
滑膛枪
击锤
纸卷
弹仓
前装枪
射击速度
机匣盖
包卷
-
分类号
G624.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枪的发展——枪械之王:步枪(七)
- 5
-
-
-
出处
《少年读者》
2008年第5期22-22,共1页
-
文摘
枪械作功的原理是依靠点燃火药引发爆炸的能量推动弹丸射出枪膛,因此,枪械的"点火"是极其重要的环节。从最初的火门枪(手铳)到后来的火绳枪、转轮打火枪以及燧发枪的发展,在其历时约四百多年的时间中,都是围绕着"点火"方式而进行改进的。尽管每一次改进都解决了一些"点火"的问题,但"总会受到天气的影响"和"从点火到发射总有一段延迟时间"这两个问题却始终未能得到圆满的解决,直到"击发枪"的出现,枪械才在"点火"方式上有了彻底的革命性的进化。
-
关键词
击发枪
燧发枪
火门枪
火绳枪
延迟时间
作功
-
分类号
G624.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加特林与加特林机枪
- 6
-
-
作者
伏之
-
出处
《轻兵器》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23-25,共3页
-
文摘
加特林(Gatling,Richard.J.),美国的一个医学博士,并且是一个机械师和发明家。他首次设计成功一挺机械式多管机枪(1862年)。加特林生于1818年,卒于1903年。 加特林机枪(Gatling)
-
关键词
加特林
柯尔特公司
步枪弹
连发射击
理论射速
击发枪
弹器
陆军装备
击锤
火药气体
-
分类号
TJ24
[兵器科学与技术—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
-
-
题名步枪沧桑六百年
- 7
-
-
作者
程明生
-
出处
《兵器知识》
1994年第1期2-6,共5页
-
文摘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步枪始终是步兵手中基本的战斗武器。即使是在现代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也仍然离不开步兵,离不开步枪。由于战术条件的变化,现代军用步枪的种类已不象过去那么单一了,而是包括突击步枪、狙击步枪和卡宾枪等数种能满足不同战术需要的品种。另外,步枪不仅作为军用,还可作为民用和警用。步枪在英文中称作"Rifle"。
-
关键词
无壳弹枪
击发枪
击锤
燧发枪
班用轻机枪
高技术条件
火绳枪
连发射击
最小射程
瓦尔梅
-
分类号
TJ22
[兵器科学与技术—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
-
-
题名技术史视野下的“三元里抗英事件”
- 8
-
-
作者
刘鸿亮
李淼
-
机构
河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历史教学(上半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2-72,共11页
-
基金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科资助项目“稀见晚清广东海防舆图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21bzs124)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发生在1841年5月29—30日的广州"三元里抗英事件",约有7500名民众,持冷热兵器,拥有天时、地利和人和等优势,将一个百人的英军连,在手持的燧发枪无法打火的情况下围困之,最终此连却在英军两个水兵连手持击发枪的帮助下侥幸逃脱,入侵英军中仅7人死亡,25人受伤。如此小的斩获,匪夷所思。这里,被围英军中的击发枪起了很大的作用,并且,如果不是天降大雨的缘故,英军可能会发挥其陆上"纵队战术"的优势,如此民众损失将会更大。该事件暴露出清朝军事技术的落后,也初步触发了一些反清意识的产生。
-
关键词
三元里抗英事件
伯克式前装线膛燧发枪
布伦士威克式前装线膛击发枪
纵队战术
-
分类号
K25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小铜帽有大神通
- 9
-
-
作者
火雷
-
机构
不详
-
出处
《我们爱科学》
2021年第11期24-26,共3页
-
文摘
1818年,英国人艾格对这个技术进行改进,他将雷酸汞装入一个小铜盂内,发现用这样的方式起火比之前更好,这种小装置被起名为铜火帽。从此,开启了火帽击发时代。从这时候开始,几乎所有的燧发枪都开始改造成装有铜火帽的击发枪。这场改造热潮之所以席卷全世界,是因为铜火帽发火可靠性很高,原来的隧发枪平均5到7发会有一发瞎火,改成铜火帽击发枪后,平均80到100发才出现一发瞎火。因此,火帽击发枪很快成为当时军队的主力兵器。
-
关键词
火帽
击发枪
瞎火
英国人
-
分类号
G87
[文化科学—体育训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