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泉穴配合舌面分区点刺治疗脑卒中后构音障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李进阳 申鹏飞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22期3868-3872,共5页
目的观察聚泉穴配合舌面分区点刺治疗脑卒中后构音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构音障碍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聚泉穴及舌面分区点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国康复研... 目的观察聚泉穴配合舌面分区点刺治疗脑卒中后构音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构音障碍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聚泉穴及舌面分区点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构音障碍分级、Frenchay构音障碍评定量表评分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构音障碍分级、Frenchay构音障碍评定量表评分、NIHS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构音障碍分级、Frenchay构音障碍评定量表评分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后,治疗组Frenchay构音障碍评定量表各项评分(除唇运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NIH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6.84%与72.97%,P<0.05)。结论聚泉穴配合舌面分区点刺结合常规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构音障碍有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中风 构音障碍 聚泉穴 舌面分区点 针刺治疗
下载PDF
采用点云分区统计的成捆棒材端面定位方法
2
作者 张付祥 孙和盛 +1 位作者 黄永建 黄风山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1-720,共10页
针对成捆棒材端面贴标过程中出现的端面中心位姿测量难度大、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点云分区统计的成捆棒材端面定位方法.首先对端面点云进行预处理操作;然后使用改进的聚类分割算法对端面点云进行分割,并以分区统计为依据提出完整... 针对成捆棒材端面贴标过程中出现的端面中心位姿测量难度大、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点云分区统计的成捆棒材端面定位方法.首先对端面点云进行预处理操作;然后使用改进的聚类分割算法对端面点云进行分割,并以分区统计为依据提出完整单根棒材端面中心定位方法和残缺单根棒材端面中心定位方法,实现端面中心定位;最后以端面法向量表征端面中心姿态重建端面中心位姿.采集200组不同姿态的单根棒材端面点云进行实验的结果表明,单根棒材端面定位时间不超过0.5 s,位置误差小于3 mm,姿态误差小于2°;所提方法是高效的,可准确地定位棒材端面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分割 成捆棒材 分区统计 端面中心定位
下载PDF
基于AMI全量测点分区的配电网动态状态估计方法 被引量:5
3
作者 王云静 邢奥岚 +2 位作者 曲正伟 辛松林 郭垲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42-150,共9页
针对传统配电网三相不平衡动态状态估计存在计算速度较慢且估计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高级量测体系(AMI)全量测点分区的配电网的动态状态估计方法。以AMI全量测点作为配电网分区节点,提出综合3个指标的分区目标函数对配电网进... 针对传统配电网三相不平衡动态状态估计存在计算速度较慢且估计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高级量测体系(AMI)全量测点分区的配电网的动态状态估计方法。以AMI全量测点作为配电网分区节点,提出综合3个指标的分区目标函数对配电网进行分区,可对子区域进行完全解耦,缩小系统规模;并通过所提数据融合框架进行多尺度量测数据的融合,以远程终端单元量测周期为基准,融合量测周期较长的AMI量测数据,对非AMI量测时刻的系统状态进行跟随。提出一种基于子区域数据融合方法的高精度集合卡尔曼滤波算法,采用协方差膨胀法改进滤波发散的问题。算例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有效地提高了配电网动态状态估计的计算速度和估计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高级量测体系 数据融合 动态状态估计 集合卡尔曼滤波 量测分区
下载PDF
小组织块再植术后应用分区点剌放血法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仲崇华 韩晓伟 +2 位作者 杜全红 高芳 隋海明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05-606,共2页
目的探讨无可供吻合静脉的离断小组织块再植术后,采用分区点刺放血法重建静脉回流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2月至2015年8月,收治小组织块离断患者20例,其中耳、鼻、眉离断5例,指尖小组织块离断15例,均给予再植手术治疗,术中均无可供吻合... 目的探讨无可供吻合静脉的离断小组织块再植术后,采用分区点刺放血法重建静脉回流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2月至2015年8月,收治小组织块离断患者20例,其中耳、鼻、眉离断5例,指尖小组织块离断15例,均给予再植手术治疗,术中均无可供吻合静脉,术后给予抗凝、抗痉挛、抗感染治疗,应用一次性末梢采血器,采用分区点刺放血法重建静脉回流。根据再植组织块吻合动脉所在位置及动脉走行,将放血区域分为A、B、C三区,放血时首选A区。术后第1天每隔30 min放血1次,第2天每1~2h放血1次,逐渐延长,共针刺放血3~5d。结果5例头面部组织块再植后全部成活;15例指尖再植指体中,1例坏死,其余全部成活。再植体外形美观,功能良好。术后随访6~12个月,手指外形美观,皮瓣感觉接近正常,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分区点刺放血法可有效解决无可供吻合静脉小组织块再植术后的静脉回流问题,该方法简便易行、损伤小、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区点刺放血 小组织块再植 无可供吻合静脉 显微外科护理
原文传递
分区上异点校正法在干旱地区1∶5万地球化学异常圈定中的应用:以我国西北某地区为例 被引量:11
5
作者 石文杰 魏俊浩 +4 位作者 王启 张德才 刘国春 于海涛 陈冲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4-41,共8页
我国西北地区具有独特的干旱荒漠戈壁残山景观,风成砂、黄土硬壳以及下伏的膏岩层与岩屑层共同构成了浅层地表土壤的基本结构。以西北某干旱地区为例,针对剥蚀程度高且元素富集不明显的干旱荒漠区,提出了分区上异点校正法。该方法是一... 我国西北地区具有独特的干旱荒漠戈壁残山景观,风成砂、黄土硬壳以及下伏的膏岩层与岩屑层共同构成了浅层地表土壤的基本结构。以西北某干旱地区为例,针对剥蚀程度高且元素富集不明显的干旱荒漠区,提出了分区上异点校正法。该方法是一种建立在非常规统计学基础上的数据处理方法,直接通过某种规则将各个分区的上异点调整到统一水平上,使得每个地质单元中的异常点均能被突显出来,然后合并各个分区的数据并运用分形来确定统一的异常下限。所圈定的异常较归一化法结果能更好地与地质情况和矿化点相吻合,对低背景区弱小异常的识别以及高背景区异常的分解效果也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区上异校正法 分形 异常下限 干旱荒漠区 西北地区
下载PDF
声学数值计算的分区光滑径向点插值无网格法 被引量:7
6
作者 姚凌云 于德介 臧献国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88-192,共5页
针对标准的有限元法分析声学问题时由于数值色散导致高波数计算结果不可靠问题,将分区光滑径向点插值法(cell-based smoothed radial point interpolation method,CS-RPIM)应用到二维声学分析中,推导了分区光滑径向点插值法分析二维声... 针对标准的有限元法分析声学问题时由于数值色散导致高波数计算结果不可靠问题,将分区光滑径向点插值法(cell-based smoothed radial point interpolation method,CS-RPIM)应用到二维声学分析中,推导了分区光滑径向点插值法分析二维声学问题的原理公式。该方法将问题域划分为三角形背景单元,每个单元进一步分成若干个光滑域,对每个光滑域进行声压梯度光滑处理,运用光滑Galerkin弱形式构造系统方程,并按有限元中方法施加必要的边界条件。CS-RPIM提供了合适的模型硬度,能有效降低色散效应,提高计算精度。对管道和二维轿车声学问题的数值分析结果表明,与标准有限元法相比,CS-RPIM具有更高的精度和准确度,在高波数计算时这种优势特别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区光滑径向插值法 有限元法 数值计算 声学分析
下载PDF
逆向工程中基于模糊聚类的点云数据分区 被引量:4
7
作者 刘雪梅 张树生 +1 位作者 洪歧 黄绍林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15-517,520,共4页
点云数据分区是逆向工程中重要而又难以解决的问题。首次将模糊聚类方法应用于逆向工程中的点云数据分区,用点的位置矢量、法矢量、高斯曲率和平均曲率8维向量作为特征向量,加权距离替代欧氏距离。在实现分区的同时,可以识别区域内部点... 点云数据分区是逆向工程中重要而又难以解决的问题。首次将模糊聚类方法应用于逆向工程中的点云数据分区,用点的位置矢量、法矢量、高斯曲率和平均曲率8维向量作为特征向量,加权距离替代欧氏距离。在实现分区的同时,可以识别区域内部点和边界附近点,便于后续曲面特征参数精确提取。实验结果证明此算法具有较强的抗噪性,并具有较高的分区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聚类 逆向工程 分区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椭圆距离的点云分区精简算法 被引量:5
8
作者 吴禄慎 俞涛 陈华伟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2016年第2期42-45,共4页
利用传统点云精简算法进行散乱点云简化会导致点云模型部分细节特征的丢失或模糊以及影响非平面区域的光顺性。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基于自适应椭圆距离的点云分区精简算法。首先,通过对邻域点集进行微切平面与局部曲面的拟合,计算出各点... 利用传统点云精简算法进行散乱点云简化会导致点云模型部分细节特征的丢失或模糊以及影响非平面区域的光顺性。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基于自适应椭圆距离的点云分区精简算法。首先,通过对邻域点集进行微切平面与局部曲面的拟合,计算出各点的法矢及曲率等;其次,利用所得几何特征信息,提取点云边界特征以及完成点云平面区域与非平面区域的划分;最后,采用改进后的精简算法对不同区域进行简化。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不但能够快速完成符合要求精简率的数据简化,还能保护点云模型的细节特征以及保证模型非平面部分的光顺性。经过软件分析得出,精简后模型与原始模型的距离误差的标准偏差为0.015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精简 四元数 最小距离法 分区 边界提取
下载PDF
基于分区径向基函数配点法的大变形分析 被引量:15
9
作者 王莉华 李溢铭 褚福运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43-753,共11页
无网格法因为不需要划分网格,可以避免网格畸变问题,使得其广泛应用于大变形和一些复杂问题.径向基函数配点法是一种典型的强形式无网格法,这种方法具有完全不需要任何网格、求解过程简单、精度高、收敛性好以及易于扩展到高维空间等优... 无网格法因为不需要划分网格,可以避免网格畸变问题,使得其广泛应用于大变形和一些复杂问题.径向基函数配点法是一种典型的强形式无网格法,这种方法具有完全不需要任何网格、求解过程简单、精度高、收敛性好以及易于扩展到高维空间等优点,但是由于其采用全域的形函数,在求解高梯度问题时存在精度较低和无法很好地反应局部特性的缺点.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引入分区径向基函数配点法来求解局部存在高梯度的大变形问题.基于完全拉格朗日格式,采用牛顿迭代法建立了分区径向基函数配点法在大变形分析中的增量求解模式.这种方法将求解域根据其几何特点划分成若干个子域,在子域内构建径向基函数插值,在界面上施加所有的界面连续条件,构建分块稀疏矩阵统一求解.该方法仍然保持超收敛性,且将原来的满阵转化成了稀疏矩阵,降低了存储空间,提高了计算效率.相比较于传统的径向基函数配点法和有限元法,这种方法能够更好地反应局部特性和求解高梯度问题.数值分析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求解局部存在高梯度的大变形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网格 分区径向基函数配 大变形 高梯度 牛顿迭代法
下载PDF
基于电压临界稳定状态下的无功电压分区方法 被引量:8
10
作者 钟俊 焦兴伟 王志川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761-3768,共8页
考虑潮流分布不确定性因素对电网分区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压临界稳定状态下的无功电压分区方法。首先,将基于动态潮流方程推导出的系统节点U-λ灵敏度引入到电压/无功灵敏度定义中;然后以系统电压临界稳定状态点作为分区点构建电气... 考虑潮流分布不确定性因素对电网分区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压临界稳定状态下的无功电压分区方法。首先,将基于动态潮流方程推导出的系统节点U-λ灵敏度引入到电压/无功灵敏度定义中;然后以系统电压临界稳定状态点作为分区点构建电气距离矩阵,并利用自适应AP聚类方法实现电网统一分区;最后,从电源控制力指标、区域耦合度指标和无功储备裕度指标的角度评价分区质量。IEEE14和IEEE39节点系统仿真结果以及分区质量评价指标表明所提方法能有效的实现电网区域合理划分,并且保证分区内有充足的无功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功电压分区 U-λ灵敏度 电压临界稳定 分区点 自适应AP聚类
下载PDF
逆向工程中基于SOFM和FCM的组合分区算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雪梅 张树生 +1 位作者 董文胜 黄绍林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3-186,共4页
点云数据分区是逆向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提出基于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SOFM)和模糊聚类(FCM)的组合分区算法。用SOFM算法进行粗略分区,SOFM收敛时的权值作为初始聚类中心,输入到FCM得到最后的分区结果,解决了FCM算法对初始值敏感... 点云数据分区是逆向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提出基于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SOFM)和模糊聚类(FCM)的组合分区算法。用SOFM算法进行粗略分区,SOFM收敛时的权值作为初始聚类中心,输入到FCM得到最后的分区结果,解决了FCM算法对初始值敏感的问题。分区结束时根据隶属度可识别出区域内部点和边界附近点,有利于后续的曲面几何特征参数的精确提取。实验结果表明,此分区算法是有效的,且具有较强的抗噪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聚类 神经网络 逆向工程 分区
下载PDF
基于FCM-WOA-LSTM的大坝变形预测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曹梦茜 郑东健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1-75,共5页
随着大坝变形监测资料的持续积累和变形测点数量的不断增多,预测分析全部变形测点往往需耗费大量的时间,容易造成反馈不及时的问题。对此,引入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FCM),根据大坝变形规律的相似程度进行分区,将鲸鱼优化算法(WOA)用于长... 随着大坝变形监测资料的持续积累和变形测点数量的不断增多,预测分析全部变形测点往往需耗费大量的时间,容易造成反馈不及时的问题。对此,引入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FCM),根据大坝变形规律的相似程度进行分区,将鲸鱼优化算法(WOA)用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模型的参数优化,建立基于FCM-WOA-LSTM的大坝变形预测模型,以某混凝土双曲拱坝的实测变形资料作为样本数据进行预测分析,并与LSTM模型和SVM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FCM-WOA-LSTM模型预测结果的平均绝对误差MMAE、均方误差MMSE、均方根误差RRMSE均为3种模型中最小,且拟合段的3个评价指标值和预测段的3个评价指标值均接近,FCM-WOA-LSTM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和更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坝变形 分区 模糊C-均值聚类 鲸鱼优化算法 长短期记忆网络
下载PDF
基于负荷点聚类分区的配电网网架规划方法 被引量:20
13
作者 肖白 郭蓓 +2 位作者 姜卓 施永刚 焦明曦 《电力建设》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5-95,共11页
针对大规模配电网中负荷点众多,一次性考虑所有负荷点的网架规划存在决策变量过多和规划难度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负荷点聚类分区的配电网网架规划方法。首先,通过负荷权重改进K-means聚类算法,并对负荷点进行聚类分区;其次,建立连... 针对大规模配电网中负荷点众多,一次性考虑所有负荷点的网架规划存在决策变量过多和规划难度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负荷点聚类分区的配电网网架规划方法。首先,通过负荷权重改进K-means聚类算法,并对负荷点进行聚类分区;其次,建立连接关系矩阵用于快速计算流过线路的电流和分析联络线位置对故障线路下游负荷转供的影响;然后,建立计及地理因素的年投资和运行总成本最小的主网架规划模型,并用改进的最小生成树算法求解;最后,以年投资和停电总成本最小为目标进行各负荷点分区之间的联络线规划,且根据不同的负荷转供情况采用了不同的停电成本计算方法。算例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荷权重 负荷聚类分区 连接关系矩阵 主网架规划 联络线规划
原文传递
丰山铜矿难采矿体矿块崩落法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耀亮 《矿业研究与开发》 CAS 1999年第4期19-22,共4页
丰山铜矿南缘矿带11线以东矿体,原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回采,由于该矿体矿岩极为破碎,巷道垮塌严重,致使大量矿石面临报损。为此,改用矿块崩落法回采,实施分区拉底新工艺,成功地回收了该矿段矿石。
关键词 难采矿体 自然崩落 矿块崩落 分区 铜矿
下载PDF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succession regulation of the forests in alpine and canyon region of western Sichuan Province, P.R.China 被引量:1
15
作者 向成华 杨玉坡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27-330,338,共4页
Since 1950, 700 plots were established in the alpine and canyon region of western Sichuan.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forest succession and environmental gradients were studied. Th... Since 1950, 700 plots were established in the alpine and canyon region of western Sichuan.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forest succession and environmental gradient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in tree species were Picea and Abies in this region, and there were more than 90 forest types. Abies forests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middle and upper reaches of rivers and their branches, and Picea forests mainly distributed in wide valleys and on half-shaded and half-sunny slopes. The natural regeneration was poor under primitive spruce and fir forest canopy, but was good in the spruce and fire forest gap.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orest succession and vertical gradient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orest succession procession and plant synusia under primary forests. Human activities could promote and postpone succession process. The results of expanding regeneration were often influenced by topography, vegetation and wind dir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pine and canyon region Forest succession Environmental gradients Forest gap Regeneration
下载PDF
全国分县土地经济系数计算方法及比较 被引量:7
16
作者 崔俊辉 马仁会 +2 位作者 崔建军 王利军 徐东瑞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06-109,共4页
阐述土地经济系数的设置意义和目标,针对全国分县土地经济系数计算,提出并分析比较了统计指标法和分区样点法等思路及其数学处理方法。其中统计指标法中的农业产值消耗法基础数据来源可靠、便利,便于操作,计算结果较好,符合土地经济系... 阐述土地经济系数的设置意义和目标,针对全国分县土地经济系数计算,提出并分析比较了统计指标法和分区样点法等思路及其数学处理方法。其中统计指标法中的农业产值消耗法基础数据来源可靠、便利,便于操作,计算结果较好,符合土地经济系数含义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经济系数 统计指标法 分区 农业产值
下载PDF
四度图的异构类的快速算法(Ⅱ):复杂的B型域与C型域的情形
17
作者 伍启期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3期5-8,共4页
根据四度图 G(4)的顶点数 δ(i)的偏导数规律 ,得到快速写出 G(4)的全部异构类的算法。讨论复杂的 B型域与
关键词 快速算法 四度图 异构类 B型域 C型域 偏导数规律 分区负值弃去法
下载PDF
基于FCM-XGBoost的大坝变形预测模型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杨晨蕾 包腾飞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66-71,共6页
变形是评价大坝是否安全的重要指标之一。随着变形监测测点的不断增加,实现对所有测点的分析意味着消耗大量时间,往往会出现预报不及时的问题;另一方面,传统机器学习算法的引入虽然提高了预测精度,但参数选取不佳时对结果影响很大且建... 变形是评价大坝是否安全的重要指标之一。随着变形监测测点的不断增加,实现对所有测点的分析意味着消耗大量时间,往往会出现预报不及时的问题;另一方面,传统机器学习算法的引入虽然提高了预测精度,但参数选取不佳时对结果影响很大且建模过程十分复杂。引入模糊C-均值聚类(FCM)和极端梯度提升算法(XGBoost),首先对大坝的变形测点根据变化规律的相似性进行分区,然后针对每个分区建立XGBoost变形预测模型。以拱坝垂线径向变形监测资料为例,验证了聚类结果的可靠性,并将XGBoost变形预测模型结果与随机森林模型结果对比。结果表明,XGBoost模型在数据预处理、建模时间及预测精度上,都体现出更大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坝变形 预测精度 FCM XGBoost 分区
下载PDF
Adjacent vertex-distinguishing total colorings of K_s∨K_t
19
作者 冯云 林文松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13年第2期226-228,共3页
Let G be a simple graph and f be a proper total kcoloring of G. The color set of each vertex v of G is the set of colors appearing on v and the edges incident to v. The coloring f is said to be an adjacent vertex-dist... Let G be a simple graph and f be a proper total kcoloring of G. The color set of each vertex v of G is the set of colors appearing on v and the edges incident to v. The coloring f is said to be an adjacent vertex-distinguishing total coloring if the color sets of any two adjacent vertices are distinct. The minimum k for which such a coloring of G exists is called the adjacent vertex-distinguishing total chromatic number of G. The join graph of two vertex-disjoint graphs is the graph union of these two graphs together with all the edges that connect the vertices of one graph with the vertices of the other. The adjacent vertex-distinguishing total chromatic numbers of the join graphs of an empty graph of order s and a complete graph of order t are determ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jacent vertex-distinguishing total coloring adjacent vertex-distinguishing total chromatic number joingraph
下载PDF
HESSIAN MATRIX BASED SADDLE POINT DETECTION FOR GRANULES SEGMENTATION IN 2D IMAGE 被引量:4
20
作者 Chen Ken Wang Yicong Yang Rener 《Journal of Electronics(China)》 2008年第6期728-736,共9页
Segmenting the touching objects in an image has been remaining as a hot subject due to the problematic complexities, and a vast number of algorithms designed to tackle this issue have come into being since a decade ag... Segmenting the touching objects in an image has been remaining as a hot subject due to the problematic complexities, and a vast number of algorithms designed to tackle this issue have come into being since a decade ago. In this paper, a new granule segmentation algorithm is developed using saddle point as the cutting point. The image is binarized and then sequentially eroded to form a gray-scale topographic counterpart, followed by using Hessian matrix computation to search for the saddle point. The segmentation is performed by cutting through the saddle point and along the maximal gradient path on the topographic surface. The results of the algorithm test on the given real images indicate certain superiorities in both the segmenting robustness and execution time to the referenced meth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ssian matrix Image segment Saddle point Touching object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