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刀豆素蛋白A诱导小鼠肝纤维化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9
1
作者 李鸿立 田聆 +1 位作者 魏于全 赵霞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90-392,396,共4页
目的 建立小鼠的肝纤维化模型。方法  2 0只Balb c小鼠随机分 2组。实验组 (E组 )小鼠经尾静脉注射12 .5mg kg剂量的 1mol L刀豆素蛋白A(ConA) ,每周 1次 ,连续 6周 ;而对照组 (N组 )正常小鼠则相应地经尾静脉注射 2 5 0 μLPBS。每... 目的 建立小鼠的肝纤维化模型。方法  2 0只Balb c小鼠随机分 2组。实验组 (E组 )小鼠经尾静脉注射12 .5mg kg剂量的 1mol L刀豆素蛋白A(ConA) ,每周 1次 ,连续 6周 ;而对照组 (N组 )正常小鼠则相应地经尾静脉注射 2 5 0 μLPBS。每次注射ConA或PBS 2 4h后 ,经小鼠尾静脉取血检测ALT和AST。第 6次注射ConA一周后处死小鼠 ,取肝组织做HE染色及MassonTrichrome染色 ,显微镜下观察肝脏组织形态改变及胶原沉积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实验组小鼠的ALT和AST均明显升高 ,肝体积明显增大 ,表面不光滑 ,布满增生小结节。光镜下见肝组织结构紊乱 ,肝细胞坏死明显 ,有较多的淋巴细胞浸润。MassonTrichrome染色胶原明显增多。结论 反复静脉注射ConA可成功诱导建立小鼠肝纤维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动物模型 刀豆素蛋白A
下载PDF
牛精子膜伴刀豆素A结合糖蛋白的分离与定位 被引量:7
2
作者 周占祥 孙秀华 邓泽沛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58-62,共5页
用NP-40处理牛精子获得膜抽提液,经伴刀豆素A-Sepharose4B亲和层析,分离出与伴刀豆素A结合的糖蛋白,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显示出分子量为72、57和3lkD的3条蛋白质带。将分离到的糖蛋白电转移在... 用NP-40处理牛精子获得膜抽提液,经伴刀豆素A-Sepharose4B亲和层析,分离出与伴刀豆素A结合的糖蛋白,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显示出分子量为72、57和3lkD的3条蛋白质带。将分离到的糖蛋白电转移在硝酸纤维素膜上,用酶标的伴刀豆素A检测,3条蛋白质带均呈阳性。用分离的糖蛋白免疫兔,制备抗血清。用抗血清对牛精子膜NP-40抽提物进行免疫印迹法分析,检测出3条阳性带,与亲和层析法分离的糖蛋白带相对应。用抗血清对牛精子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标记,表明该糖蛋白主要分布于精子顶体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蛋白 刀豆素A 亲和层析 免疫细胞化学 精子
下载PDF
牛精子膜伴刀豆素A结合糖蛋白的抗原特性与生物学意义 被引量:5
3
作者 周占祥 邓泽沛 孙秀华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71-175,共5页
用抗牛精子膜伴刀豆素A结合糖蛋白血清,在兔、小鼠、地鼠和人精子表面进行了免疫细胞化学定位观察。结果表明,几种动物和人的精子均被特异性标记。标记的主要部位是顶体区,与伴刀豆素A亲和细胞化学的标记相似。地鼠精子用抗血清封... 用抗牛精子膜伴刀豆素A结合糖蛋白血清,在兔、小鼠、地鼠和人精子表面进行了免疫细胞化学定位观察。结果表明,几种动物和人的精子均被特异性标记。标记的主要部位是顶体区,与伴刀豆素A亲和细胞化学的标记相似。地鼠精子用抗血清封闭后,进行精子-卵子透明带的体外结合试验,证明精子与卵子透明带的结合受到显著抑制。本实验结果表明,精子膜伴刀豆素A结合糖蛋白抗原具有种间交叉反应性,并且参与精子与卵子透明带的识别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合糖蛋白 刀豆素A 免疫细胞化学 受精 精子
下载PDF
刀豆素A诱导巨噬细胞受体介导内吞及溶酶体过程 被引量:4
4
作者 朴英杰 乔东访 +1 位作者 胡雯 任向荣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3期347-353,共7页
本文采用电子显微镜对胶体金标记刀豆素A(ConA-Au)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表面ConA受体的结合、内吞及其在巨噬细胞中转运的形态学变化;同时采用共聚焦显微镜对巨噬细胞内Ca2+和pH的动态变化进行了观察。电镜观察表明... 本文采用电子显微镜对胶体金标记刀豆素A(ConA-Au)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表面ConA受体的结合、内吞及其在巨噬细胞中转运的形态学变化;同时采用共聚焦显微镜对巨噬细胞内Ca2+和pH的动态变化进行了观察。电镜观察表明:ConA的内吞属于受体介导内吞,低温对其有抑制作用。内吞体是受体与配体的分离场所,配体被溶酶体降解,而受体则返回细胞膜表面形成再循环。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表明:细胞内Ca2+瞬时增高,溶酶体内pH值下降且有周期性波动,间隔为10—15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介导内吞 巨噬细胞 内吞体 溶酶体 刀豆素A
下载PDF
P物质对刀豆素A和美洲商陆诱导小鼠脾细胞产生γ干扰素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田野苹 郑玲莉 周正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9-22,共4页
本实验研究了不同浓度(10^(-11) ~10^(-5) mol/L)P物质(SP)在体外对刀豆素A(ConA)和美洲商陆(PWM)诱导小鼠脾细胞产生γ干扰素(IFN-γ)的影响。结果显示,10^(-11)~10^(-6)mol/L SP对10μg/mlPwM诱生IFN-γ没有影响。用5、2.5及1.25μg... 本实验研究了不同浓度(10^(-11) ~10^(-5) mol/L)P物质(SP)在体外对刀豆素A(ConA)和美洲商陆(PWM)诱导小鼠脾细胞产生γ干扰素(IFN-γ)的影响。结果显示,10^(-11)~10^(-6)mol/L SP对10μg/mlPwM诱生IFN-γ没有影响。用5、2.5及1.25μg/ml ConA或PWM诱生时,10^(-9) ~10^(-5) mol/L SP可增高IFN-γ效价,10^(-7) ~10^(-5)mol/L SP作用更明显。单独加SP而不加诱生剂,未检测到IFN-γ.先加入10^(-9) ~10^(-6) mol/L SP 6h后,再加ConA诱生的IFN-γ效价,略高于同时加入10^(-9) ~10^(-6)mol/L SP时ConA诱生的IFN-γ效价。先加入10^(-5)mol/L SP,IFN-γ效价并不比同时加10^(-5) mol/L SP时增高,反而有降低的趋势.在先加入SP时,10^(-8)mol/L SP即表现出明显的增高IFN-γ效价的作用,而同时加SP,则在10^(-7)mol/L才有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物质 干扰 刀豆素A
下载PDF
灵芝多糖与刀豆素A相互作用对小鼠脾细胞体外增殖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雷林生 孙莉莎 杨淑琴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4期296-298,共3页
灵芝多糖(GLB)与刀豆素A(ConA)对小鼠脾细胞增殖反应有三种不同的相互作用。当ConA为亚适浓度(0.5mg/L)时,GLB有轻度的协同刺激作用;当ConA为最适浓度(2mg/L)时,高浓度GLB(>100mg/L)可轻度对抗ConA的刺激作用;当Con... 灵芝多糖(GLB)与刀豆素A(ConA)对小鼠脾细胞增殖反应有三种不同的相互作用。当ConA为亚适浓度(0.5mg/L)时,GLB有轻度的协同刺激作用;当ConA为最适浓度(2mg/L)时,高浓度GLB(>100mg/L)可轻度对抗ConA的刺激作用;当ConA为超适浓度(16mg/L)时,GLB可逆转ConA的抑制作用,并恢复ConA的刺激作用至最适水平,可能是多糖与ConA发生沉淀反应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多糖 刀豆素A 脾细胞 细胞增殖
下载PDF
伴刀豆素A对红细胞在切变流场中取向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田勋 吕磊 +6 位作者 苑连美 王凤斌 唐可欣 赵仁宏 刘发明 李淑玮 郭顺生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2期103-103,106,共2页
红细胞流变特性的研究已成功地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特别是在心脑血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更是引人关注。红细胞在切变流场中的取向能力虽然仍处在基础理论研究阶段,但已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论文报道了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和激光衍... 红细胞流变特性的研究已成功地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特别是在心脑血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更是引人关注。红细胞在切变流场中的取向能力虽然仍处在基础理论研究阶段,但已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论文报道了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和激光衍射技术研究伴刀豆素A对红细胞在切变流场中的取向和变形的影响。结果发现:伴刀豆素A与红细胞膜带3蛋白表面的糖链结合后会引起红细胞变形指数(DI)和取向指数(OI)的改变,并且OI指数反应更加强烈。该现象对临床诊断和治疗都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豆素A 细胞取向 红细胞变形
下载PDF
封闭群东方田鼠染色体制备中刀豆素的应用技术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俞远京 苏志杰 丁志刚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3年第3期98-99,共2页
在按常规技术制备东方田鼠染色体前2 4 h,腹腔注射 2 0 μg/g体重的刀豆素 ,并记数随机显微视野中 ,分裂相的多少 ,发现用刀豆素处理的东方田鼠骨髓细胞中 ,分裂相大大多于未经刀豆素处理的东方田鼠。按此剂量处理的东方田鼠 ,染色体形... 在按常规技术制备东方田鼠染色体前2 4 h,腹腔注射 2 0 μg/g体重的刀豆素 ,并记数随机显微视野中 ,分裂相的多少 ,发现用刀豆素处理的东方田鼠骨髓细胞中 ,分裂相大大多于未经刀豆素处理的东方田鼠。按此剂量处理的东方田鼠 ,染色体形态与未经刀豆素处理的东方田鼠没有明显的差别。因此 ,刀豆素的处理便于对东方田鼠染色体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田鼠 染色体 制备方法 刀豆素 应用技术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刀豆素A诱导小鼠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7
9
作者 孙菁 王世卉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7期768-774,共7页
目的:探究白藜芦醇(Res)对刀豆素A(Con A)诱导小鼠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AIH组、AIH+低剂量Res组和AIH+高剂量Res组,AIH+低剂量Res组和AIH+高剂量Res组小鼠每天分别以5 mg/(kg·... 目的:探究白藜芦醇(Res)对刀豆素A(Con A)诱导小鼠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AIH组、AIH+低剂量Res组和AIH+高剂量Res组,AIH+低剂量Res组和AIH+高剂量Res组小鼠每天分别以5 mg/(kg·d)及20 mg/(kg·d)Res灌胃,持续5 d;对照组小鼠以相同体积生理盐水灌胃,AIH组小鼠不灌胃;灌胃3 d后,AIH组、AIH+Res低剂量组及AIH+Res高剂量组经尾静脉单次注射Con A 20 mg/kg建立AIH模型;建模48 h时处死各组小鼠,收集肝脏组织,Real-time PCR检测Foxp3、RORγt、Bax、Bcl-2、Caspase-3及Caspase-9 mRNA相对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Foxp3、RORγt、Bax、Bcl-2、Cleaved Caspase-3及Cleaved Caspase-9蛋白相对表达水平,肝组织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学变化、TUNEL染色观察肝细胞凋亡情况;同时收集外周血,检测血清中AST、ALT/GPT、IL-6、IL-10与IL-17A水平。结果:与对照组小鼠相比,AIH组小鼠血清AST、ALT/GPT、IL-6、IL-17A水平,肝组织中肝细胞凋亡水平、Bax、Caspase-3、Caspase-9、RORγt mRNA表达水平、Bax、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RORγt蛋白显著上升,血清IL-10,肝脏组织Bcl-2、Foxp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HE染色结果显示肝脏组织损伤程度与淋巴细胞浸润程度显著增加;与AIH组小鼠相比,AIH+高剂量Res组小鼠血清AST、ALT/GPT、IL-6、IL-17A,肝脏组织中肝细胞凋亡水平、Bax、Caspase-3、Caspase-9、RORγt mRNA表达水平、Bax、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RORγt蛋白显著下降,血清IL-10、肝脏组织Bcl-2、Foxp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HE染色结果显示肝脏组织损伤程度与淋巴细胞浸润程度显著减轻;AIH+低剂量Res组小鼠上述指标介于AIH组及AIH+Res高剂量组之间。结论:Res可能通过减少血清炎症因子的表达,抑制Con A诱导的AIH小鼠肝脏细胞的凋亡,而这种保护作用随Res剂量的增加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刀豆素A 自身免疫性肝炎 炎性因子 凋亡
下载PDF
刀豆素标记神经元在大鼠中脑的分布──凝集素组织化学的研究
10
作者 周兰仙 韩爱民 +5 位作者 周新华 胡家荦 袁华 章祖陈 王晓芸 王亚威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53-56,共4页
本文采用凝集素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刀豆素标记神经元在大鼠中脑的分布。结果表明,中脑内与刀豆素结合的细胞主要位于红核腹外侧区、黑质致密部、动眼神经副交感核、中脑楔形核和中缝中央上核等富含单胺类递质及P物质样免疫反应胞体... 本文采用凝集素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刀豆素标记神经元在大鼠中脑的分布。结果表明,中脑内与刀豆素结合的细胞主要位于红核腹外侧区、黑质致密部、动眼神经副交感核、中脑楔形核和中缝中央上核等富含单胺类递质及P物质样免疫反应胞体的区域。其中刀豆素与红核神经元的结合具有显著特点,可将其分为三类:第一类神经元,除胞核区不显色外,其余部位均被深染,细胞突起明显,为体积大小不一的多极神经元;第二类细胞几乎完全为刀豆素反应产物所覆盖,其染色较第一类神经元为深,未显色的胞核区隐约可见,细胞较小,呈圆形;第三类神经元胞浆均为淡染的刀豆素反应颗粒所填充,其周边的胞膜区亦为粗大、深染的反应颗粒所占据,胞核着色不明显,有短的突起,细胞较大。其余各核群神经元与刀豆素的结合也各具特点。本文结果表明,刀豆素标记细胞在中脑的定位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并且同一核团的细胞对刀豆素的亲和力也有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脑 刀豆素 神经元 凝集
下载PDF
CD_4^+T细胞在刀豆素A诱导性小鼠肝损伤中的作用
11
作者 陈姬秀 韩絮琳 +1 位作者 秦一中 万谟彬 《肝脏》 2001年第S1期118-,共1页
关键词 诱导性 小鼠 小家鼠 CD4 刀豆素 细胞
下载PDF
Resolvin D_2对刀豆素A诱导的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的研究
12
作者 陈明生 曹利军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444-446,456,共4页
目的探讨Resolvin D2对刀豆素A(ConA)诱导的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小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8只。正常小鼠对照组,ConA诱导的肝损伤模型组,ConA诱导肝损伤小鼠+Resolvin D2治疗组。测定血中的AST、ALT含量;病理切片观察各... 目的探讨Resolvin D2对刀豆素A(ConA)诱导的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小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8只。正常小鼠对照组,ConA诱导的肝损伤模型组,ConA诱导肝损伤小鼠+Resolvin D2治疗组。测定血中的AST、ALT含量;病理切片观察各组肝组织病理变化;ELISA法测定各组小鼠血中细胞因子TNF-α、IFN-γ的水平;RT-PCR测定各组肝组织细胞因子TNF-α、IFN-γ的含量。结果 ConA模型组的转氨酶(AST、ALT)及细胞因子(TNF-α、IFN-γ)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正常组与治疗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切片显示,进行过Resolvin D2预处理的小鼠肝脏组织坏死程度较ConA模型组明显减轻。结论 Resolvin D2能够明显减轻肝脏损伤,这种保护作用是通过抑制细胞因子TNF-α、IFN-γ的释放取得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olvin D2 刀豆素A 肝损伤
下载PDF
应激大鼠血清对淋巴细胞转化的抑制作用与刀豆素A浓度的关系
13
作者 甘露 黄庆军 +3 位作者 刘惠敏 郭红 苏德华 王晓娜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140-141,共2页
目的 探讨应激大鼠血清对淋巴细胞转化的抑制作用与刀豆素A浓度的关系。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大鼠应激 15d。取正常雄性BALB C小鼠脾细胞悬液分别给予不同浓度刀豆素A ,以MTT法测定应激大鼠血清对脾淋巴细... 目的 探讨应激大鼠血清对淋巴细胞转化的抑制作用与刀豆素A浓度的关系。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大鼠应激 15d。取正常雄性BALB C小鼠脾细胞悬液分别给予不同浓度刀豆素A ,以MTT法测定应激大鼠血清对脾淋巴细胞在刀豆素A诱导下的转化率。结果 给予浓度为 2 .5~ 5 μg ml的刀豆素A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n =6 ) ,给予浓度为 10 μg ml的刀豆素A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 (P >0 .0 5 ,n =6 )。结论 刀豆素A在应激大鼠血清对淋巴细胞转化的抑制作用中的适当浓度为 2 .5~ 5 μg 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血清 淋巴细胞转化 刀豆素A
下载PDF
刀豆素蛋白引起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肝脏基因表达谱变化
14
作者 于英男 洪源 +2 位作者 李烨 成军 李燕 《中国药理通讯》 2007年第3期29-30,共2页
目的:观察刀豆素蛋白引起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肝脏相关基因表达谱变化。方法:小鼠一次静脉注ConA 26.5mg/kg后提取肝脏总RNA,反转录后用Cy3-dUTP和Cy5-dUTP分别标记肝cDNA探针并与小鼠基因表达谱芯片杂交,经芯片扫描仪扫描后用GenePi... 目的:观察刀豆素蛋白引起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肝脏相关基因表达谱变化。方法:小鼠一次静脉注ConA 26.5mg/kg后提取肝脏总RNA,反转录后用Cy3-dUTP和Cy5-dUTP分别标记肝cDNA探针并与小鼠基因表达谱芯片杂交,经芯片扫描仪扫描后用GenePix Pro3.0软件分析。结果:在观察的4096个基因中,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onA肝损伤组可见301条差异表达基因,占基因芯片总点数7.35%。在上述差异表达基因中,已知功能基因有154条。ConA免疫性肝损伤小鼠差异表达的功能基因主要与参与调控肝细胞免疫炎症(胸腺生成素、干扰素诱导蛋白、脉管细胞黏附因子、吸引素、聚腺苷分裂因子、T细胞激活蛋白)、细胞凋亡(谷胱甘肽转移酶、嗜酸粒细胞过氧化物酶、Bcl-2转录因子、细胞分裂周期及凋亡调控因子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肝脏糖及能量代谢(乙酰辅酶A合酶、琥珀酸脱氢酶复合体、脂肪酸脱饱和酶l、4-羟类固醇脱氢酶、硫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磷酸甘油酸变位酶、丙酮酸激酶等)等过程密切相关。此外,尚有部分不明功能基因的表达也发生变化。上述发现对深入了解ConA引起免疫性肝损伤过程中基因调控网络,探讨免疫性肝损伤的分子病理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抗肝炎药保肝机制和作用靶点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豆素蛋白 免疫性肝损伤 核糖核酸 表达基因 肝细胞免疫炎症
下载PDF
镍冶炼烟尘处理的NIH3T3细胞对刀豆素A的凝集反应 被引量:3
15
作者 肖芸 张忠义 吴永会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6-28,共3页
为了检测镍冶炼烟尘处理的NIH3T3细胞的某些生物学特征 ,采用刀豆素A (ConA)凝集试验 ,分别用两份镍冶炼烟尘与小鼠NIH3T3细胞接触 2 4小时 ,培养 2 1天后观察与ConA的凝集反应。以N -甲基 -N′ -硝基 -N -亚硝基胍 (MNNG)为阳性对照 ,... 为了检测镍冶炼烟尘处理的NIH3T3细胞的某些生物学特征 ,采用刀豆素A (ConA)凝集试验 ,分别用两份镍冶炼烟尘与小鼠NIH3T3细胞接触 2 4小时 ,培养 2 1天后观察与ConA的凝集反应。以N -甲基 -N′ -硝基 -N -亚硝基胍 (MNNG)为阳性对照 ,二氧化钛 (TiO2 )为阴性对照。结果表明 ,用镍冶炼烟尘和MNNG处理的细胞均与ConA发生了凝集 ,呈剂量 -依赖关系。用TiO2 处理的细胞凝集反应为阴性。镍冶炼烟尘处理的细胞与ConA发生凝集意味着该细胞的生物学特征发生了改变。这一变化提示两份受检样品可能存在致癌活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冶炼烟尘 刀豆素A 凝集反应 NIH3T3细胞
下载PDF
刀豆素A、结核特异性转移因子联合应用对结核菌感染小鼠的保护效应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晓敏 刘先洲 《华中医学杂志》 2003年第5期239-240,共2页
目的 研究刀豆素A(ConA)、结核特异性转移因子(PSm·tb-TF)联用对结核菌感染小鼠的保护效应及作用机制。方法 小鼠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1天起,分别给予CbnA和/或Psm·tb-TF治疗,观察各组治疗后半数死亡时间、一定时间内的死亡率... 目的 研究刀豆素A(ConA)、结核特异性转移因子(PSm·tb-TF)联用对结核菌感染小鼠的保护效应及作用机制。方法 小鼠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1天起,分别给予CbnA和/或Psm·tb-TF治疗,观察各组治疗后半数死亡时间、一定时间内的死亡率、脾脏内结核活菌数;检测脾细胞分泌γ干扰素(IFN-γ)、IL-4及腹腔巨噬细胞(P-Mφ)产生NO水平。结果与感染对照组、ConA单用组、PSm·tb-TF单用组比较,ConA联合PSm·tb-TF组小鼠半数死亡时间明显延长,28天内的死亡率明显降低,脾脏内结核活菌数明显减少。脾细胞分泌IFN-γ水平明显升高;IL-4水平降低。P-Mφ产生NO显著增加。结论 ConA、PSm·tb-TF联合应用对结核菌感染小鼠的保护效应明显好于单用ConA或PSm·tb-TF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豆素A 结核特异性转因子 动物实验 结核分枝杆菌 保护效应 疗效观察
下载PDF
刀豆素A诱导人乳腺癌细胞自噬性死亡及其机制
17
作者 陈弘磊 姜凯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年第10期865-867,共3页
目的探讨刀豆素A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杀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ConA(concanavalin A)处理MCF-7细胞后,MCF-7细胞的增殖情况,并检测自噬标记蛋白LC-3Ⅱ,加入自噬特异性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后再检测MCF-7细胞对... 目的探讨刀豆素A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杀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ConA(concanavalin A)处理MCF-7细胞后,MCF-7细胞的增殖情况,并检测自噬标记蛋白LC-3Ⅱ,加入自噬特异性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后再检测MCF-7细胞对ConA的敏感性。利用基因沉默技术,抑制BNIP3的表达,再检测ConA处理后MCF-7细胞的增殖和自体吞噬。结果 ConA可显著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P<0.01),并诱导其发生自噬性死亡。ConA处理后MCF-7细胞的BNIP3显著增高(P<0.05,P<0.01),利用小RNA抑制BNIP3的表达后,ConA对MCF-7的增殖抑制作用降低(P<0.01),并抑制了ConA诱导的自体吞噬效应。结论刀豆素A通过上调BNIP3的表达诱导人乳腺癌细胞发生自噬性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豆素A MCF-7 自体吞噬 BNIP3
下载PDF
刀豆素A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内吞与细胞内游离钙的关系
18
作者 任向荣 朴英杰 +2 位作者 鲍永跃 张薇 罗深秋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2期99-101,共3页
采用电镜和粘附式细胞仪(ACAS570)观察了胶体金标记的刀豆素A(ConA-Au)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φ)表面ConA受体的结合、内吞及其在Mφ中转运的形态学改变,同时分析ConA刺激后Mφ内游离钙(Ca2+)的... 采用电镜和粘附式细胞仪(ACAS570)观察了胶体金标记的刀豆素A(ConA-Au)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φ)表面ConA受体的结合、内吞及其在Mφ中转运的形态学改变,同时分析ConA刺激后Mφ内游离钙(Ca2+)的变化。ConA孵育1min后,配体进入内吞小泡,第2次内吞约需20min。粘附式细胞仪分析表明:ConA刺激后50s,Ca2+急剧上升,平均住值达0.557U;约100s后,恢复到刺激前水平;18min后,Ca2+重新回升,持续约18min后开始下降。本实验揭示配体再内吞与Ca2+重新上升的时间相吻合,其肯定性和机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豆素A 巨噬细胞 细胞内 游离钙
下载PDF
刀豆凝集素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9
作者 张笑笑 李晓倩 +1 位作者 朱诚 吕晨泽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4-225,共12页
刀豆凝集素主要存在于刀豆中,是一种能与多糖、糖蛋白等物质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植物凝集素。刀豆凝集素具有抗营养和抗虫害作用,是植物自我保护的重要环节,也是造成食用豆类食物中毒和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因此刀豆凝集素的检测对豆类蔬... 刀豆凝集素主要存在于刀豆中,是一种能与多糖、糖蛋白等物质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植物凝集素。刀豆凝集素具有抗营养和抗虫害作用,是植物自我保护的重要环节,也是造成食用豆类食物中毒和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因此刀豆凝集素的检测对豆类蔬菜的育种、食用安全性评估等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详细介绍了新型刀豆凝集素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基于纳米材料的生物传感器、免疫传感技术、糖传感技术和核酸适配体传感技术等。基于纳米材料的生物传感器具有较高的精度但是缺乏生物特异性;免疫传感技术改进了传统免疫法的检测速度但仍存在信号重复性差的问题;糖传感技术大幅提升了血凝法的特异性和检测精度,但无法区分糖特异性相同的凝集素。基于核酸适配体的检测技术具有优秀的检测精度、特异性和可重复性,还可通过化学修饰获得非天然核酸适配体进一步加强特异性,是未来刀豆凝集素快速检测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豆凝集 食用安全性 快速检测技术 生物传感器 豆类蔬菜
下载PDF
刀豆素A诱导小鼠肝损伤增加肝脏NFкB活性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跃华 朱丽 +4 位作者 李菁 李晓宇 吴翠贞 哈团柱 李传富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15-115,共1页
肝内病理性免疫反应参与多种肝病的发病机制,在发生病毒性肝炎时常同时有肝细胞凋亡和坏死,而且细胞凋亡的强弱与病情轻重呈明显相关性[1].
关键词 免疫性肝损伤 发病机制 刀豆素A 核因子ΚB 细胞凋亡 一氧化氮 肿瘤坏死因子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