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催化2个酯分子相互转化反应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蒋举兴 王家俊 +3 位作者 段焰青 刘亚 王文元 吴少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919-1925,共7页
从印楝植物内生真菌Phomopsis sp.培养液中分离得到的4-acetoxymultiplolide(1)和1-acetoxymultiplolide(2)在室温及水存在下能够相互转化.提出二者相互转化最可能的4个途径(机理A^D).在B3LYP/6-311+G(d,p)水平进行气相条件的优化,结果... 从印楝植物内生真菌Phomopsis sp.培养液中分离得到的4-acetoxymultiplolide(1)和1-acetoxymultiplolide(2)在室温及水存在下能够相互转化.提出二者相互转化最可能的4个途径(机理A^D).在B3LYP/6-311+G(d,p)水平进行气相条件的优化,结果表明,无水催化的机理A中TS1和TS2的活化能均显著大于120 kJ/mol,2个分子水催化的机理D中TS1和TS2的活化能则显著降低.计算结果显示水的溶剂化效应能进一步降低机理D中TS1和TS2的活化能.在MP2/6-311++G(2d,2p)//B3LYP/6-311+G(d,p)水平计算了单点能,得到在水相时机理D中TS1和TS2的活化能分别为106.24和107.37 kJ/mol.因此,机理D是化合物1和2在室温下及水存在时相互转化最可能的途径,该途径是一种特殊的水催化分子内酯的醇解反应,也是一种经典的亲核加成反应,通过一种新的叔醇中间体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内酯交换反应 水催化 活化能 密度泛函理论计算 二级微扰理论计算
下载PDF
碱催化的6-去氧伪莽草毒素重排反应研究
2
作者 张小华 黄建梅 苏志斌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2期90-92,共3页
6-去氧伪莽草毒素与伪莽草毒素同为八角科植物的特征成分,均为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结构极其相似.经研究发现6-去氧伪莽草毒素在碱性催化剂存在下并未发生伪莽草毒素所发生的复杂重排反应,而仅仅发生了简单的分子内酯交换反应.
关键词 6-去氧伪莽草毒素 伪莽草毒素 重排反应 分子内酯交换反应
下载PDF
明日叶中互变异构吡喃香豆素的结构鉴定及抗神经炎活性研究
3
作者 冯开元 张盼盼 +6 位作者 杨佳倩 盛云杰 王一冉 闫孟霞 陈立兵 王一奇 杨波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2048-2053,共6页
目的从明日叶中分离得到两个吡喃香豆素(1,2),表征其互变异构现象,确定其绝对构型,检测其抗神经炎活性。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核磁共振(NMR)分析描述1和2之间的互变异构现象;通过乙酰化、NMR和电子圆二色谱(ECD)实验的综合分析... 目的从明日叶中分离得到两个吡喃香豆素(1,2),表征其互变异构现象,确定其绝对构型,检测其抗神经炎活性。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核磁共振(NMR)分析描述1和2之间的互变异构现象;通过乙酰化、NMR和电子圆二色谱(ECD)实验的综合分析,确定1和2的平面结构与绝对构型,并结合能量计算推断互变异构转化机制;噻唑蓝(MTT)法检测化合物对BV2细胞活力影响,ELISA法检测化合物对LPS诱导的BV2细胞的炎症因子抑制作用。结果化合物1和2分别鉴定为laserpitin及isolaserpitin,绝对构型均为3′R和4′R,其互变异构现象涉及分子内羟基和当归酰基的酯交换反应。1和2混合物及其衍生物均能抑制LPS诱导的BV2细胞白细胞介素6(IL-6)的释放。结论综合应用乙酰化、NMR和ECD等方法为同类化合物结构解析提供参考,吡喃香豆素可能是明日叶抗炎活性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喃香豆素 明日叶 分子内酯交换 抗神经炎活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