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孕晚期骨盆运动对初产妇产力、产道、胎儿等分娩要素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茹珺 《临床研究》 2021年第12期192-195,共4页
目的探究孕晚期骨盆运动对初产妇产力、产道、胎儿等分娩要素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于南阳市宛城区第一人民医院处于孕晚期的初产妇,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55例,对照组55例,观察组进行骨盆运动... 目的探究孕晚期骨盆运动对初产妇产力、产道、胎儿等分娩要素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于南阳市宛城区第一人民医院处于孕晚期的初产妇,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55例,对照组55例,观察组进行骨盆运动,对照组进行散步运动,直到生产。评估两组产妇的产道损伤程度、分娩控制感(采用分娩控制感量表),并比较两组产妇第一、二、三以及总产程所用时间、胎儿体重以及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0度损伤、Ⅰ度裂伤患者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Ⅱ度裂伤患者占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Ⅲ度裂伤及会阴侧切患者占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分娩控制感评分为(172.36±13.46)分,对照组产妇分娩控制感评分为(136.58±10.52)分,观察组产妇分娩控制感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533,P<0.001);观察组产妇分娩时间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以及总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体重(3.56±0.46)kg,低于对照组新生儿体重(3.75±0.57)kg,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24,P=0.057);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人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腹产与产钳术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晚期骨盆运动能够提高初产妇产力,缩短产程时间,有助于减少产道损伤,增加产妇分娩控制感,减少剖腹产和产钳术的发生率,对初产妇的分娩过程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运动 初产妇 分娩要素
下载PDF
孕晚期骨盆运动对初产妇分娩要素和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叶宁 周春秀 +2 位作者 王岚 刘婧岩 闻益群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1年第10期756-762,共7页
目的探讨孕晚期骨盆运动对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助产门诊2019年11月1日至2020年3月10日收治的127例单胎头位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散步组及骨盆运动组,最终散步组纳入62例,骨盆运动组纳入65例... 目的探讨孕晚期骨盆运动对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助产门诊2019年11月1日至2020年3月10日收治的127例单胎头位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散步组及骨盆运动组,最终散步组纳入62例,骨盆运动组纳入65例。散步组孕晚期的运动方式是快步走;骨盆运动组孕晚期的运动方式是包含脊柱直立位和脊柱水平位2个平面,多个骨盆周围关节的综合骨盆运动。观察2组孕妇运动前后产力、产道、胎儿各方面数值变化,并比较2组孕妇的分娩结局。结果生产前1 d骨盆运动组"空中自行车"坚持时间为(27.12±7.73)s,散步组为(20.56±6.60)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5.12,P<0.01);生产前骨盆运动组运动后出现宫缩的时间为(269.38±123.70)s,散步组为(591.29±201.8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0.89,P<0.01)。骨盆运动组坐位体前屈水平为(33.64±5.91)cm,散步组为(29.50±5.28)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4.15,P<0.01);规律宫缩时宫颈评分,骨盆运动组(8.01±1.69)分,散步组(7.30±1.4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56,P<0.05)。规律宫缩开始时胎儿"枕前位"比例:骨盆运动组为93.85%(61/65),散步组为72.58%(45/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0.41,P<0.01)。生产前1 d运动后无疼痛:骨盆运动组为72.31%(47/65),散步组为29.03%(18/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25.30,P<0.01)。第一产程时间:骨盆运动组(395.84±165.24)min,散步组(574.35±152.2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6.32,P<0.01);第二产程时间:骨盆运动组(25.98±9.88)min,散步组(33.62±13.9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57,P<0.01)。结论孕晚期骨盆运动,更能影响产力、产道、胎儿等分娩要素,减少运动疼痛,缩短产程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运动 初产妇 分娩要素
原文传递
持续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对分娩四要素的影响 被引量:19
3
作者 叶宁 朱珠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8年第3期203-208,共6页
目的探讨持续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以下简称分娩镇痛)对分娩四要素的影响。方法210例自然临产宫口开2 cm后自愿实施分娩镇痛的产妇,观察其实施分娩镇痛前后的产力、产道、胎儿、精神心理状况,给予数值化体现,并加以比较分析。结果... 目的探讨持续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以下简称分娩镇痛)对分娩四要素的影响。方法210例自然临产宫口开2 cm后自愿实施分娩镇痛的产妇,观察其实施分娩镇痛前后的产力、产道、胎儿、精神心理状况,给予数值化体现,并加以比较分析。结果分娩镇痛后子宫工作量先升后降、腹压减小(t=46.78,P〈0.01)、肛提肌力量减弱(t=20.99,P〈0.01);分娩镇痛后宫颈内口变软(t=3.59,P〈0.01)、盆底肌肉力量变弱(t=66.90,P〈0.01);分娩镇痛后胎心波动幅度较小(t=6.00,P〈0.01),出现减速的可能更多(t=6.85,P〈0.01);分娩镇痛前后胎方位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00,P=0.30);使用分娩镇痛后产妇疼痛程度降低(t=60.25,P〈0.01)、自控度升高(t=24.30,P〈0.01)、对生产过程的满意度也升高(t=36.61,P〈0.01)。结论分娩镇痛对产力、产道、胎儿、精神心理这4个分娩要素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或促进或抑制或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硬膜外麻醉 分娩镇痛 分娩要素
原文传递
全产程分娩镇痛与第一产程分娩镇痛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试产分娩四要素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李楠楠 于树静 +2 位作者 冯小明 彭希 李媛媛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8期609-614,共6页
目的研究全产程分娩镇痛与第一产程分娩镇痛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试产分娩四要素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06/2020-06月于作者医院待产并进行阴道试产的223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观察组... 目的研究全产程分娩镇痛与第一产程分娩镇痛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试产分娩四要素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06/2020-06月于作者医院待产并进行阴道试产的223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观察组(n=111)和对照组(n=112),其中观察组采用全产程分娩镇痛,对照组采用第一产程分娩镇痛。比较镇痛前、宫口开6 cm、宫口全开、胎头娩出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外周血T淋巴细胞(CD4^(+)、CD8^(+)、CD4^(+)/CD8^(+))水平以及产力、产道、胎儿、精神心理状况,记录产后出血量、分娩持续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分娩时间、缩宫素使用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于宫口开6 cm、宫口全开、胎头娩出时的VAS显著低于镇痛前,观察组患者于宫口开6 cm、胎头娩出时的VA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镇痛后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的子宫工作量差异显著,其中宫口开6 cm、宫口全开时子宫工作量均高于镇痛前,第二产程完成时均低于镇痛前,且观察组产妇各时间点的子宫工作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第二产程完成时的盆底肌肌力评分低于镇痛前,而宫颈评分高于镇痛前,其中观察组的盆底肌肌力评分、宫颈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的平均长变异振幅、平均每小时胎心减速次数均明显增加,其中观察组第二产程完成时的各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镇痛后两组产妇疼痛度显著降低,而产妇自控度、产妇满意度显著增加,且观察组第二产程完成时的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镇痛后CD4^(+)、CD4^(+)/CD8^(+)水平显著降低,而CD8^(+)水平均显著增加,其中观察组各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产程分娩镇痛可有效降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阴道试产的疼痛感,减轻免疫抑制和对分娩四要素(产力、产道、胎儿、精神心理)的影响,降低出血量,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镇痛 瘢痕子宫 第一产程 阴道分娩 分娩要素 免疫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