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活饮用水中锰的磷酸—高碘酸钾分光光度检测法
1
作者 宋楠 《职业与健康》 CAS 2008年第16期1641-1642,共2页
关键词 生活饮用水 磷酸-高碘酸钾 分光光度检测法
下载PDF
Br_2/Br^-缓冲溶液流动注射电势检测法分析苯酚
2
作者 徐强 王建华 焦奎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44-244,共1页
关键词 苯酚 纯度测定 缓冲溶液流动注射滴定 光度检测法 溴缓冲溶液
下载PDF
16种海藻中植物生长素的提取、分离纯化和含量测定 被引量:12
3
作者 韩丽君 范晓 袁兆惠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7-171,共5页
以荧光分光光度检测法和小麦胚芽鞘切段生物试法对 1 6种中国东部沿海生长的海洋藻类中的生长素含量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 ,所测定的 1 6种海藻 ,包括红、绿及褐藻中均有生长素 (IAA)存在。海藻不同种类之间的含量变化较大 ,褐藻中... 以荧光分光光度检测法和小麦胚芽鞘切段生物试法对 1 6种中国东部沿海生长的海洋藻类中的生长素含量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 ,所测定的 1 6种海藻 ,包括红、绿及褐藻中均有生长素 (IAA)存在。海藻不同种类之间的含量变化较大 ,褐藻中的含量低于红藻和绿藻。小麦胚芽鞘切段生物试法对IAA测定的含量变化为 5 .3— 1 1 0 .2ng/gFW之间 ,荧光分光光度检测法测定的含量变化为 1 .1— 46.9ng/gFW。小麦胚芽鞘切段生物试法对IAA测定的含量明显高于荧光分光光度检测法测定的相同种含量。讨论结果认为 ,小麦胚芽鞘切段生物试法的测定结果虽然灵敏度高 ,但易受实验材料不均一性的制约 ,试验周期长 ,并受环境因子的干扰 ,适用于海藻中生长素的半定量分析 ;荧光分光光度检测法相对适合于海藻中生长素的定量分析 ,有很好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 植物生长素 分光光度检测法 小麦胚芽鞘切段生物试法 含量
下载PDF
六硝基六氮异伍兹烷的紫外分光光度检测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唐虹 王延琦 +2 位作者 夏宝清 张香莉 汪冀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684-685,共2页
目的建立作业场所空气中六硝基六氮异伍兹烷(CL-20)的测定方法。方法空气中六硝基六氮杂戊异兹烷经滤料采集,甲醇洗脱,在波长226 nm处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定量。结果CL-20在0.0-16.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对标准偏差(RSD)低于7... 目的建立作业场所空气中六硝基六氮异伍兹烷(CL-20)的测定方法。方法空气中六硝基六氮杂戊异兹烷经滤料采集,甲醇洗脱,在波长226 nm处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定量。结果CL-20在0.0-16.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对标准偏差(RSD)低于7.02%,检出限为0.31μg/ml,最低检出浓度为0.010 mg/m3。加标回收率95.10%~108.25%,经中国疾病预防中心验证和实验室模拟试验证明,该方法可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CL-20的检测分析。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和选择性高,准确度、精密度良好,易于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场所空气 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 紫外分光光度检测法
原文传递
市售香肠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2
5
作者 龚建康 田维贵 叶坪 《昭通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29-33,共5页
目的:通过测定市售香肠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检测计算香肠中亚硝酸盐含量是否在国家规定标准要求内,为相关的食品监管部门和消费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经过沉淀蛋白质和除去脂肪后的样品,在酸性体系中,样品中的NO2-在显色剂的作用下,发生偶... 目的:通过测定市售香肠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检测计算香肠中亚硝酸盐含量是否在国家规定标准要求内,为相关的食品监管部门和消费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经过沉淀蛋白质和除去脂肪后的样品,在酸性体系中,样品中的NO2-在显色剂的作用下,发生偶联反应形成的紫红色产物在λmax的光下有最大吸收现象,根据工作曲线可以获得样品中亚硝酸盐含量.结果:样品检测结果表明:亚硝酸盐含量在1.178mg/kg^9.893mg/kg之间,均符合国家对亚硝酸盐含量的限量标准.结论:亚硝酸盐含量在安全值内,所测定的亚硝酸盐回收率范围在89.50%~109.59%,相对标准偏差在0.009%~0.133%之间,说明实验所采取的方法便捷有效,分光光度法测定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硝酸盐 香肠 分光光度检测法
下载PDF
Detection of Total Phenols, Essential and Toxic Elements in Latvian Whole Grain Bread
6
作者 Natalia Bobere Anton Podjava Ida Jakobsone 《Journa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2012年第1期1-6,共6页
A survey was carried out with the aim of assessing the level of the total phenolic compounds (TPC), essential (Na, K, Ca, Mg, Cu, Zn) and toxic (Cd and Pb) elements in 10 Latvian whole grain rye and/or wheat flo... A survey was carried out with the aim of assessing the level of the total phenolic compounds (TPC), essential (Na, K, Ca, Mg, Cu, Zn) and toxic (Cd and Pb) elements in 10 Latvian whole grain rye and/or wheat flour bread samples, obtained from the local market. The quantities of the TPC were determined by spectrophotometry. Mineral content was determined by flame photometry, flame atom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FAAS) and electrothermal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ETAA) after wet digestion in concentrated HNO3. The values were comparable to the literature data. The average content in all the samples was (on a basis of weight of the product) 547 ± 28 mg/100 g for Na; 280 ±20 mg/100 g for K; 32 ± 2 mg/100 g for Ca; 88 ±5 mg/100 g for Mg; 0.49 ± 0.09 mg/100 g for Cu; 1.6 ±0.2 mg/100 g for Zn. Both Pb and Cd were determined below the limit of detection (LOD 5 0.10 mg/100 g). The LOD values were determined for each element. The TPC content in defatted samples was slightly lower than the non-defatted ones, showing the dependence on the sample preparation. The calculated average levels of the element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maximum levels recommended or regulated by the national legis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sential and toxic elements whole grain bread flame photometry FAAS ETAA total phenols spectrophotometry.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