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0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当前我国民众碘的营养状况——对分地域实施食盐不同加碘标准的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正杰 周维禄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58-60,共3页
为了了解当前我国民众碘的营养状况,为食盐加碘浓度的调整提供依据,文中采用资料——数据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当前我国民众碘的营养状况,得出目前我国民众碘的营养状况总体处于可接受水平,局部地方处于过量水平的结果,对于是否应该分地域... 为了了解当前我国民众碘的营养状况,为食盐加碘浓度的调整提供依据,文中采用资料——数据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当前我国民众碘的营养状况,得出目前我国民众碘的营养状况总体处于可接受水平,局部地方处于过量水平的结果,对于是否应该分地域实施不同的食盐加碘标准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摄取量 危害 标准 分地域
下载PDF
“胡焕庸线”两侧植被覆盖度地域分异的时空特征分析
2
作者 厉彦玲 董超 王薪宇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5-346,共12页
探究“胡焕庸线”两侧植被覆盖度的地域分异对于生态环境保护与自然资源的可持续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根据MODIS-NDVI遥感数据及相关研究资料,运用像元二分法量化了2000至2020年间植被覆盖的变化情况,并结合斜率分析、空间自相关分... 探究“胡焕庸线”两侧植被覆盖度的地域分异对于生态环境保护与自然资源的可持续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根据MODIS-NDVI遥感数据及相关研究资料,运用像元二分法量化了2000至2020年间植被覆盖的变化情况,并结合斜率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转移矩阵及相关分析法,系统分析了“胡焕庸线”东西两侧植被覆盖度的动态及降水对其的潜在影响。研究发现,中国植被覆盖度在“胡焕庸线”两侧展现出显著的空间异质性,西部地区普遍低于东部;冷点主要分布于线西,热点主要分布于线东。尽管过去21年间全国植被覆盖度经历了局部年度波动,但从整体趋势看呈上升态势,约有45%的地区植被覆盖水平实现了由低向高的转变。具体而言,“胡焕庸线”以西区域的年均植被覆盖度增长率约为0.0035/a,而线东地区则达到0.0059/a,且在各自区域内,植被显著增长的区域占比分别为53.22%和59.81%。此外,年降水量与年际间植被覆盖度的相关性在“胡焕庸线”两侧表现出空间上的差异化特征,即东部地区呈负相关,而西部则为正相关。综上所述,以“胡焕庸线”为界,中国的植被覆盖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凸显了其独特的地域分异性。本研究为理解我国植被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焕庸线 植被覆盖度 地域 时空特征
下载PDF
基于空间统计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的中国海洋文化遗产空间区划
3
作者 牛小溪 谭立峰 +1 位作者 刘芳 王晓丰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2-546,共15页
海洋文化遗产是海洋文明的重要载体,也是海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中国海洋空间规划中存在对海洋文化遗产资源认识不足的问题。文章借助ArcGIS空间统计和分析工具探析沿海11省市海洋文化遗产时空格局;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影响因素... 海洋文化遗产是海洋文明的重要载体,也是海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中国海洋空间规划中存在对海洋文化遗产资源认识不足的问题。文章借助ArcGIS空间统计和分析工具探析沿海11省市海洋文化遗产时空格局;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利用地理探测器对各指标因子权重进行量化。结果表明:1)山东半岛、长三角、海峡西岸地区海洋文化遗产分布的集聚特征显著。2)不同历史时期,海洋文化遗产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3)整体上,自然环境是影响海洋文遗产时空分布的主要因素;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南部沿海地区遗产分布仍以自然环境影响最大,北部沿海地区遗产分布以经济因素影响最大。通过地理相关分析和综合指数聚类最终确定环渤海、长三角、海峡西岸、岭南海洋文化遗产区4个一级区和12个二级区。该区划方案与中国海洋文化的地域分异特征基本吻合,表明空间统计分析和地理探测器可为海洋文化遗产空间区划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文化遗产 海洋文明 地理探测器 地域 海洋空间规划 中国
下载PDF
长株潭地区乡村功能评价及地域分异特征研究 被引量:54
4
作者 谭雪兰 于思远 +3 位作者 陈婉铃 欧阳巧玲 贺艳华 周国华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203-1210,共8页
通过构建乡村功能评价的指标体系及测度模型,以长株潭地区23个县市区为地域单元,对研究区乡村经济发展、粮食生产、社会保障与生态旅游功能的地域分异特征与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长株潭城市群的经济发展功能、粮食生产功能、社会... 通过构建乡村功能评价的指标体系及测度模型,以长株潭地区23个县市区为地域单元,对研究区乡村经济发展、粮食生产、社会保障与生态旅游功能的地域分异特征与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长株潭城市群的经济发展功能、粮食生产功能、社会保障功能和生态旅游功能指数普遍较低,但各功能之间发展较为均衡;(2)长株潭城市群的乡村功能地域分异特征较为明显,经济功能一级区主要分布在长株潭城市群的核心区,以长沙市6个区及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地长沙县为主,粮食生产功能一级区主要分布在芦淞区、浏阳市、湘潭县、宁乡县,社会保障功能呈现出由中心城市向外围地域逐渐减弱的特征,且距离中心城市越远,其功能越弱,生态旅游功能强势区主要分布在茶陵县、芙蓉区、岳麓区、韶山市、炎陵县、宁乡县、浏阳市、雨花区等山区丘陵地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功能 评价 地域 长株潭城市群
下载PDF
煤炭开采的生态效应及其地域分异 被引量:26
5
作者 杨永均 张绍良 +1 位作者 侯湖平 李效顺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5-62,共8页
研究目的:分析不同地域矿区煤炭开采引起的生态效应及其地域分异现象,为差异性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技术提供依据。研究方法:综述法、实地调查法和比较研究法。研究结果:煤炭开采扰动生态系统要素,改变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其生态效应明显... 研究目的:分析不同地域矿区煤炭开采引起的生态效应及其地域分异现象,为差异性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技术提供依据。研究方法:综述法、实地调查法和比较研究法。研究结果:煤炭开采扰动生态系统要素,改变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其生态效应明显;这种效应在矿区内和矿区间表现程度和形式不尽相同,存在分异现象;影响生态效应差异的主要因素是采矿扰动因子和本底生态条件。研究结论:开展矿区生态监测和修复需要分区对待,并探索其敏感性指标或建立综合性指标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煤炭开采 生态效应 地域 生态修复
下载PDF
海河流域不同植物砣含量、地域分异及其输入、输出量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蒋高明 黄银晓 +2 位作者 林舜华 韩荣庄 高雷明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244-249,共6页
海河流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基地,由于不合理开发利用,造成某些地区土壤出现贫瘠化、盐渍化和沙漠化,土壤缺磷也很明显.为了寻找植物对磷的需求特点以及海河流域土壤磷分布规律,可以从植物指示的角度研究不同地区不同植物磷含量... 海河流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基地,由于不合理开发利用,造成某些地区土壤出现贫瘠化、盐渍化和沙漠化,土壤缺磷也很明显.为了寻找植物对磷的需求特点以及海河流域土壤磷分布规律,可以从植物指示的角度研究不同地区不同植物磷含量特征及其差异,研究植物每年从土壤中输出和输入的磷总量,从而寻找农业生态系统磷循环规律并科学指导施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海河流域 地域
下载PDF
长沙市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变化及地域分异特征研究 被引量:64
7
作者 谭雪兰 周国华 +1 位作者 朱苏晖 欧聪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4-210,共7页
以1989年、1999年和2009年3期Landsat TM影像及2005年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为数据源,结合野外实地调查,应用GIS空间分析、重心迁移定量模型和景观生态学方法,对长沙市1989~2009年农村居民点的用地面积、规模、空间分布、形状的动态变化过程... 以1989年、1999年和2009年3期Landsat TM影像及2005年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为数据源,结合野外实地调查,应用GIS空间分析、重心迁移定量模型和景观生态学方法,对长沙市1989~2009年农村居民点的用地面积、规模、空间分布、形状的动态变化过程及地域分异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 20 a来农村居民点总面积及斑块平均规模不断扩大,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日趋集中和密集,斑块形状不断向完整与规则转变;2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地域分异特征明显,在平均斑块面积、斑块密度等指标方面平原区、丘岗区与山区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3 20 a来,长沙市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布重心由西向东迁移,迁移距离为6.62 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景观格局 动态变化 地域 长沙市
下载PDF
黄土高原土壤元素含量及其地域分异规律 被引量:9
8
作者 田均良 李雅琦 +2 位作者 黄义端 李槟 刘普灵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77-83,共7页
利用中子活化分析等现代分析技术,对黄土高原土壤中39个常量、微量元素在土壤中的含量及其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土壤基本上保留了黄土母质的主要元素地球化学特征。黄土在风力搬运过程中的分选沉降规律和土壤发生的生... 利用中子活化分析等现代分析技术,对黄土高原土壤中39个常量、微量元素在土壤中的含量及其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土壤基本上保留了黄土母质的主要元素地球化学特征。黄土在风力搬运过程中的分选沉降规律和土壤发生的生物气候环境是影响土壤元素含量地域分异的主要因素。这一研究也为中国黄土的风成学说提供了土壤地球化学方面的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元素 地球化学 地域
下载PDF
江南丘陵地区乡村聚落地域分异特征研究——以湖南省为例 被引量:16
9
作者 谭雪兰 安悦 +2 位作者 蒋凌霄 谭洁 周国华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707-1714,共8页
以江南丘陵湖南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18个抽样村进行实地走访与问卷调查,从乡村聚落的居住条件、居住设施和乡村居民的生产生活形态等方面,探讨江南丘陵湖南地区乡村聚落空间地域分异特征与规律。研究表明:乡村聚落研究是江南丘陵地... 以江南丘陵湖南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18个抽样村进行实地走访与问卷调查,从乡村聚落的居住条件、居住设施和乡村居民的生产生活形态等方面,探讨江南丘陵湖南地区乡村聚落空间地域分异特征与规律。研究表明:乡村聚落研究是江南丘陵地区乡村聚落空间布局优化与调控的基础。由于地域范围广泛,区域内的资源禀赋与地域组合、经济发展基础、文化传统等条件差异悬殊,因此江南丘陵湖南地区乡村聚落发展的地域分异规律较为明显,在聚落空间格局(规模、密度、形态)、居住条件(住房面积、住房结构、建筑特色)、居住设施(道路、饮水安全、网络电视开通率等基础与公共服务设施)和生产生活形态等方面呈现出较为显著的盆地-丘陵-低山区、发达-欠发达-落后、近郊-远郊-偏远等地貌、经济、区位梯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聚落 地域 江南丘陵地区 湖南省
下载PDF
浙江省城镇土地分等地域分界特征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唐根年 欧海若 +2 位作者 吴次芳 陈金龙 盛乐山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69-74,共6页
城镇土地质量差异不仅存在于城镇内部。而且在城镇之间也有明显反映.本文以定量分析方法.探讨浙江省城镇土地分等地域分异规律。将浙江省城镇土地划分为五个等级、为政府制定有关地价宏观调控政策提供基础依据。
关键词 城镇 土地 地域异规律 土地使用制度 浙江
下载PDF
中国稻米垩白形成的地域分异规律之初步研究 被引量:39
11
作者 贾志宽 高如嵩 +1 位作者 张嵩午 朱碧岩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159-164,共6页
通过19个品种在全国13个点的多播期试验,分析了稻米垩白形成的气象生态基础及我国稻区不同稻作制下水稻气象垩白的分异情况。结果表明,水稻齐穗后15d内的温度状况是稻米垩白形成的主导因子;且自北而南,稻米气象垩白随水稻齐穗后15d内均... 通过19个品种在全国13个点的多播期试验,分析了稻米垩白形成的气象生态基础及我国稻区不同稻作制下水稻气象垩白的分异情况。结果表明,水稻齐穗后15d内的温度状况是稻米垩白形成的主导因子;且自北而南,稻米气象垩白随水稻齐穗后15d内均温的变化由小倒大,气象垩白<5%的稻区为四川盆地以北、淮河以北及云贵高原地区,5%~10%的稻区为四川盆地、滇南及淮南至沿江江南地区,10%~20%(只为双季稻的早稻)的稻区为云贵高原以东长江以南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垩白形成 地域 气象要素
下载PDF
中国东部土壤水溶性有机物含量与地域分异 被引量:20
12
作者 张甲珅 陶澍 曹军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08-314,共7页
测定了代表中国东部主要地带性土壤类型的 1 9个表土样品中水溶性有机物的含量 ,分析了水溶性有机物含量的地域分异规律、空间结构特征以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 ,所研究土壤样品的水溶性有机物C含量在 0 .0 0 8至 0 .379mgg- 1 之间 ... 测定了代表中国东部主要地带性土壤类型的 1 9个表土样品中水溶性有机物的含量 ,分析了水溶性有机物含量的地域分异规律、空间结构特征以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 ,所研究土壤样品的水溶性有机物C含量在 0 .0 0 8至 0 .379mgg- 1 之间 ,中值为C 0 .1 59mgg- 1 。土壤水溶性有机物含量的空间分布具有各向异性的结构特征 ,南北方向的变化幅度较东西方向大 ,总体呈现出沿北偏东 9.6度向南偏西递降的一般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水溶性有机物 地域 空间结构 PH值 中国 东部地区
下载PDF
东南沿海低山丘陵区土地利用结构的地域分异研究——以温州市为例 被引量:82
13
作者 周生路 黄劲松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7-45,共9页
根据土地利用详查变更资料中二级分类的用地面积和比例 ,采用景观生态学结构定量分析方法 ,以温州市为例对东南沿海低山丘陵区土地利用结构的地域分异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1 )前述方法能够很好地揭示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地域... 根据土地利用详查变更资料中二级分类的用地面积和比例 ,采用景观生态学结构定量分析方法 ,以温州市为例对东南沿海低山丘陵区土地利用结构的地域分异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1 )前述方法能够很好地揭示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地域分异 ,其结果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研究区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地域结构的差异 ;(2 )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的区域变化呈以下规律 :土地利用结构的多样性和土地利用组合类型数由沿海向内陆、平原向山区、城市近郊向远郊依次递减 ,土地利用结构的集中度则刚好相反 ,土地利用的组合类型与区域的经济活动特点相关等 ;(3 )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区域差异主要受地理位置、地貌状况、区位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强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沿海 低山丘陵区 土地利用结构 地域 温州
下载PDF
广东华侨文化景观及其地域分异 被引量:31
14
作者 许桂灵 司徒尚纪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11-421,共11页
华侨文化地理研究 ,在国内外是一个薄弱领域。本文以我国华侨人数最多、分布最广的广东为对象 ,阐述华侨文化的内涵 ,侨乡在引种外来作物形成的土地利用景观 ;引进西方骑楼和城镇规划制度 ,并结合当地环境产生的建筑文化景观 ;外语与方... 华侨文化地理研究 ,在国内外是一个薄弱领域。本文以我国华侨人数最多、分布最广的广东为对象 ,阐述华侨文化的内涵 ,侨乡在引种外来作物形成的土地利用景观 ;引进西方骑楼和城镇规划制度 ,并结合当地环境产生的建筑文化景观 ;外语与方言相结合并广泛办侨刊形成的语言文字景观 ,以及华侨形成的人才文化景观等特色和影响。根据侨乡文化特质的相对一致性和侨居地文化背景相对共同性相结合的原则 ,首次划分珠江三角洲广府、五邑、潮汕、东江 -兴梅、琼东北 5个华侨文化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侨文化景观 地域 广东
下载PDF
地域分异的灰色聚类方法研究——以温州市为例 被引量:9
15
作者 黄劲松 周生路 彭补拙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25-530,共6页
直接采用灰色关联聚类进行地域分异,效果并不理想,如果对灰色关联聚类算法进行改进,则可取得满意的结果。结合温州市实际情况,提出地域分异指标的确定原则,采用改进后的灰色关联算法,得出温州市所辖11个区、县、市的聚类谱系图,并将温... 直接采用灰色关联聚类进行地域分异,效果并不理想,如果对灰色关联聚类算法进行改进,则可取得满意的结果。结合温州市实际情况,提出地域分异指标的确定原则,采用改进后的灰色关联算法,得出温州市所辖11个区、县、市的聚类谱系图,并将温州市所辖11个区、县、市分为沿海平原城镇-工业发达区、沿海平原农耕区、西部山地生态脆弱区和东部海岛区,对每区的景观特征进行了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 灰色聚类 温州市 异指标
下载PDF
河南省旱涝灾害的地域分异规律和减灾对策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王文楷 张震宇 《灾害学》 CSCD 1991年第2期48-53,共6页
河南省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地带,自古以来就以旱涝灾害频繁而著称。根据旱涝灾害的地域分异特点,可将全省分为五个区。减轻旱涝灾害的主要措施是:加强水利建设,进一步开发地下水;扩大引黄灌溉、抗旱、补源面积;走旱作农业的道路,广泛... 河南省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地带,自古以来就以旱涝灾害频繁而著称。根据旱涝灾害的地域分异特点,可将全省分为五个区。减轻旱涝灾害的主要措施是:加强水利建设,进一步开发地下水;扩大引黄灌溉、抗旱、补源面积;走旱作农业的道路,广泛提高农田抗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涝灾 地域 河南 减灾
下载PDF
中国东部土壤水溶性有机物荧光特征及地域分异 被引量:15
17
作者 张甲珅 陶澍 曹军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09-416,共8页
测定中国东部地区 2 0种土类 46个表土样品水溶性有机物的荧光光谱、分子量以及 p H值 ,分析了水溶性有机物荧光光谱的一般特征、荧光光谱与其平均分子量的关系以及荧光强度的地域分异特性 ,与此同时比较分析了土壤富里酸的相关特征。... 测定中国东部地区 2 0种土类 46个表土样品水溶性有机物的荧光光谱、分子量以及 p H值 ,分析了水溶性有机物荧光光谱的一般特征、荧光光谱与其平均分子量的关系以及荧光强度的地域分异特性 ,与此同时比较分析了土壤富里酸的相关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水溶性有机物和富里酸具有相似的荧光光谱特征和地域分异特性 ,即在所研究的浓度范围内两者的荧光发射光值与有机物浓度成良好的线性正相关关系 ,而荧光强度与分子量分布无直接相关性。研究区土壤水溶性有机物和富里酸荧光强度均具有自北向南递降的趋势 ;土壤 p H可能是影响水溶性有机物荧光特征及空间分异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土壤 水溶性有机物 荧光光谱 子量 地域 PH值 东部地区
下载PDF
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地域分异与总体评价 被引量:12
18
作者 何秀丽 张平宇 程叶青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13-416,共4页
基于东北地区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区域特点,本文选取25项相关指标、以40个地市(盟)为评价单元,建立了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模型,从发展水平、发展效率、发展潜力以及综合发展能力4个方面进行了评价,分析了东北地... 基于东北地区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区域特点,本文选取25项相关指标、以40个地市(盟)为评价单元,建立了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模型,从发展水平、发展效率、发展潜力以及综合发展能力4个方面进行了评价,分析了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地域分异特征,并探讨了其形成原因。研究表明,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效率、潜力以及综合发展能力均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发展水平较高地区大多是各省的主要城市区域,发展效率较高地区主要是一些中等城市,发展潜力表现出以大连为中心、向北和向西依次降低的扇形空间格局,综合能力上中部平原地区及南部沿海地市明显高于北部地区、东部林区和西部农牧区,经济基础、发展效率、农业资源以及科技水平差异是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地域分异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可持续发展 地域 东北地区
下载PDF
中国西部经济社会地域分异规律研究 被引量:31
19
作者 董锁成 王传胜 +1 位作者 尤飞 薛东前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99-406,T001,T002,共10页
本文应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及GIS技术 ,选取反映地区发展状况的 12项主要指标 ,对西部 10 6个地州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 ,分析了西部经济社会地域分异特征 ,揭示了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地域分异规律。文章认为 ,影响... 本文应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及GIS技术 ,选取反映地区发展状况的 12项主要指标 ,对西部 10 6个地州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 ,分析了西部经济社会地域分异特征 ,揭示了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地域分异规律。文章认为 ,影响西部经济社会地域分异的主要因素包括 :西部自然环境地域分异决定了社会经济地域分异的基本格局 ;农业资源的地域组合决定着农业生产的地域分异 ;能矿资源的地域组合及开发决定了能矿工业基地和一些矿业城镇的地域分异 ;重要城市和经济较发达区域沿主要河流沿岸和交通沿线扩展的点 轴式地域分异规律 ;区位、资源、劳动力、技术、市场、政策等要素的地域组合 ,决定着经济地域类型 ;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在地域分异上较高的相关性 ,导致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不相协调的矛盾十分尖锐 ,生态环境已经对社会经济发展形成了强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部 经济社会 地域异规律 自然环境 农业资源 能矿资源 政策 生态环境
下载PDF
地域分异规律与北方农牧交错带的退耕还林还草 被引量:16
20
作者 伍光和 王文瑞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39-442,共4页
简要论述了北方农牧交错带的自然地理特征 ,评述了农牧交错带历史时期以来北移西进造成与自然地带的错位 ,过度垦殖不仅导致交错带本身的生态破坏 ,还对黄河流域下游及华北平原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依据自然界的地域分异规律对交错带及... 简要论述了北方农牧交错带的自然地理特征 ,评述了农牧交错带历史时期以来北移西进造成与自然地带的错位 ,过度垦殖不仅导致交错带本身的生态破坏 ,还对黄河流域下游及华北平原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依据自然界的地域分异规律对交错带及毗邻地区还林还草进行了分区 ,并在退耕还林还草背景下 ,对“三北”防护林工程做了评价 ,指出东北西部、华北北部山地造林完全正确 ,而内蒙古和西北广大地域不宜造林 ,当务之急应该是制止植被破坏 ,保护沙生植被、荒漠草原和典型草原植被。并建议有关决策部门对“三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异规律 荒漠 荒漠草原 典型草原 农牧交错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