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娩性臂丛损伤神经修复术的并发症
1
作者 周友清 《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 2003年第5期318-318,共1页
该文作者分析了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产瘫)显微外科修复术的术中与术后并发症,为外科医生和患儿家长提供该手术相关并发症的种类和危险性等详细资料。自1988年至1999年连续为173例患者施行显微外科手术。该组男93例,女80例,平均年龄8.6(&... 该文作者分析了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产瘫)显微外科修复术的术中与术后并发症,为外科医生和患儿家长提供该手术相关并发症的种类和危险性等详细资料。自1988年至1999年连续为173例患者施行显微外科手术。该组男93例,女80例,平均年龄8.6(±3.7)月,平均体重8843(±1932)g。手术平均持续时间11.1(±2.4)小时。行腓肠神经移植152例(或同时行神经松解术),单纯神经松解术21例。术后平均随访30.8(±23.9)月。该组无手术死亡病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3.5%(58例),包括液体输入过多(8%)、膈肌瘫痪(6.4%)、麻醉管脱出(3%)、气管阻塞(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性臂丛损伤 神经修复术 并发症 膈肌瘫痪 麻醉管脱出 气管阻塞 气胸 乳糜胸 烧伤瘢痕
下载PDF
25例新生儿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医疗损害法医学鉴定评价
2
作者 俞勇 王英杰 +3 位作者 贾云飞 黄宝静 何颂跃 刘川川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49,共7页
目的 分析新生儿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的高危因素,探讨在医疗损害法医学鉴定中如何评价过错诊疗行为与新生儿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北京法源司法科学证据鉴定中心2017—2021年25例新生儿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医疗损害责任... 目的 分析新生儿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的高危因素,探讨在医疗损害法医学鉴定中如何评价过错诊疗行为与新生儿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北京法源司法科学证据鉴定中心2017—2021年25例新生儿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医疗损害责任纠纷相关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医院在胎儿体质量评估、分娩方式选择、产程观察与肩难产处置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及其与患儿损害后果之间的关系。结果 过错医疗行为评定为主要原因2例,同等原因10例,次要原因8例,轻微原因1例,无因果关系1例,未明确原因力3例。结论 新生儿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医疗损害法医学鉴定过程中,从产前评估、分娩方式告知、规范使用缩宫素、肩难产操作规范性等环节,客观分析医疗行为是否履行诊疗义务,同时需充分考量不同危险因素的客观风险性和损伤预防的困难性,综合评价过错医疗行为在损害结果中的原因力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学 分娩神经损伤 医疗损害 案例分析
下载PDF
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患儿家庭抗逆力生成机制质性研究
3
作者 张小菊 朱俞岚 闫鹏飞 《现代医院》 2024年第11期1776-1779,1785,共5页
目的通过调查动态系统中的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患儿家庭抗逆力的生成机制,为制定提升家庭抗逆力水平的干预措施提供有力依据。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0例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患儿主要照料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运用内容分析法对访... 目的通过调查动态系统中的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患儿家庭抗逆力的生成机制,为制定提升家庭抗逆力水平的干预措施提供有力依据。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0例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患儿主要照料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运用内容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提炼出3个主题,分别为损伤事件对家庭的巨大冲击、家庭对于损伤事件的积极应对、损伤性事件给家庭带来的隐痛。结论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患儿家庭总体抗逆力水平较高,但还需重视损伤事件给家庭带来的不良影响,巩固家庭损伤应对的积极成果,促进家庭功能恢复与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神经损伤 家庭抗逆力 康复治疗 研究
下载PDF
分娩性臂丛损伤创伤性神经瘤的病理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高仕长 陈亮 +1 位作者 顾玉东 胡韶楠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0-74,共5页
目的为早期神经瘤切除、臂丛修复治疗产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44例早期产瘫手术患儿,术中作臂丛上干神经电生理测定( 3 7例) ,随后切除神经瘤、行神经移植和移位修复臂丛术。对神经瘤进行如下检测大体观察、LuxolFastBlue髓鞘染色、Van... 目的为早期神经瘤切除、臂丛修复治疗产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44例早期产瘫手术患儿,术中作臂丛上干神经电生理测定( 3 7例) ,随后切除神经瘤、行神经移植和移位修复臂丛术。对神经瘤进行如下检测大体观察、LuxolFastBlue髓鞘染色、Van Gieson胶原纤维染色、透射电镜观察、神经丝蛋白的单克隆抗体标记以计数轴索等。另取2 3侧新鲜婴儿尸体的臂丛上干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术中发现臂丛上干神经瘤呈梭形或“双峰骆驼”形,瘤长1.2~1.5cm ,质硬。神经瘤近端可见大量的有髓神经纤维;远端的神经外膜、束膜内胶原纤维明显增生,束内再生的有髓神经纤维分布不均。神经瘤和正常上干内胶原纤维相对面积分别为( 63 73 %±12 2 7, x±s ,下同)和42 .3 8%±11.1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 1)。透射电镜观察显示,不同髓鞘厚度的神经纤维和脱髓鞘病变分布于神经瘤远、近端和中央段。神经瘤近端和正常上干神经纤维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 1) ;神经瘤内再生神经纤维的通过率41.67%±8.0 0 %。根据被检肌肉(冈下肌、三角肌、肱二头肌)能否引出复合动作电位(CMAP)将患儿分为三组,被检肌肉波幅均有明显下降。但方差分析表明,三组再生神经纤维通过神经瘤的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瘤 分娩性臂丛损伤 创伤 病理研究 透射电镜观察 再生神经纤维 神经电生理测定 上干 胶原纤维染色 有髓神经纤维 神经纤维分布 复合动作电位 早期手术指征 神经丝蛋白 脱髓鞘病变 统计学 修复治疗 手术患儿 移位修复
原文传递
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的中西医治疗 被引量:5
5
作者 王迎红 徐建华 《中原医刊》 2006年第18期71-72,共2页
关键词 分娩神经损伤 中西医治疗 分娩性臂丛损伤 住院病人 中西医结合 肌电图检查 周围神经 损伤 分娩
下载PDF
分娩性臂丛损伤的神经重建诊治进展 被引量:9
6
作者 孙嘉宇 陈亮 胡韶楠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311-1314,共4页
目的 综述分娩性臂丛损伤(又称产瘫)的诊治进展。方法 广泛查阅近年与产瘫有关的文献,并对其发病率、危险因素、临床分型、辅助检查以及神经重建手术的适应证、方式和疗效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近年来产瘫发病率未见明显下降。体质量≥4... 目的 综述分娩性臂丛损伤(又称产瘫)的诊治进展。方法 广泛查阅近年与产瘫有关的文献,并对其发病率、危险因素、临床分型、辅助检查以及神经重建手术的适应证、方式和疗效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近年来产瘫发病率未见明显下降。体质量≥4 kg、产钳助产和孕妇体质量指数≥21是产瘫的主要危险因素,而剖宫产是保护因素。神经电生理检查可用于产瘫的定性诊断,但不可用作定量指标。脊髓CT及MRI造影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约为0.7和0.97。一般采用Narakas分型,即Ⅰ型为C5、6损伤,Ⅱ型为C5~7损伤,Ⅲ型为全臂丛损伤,Ⅳ型为Ⅲ型伴Horner征。通常认为3个月无屈肘动作是臂丛探查指征。10%~30%产瘫需要手术治疗,对于上干创伤性神经瘤,绝大多数作者主张行神经瘤切除神经重建。上中干手术疗效的最终评价应在术后4年、全臂丛应在术后8年;功能评价主要采用肩关节Mallet评分、肘关节Gilbert评分和手功能Raimondi分级。结论 出生后3个月无屈肘时应行手术探查;对于创伤性神经瘤(即使术中有电传导)应行切除并臂丛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性臂丛损伤 手术指征 神经重建 疗效评定
原文传递
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的早期手术治疗 被引量:5
7
作者 董延召 刘福云 郭永成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072-2073,共2页
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即产瘫,主要是由于分娩过程中患儿头肩受到过度的分离作用导致的一侧或两侧臂丛神经损伤。目前文献[1]报道其发生率为0.15‰~3‰之间。在我国,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产妇体重指数及巨大儿数量逐渐增加,发... 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即产瘫,主要是由于分娩过程中患儿头肩受到过度的分离作用导致的一侧或两侧臂丛神经损伤。目前文献[1]报道其发生率为0.15‰~3‰之间。在我国,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产妇体重指数及巨大儿数量逐渐增加,发生率也呈逐渐增加的趋势[2]。由于神经损伤的程度不同,且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不同的继发畸形,因此很难制定统一规范化的治疗方案,目前国际上对不能自行恢复的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均认为需早期手术治疗[3],但对其手术方法却有不同的主张,且对手术后的效果鲜有报道。我院自2004年至2013年对126例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患儿行神经移植和神经转位术,其中72例获得3年以上随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神经损伤 早期手术治疗 体重指数 分娩过程 生活质量 继发畸形 发育过程 治疗方案
下载PDF
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的早期显微外科治疗 被引量:2
8
作者 陈清汉 陈德松 +3 位作者 方有生 苑壮 张明生 马希峰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00-402,共3页
目的 探讨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的手术治疗时机与方法。 方法  1997年 10月~ 2 0 0 1年 4月对 32例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进行早期显微手术治疗 ,术时年龄 3个月~ 2岁 ,平均 10个月 ,6个月以内 19例 ,大于 6个月 13例。手术方法 :臂丛... 目的 探讨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的手术治疗时机与方法。 方法  1997年 10月~ 2 0 0 1年 4月对 32例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进行早期显微手术治疗 ,术时年龄 3个月~ 2岁 ,平均 10个月 ,6个月以内 19例 ,大于 6个月 13例。手术方法 :臂丛神经松解 12例 ,臂丛神经瘤切除端端缝合或神经桥接移植 7例 ,膈神经移植于上干前股或肌皮神经 7例 ,肋间神经移植于肌皮神经 (经神经移植 ) 6例。神经松解及神经吻合均应用显微器械操作 ,用 7/ 0或 9/ 0无损伤缝合线缝合。 结果 术后 30例患儿获随访 1~ 3年 5个月 ,平均 1.9年。疗效评定标准 :肱二头肌肌力达 4级以上为优 14例 ;3级者为良 9例 ;2级以下者为差或无效 7例。优良率为 76 .7% ,其中年龄小于 6个月的 19例为 84 .2 % (16 / 19) ;大于 6个月的 11例为 6 3.6 % (7/ 11)。 结论 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患儿 ,出生后 3~ 6个月无明显屈肘功能恢复者即应行显微手术治疗 ,神经松解和神经吻合效果优于神经移植术 ,根据术中探查的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术式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神经损伤 早期显微外科手术 治疗 手术方法 产伤
下载PDF
穴位注射为主治疗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9
作者 林小苗 杨立星 +2 位作者 宋雄 邹林霞 陈维华 《针灸临床杂志》 2013年第7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对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40例臂丛神经损伤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给予被动功能康复训练和针刺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穴位注射治疗,以临床疗效为观察指标。结果:治疗...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对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40例臂丛神经损伤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给予被动功能康复训练和针刺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穴位注射治疗,以临床疗效为观察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注射是治疗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的一种有效方法,可以提高患儿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穴位注射 分娩神经损伤
下载PDF
分娩性臂丛损伤的术前评估与早期治疗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玉发 李春雨 +5 位作者 李锐 李立森 魏壮 李庆霖 张巨 刘浩宇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31-232,共2页
目的介绍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早期评估和早期治疗的重要性,探讨早期评估方法和治疗中的几个问题。方法根据自行制定的评分方法,对术前情况进行评估,以决定最佳手术时机,并用Mallet评分法对术后结果进行评估。回顾总结随访到的45例分娩性... 目的介绍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早期评估和早期治疗的重要性,探讨早期评估方法和治疗中的几个问题。方法根据自行制定的评分方法,对术前情况进行评估,以决定最佳手术时机,并用Mallet评分法对术后结果进行评估。回顾总结随访到的45例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患儿的诊断、术式和治疗结果。所采用的术式有膈神经、副神经和颈丛运动支移位17例,与残根吻合或移植修复22例,神经松解6例。结果术前评估,1个月患儿8分23例;1~3个月8分6例,12分7例,16分3例;3~6个月16分2例;6个月以上16分4例。术后Mallet评分9分以上29例,冈上肌、三角肌和肱二头肌肌力Ⅲ级以上32例,优良率86.6%。结论对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的程度早期作出尽可能准确的评估对指导治疗较为重要。得分在16分以下即应施行手术探查,16分以上可观察1~3个月,如无恢复则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 显微外科手术 分娩神经损伤
原文传递
针刺督脉联合运动疗法治疗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瘀阻脉络证 被引量:4
11
作者 贾鲲 李海天 +4 位作者 张曼 马建强 刘炜 李逸清 吕忠礼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第3期487-490,共4页
目的探讨针刺督脉联合运动疗法对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瘀阻脉络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筛选符合条件的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患儿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推拿、物理疗法、药物等常规康复治疗... 目的探讨针刺督脉联合运动疗法对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瘀阻脉络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筛选符合条件的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患儿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推拿、物理疗法、药物等常规康复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取针刺督脉联合运动疗法。连续治疗8周后,比较2组肩手综合征量表(SHSS)评分、精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FM)评分、粗大运动功能(GMFCS)、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PDMS FM)评分以及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手功能改善优良率,分析2组患儿的臂丛功能综合疗效和患肢血液循环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肩手综合征量表的感觉、自主神经、运动评分低于对照组,FMFM量表(B区、C区、E区)评分、GMFCS量表(A区、C区)和PDMS FM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手指功能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儿的臂丛功能优良率为81.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8.14%(P <0.05);观察组患儿的患肢血液循环总有效率为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4%(P <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针刺督脉联合运动疗法治疗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瘀阻脉络证,可促进肩手功能好转,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督脉 运动疗法 分娩神经损伤 瘀阻脉络证
下载PDF
致残性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31例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静芳 刘燕儒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70-172,共3页
目的:探讨致残性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患儿发病的危险因素、治疗和预后。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1例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患儿进行回顾性追访及分析。结果:31例平均出生体重4035.5g(3500g~5500g)。肩难产发生率45.2%(14/31)。所有患儿均于生后1... 目的:探讨致残性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患儿发病的危险因素、治疗和预后。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1例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患儿进行回顾性追访及分析。结果:31例平均出生体重4035.5g(3500g~5500g)。肩难产发生率45.2%(14/31)。所有患儿均于生后1~3天被发现上肢主动活动障碍。初次接受手术最小年龄为2岁。虽经多次手术但因局部肌肉萎缩,患肢功能改善欠佳。结论:肩难产及巨大儿是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较明显的危险因素。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最好产后6个月内积极治疗,否则易后遗为致残性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神经损伤 神经损伤 危险因素 肩难产
下载PDF
综合康复疗法治疗小儿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 被引量:6
13
作者 钟丽霞 肖淑梅 +1 位作者 杨红琳 王益超 《中国康复》 2010年第4期286-287,共2页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疗法对不同类型和不同年龄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患儿的康复作用。方法:39例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患儿均采用患肢全经电针及按摩、健肢巨刺治疗。结果:经过6个月的治疗,39例中上、下干型及病程≤6个月的患儿其痊愈率明显高...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疗法对不同类型和不同年龄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患儿的康复作用。方法:39例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患儿均采用患肢全经电针及按摩、健肢巨刺治疗。结果:经过6个月的治疗,39例中上、下干型及病程≤6个月的患儿其痊愈率明显高于全臂丛型及病程>6个月的患儿(均P<0.05)。结论:在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的早期采用患肢综合康复疗法治疗可获较好疗效,而且治疗时间越早疗效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神经损伤 全经电针法 巨刺法 按摩
下载PDF
运动疗法加电刺激治疗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聚伍 黄宗强 贺长清 《中医正骨》 2005年第6期31-32,共2页
关键词 分娩神经损伤 电刺激治疗 运动疗法 肢体功能恢复 神经手术 2003年 1998年 电刺激疗法 生长发育 心理功能 临床治疗 肩胛下肌 总结报告 后遗症 肌挛缩
下载PDF
回顾分析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的高危因素及防范措施 被引量:5
15
作者 杨丽娟 关鑫 +3 位作者 任丽 常靖 付静 曲昌华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7年第3期384-385,共2页
目的 探讨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的高危因素及防范措施.方法 对产科近5年所发生的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患儿18例的孕期检查和分娩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例患者,平均出生体重4075 g(3350~5050 g),肩难产10例.结论 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 目的 探讨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的高危因素及防范措施.方法 对产科近5年所发生的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患儿18例的孕期检查和分娩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例患者,平均出生体重4075 g(3350~5050 g),肩难产10例.结论 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与巨大儿、肩难产及助产因素密切相关,认真作好孕期检查、提高胎儿体重评估的准确性、加强孕期健康教育,可避免或减少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神经损伤 新生儿神经损伤 分娩并发症 产瘫
下载PDF
新生儿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106例的临床分析及远期效果 被引量:3
16
作者 荣辉 吴明昌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4期57-59,共3页
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发病率已明显减少,但这类损伤的严重后果往往造成医疗纠纷,除预防臂丛神经损伤外,如何估计预后是产科儿科共同关心的问题,为此,统计本院新生儿病房15年来(1980~1994年)收治的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 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发病率已明显减少,但这类损伤的严重后果往往造成医疗纠纷,除预防臂丛神经损伤外,如何估计预后是产科儿科共同关心的问题,为此,统计本院新生儿病房15年来(1980~1994年)收治的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资料完整的106例,分析病因及临床类型,对其中50例作回顾性随访,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神经损伤 临床分析 低出生体重儿 肩娩出 损伤 产程异常 神经麻痹 医疗纠纷 肘关节 锁骨骨折
下载PDF
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原因及因果关系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范利华 刘瑞珏 《中国司法鉴定》 2004年第2期12-14,58,共4页
目的分析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的原因,探讨此类损伤与医疗过程的因果关系及医疗参与程度。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不能恢复的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案例中出生体重、产程时间、催产素使用、手术助产、有无肩难产及接产医院类型等因素对新生儿臂... 目的分析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的原因,探讨此类损伤与医疗过程的因果关系及医疗参与程度。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不能恢复的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案例中出生体重、产程时间、催产素使用、手术助产、有无肩难产及接产医院类型等因素对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产生的影响,并比较了15例不能恢复的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案例中有肩难产和无肩难产两种情况在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产程时间、催产素使用、手术助产、接生医院各因素的差异。结果本组资料中胎儿巨大(60%)、肩难产(53.3%)、催产素使用不当(40%)、手术助产(27%),是发生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的危险因素。其中无肩难产与有肩难产两组比较,有肩难产组的第二产程延长的比例高,两组有显著差异;而在出生体重、孕周、催产素使用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的发生是多因素的,至今为止,临床产科对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在围产期的预测率仍较低。考虑到此因素,在法医鉴定中对此类多因一果案件的鉴定应综合分析各种因素,确定这些危险因素与医疗过程的关系,与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以及医疗不当的参与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神经损伤 因果关系 医疗参与程度 产伤 肩难产 新生儿
下载PDF
MRI在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8
作者 何荣兴 王萍 覃浩玲 《中外医学研究》 2015年第24期49-50,共2页
目的:探讨MRI在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患儿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及其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患儿资料进行分析,入选患儿均采用MRI多序列扫描,将获得图像进行处理,分析MRI在分娩性臂丛损... 目的:探讨MRI在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患儿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及其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患儿资料进行分析,入选患儿均采用MRI多序列扫描,将获得图像进行处理,分析MRI在分娩性臂丛损伤患儿中的临床诊断效果。结果:DWIBS序列对臂丛神经根及神经节的显示率要高于STIR/long TE序列(P<0.05);臂丛锁骨上和锁骨下神经显示差异不显著(P>0.05)。60例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患儿MRI检查显示,除2例未发现臂丛神经异常改变外,神经瘤13例,撕裂囊肿22例,臂丛束轻度肿胀13例(图1、图2),鞘膜撕裂并囊肿形成18例。平扫显示T2WI 3D DRIVE信号增高,T1WI信号低;STIR/long TE序列臂丛神经增粗、迂曲或不连续,DWIBS序列显示损伤神经信号增高。结论: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患儿采用MRI诊断效果理想,该方法具有多平面成像、分辨率高、无创伤等优点,能够为患儿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分娩神经损伤 应用效果 价值
下载PDF
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华伟 马丙祥 《中国医药》 2009年第2期152-153,共2页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在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患儿4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循经按摩运动疗法及神经肌电促通治疗仪刺激穴位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在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患儿4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循经按摩运动疗法及神经肌电促通治疗仪刺激穴位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神经生长因子20μg局部穴位注射,隔日一次,3个月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21例(91.3%),显效与痊愈共19例(82.6%),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17例(73.9%),显效与痊愈共10例(4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神经生长因子能促进周围神经再生及修复,有助于提高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神经损伤 神经生长因子 穴位封闭
下载PDF
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后患肢主要动脉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玥 尚国栋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1年第5期343-345,共3页
目的探讨彩声多普勒超声观察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后患肢主要动脉的管径和血流速度变化,为临床观测患儿上肢发育状况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方法对31例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患儿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腋动脉、肱动脉管径及血流峰值速度... 目的探讨彩声多普勒超声观察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后患肢主要动脉的管径和血流速度变化,为临床观测患儿上肢发育状况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方法对31例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患儿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腋动脉、肱动脉管径及血流峰值速度,并行患、健侧对比。结果患侧腋动脉和肱动脉管径较健侧细,腋动脉平均管径患侧为(0.22±0.01)cm,健侧为(0.24±0.01)cm;肱动脉平均管径患侧为(0.19±0.01)cm,健侧为(0.21±0.01)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侧血流峰值较健侧低,腋动脉平均血流峰值患侧为(74.16±4.83)cm/s,健侧为(97.06±6.55)cm/s;肱动脉平均血流峰值患侧为(60.57±4.01)cm/s,健侧为(83.44±4.73)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侧与健侧腋动脉阻力指数(R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博动指数(P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与健侧肱动脉RI、P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后患儿患肢腋动脉和肱动脉管径变细,血流峰值速度降低,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能对观测患儿上肢的发育状况和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分娩神经损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