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分子中单电子受到的作用势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赵东霞 宫利东 杨忠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893-1895,共3页
The potential felt by a single electron within a molecule represents the total interaction energy of this electron with all nuclei and the rest electrons in the molecule and is an important quantity. It is formulated ... The potential felt by a single electron within a molecule represents the total interaction energy of this electron with all nuclei and the rest electrons in the molecule and is an important quantity. It is formulated and then calculated by using the ab initio MELD program plus a separate calculation program. We have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and discussed this kind of potentials for a series of molecules. In terms of the three dimensional graph, the variation of the potential acting on the single electron within a molecule has clearly and visually been shown, and hence the electronic movement and the chemical bonding can be deeply understo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 电子作用 三维图象 化学成键 从头算 静电
下载PDF
分子中单电子作用势研究甲酰胺分子内质子转移反应
2
作者 马竞 赵健 赵东霞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1期46-51,共6页
质子转移反应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化学反应,但反应过程中分子界面上的电子密度和成键情况却鲜为关注.通过分子中单电子作用势PAEM和分子形貌理论对甲酰胺分子内的质子转移反应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等PAEM值图能够判断化学键形成或断裂... 质子转移反应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化学反应,但反应过程中分子界面上的电子密度和成键情况却鲜为关注.通过分子中单电子作用势PAEM和分子形貌理论对甲酰胺分子内的质子转移反应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等PAEM值图能够判断化学键形成或断裂的位置,同时也证实在过渡态时,质子与甲酰胺的O和N原子皆有成键作用.分子形貌展示了质子转移过程中界面上电子密度极值的变化情况.还利用键临界点处的Dpb定量化描述成键的强弱.总体来说,PAEM和分子形貌展示了甲酰胺分子内质子转移过程中成键和分子形状与界面上电子密度的变化情况,为其他质子转移反应机制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酰胺分子 质子转移反应 分子电子作用 分子形貌理论
下载PDF
血塞泰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STIM1、Orai1蛋白表达的影响
3
作者 郑钰 张逸凡 +5 位作者 王子焱 刘承鑫 任欣 聂子星 郭志华 申思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557-564,共8页
目的研究血塞泰对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大鼠基质相互作用分子1(stromal interaction molecule 1,STIM1)及钙释放激活钙通道蛋白1(calcium release-activated calcium channel protein 1,Orai1)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SPF级雄... 目的研究血塞泰对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大鼠基质相互作用分子1(stromal interaction molecule 1,STIM1)及钙释放激活钙通道蛋白1(calcium release-activated calcium channel protein 1,Orai1)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造模组50只,采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栓塞(medial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造模成功的41只大鼠分为模型组、血塞泰低剂量组(12.6 g/kg)、血塞泰中剂量组(25.2 g/kg)、血塞泰高剂量组(50.4 g/kg)和阿司匹林肠溶片组(18 mg/kg),其中血塞泰低剂量组9只,其余每组各8只;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每组连续干预7 d。采用改良神经功能损伤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mNSS)评估各组大鼠神经功能损伤情况,TTC染色法检测大鼠脑组织的梗死面积,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含量,RT-PCR检测脑组织中STIM1、Orai1 mRNA的表达,免疫共沉淀检测脑组织STIM1、Orai1的蛋白相对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mNSS评分增加(P<0.01),脑梗死率增加(P<0.01),血清IL-6、TNF-α含量增加(P<0.01),脑组织STIM1、Orai1 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血塞泰各剂量组和阿司匹林肠溶片组大鼠mNSS评分下降(P<0.05),血清IL-6、TNF-α含量下降(P<0.01),脑组织STIM1、Orai1 mRNA表达水平下降(P<0.01);血塞泰中、高剂量组和阿司匹林肠溶片组大鼠脑梗死率下降(P<0.01),脑组织STIM1、Orai1的蛋白相对表达水平降低(P<0.05,P<0.01)。与阿司匹林肠溶片组相比,血塞泰低剂量组脑梗死率增加(P<0.01),血清IL-6、TNF-α含量增加(P<0.01),脑组织STIM1、Orai1 mRNA表达水平增加(P<0.05);血塞泰中剂量组血清IL-6、TNF-α含量明显增加(P<0.01),脑组织STIM1、Orai1 mRNA表达水平下降(P<0.05,P<0.01);血塞泰高剂量组脑梗死率下降(P<0.01),血清IL-6、TNF-α含量明显下降(P<0.01),脑组织STIM1、Orai1 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1)。与血塞泰低、中剂量组相比,血塞泰高剂量组mNSS评分下降(P<0.05,P<0.01),脑梗死率下降(P<0.01),血清IL-6、TNF-α含量下降(P<0.01),脑组织STIM1、Orai1 mRNA表达水平下降(P<0.01)。结论血塞泰能够抑制STIM1、Orai1的表达及结合,减轻炎症反应,改善MCAO大鼠神经功能缺损与降低神经元损伤,从而发挥抗IS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 血塞泰 基质相互作用分子1 钙释放激活钙通道蛋白1 炎症
下载PDF
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作用(英文)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敬诚 周华东 +3 位作者 王延江 张猛 邓娟 高长越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7期240-242,共3页
背景:促炎性细胞因子可以促进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并促进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间的黏附,参与了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过程。目的:检测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及其相关因素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预测作用。设计:以患者为研... 背景:促炎性细胞因子可以促进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并促进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间的黏附,参与了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过程。目的:检测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及其相关因素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预测作用。设计:以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一所军医大学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的脑二科。对象:2000-02-01/2000-12-31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神经内科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38例,男117例,女121例。其中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186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52例。干预:入院后,每天进行神经病学检查、加拿大脑卒中评分、体温、白细胞计数检查,分别于入院后1,3及7d进行血清黏附分子检查。主要观察指标:①进展性和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生化检测特征。②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独立相关因素的检测。③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与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后24h、第3,7天时各项独立相关因素检测结果。结果:脑卒中后24h内,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白计胞计数犤(8.4±1.2)×109L-1犦、血糖含量犤(45.8±5.1)g/L犦、纤维蛋白原含量犤(64.6±5.1)g/L犦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含量犤(261.4±9.7)μg/L犦明显高于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犤(6.7±1.3)×109L-1,(36.2±5.5)g/L,(44.0±6.2)g/L,(223.1±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 预测作用 体温 白细胞计数
下载PDF
自旋偏振相关极化势在低能电子散射中的应用
5
作者 袁建民 张志杰 唐荣奇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S1期185-185,共1页
在Padial和Norcross所提出的一个方法里,被广泛用于密度泛函理论中的相关势和极化长程热一起被应用于电子被原子分子散射的理论计算中,在我们前边的工作中把这种相关极化势和严格的交换作用一起应用在低能电子被惰性气体原子和碱土原子... 在Padial和Norcross所提出的一个方法里,被广泛用于密度泛函理论中的相关势和极化长程热一起被应用于电子被原子分子散射的理论计算中,在我们前边的工作中把这种相关极化势和严格的交换作用一起应用在低能电子被惰性气体原子和碱土原子的散射计算中。结果表明,密度泛函中的相关势可以替代低能电子散射计算中常用的含参数的cut-off fun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化 电子散射 低能电子 密度泛函理论 散射计算 分子散射 散射过程 入射电子 开壳层 交换作用
下载PDF
基质相互作用分子1在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李瑞鑫 苏刚 +3 位作者 王娅 沈明辉 朱龙妮 张振昶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2-196,共5页
基质相互作用分子1(STIM1)是钙池操纵性钙内流(SOCE)的关键成分,通过感知内质网腔内存储Ca2+含量以控制质膜Ca2+通道的开放与关闭,进而影响细胞粘附、迁移、基因表达和增殖等过程。研究表明,在缺血性脑卒中(I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STIM1... 基质相互作用分子1(STIM1)是钙池操纵性钙内流(SOCE)的关键成分,通过感知内质网腔内存储Ca2+含量以控制质膜Ca2+通道的开放与关闭,进而影响细胞粘附、迁移、基因表达和增殖等过程。研究表明,在缺血性脑卒中(I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STIM1在神经元、内皮细胞和血小板等多种细胞中表达异常,在高血压调控以及促进血栓形成、激活细胞自噬、介导细胞凋亡和促进神经炎症的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STIM1在IS发生发展和预后评估中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力求为寻找IS的潜在治疗靶点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相互作用分子1 缺血性脑卒 机制 治疗 预后
原文传递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和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可预测脑血管病患者缺血性卒中的发生
7
作者 Campbell D.J Woodward M +1 位作者 Chalmers J.P 李一明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神经病学分册)》 2006年第5期18-19,共2页
Background: Patients with stroke or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are at high risk of another stroke, and there is need for improved strategies to predict recurrent stroke.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prognostic value of lev... Background: Patients with stroke or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are at high risk of another stroke, and there is need for improved strategies to predict recurrent stroke.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prognostic value of levels of soluble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 1 (sVCAM- 1), 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 C-reactive protein, homocysteine, renin, and lipids and lipoprotein particle concentration and size in patients with previous stroke or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Design, Setting, and Participants: A nested case-control study of participants of the Perindopril Protection Against Recurrent Stroke Study was performed. The Perindopril Protection Against Recurrent Stroke Study was a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of a perindopril erbumine-based, blood pressure-lowering regimen that reduced ischemic stroke risk by 24% among individuals with previous stroke or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Each of 252 patients who experienced ischemic stroke during a mean follow-up of 3.9 years was matched to 1 to 3 control patients. Matching variables were age, sex, treatment allocated, region, and most recent qualifying event at randomization. Main Outcome Measures: Risk of ischemic stroke predicted by baseline levels of sVCAM- 1, NT-proBNP, C-reactive protein, homocysteine, renin, and lipids and lipoprotein particle concentration and size. Results: Levels of sVCAM- 1 and NT-proBNP predicted recurrent ischemic stroke. The odds ratio for patients in the highest, as compared with the lowest, quarter was 2.24 (95% confidence interval, 1.35- 3.73) for sVCAM- 1 level and 1.62 (95% confidence interval, 0.98- 2.69) for NT-proBNP level, after adjustment for matching and other risk factors. Patients in the highest quarters for both sVCAM- 1 and NT-proBNP levels had 3.6 times the risk of recurrent ischemic stroke compared with patients in the lowest quarters for both biologic markers. Level of sVCAM- 1 was similarly predictive of ischemic stroke in patients allocated to placebo and perindopril-based therapy. Baseline plasma levels of C-reactive protein, homocysteine, renin, and lipids and lipoprotein particle concentration and size did not predict recurrent ischemic stroke risk. Conclusion: Measurement of sVCAM- 1 and NT-proBNP levels provides prognostic information for recurrent ischemic stroke beyond traditional risk fact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脑血管病患者 缺血性卒 预测作用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B型利钠肽 N-末端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sVCAM-1 前体
下载PDF
环双(对-苯基-对草快)对中性客体的分子识别和分子开关 被引量:2
8
作者 滕启文 吴师 +2 位作者 陈素清 章砚东 郑小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1331-1334,共4页
用 AM1及 MNDO方法对环双 (对 -苯基 -对草快 )与中性客体的配合物进行理论研究 ,得到稳定化能和配合物相互转换的 ΔΔE值 ;以 AM1优化构型为基础 ,用 INDO/ SCI方法计算 4种配合物光谱 ,并用AM1方法计算主体与二苯醚衍生物在 H+存在... 用 AM1及 MNDO方法对环双 (对 -苯基 -对草快 )与中性客体的配合物进行理论研究 ,得到稳定化能和配合物相互转换的 ΔΔE值 ;以 AM1优化构型为基础 ,用 INDO/ SCI方法计算 4种配合物光谱 ,并用AM1方法计算主体与二苯醚衍生物在 H+存在下的势能曲线 ,探讨分子开关形成机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客体 环双(对-苯基-对草快) 分子识别 分子开关 电子光谱 非共价弱相互作用 AM1 MNDO
下载PDF
(MH)_n(M=Li,Na;n=1~4)小分子团簇的分子形貌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赵东霞 罗伦 黄艳伟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3期315-319,共5页
研究分子的形状和大小对于进一步探究分子的物理化学性质起着重要作用.使用MELD精密从头计算中的CISD方法,采用6-31+G(d,p)基组,结合自编的程序,计算并研究金属氢化物(MH)n(M=Li,Na;n=1~4)团簇分子中的1个电子所受到的作用势(P... 研究分子的形状和大小对于进一步探究分子的物理化学性质起着重要作用.使用MELD精密从头计算中的CISD方法,采用6-31+G(d,p)基组,结合自编的程序,计算并研究金属氢化物(MH)n(M=Li,Na;n=1~4)团簇分子中的1个电子所受到的作用势(PAEM)及特征,探讨了化学键的单电子作用势的势垒Dpb与化学键的键长,团簇分子的单电子作用势的势垒tDpb与团簇分子的结合能的关系.结果表明,Dpb可以用来表征化学键的强度,tDpb可以用来表征团簇的稳定性.此外,还描绘出金属氢化物团簇的分子形貌,探讨了它们各自的特征,为进一步探讨和认识较大的锂和钠氢化物团簇(MH)n(n≥5)结构和性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化物团簇 结合能 第一电离能 电子作用 电子作用 分子形貌
下载PDF
M(H_2O)_(1~4)(M=Li^+,Na^+,Be^(2+)和Mg^(2+))的分子形貌理论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东霞 朱尊伟 杨忠志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3期337-341,共5页
金属离子与水分子的相互作用机理,对理解含金属离子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具有指导意义.以M(H_2O)_(1~4)(M=Li^+,Na+,Be^(2+)和Mg^(2+))为模型分子,基于分子中单电子受到的作用势,绘制了各个体系的分子形貌.结果表明:在内禀特征轮廓上,... 金属离子与水分子的相互作用机理,对理解含金属离子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具有指导意义.以M(H_2O)_(1~4)(M=Li^+,Na+,Be^(2+)和Mg^(2+))为模型分子,基于分子中单电子受到的作用势,绘制了各个体系的分子形貌.结果表明:在内禀特征轮廓上,电子密度最大值出现在氧原子附近,而最小值出现在金属离子附近.计算了各个体系金属离子和氧原子之间,化学键键心处的PAEM值以及电子密度临界点的电子密度.为了分析水分子与金属离子结合的强弱程度,计算了各体系的连续结合能.结果显示,键心处PAEM值和连续结合能具有线性关系.对讨论金属离子与其他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作用 分子形貌 DPB 连续结合能 水合金属离子
下载PDF
双原子分子中一个电子所受到的作用势的探讨 被引量:5
11
作者 赵东霞 宫利东 杨忠志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4期2038-2043,共6页
探讨了分子中一个电子所受到的作用势,并在自旋限制Hartree-Fock分子轨道理论框架下,利用MELD从头计算程序以及自编程序计算出该作用势,并使用MATLAB展示出其三维立体图像.对HF,HCl,HBr,LiF,LiCl和LiBr等双原子分子中一个电子所受到的... 探讨了分子中一个电子所受到的作用势,并在自旋限制Hartree-Fock分子轨道理论框架下,利用MELD从头计算程序以及自编程序计算出该作用势,并使用MATLAB展示出其三维立体图像.对HF,HCl,HBr,LiF,LiCl和LiBr等双原子分子中一个电子所受到的作用势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从三维立体图像,可以清楚直观地展示出在分子中一个电子受到的作用势的变化惰况,可加深对分子中电子运动和化学成键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原子分子 作用 三维立体图像 化学成键 电子运动 从头计算 分子轨道理论
原文传递
杂环化合物的分子形貌的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赵东霞 夏刚山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69-473,共5页
杂环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与生物学有关的重要化合物多数为杂环化合物.使用MP2/6-311++G(3df,3pd)优化呋喃、噁唑和异噁唑的几何结构,并计算了分子处于电子基态的第一电离能.使用MELD精密从头计算程序中的SDCI/3-21+G*,并结合我们自... 杂环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与生物学有关的重要化合物多数为杂环化合物.使用MP2/6-311++G(3df,3pd)优化呋喃、噁唑和异噁唑的几何结构,并计算了分子处于电子基态的第一电离能.使用MELD精密从头计算程序中的SDCI/3-21+G*,并结合我们自编的分子形貌程序,研究了这些分子中1个电子所受到的作用势,探讨了化学键区域内的作用势的势垒Dpb大小与化学键强弱的关系,得出Dpb是可以用来表征化学键强弱的1个物理量.同时,描绘出了这些杂环化合物的分子形貌,探讨了杂环化合物中的杂原子对五元环上电子共轭效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内禀特征轮廓 分子中1个电子所受到的作用势 分子形貌 作用垒(Dpb) 杂环化合物
下载PDF
应用分子形貌理论研究类SN2反应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忠志 闵芳 +2 位作者 赵东霞 宫利东 丁艳丽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381-2388,共8页
应用分子形貌理论,研究了类SN2反应过程中的沿着IRC路径上固定点的分子形貌的特征,计算给出了形状和电子密度特征参数以及各键的Dpb值.应用Matlab程序绘制了分子特征边界轮廓上的电子密度分布的三维图像,即分子形貌像,给出了这类反应的... 应用分子形貌理论,研究了类SN2反应过程中的沿着IRC路径上固定点的分子形貌的特征,计算给出了形状和电子密度特征参数以及各键的Dpb值.应用Matlab程序绘制了分子特征边界轮廓上的电子密度分布的三维图像,即分子形貌像,给出了这类反应的动态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形貌 分子特征边界轮廓 前沿电子密度 分子个电子受到的作用 化学键的Dpb
下载PDF
硫氧分子阴离子的QCISD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彦英 刘亚军 +2 位作者 黄明宝 郑世钧 孟令鹏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2120-2123,共4页
使用二次组态相互作用(QCISD)方法和 6 3 11G(d),6 3 11+G(d),6 3 11G(2d)及 6 3 11+G(2d)基组研究了SO-2 和SO-3的分子结构,超精细偶合常数(hfcc)及其对应的分子的绝热电子亲合势(AEA).发现在QCISD/6 3 11+G(2d)水平上计算的两个分子... 使用二次组态相互作用(QCISD)方法和 6 3 11G(d),6 3 11+G(d),6 3 11G(2d)及 6 3 11+G(2d)基组研究了SO-2 和SO-3的分子结构,超精细偶合常数(hfcc)及其对应的分子的绝热电子亲合势(AEA).发现在QCISD/6 3 11+G(2d)水平上计算的两个分子离子的结构,hfcc值(在33S和17O上的)和AEA值与实验值符合得都很好(除SO3-中的在33S上的hfcc值比实验值小 2 3 % ).作为比较,我们使用相同基组作了B3LYP方法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氧分子阴离子 QCISD SO2^- SO3^- 超精细偶数常数 绝热电子亲合 二次相态相互作用
下载PDF
T-T势在短程区的推广
15
作者 王雅红 张敬伟 +1 位作者 汪方儒 朱军南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9年第1期20-22,共3页
利用文献[1]提出的计算电子相关能方法,考虑到分子间相互作用时电子的相关效应,提出一种计算分子间相互作用势的新方法,并且计算了He-He相互作用势.
关键词 T-T 电子相关能 分子 相互作用
下载PDF
分子形貌所指示的羟基卡宾及其衍生物的质子转移反应
16
作者 赵东霞 张海霞 +1 位作者 冯文娟 杨忠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187-2196,共10页
分子形貌(Molecular face,MF)定义分子的内禀电子转折边界面,同时在其上计算并描绘出前沿电子密度(MFED).MF不仅能显示分子的形状和大小,还能够指示分子的化学反应性.应用M06-2X/6-311++G(d,p)理论方法,对单线态和三线态羟基卡宾分子及... 分子形貌(Molecular face,MF)定义分子的内禀电子转折边界面,同时在其上计算并描绘出前沿电子密度(MFED).MF不仅能显示分子的形状和大小,还能够指示分子的化学反应性.应用M06-2X/6-311++G(d,p)理论方法,对单线态和三线态羟基卡宾分子及其衍生物的质子化反应进行研究并计算了这些反应的活化能.结果表明,吸电性和供电性较强的取代基,均使单线态反应活化能增大,只有吸电性较强的─CN才能使三线态反应活化能增大.应用分子形貌理论研究了上述反应,不仅展示出分子的形貌变化、与反应位点的关联,以及有关物理量的变化倾向,而且还定量地显示出,单线态羟基卡宾及其衍生物分子边界面上前沿电子密度极大值与极小值的差值,与其质子转移反应的活化能之间存在线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转移反应 活化能 电子作用 前沿电子密度 分子形貌
下载PDF
K/Ru(101^—0)表面上的CO—4α1轨道对称性确定
17
作者 李海洋 刘凤琴 《同步辐射装置用户科技论文集》 2000年第1期207-210,共4页
用同步辐射角分辨偏上光电子谱对K/Ru(101^-0)表面上吸附的CO分子轨道的对称性测量发现:结合能在11.2eV的CO-4α1(4σ)分子轨道对s偏振光(在沿<12^-10>的入射面)是禁戒的。结果表明由于K的强烈影响,CO的分子轨道重新排列(s... 用同步辐射角分辨偏上光电子谱对K/Ru(101^-0)表面上吸附的CO分子轨道的对称性测量发现:结合能在11.2eV的CO-4α1(4σ)分子轨道对s偏振光(在沿<12^-10>的入射面)是禁戒的。结果表明由于K的强烈影响,CO的分子轨道重新排列(sp^2杂化)。根据选择定则和分子轨道的对称性说明,sp^2再杂化的CO分子吸附的桥位取向是<12^-10>晶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Ru(101^-0)表面 1轨道 对称性 CO 分子轨道 偏振光电子 再杂化模型 同步辐射 助催化作用 一氧化碳 分子轨道 吸附
下载PDF
平面型1-氯蒽醌二聚体中分子间弱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
18
作者 王莹 孙洁 +3 位作者 孙政 孟令鹏 郑世钧 李晓艳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5期2359-2365,共7页
运用密度泛函B3LYP方法,在6-311G(d,p)基组水平上对平面型1-氯蒽醌二聚体进行构型优化,得到了6种稳定构型.在MP2/6-311+G(d,p)水平上计算了这6种构型分子的能量,并进行了基组重叠误差(BSSE)校正.通过分子静电势讨论了该类分子间弱相互... 运用密度泛函B3LYP方法,在6-311G(d,p)基组水平上对平面型1-氯蒽醌二聚体进行构型优化,得到了6种稳定构型.在MP2/6-311+G(d,p)水平上计算了这6种构型分子的能量,并进行了基组重叠误差(BSSE)校正.通过分子静电势讨论了该类分子间弱相互作用的本质,用"分子中原子(AIM)"理论对分子间化学键的性质进行了电子密度拓扑分析.结果表明:二聚1-氯蒽醌的平行构型比T型构型稳定,1-氯蒽醌二聚体中分子间的相互作用都是具有静电性质的弱相互作用,电子受体的静电势变化总值可作为分子间化学键强弱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氯蒽醌二聚体 分子静电 电子密度拓扑分析 弱相互作用
原文传递
惰性气体原子与HF分子相互作用的分子形貌动态研究
19
作者 蒋雪 王月娇 +2 位作者 刘星 杨忠志 赵东霞 《分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05-414,共10页
研究了惰性气体原子(Rg=He,Ne,Ar和Kr)分别向HF分子两端原子接近过程中分子形貌的动态变化,使用MELD精密从头算方法中的CISD/6-311++G(2d,2p)方法,计算了FH-Rg和HF-Rg2个二聚体的单电子作用势、分子平面的边界轮廓以及相应界面上的电子... 研究了惰性气体原子(Rg=He,Ne,Ar和Kr)分别向HF分子两端原子接近过程中分子形貌的动态变化,使用MELD精密从头算方法中的CISD/6-311++G(2d,2p)方法,计算了FH-Rg和HF-Rg2个二聚体的单电子作用势、分子平面的边界轮廓以及相应界面上的电子密度.研究表明,惰性气体原子Rg分别向HF的两端接近时,双方的外形在接近的方向上均有伸手欢迎的表示,分子的前沿电子密度也相应的发生变化,对惰性键提供了一种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形貌 分子的单电子作用 惰性气体 HF分子 内禀特征参数 电子密度
原文传递
脑缺血再灌注后STIM1通过内质网应激促进小胶质/巨噬细胞M1型活化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谢文宇 张洪晨 +6 位作者 鲁传豪 冯元 张磊 吕超 时全星 戴舒惠 李侠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62-769,共8页
目的探讨基质相互作用分子1(STIM1)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小胶质/巨噬细胞M1型活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1)动物实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只雄性C57BL/6J小鼠分为假手术组、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CAO/R)组、MCAO/R+si-Ctrl组及MCAO/R+si-... 目的探讨基质相互作用分子1(STIM1)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小胶质/巨噬细胞M1型活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1)动物实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只雄性C57BL/6J小鼠分为假手术组、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CAO/R)组、MCAO/R+si-Ctrl组及MCAO/R+si-STIM1组,后3组小鼠建立MCAO/R模型,MCAO/R+si-Ctrl组及MCAO/R+si-STIM1组小鼠分别转染空载体对照病毒和STIM1基因敲除慢病毒。观察STIM1转染效率及各组小鼠中小胶质/巨噬细胞M1型活化标记物分化抗原86(CD86)的表达情况。(2)细胞实验:将原代小胶质细胞分为Ctrl组、氧糖剥夺/复氧(OGD/R)组、OGD/R+si-Ctrl组、OGD/R+si-STIM1组、OGD/R+溶媒组及OGD/R+4-苯基丁酸(4-PBA)组。后5组细胞构建OGD/R模型,OGD/R+si-Ctrl组、OGD/R+si-STIM1组细胞分别转染空载体对照病毒和STIM1基因敲除慢病毒;OGD/R+4-PBA组细胞在OGD/R造模前24 h使用1 mmol/L预处理1 h以抑制内质网应激(ERS),OGD/R+溶媒组细胞同时间使用0.5%二甲基亚砜(DMSO)预处理1 h。采用Western blotting、ELISA、RT-qPCR等方法检测细胞模型中小胶质/巨噬细胞M1型活化标记物CD86、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IL-1β及ERS相关蛋白[转录因子C/EBP同源蛋白(CHOP)、活化转录因子4(ATF4)]的表达情况。结果(1)动物实验:MCAO/R+si-STIM1组STIM1表达水平较假手术组、MACO/R组及MCAO/R+si-Ctrl组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CAO/R组及MCAO/R+si-Ctrl组比较,MCAO/R+si-STIM1组小鼠缺血灶周围CD86与Iba-1共表达的小胶质/巨噬细胞数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细胞实验:与OGD/R组及OGD/R+si-Ctrl组相比,OGD/R+si-STIM1组细胞STIM1、CD86、TNF-αmRNA表达水平及上清液中IL-1β含量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样地,与OGD/R组及OGD/R+si-Ctrl组相比,OGD/R+si-STIM1组细胞ERS相关蛋白ATF4、CHOP表达水平亦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与OGD/R组及OGD/R+溶媒组相比,OGD/R+4-PBA组细胞中CD86表达水平、TNF-αmRNA表达水平及IL-1β含量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IM1通过调控ERS水平影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小胶质/巨噬细胞的M1型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胶质/巨噬细胞 内质网应激 缺血性脑卒 基质相互作用分子1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