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限制接触刀具切削力与刀—屑接触长度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万珍平 刘亚俊 +2 位作者 叶邦彦 汤勇 张发英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5-17,共3页
通过切削试验 ,研究了限制接触刀具前刀面的刀—屑接触长度逐渐减小时切削力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 :当刀具前刀面刀—屑接触长度减小时 ,前刀面上的法向力Fn 和切向力Ff 呈非线性减小 ,且Ff-l曲线存在两个拐点 ,根据这两个拐点可间... 通过切削试验 ,研究了限制接触刀具前刀面的刀—屑接触长度逐渐减小时切削力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 :当刀具前刀面刀—屑接触长度减小时 ,前刀面上的法向力Fn 和切向力Ff 呈非线性减小 ,且Ff-l曲线存在两个拐点 ,根据这两个拐点可间接测量前刀面的刀—屑接触长度L和紧密型接触长度lf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制接触 刀-屑接触长度 紧密型接触长度 切削力
下载PDF
金属切削加工中刀—屑紧密型接触长度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万珍平 刘亚俊 +1 位作者 叶邦彦 汤勇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9-11,共3页
以李—谢弗滑移线场模型为基础 ,从理论上推导了刀—屑紧密型接触长度lf1的计算公式 ,认为刀—屑紧密型接触长度是切削第一、第二变形区综合作用的结果 ;通过切削试验 ,讨论了切削参数对刀—屑紧密型接触长度的影响 ;将计算结果与试验... 以李—谢弗滑移线场模型为基础 ,从理论上推导了刀—屑紧密型接触长度lf1的计算公式 ,认为刀—屑紧密型接触长度是切削第一、第二变形区综合作用的结果 ;通过切削试验 ,讨论了切削参数对刀—屑紧密型接触长度的影响 ;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相比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切削加工 -紧密型接触长度 摩擦角 剪切角
下载PDF
高速切削难加工材料刀—屑界面接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邱新义 李鹏南 +1 位作者 唐思文 胡立湘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9-23,共5页
刀—屑接触长度和摩擦系数是表征刀—屑界面接触特性的主要物理量,直接影响切屑第二变形区切削热产量及刀具磨损。使用PCBN刀具正交车削GH3030高温合金和TC4钛合金,研究了两种材料的切削加工过程中刀—屑接触长度和刀—屑界面平均摩擦... 刀—屑接触长度和摩擦系数是表征刀—屑界面接触特性的主要物理量,直接影响切屑第二变形区切削热产量及刀具磨损。使用PCBN刀具正交车削GH3030高温合金和TC4钛合金,研究了两种材料的切削加工过程中刀—屑接触长度和刀—屑界面平均摩擦系数随切削速度和进给量的变化规律,分析了两种材料车削时摩擦系数和接触长度存在差异的原因。在高速切削下,建立了两种材料的刀—屑接触长度的直线和二次模型,发现TC4的二次模型能更好地预测接触长度,GH3030的直线模型和二次模型的相关系数相差不超过0.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H3030高温合金 TC4钛合金 刀-屑接触长度 摩擦系数
下载PDF
矩阵算子法构建切削滑移线场的分析
4
作者 周里群 胡中翔 +2 位作者 刘毅 王俊文 汪振南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072-2078,共7页
刀具与切屑接触的摩擦因数呈不均匀分布增加了正交切削分析的难度,缺少一个完善的解析模型。针对于此,本文采用矩阵算子法构建了一种考虑在刀-屑接触面上变摩擦因数的滑移线场。通过Oxley的剪切切削理论找出工件表面材料塑性剪切变形的... 刀具与切屑接触的摩擦因数呈不均匀分布增加了正交切削分析的难度,缺少一个完善的解析模型。针对于此,本文采用矩阵算子法构建了一种考虑在刀-屑接触面上变摩擦因数的滑移线场。通过Oxley的剪切切削理论找出工件表面材料塑性剪切变形的位置,为滑移线场的添加几何约束条件,从而求解滑移线参数。根据滑移线场,导出刀-屑接触长度,推算出切削力的解析式。模型计算结果与GH4169切削有限元仿真结果对比发现:刀-屑接触长度误差在9.8%内,两者的切削力在变化趋势上一致且数值上相近,验证了滑移线场的准确性。上述研究成果为变摩擦因数的正交切削分析刀-屑接触长度和切削力提供了理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切削 矩阵算子法 滑移线场 刀-屑接触长度 切削力
下载PDF
超精密切削机理的流体力学分析模型
5
作者 郭兰申 李世杰 +1 位作者 张兰娣 曲云霞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1-62,65,共3页
随着加工硬件性能的提高 ,有色金属的超精密加工技术已相对成熟。但是对微小切削深度时的加工过程还没有建立起比较满意的模型 ,因为还没有深刻了解超精密加工机理。本文提出了基于流体力学的超精密切削模型 ,考虑了切削刀具几何形状 (... 随着加工硬件性能的提高 ,有色金属的超精密加工技术已相对成熟。但是对微小切削深度时的加工过程还没有建立起比较满意的模型 ,因为还没有深刻了解超精密加工机理。本文提出了基于流体力学的超精密切削模型 ,考虑了切削刀具几何形状 (包括切削刃半径 )、后刀面工件材料弹性回复的影响。使用该模型可以预测超精密加工过程中刀具刃口的影响、尺寸效应、切削力以及切屑的卷曲半径和刀 -屑的接触长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削机理 流体力学 超精密加工 刀-屑接触长度 卷曲半径 切削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