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药物球囊联合棘突球囊治疗冠脉分叉病变的临床效果
1
作者 张永庚 姜玲 李敏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49-53,共5页
目的探讨药物球囊联合棘突球囊在冠脉分叉病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宜春市人民医院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50例冠脉分叉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5例)与观察组(25例),对照组采用支架植入联合普通... 目的探讨药物球囊联合棘突球囊在冠脉分叉病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宜春市人民医院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50例冠脉分叉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5例)与观察组(25例),对照组采用支架植入联合普通球囊治疗,观察组采用支架植入联合药物球囊与棘突球囊治疗。比较两组的冠脉主支(MB)及分支(SB)治疗情况[参考血管直径(RVD)、最小管腔直径(MLD)、直径狭窄(DS)]、术后6个月血管晚期管腔丢失(LLL)情况以及术后6个月内分叉处支架内再狭窄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MB的MLD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毕和术后6个月MB的MLD高于本组术前,DS低于本组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SB的MLD高于对照组,DS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毕和术后6个月SB的MLD高于本组术前,DS低于本组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MB与SB的LLL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内分叉处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内MACE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脉分叉病变治疗中应用药物球囊联合棘突球囊能够提升治疗效果,改善病变管腔狭窄程度,降低LLL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分叉病变 药物球囊 棘突球囊 晚期管腔丢失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分支药物球囊在冠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2
作者 蒋志明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10期29-31,共3页
探讨探讨分支药物球囊在冠心病(CA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86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进行PCI治疗。侧支普通球囊组采用主支撑放置支架,由侧支撑普通气囊保护,分支药物球囊组患者采用主支支架和侧支药物球囊... 探讨探讨分支药物球囊在冠心病(CA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86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进行PCI治疗。侧支普通球囊组采用主支撑放置支架,由侧支撑普通气囊保护,分支药物球囊组患者采用主支支架和侧支药物球囊保护分支药物球囊。比较两组暴露时间、冠状动脉夹层发生率、侧支丢失、侧支架植入率等指标。结果 与侧支普通球囊组相比,分支药物球囊组的手术时间、造影剂剂量、暴露时间、冠状动脉夹层发生率和侧支支架植入率显著降低(P<0.05),其他项目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存活。结论 分支药物球囊可以减少PCI过程中冠状动脉夹层的发生及其对侧支的影响,从而减少侧支的数量支架植入使手术更安全、更快,减轻患者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支药物球囊 冠心病 冠脉分叉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下载PDF
冠脉分叉病变主支血管支架植入术后分支血管闭塞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汶玲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2期212-217,共6页
目的 探讨冠脉分叉病变主支血管(MV)支架植入术后分支血管(SB)闭塞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46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并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资料,根据介入治疗后是否发生分支闭塞分为分支闭塞组(n=25)和分支未闭塞组(n=... 目的 探讨冠脉分叉病变主支血管(MV)支架植入术后分支血管(SB)闭塞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46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并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资料,根据介入治疗后是否发生分支闭塞分为分支闭塞组(n=25)和分支未闭塞组(n=121),收集并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冠脉病变情况、冠脉造影特征、手术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影响冠脉分叉病变主支血管支架植入术后分支闭塞的危险因素.结果 分支闭塞组MV斑块分布于同侧、斑块不规则、中重度迂曲成角显著高于分支未闭塞组(P<0.05),1,0,0型和0,1,0型Medina分型显著低于分支未闭塞组(P<0.05),近端MV直径狭窄率、远端MV直径狭窄率、MV最高直径狭窄率、SB直径狭窄率、SB病变长度、分叉角、MV/SB直径比、MV支架植入前SB直径狭窄率显著高于分支未闭塞组(P<0.05),SB放置保护导丝者显著低于分支未闭塞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B直径狭窄率、SB分支病变长度、分叉角、MV/SB直径比、MV支架植入前SB直径狭窄率是影响冠脉分叉病变主支血管支架植入术后分支闭塞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SB直径狭窄率、SB分支病变长度、分叉角、MV/SB直径比、MV支架植入前SB直径狭窄率均是影响冠脉分叉病变主支血管支架植入术后分支闭塞的危险因素,可用于辅助临床PCI手术时机选择及手术方案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分叉病变 血管支架 分支闭塞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造影随访前降支分叉病变边支应用不同PCI策略效果比较
4
作者 刘俊杰 《中国处方药》 2024年第8期178-180,共3页
目的探讨药物涂层球囊联合药物洗脱支架在冠状动脉前降支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6月间蚌埠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30例冠状动脉前降支分叉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DES)组... 目的探讨药物涂层球囊联合药物洗脱支架在冠状动脉前降支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6月间蚌埠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30例冠状动脉前降支分叉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DES)组和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DCB)组。DES组采取分支病变常规球囊扩张后,行药物洗脱支架置入,而DCB组采取分支病变处理后,应用药物涂层球囊扩张,两组主支均行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比较两组术前、术后即刻及6个月后随访分支血管管腔直径变化。结果两组间临床基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主支及分支管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主支术后即刻最小管径直径(minimal lumen diameter,MLD)及晚期管径丢失(late lumen loss,LLL)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分支情况,两组术后即刻ML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DCB组MLD与DE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DCB组LLL较DES组有所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治疗均有效果,DES组术后即刻效果优于DCB组,而术后6个月显示DCB组LLL小于DES组,表明DCB能更好地防止晚期管径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涂层球囊 冠脉分叉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在冠脉分叉病变分支血管中的应用有效性观察
5
作者 王磊 张军 +1 位作者 高光仁 穆丽萍 《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2023年第3期84-86,共3页
研究药物涂层球囊在冠脉分叉病变分支血管中的应用有效性观察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22年01月~2023年01月入院接受治疗的患者10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使用切割球囊的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 研究药物涂层球囊在冠脉分叉病变分支血管中的应用有效性观察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22年01月~2023年01月入院接受治疗的患者10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使用切割球囊的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药物涂层球囊的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时造影情况和治疗结果与随访情况。结果:造影情况分为左前降支狭窄、左旋回支狭窄、右冠状动脉狭窄、基准血管直径和平均病变长度。对照组患者治疗时造影情况与观察组患者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患者病变血管小内径(MLD)和直径狭窄率进行对比。扩张后即刻,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结果与随访情况相近,差异不具有统计意义(P>0.05);术后6个月,对照组患者治疗结果与随访情况差于观察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涂层球囊在冠脉分叉病变分支血管中的应用有效性观察效果较好,减少患者血管狭窄的宽度,值得推广与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涂层球囊 冠脉分叉病变 分支血管
下载PDF
小外径球囊代替保护导丝完成冠脉分叉病变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6
6
作者 李飒 王慧峰 +3 位作者 周文燕 佟秋艳 郭晓晶 王与章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1年第10期753-755,共3页
目的 比较小外径球囊与传统保护导丝,预留于分支血管完成冠脉分叉病变支架置入术的效果.方法 比较53例冠脉分叉病变,随机分为两组:A组(26例)放置保护导丝于分支内,完成主支内球囊预扩,支架置入,交换导丝后主支与分支球囊对吻;B组(2... 目的 比较小外径球囊与传统保护导丝,预留于分支血管完成冠脉分叉病变支架置入术的效果.方法 比较53例冠脉分叉病变,随机分为两组:A组(26例)放置保护导丝于分支内,完成主支内球囊预扩,支架置入,交换导丝后主支与分支球囊对吻;B组(27例)放置小外径球囊于分支内,低压力打开球囊下,同样完成主支支架置入及交换导丝后主支与分支球囊对吻.比较两组间分支闭塞的发生率、分支开口狭窄明显加重的发生率及完成交换导丝和球囊对吻的时间.结果 A组3例(11.5%)发生分支闭塞;B组0例发生分支闭塞,P<0.05.分支开口狭窄明显加重的发生率,A组7例(26.9%),B组2例(7.4%),P<0.05.完成交换导丝和球囊对吻的时间,A组(45.0±12.3)min,B组(12.0±10.3)min,P<0.05.结论 利用小外径球囊代替保护导丝放入边支或重要分支,低压力打开球囊,完成冠脉分叉病变主支支架置入,可以明显减少边支的丢失,预防分支开口狭窄明显加重,同时交换导丝及球囊对吻顺利,缩短了手术时间,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外径球囊 保护导丝 冠脉分叉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棘突球囊在老年冠心病患者经冠状动脉介入术处理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7
作者 孙彦利 李凤玲 黄俊伟 《当代医学》 2023年第23期165-167,共3页
目的探究棘突球囊在老年冠心病患者经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处理冠脉分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9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行常规球囊扩张术,... 目的探究棘突球囊在老年冠心病患者经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处理冠脉分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9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行常规球囊扩张术,观察组行棘突球囊扩张术,比较两组临床资料、支架置入操作特点、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曝光时间短于对照组,造影剂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前扩与后扩占比、前扩球囊直径、支架释放力、后扩压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球囊滑脱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棘突球囊在老年冠心病行PCI治疗患者中应用效果显著,可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减少造影剂用量及球囊滑脱频次及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突球囊 老年冠心病 经冠状动脉介入术 冠脉分叉病变
下载PDF
球囊拘禁与导丝保护在真性冠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短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6
8
作者 韩虎魁 黄浩 +6 位作者 罗鹏 李劲嵩 田文杰 陈勇 李刚 李其勇 陶剑虹 《四川医学》 CAS 2018年第11期1205-1209,共5页
目的评价球囊拘禁技术(JBT)与传统的导丝保护技术(JWT)在冠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56例经冠脉造影证实为冠脉真性分叉病变的患者,在PCI前随机分为球囊拘禁组和导丝保护组,所有患者先采用主支植入支架的术式,分支... 目的评价球囊拘禁技术(JBT)与传统的导丝保护技术(JWT)在冠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56例经冠脉造影证实为冠脉真性分叉病变的患者,在PCI前随机分为球囊拘禁组和导丝保护组,所有患者先采用主支植入支架的术式,分支用球囊拘禁保护者为试验组,分支用导丝保护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在支架植入术后因斑块和界嵴移位,分支夹层等导致分支受累加重或闭塞的发生率,以及因分支受累改变成必要时T术式(TAP)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术后TIMI3级血流明显优于对照组,分支受累和闭塞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同时因分支受累改变成必要时T术式(TAP)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脉真性分叉病变介入治疗时采用球囊拘禁技术较传统的导丝保护对分支保护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囊拘禁 导丝保护 冠脉分叉病变
下载PDF
经保留导丝及球囊支架对吻技术保护冠脉分叉病变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刘强 姜宇 +2 位作者 吴延庆 吴清华 程晓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4049-4052,共4页
目的:比较保留导丝及球囊支架对吻术行单支架置入术即刻手术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1日至2015年2月28日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介入室行冠脉介入治疗的分叉病变患者。经筛选后随机分成两组:A组(n=34)行球囊支架对吻术和B组(n=30... 目的:比较保留导丝及球囊支架对吻术行单支架置入术即刻手术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1日至2015年2月28日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介入室行冠脉介入治疗的分叉病变患者。经筛选后随机分成两组:A组(n=34)行球囊支架对吻术和B组(n=30)行保留导丝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剂剂量、手术曝光时间的差异。结果:围手术期不良事件的发生A组1例(2.94%),B组6例(2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无一例出现边支闭塞,B组4例(13.3%)出现边支闭塞(P<0.05)。两组在曝光时间、对比剂使用剂量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球囊支架对吻技术围手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低,可有效预防边支闭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保留导丝术 球囊支架对吻术 冠脉分叉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小球囊保护冠脉分叉病变分支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龚辉 黄定 张向阳 《循证医学》 CSCD 2017年第3期159-162,170,共5页
目的探索冠脉分叉病变应用主支植入药物洗脱支架同时小球囊保护分支介入策略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冠脉分叉病变用主支植入药物支架同时小球囊保护分支介入策略病例的即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影像学效果:主支术前的狭窄程度为(8... 目的探索冠脉分叉病变应用主支植入药物洗脱支架同时小球囊保护分支介入策略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冠脉分叉病变用主支植入药物支架同时小球囊保护分支介入策略病例的即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影像学效果:主支术前的狭窄程度为(86.80%±9.10%),术后的狭窄程度为(0.20%±0.80%),Z=-6.08,P<0.01;分支术前的狭窄程度为(67.10%±20.00%),分支术后的狭窄程度为(27.30%±18.20%),Z=-5.99,P<0.01。临床效果: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比例为0。安全性:分支闭塞的比例、禁锢球囊滞留的比例、禁锢导丝滞留的比例均为0,分支保护球囊以(10.00±2.70)atm的压力进行扩张,主支的支架以(15.10±1.80)atm的压力释放可使分支被禁锢的球囊、导丝顺利撤出。结论应用主支植入药物洗脱支架同时小球囊保护分支治疗冠脉分叉病变的即时疗效好、安全性高,但长期的疗效值得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分叉病变 小球囊保护 禁锢球囊 禁锢导丝
下载PDF
主动及被动拘禁球囊技术应用于非左主干真性冠脉分叉病变的定量血流分数评价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婧璞 朱丽 +10 位作者 李晨光 袁斌 潘聪聪 戴宇翔 陈章炜 陆浩 吴轶 常书福 张峰 钱菊英 葛均波 《中国临床医学》 2022年第4期521-528,共8页
目的通过定量血流分数(quantitative flow ratio,QFR)比较主动拘禁球囊技术(active jailed balloon technique,A-JBT)和被动拘禁球囊技术(conventional jailed balloon technique,C-JBT)对非左主干冠脉真性分叉病变(coronary bifurcatio... 目的通过定量血流分数(quantitative flow ratio,QFR)比较主动拘禁球囊技术(active jailed balloon technique,A-JBT)和被动拘禁球囊技术(conventional jailed balloon technique,C-JBT)对非左主干冠脉真性分叉病变(coronary bifurcation lesion,CBL)的血运重建效果。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经冠脉造影明确为CBL,并在介入治疗中采用拘禁球囊技术的255例患者,分为主动拘禁球囊组(n=171)和被动拘禁球囊组(n=84)。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点、介入治疗特点及手术即刻效果,并利用QFR对主支及分支进行功能学评价。结果255例患者的261个病变中,前降支-对角支病变204个(78.2%),Medina 1.1.1型232个(88.9%)。两组患者术前主支血管及分支血管的病变分型、病变部位及狭窄程度相似。相较于被动拘禁球囊组,主动拘禁球囊组分支血管急性闭塞发生率明显低(0.6%vs 10.7%,P<0.001),分支血管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3级占比更高(96.0%vs 78.6%,P<0.001),分支血管QFR改善更显著[0.90(0.84,0.95)vs 0.83(0.68,0.91),P<0.001]。结论在非左主干冠脉真性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主动拘禁球囊技术较被动拘禁球囊技术可更有效降低分支闭塞发生率,同时明显改善分支血管功能性血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分叉病变 主动拘禁球囊技术 被动拘禁球囊技术 定量血流分数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拘禁技术处理冠脉分叉病变的远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云 李旭东 +3 位作者 谢毅 黄有胜 郭镇声 张丽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年第2期189-193,共5页
目的评价药物涂层球囊拘禁技术处理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远期疗效。方法将自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本院确诊的60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分为两组:药物涂层球囊(drug coated balloon,DCB)组(29例)和普通球囊(conventional balloon,CB)组(3... 目的评价药物涂层球囊拘禁技术处理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远期疗效。方法将自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本院确诊的60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分为两组:药物涂层球囊(drug coated balloon,DCB)组(29例)和普通球囊(conventional balloon,CB)组(31例)。DCB组使用拘禁球囊技术(jailed balloon technique,JBT)利用DCB处理边支,CB组采用CB在JBT条件下处理边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的远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一般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9个月,DCB组边支的血管最小管径(minimal lumen diameter,MLD)大于CB组[(1.987±0.206)cm 比(1.840±0.186)c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DCB组边支的晚期管腔丢失(late lumenloss,LLL)小于CB组[(0.003 4±0.074 4)cm 比(0.061 9±0.063 9)c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DCB 组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恢复情况好于CB 组[(56.070±4.527)%比(52.610±3.6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DCB拘禁技术处理冠状动脉分叉病变能更好地保护边支血管,提高患者心脏收缩功能,远期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经皮冠脉介入 冠脉分叉病变 拘禁球囊技术 药物涂层球囊
下载PDF
棘突球囊与球囊拘禁在老年冠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8
13
作者 岳玉国 高健雄 +3 位作者 邸军军 陈奕 王素芬 汤万胜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86-689,共4页
目的探讨棘突球囊与球囊拘禁技术在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中处理冠脉分叉病变时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准备行PCI治疗的老年冠脉分叉病变患者90例,随机分为棘突球囊组(47例)和球囊拘禁组(43例),PCI... 目的探讨棘突球囊与球囊拘禁技术在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中处理冠脉分叉病变时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准备行PCI治疗的老年冠脉分叉病变患者90例,随机分为棘突球囊组(47例)和球囊拘禁组(43例),PCI处理冠脉分叉病变时棘突球囊组使用棘突球囊预扩主支及导丝拘禁保护边支技术,而球囊拘禁组使用普通球囊预扩及球囊拘禁保护边支技术,随访半年并复查冠脉造影,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造影剂用量、曝光时间、冠脉夹层发生率、边支丢失率、边支支架植入率、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及复查造影时主支和边支支架内再狭窄率。结果两组均无死亡病例,失访率及造影复查率无明显差异(P>0.05)。棘突球囊组手术时间、造影剂用量、曝光时间、冠脉夹层发生率、边支支架植入率均显著低于球囊拘禁组(均P<0.05),两组边支丢失率、MACE及主支和边支支架内再狭窄率均无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PCI处理老年冠脉分叉病变过程中使用棘突球囊可减轻冠脉夹层的发生及对边支的影响,从而减少边支支架置入,使手术更加安全快捷,减轻患者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突球囊 球囊拘禁技术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脉分叉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下载PDF
紫杉醇药物洗脱球囊治疗冠脉分叉病变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孝钧 梁毅 +3 位作者 王相智 张鸿举 戴瑞 叶兴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第5期486-488,共3页
目的:探讨紫杉醇药物洗脱球囊(DCB)治疗冠脉分叉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01~2018-12我院收治的80例冠脉分叉病变病人进行前瞻性试验,均行边支紫杉醇DCB治疗,统计入组病人手术一般情况,比较术前1wk、术后1wk心绞痛发生率、心... 目的:探讨紫杉醇药物洗脱球囊(DCB)治疗冠脉分叉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01~2018-12我院收治的80例冠脉分叉病变病人进行前瞻性试验,均行边支紫杉醇DCB治疗,统计入组病人手术一般情况,比较术前1wk、术后1wk心绞痛发生率、心绞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术前、术后即刻病变最小管腔直径、狭窄程度,统计并发症情况,随访1 a,统计靶病变血运重建、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管腔丢失量、定性分析管腔狭窄程度变化满意率。结果:入组病人共80例病人接受紫杉醇DCB治疗,术后1wk心绞痛发生率(1.25%)较术前1wk(86.25%)明显降低(P<0.05);术后1wk心绞痛VAS评分低于术前1wk(P<0.05);术后即刻病变最小管腔直径大于术前,管腔狭窄程度小于术前(P<0.05);80例冠脉分叉病变病人,74例(92.50%)获访1 a,其中30例(40.54%)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显示管腔丢失平均0.21±0.10 mm,定性分析显示,满意率为96.67%(29/30),优于普通球囊治疗的对照组。结论:紫杉醇药物洗脱球囊治疗冠脉分叉病变,可改善血管管腔狭窄程度,减少心绞痛发作,远期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药物洗脱球囊 冠脉分叉病变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支架植入效果评价中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李栋栋 段赟 +1 位作者 马文帅 郭万刚 《心脏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473-477,共5页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治疗一直是介入领域的难点,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因其高分辨率的特有优势在分叉病变的病变评估、策略选择指导、治疗效果评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率并不高,一般仅用于复杂病变,对支架植入后膨胀和贴壁等...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治疗一直是介入领域的难点,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因其高分辨率的特有优势在分叉病变的病变评估、策略选择指导、治疗效果评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率并不高,一般仅用于复杂病变,对支架植入后膨胀和贴壁等情况的效果评价并无统一的测量计算标准和确切的参考值。本综述结合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特点,将不同临床或体外研究中应用到的支架植入效果评价方法及其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做一总结,从而为分叉病变支架植入效果评价方法的统一和临界值的确定提供价值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分叉病变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支架植入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在PCI围术期强化治疗冠脉分叉病变的可行性、安全性及远期预后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郑云燕 苟志平 +2 位作者 杜艳华 谭刚文 刘多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9年第17期35-38,共4页
目的:研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围术期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冠脉分叉病变的可行性、安全性及远期预后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7月拟于本院行PCI的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为期10周的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5... 目的:研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围术期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冠脉分叉病变的可行性、安全性及远期预后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7月拟于本院行PCI的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为期10周的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5、10周的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糖化血红蛋白(HbA1c)、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统计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随访期间的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患者治疗2、5、10周的LDL-C、TG、TC、Lp-PLA2、TNF-α、CRP、HbA1c和IL-6均明显降低,HDL-C则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患者服药期间出现皮疹1例(1.79%)。随访期间出现心血管不良事件2例(3.57%),患者生存率为100%。结论:冠脉分叉病变患者PCI围术期使用阿托伐他汀可有效降低患者的LDL-C、TG、TC、Lp-PLA2、TNF-α、CRP、HbA1c和IL-6,改善患者HDL-C水平,减少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远期预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冠脉分叉病变 PCI 安全性
下载PDF
药物球囊与普通球囊用于冠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向兵 《基层医学论坛》 2018年第31期4445-4446,共2页
目的对比在冠脉分叉病变患者介入治疗中应用药物球囊与普通球囊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2月入住我院治疗的70例冠脉分叉病变患者为试验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球囊扩张后行普通球囊治... 目的对比在冠脉分叉病变患者介入治疗中应用药物球囊与普通球囊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2月入住我院治疗的70例冠脉分叉病变患者为试验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球囊扩张后行普通球囊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球囊扩张后行紫杉醇药物球囊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最大球囊扩张压力、靶病变长度、介入治疗即刻成功率及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最大球囊扩张压力为(9.51±2.86)atm,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33±3.12)atm,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靶病变长度为(16.55±5.23)mm,明显长于对照组的(14.19±3.02)mm,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介入治疗即刻成功率为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14%,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为2.8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14%,差异显著(P<0.05)。结论与普通球囊相比,药物球囊在冠脉分叉病变患者的介入治疗效果更优,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分叉病变 药物球囊 普通球囊 疗效对比
下载PDF
冠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主动球囊保护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郑晓波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17年第7期29-30,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冠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主动球囊保护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进修时,通过研究分析92例冠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患者的病历资料,患者介入治疗中对患者应用主动球囊保护技术,记录分析患者术中参数... 目的研究分析冠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主动球囊保护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进修时,通过研究分析92例冠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患者的病历资料,患者介入治疗中对患者应用主动球囊保护技术,记录分析患者术中参数变化情况和住院期间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92例患者的99处分叉病变中,对主动球囊保护技术应用,81%的患者病变为Medina1.1.1型。患者术毕之后,TIMI3级血流,其中主支占100%,分支占99%。有1例患者分支闭塞进行导丝将分支支架置入。同时1例患者分支血流TIMI为2级,分支较小,患者没有相对明显的症状,没有进行进一步的处理。患者住院起的随访中,1例患者出现心肌梗死。同时患者IVUS检查中,13例患者术毕,患者的主支支架充分扩张,有着满意的贴壁状况,患者介入治疗中主动球囊保护技术的应用,分支被挤压的球囊和导丝,全部顺利的撤出。结论冠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主动球囊保护技术应用疗效较好,手术成功率较高,患者边支闭塞发生率以及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低,有一定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 介入治疗 主动球囊保护技术
下载PDF
药物球囊与双支架在处理冠脉分叉病变的效果对比
19
作者 魏路 韩梦琪 《现代医药卫生》 2022年第S01期80-81,共2页
目的探究在冠脉分叉病变中,主支植入药物涂层支架,分支应用药物球囊处理,与主支及分支均植入支架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对比。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在徐州市中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并行冠脉造影确诊为冠脉分叉病变的80名患者,随... 目的探究在冠脉分叉病变中,主支植入药物涂层支架,分支应用药物球囊处理,与主支及分支均植入支架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对比。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在徐州市中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并行冠脉造影确诊为冠脉分叉病变的80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为双支架处理冠脉分叉病变,研究组为紫杉醇药物球囊处理冠脉分叉病变。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术后即刻处理效果和1年后的远期疗效,还有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在术中操作时间,造影剂用量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在远期疗效上分支血管的再狭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主支植入药物涂层支架,分支应用药物球囊在术中操作与远期疗效上均优于双支架治疗冠脉分叉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分叉病变 药物球囊 药物涂层支架 再狭窄
下载PDF
BSKT(支架球囊对吻术)治疗冠脉分叉病变临床应用的疗效
20
作者 刘纯丽 《中外医疗》 2020年第22期35-37,共3页
目的探讨BSKT(支架球囊对吻术)治疗冠脉分叉病变临床应用的疗效。方法方便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该院收治的203例冠脉分叉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n=101)与试验组(n=102),对照组施以Reverse crush... 目的探讨BSKT(支架球囊对吻术)治疗冠脉分叉病变临床应用的疗效。方法方便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该院收治的203例冠脉分叉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n=101)与试验组(n=102),对照组施以Reverse crush支架术治疗,试验组施以BSKT(支架球囊对吻术)治疗,对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情况、X线曝光时间、手术时间、造影剂用量、球囊用量、直径狭窄率、晚期管腔丢失情况、心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试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9.02%,明显高于对照组90.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80,P=0.005);试验组X线曝光时间、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66、8.679,P=0.000、0.000),造影剂用量与球囊用量个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06、10.027,P=0.000、0.000),直径狭窄率明显较低,晚期管腔丢失明显较小,心脏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95,P=0.025)。结论BSKT(支架球囊对吻术)治疗冠脉分叉病变具有良好的效果,不仅能够提升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缩短X线曝光时间、手术时间,同时能够减少造影剂用量、球囊用量个数、晚期管腔丢失,降低直径狭窄率与心脏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球囊对吻术 Reverse crush支架术 冠脉分叉病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