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0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ARD7蛋白新型小分子抑制剂Lasiodin激活NRF2/EGR1通路诱导三阴乳腺癌铁死亡
1
作者 李雪 苏小涵 +7 位作者 曾姣 梁婷婷 屈鹏 刘俊 王雅丽 侯令密 郭晓兰 梁骑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62-471,共10页
目的探讨StAR相关脂质转移结构域包含7(STARD7)在三阴乳腺癌(TNB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高通量筛选STARD7的小分子抑制剂,研究其小分子抑制剂对TNBC的影响及潜在分子机制。方法生物信息学分析STARD7在各亚型乳腺癌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StAR相关脂质转移结构域包含7(STARD7)在三阴乳腺癌(TNB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高通量筛选STARD7的小分子抑制剂,研究其小分子抑制剂对TNBC的影响及潜在分子机制。方法生物信息学分析STARD7在各亚型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与预后的相关性。Westernblot和免疫组化检测细胞系以及临床TNBC样本中STARD7的表达情况。以STARD7为靶点,通过分子对接、体外蛋白纯化和体外分子互作实验,筛选并鉴定STARD7的小分子抑制剂。CCK8测定对照组(DMSO组)及1、2、5、10、20μmol/L浓度Lasiodin处理24 h后的TNBC细胞的存活率,确定最佳药物作用浓度。台盼蓝和YO-PRO-1染色测定各组细胞死亡率,Westernblot测定各组凋亡、铁死亡相关蛋白表达;RT-qPCR及Western blot分别测定NRF2、HO-1、KEAP1、EGR1的mRNA和蛋白表达。构建TNBC移植瘤模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紫杉醇组(10 mg/kg)和Lasiodin组(10 mg/kg),分别处理后测定肿瘤体积、裸鼠体重,HE染色评价生物安全性。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及体外实验表明STARD7在TNBC组织及细胞中高表达,且与患者预后负相关(P<0.05);高通量筛选并鉴定出Lasiodin是STARD7的小分子抑制剂;Lasiodin对STARD7的抑制可能通过调控下游NRF2/EGR1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促使TNBC细胞发生铁死亡,同时伴有凋亡和坏死。体内实验证明Lasiodin能够抑制肿瘤生长(P<0.05),且未观察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STARD7可能在TNBC的进展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Lasiodin为其小分子抑制剂,提示STARD7和Lasiodin分别可能成为治疗TNBC的潜在靶点和新型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RD7 毛栲利素 三阴乳腺癌 分子对接 分子抑制剂 铁死亡 凋亡
下载PDF
PD-1/PD-L1小分子抑制剂临床进展
2
作者 杨帆 刘敦恺 +2 位作者 王悦 文博杰 赖宜生 《药物化学》 2024年第2期77-86,共10页
PD-1/PD-L1是维持机体稳态的免疫检查点共抑制分子,与肿瘤免疫逃逸密切相关。目前全球已有22款PD-1/PD-L1单抗获批用于治疗各类恶性肿瘤,然而小分子抑制剂的研发却进展缓慢。自2015年百时美施贵宝公司公开第一份联苯类化合物专利以来,... PD-1/PD-L1是维持机体稳态的免疫检查点共抑制分子,与肿瘤免疫逃逸密切相关。目前全球已有22款PD-1/PD-L1单抗获批用于治疗各类恶性肿瘤,然而小分子抑制剂的研发却进展缓慢。自2015年百时美施贵宝公司公开第一份联苯类化合物专利以来,至今已有15款PD-1/PD-L1小分子抑制剂进入临床开发。本文从简介PD-1/PD-L1的结构和信号通路出发,分析部分PD-1/PD-L1小分子抑制剂的临床前研究,侧重综述该类小分子抑制剂临床研究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疗法 PD-1/PD-L1 分子抑制剂 临床进展
下载PDF
舞毒蛾Methuselah-like分子模拟及靶向小分子抑制剂研究
3
作者 吴元旺 谢佳铭 +2 位作者 丛培娟 曹传旺 孙丽丽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23,共12页
[目的]旨在通过虚拟筛选技术筛选Methuselah-like(Ldmthl1)蛋白潜在的小分子抑制剂,并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MM-PBSA及生物测定,探究潜在化合物对Ldmthl1蛋白的抑制能力,为针对舞毒蛾Ldmthl1研发新型靶向杀虫剂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以舞... [目的]旨在通过虚拟筛选技术筛选Methuselah-like(Ldmthl1)蛋白潜在的小分子抑制剂,并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MM-PBSA及生物测定,探究潜在化合物对Ldmthl1蛋白的抑制能力,为针对舞毒蛾Ldmthl1研发新型靶向杀虫剂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以舞毒蛾为研究对象,构建Ldmthl1同源模型,虚拟筛选Ldmthl1受体小分子抑制剂,并采用分子动力学和MM-PBSA计算结合自由能分析6种潜在小分子抑制剂与Ldmthl1受体的结合强度;通过生物测定分析6种潜在小分子抑制剂的毒力,同时将6种潜在小分子抑制剂与溴氰菊酯进行联合使用,探究6种潜在化合物的增效作用。[结果]Ldmthl1含7个跨膜结构,符合G蛋白偶联受体结构特点,评估后符合蛋白模型评估标准;分子对接获得20个候选化合物,根据结合方式及结合能确定6种小分子化合物为潜在的抑制剂;分子动力学模拟显示,6种潜在小分子抑制剂通过氢键和疏水作用力与Ldmthl1受体稳定结合;MM-PBSA计算结合自由能发现6种潜在小分子抑制剂与Ldmthl1受体结合紧密;致死浓度LC30溴氰菊酯与6种抑制剂按照1:1、1:2和2:1的比例联合使用饲喂舞毒蛾3龄幼虫,6种抑制剂与溴氰菊酯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且当混合比例为1:2时,增效作用最显著,但溴氰菊酯浓度过高时,导致抑制剂无增效作用。[结论]虚拟筛选得到6种可与Ldmthl1受体稳定结合且具有杀虫活性潜在小分子抑制剂,与溴氰菊酯联用后呈现增效作用,本研究可为研发Ldmthl1靶向新型杀虫剂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毒蛾 Methuselah-like 分子对接 虚拟筛选 分子抑制剂
下载PDF
PD-1/PD-L1小分子抑制剂研究进展
4
作者 张大猛 陈美宇 +5 位作者 徐静 杜沛龙 朱馨婷 韩冷 郭澄 杨全军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12期1-6,共6页
目的为新型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小分子抑制剂的研发提供参考。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linicalTrails.gov、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2010年至2023年的PD-1/PD-L1小分子抑制剂相关文献,汇总... 目的为新型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小分子抑制剂的研发提供参考。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linicalTrails.gov、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2010年至2023年的PD-1/PD-L1小分子抑制剂相关文献,汇总并分析该类制剂的研发现状。结果与结论有成药潜力的PD-1/PD-L1小分子抑制剂共20种,包括CA-170(口服小分子抑制剂)、INCB086550(特异性PD-L1抑制剂)、DPPA-1(特异性抑制PD-1/PD-L1相互作用的多肽类拮抗剂)等,其中前两者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PD-1/PD-L1小分子抑制剂具有特异性抑制免疫检查点的药效作用特点,以及可口服、稳定性较好、膜通透性较高等优点,但其治疗效果仍需临床试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配体-1 分子抑制剂 免疫检查点 抗肿瘤药物 靶向治疗
下载PDF
新型Bcl-2小分子抑制剂的设计、合成与初步活性评价
5
作者 王宇璇 杨灿 +2 位作者 苏明波 池岛乔 白海云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7期889-899,913,共12页
目的设计并合成一系列新型Bcl-2小分子抑制剂,测试其对Bcl-2和Bcl-2 G101V(Bcl-2突变体)与BH3-only蛋白相互作用的抑制活性,初步探究其构效关系,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临床化合物BGB-11417为先导化合物,通过骨架跃迁等方法,设... 目的设计并合成一系列新型Bcl-2小分子抑制剂,测试其对Bcl-2和Bcl-2 G101V(Bcl-2突变体)与BH3-only蛋白相互作用的抑制活性,初步探究其构效关系,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临床化合物BGB-11417为先导化合物,通过骨架跃迁等方法,设计新型含螺环结构的Bcl-2小分子抑制剂。以苯甲醛为原料,通过取代、环化和偶联等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并通过1H NMR和LC-MS进行结构确定。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TR-FRET)评价目标化合物对Bcl-2和Bcl-2 G101V(Bcl-2突变体)与BH3-only蛋白相互作用的抑制能力。结果共合成8个新型螺环Bcl-2小分子抑制剂,其中29a[IC_(50)(Bcl-2):0.8 nmol·L^(-1),IC_(50)(Bcl-2 G101V):55.41 nmol·L^(-1)],29d[IC_(50)(Bcl-2):0.27 nmol·L^(-1),IC_(50)(Bcl-2 G101V):18.65 nmol·L^(-1)]对Bcl-2和Bcl-2 G101V与BH3-only蛋白的相互作用有较好的抑制活性。结论建立了一种新型螺环Bcl-2小分子抑制剂合成方法,发现了对Bcl-2和Bcl-2 G101V(Bcl-2突变体)与BH3-only蛋白相互作用有较好抑制活性的新化合物,其中29d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BCL-2 家族 BCL-2 突变蛋白 分子抑制剂 分子对接
下载PDF
基于片段生长技术的PD-1/PD-L1小分子抑制剂的设计 被引量:1
6
作者 赵东升 程铖 廖伟科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1期111-115,共5页
目的 基于片段生长技术开发小分子PD-L1抑制剂。方法 根据已知的苯甲酰苯胺活性片段结构,使用FDA碎片库进行片段生长,然后使用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对其进行进一步筛选,最终通过体外实验获得活性化合物。结果 获得一系列包含苯甲酰苯胺... 目的 基于片段生长技术开发小分子PD-L1抑制剂。方法 根据已知的苯甲酰苯胺活性片段结构,使用FDA碎片库进行片段生长,然后使用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对其进行进一步筛选,最终通过体外实验获得活性化合物。结果 获得一系列包含苯甲酰苯胺片段的分子库,其中有8个打分较高的分子,分子动力学模拟表明776191具有最高的结合能,体外抑制实验证明776191具有一定的抑制PD-1/PD-L1结合活性。结论 776191是一种具有新型结构的PD-1/PD-L1抑制剂,这一研究丰富了PD-1/PD-L1抑制剂的多样性,为其开发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设计 PD-1/PD-L1 分子抑制剂 分子动力学模拟 片段生长技术
下载PDF
靶向PD-1/PD-L1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小分子抑制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宋伟 段学民 程建昕 《江西科学》 2024年第3期482-489,共8页
目的:阐述PD-1/PD-L1的相互作用机制及其在癌细胞免疫逃逸上的作用,并介绍近几年开发的靶向PD-1/PD-L1的新型小分子抑制剂。方法:检索国内外PD-1/PD-L1抑制剂的文献,整理和比较近几年开发的靶向PD-1/PD-L1的小分子抑制剂。结果:PD-1/PD... 目的:阐述PD-1/PD-L1的相互作用机制及其在癌细胞免疫逃逸上的作用,并介绍近几年开发的靶向PD-1/PD-L1的新型小分子抑制剂。方法:检索国内外PD-1/PD-L1抑制剂的文献,整理和比较近几年开发的靶向PD-1/PD-L1的小分子抑制剂。结果:PD-1/PD-L1抑制剂主要包括单克降抗体、拟肽抑制剂和小分子抑制剂,主要通过阻断PD-1/PD-L相互作用,形成PD-L1二聚体发挥作用。意义:开发靶向PD-1/PD-L1的小分子药物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过程,小分子抑制剂具有比抗体更好的抑制肿瘤生长和迁移的能力,近几年小分子抑制剂的设计思路为小分子抑制剂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逃逸 PD-1/PD-L1 单克隆抗体 分子抑制剂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抗体和小分子抑制剂的研究现状
8
作者 武昕 于汉杰 +2 位作者 包晓娟 王雨姿 李铮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54-771,共18页
世界卫生组织已宣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爆发为全球大流行。中和抗体和小分子抑制剂在预防及治疗COVID-19中发挥重要作用。尽管已开发出了多种中和抗体以及疫苗,但是随着病原体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 世界卫生组织已宣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爆发为全球大流行。中和抗体和小分子抑制剂在预防及治疗COVID-19中发挥重要作用。尽管已开发出了多种中和抗体以及疫苗,但是随着病原体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的不断变异,现有的抗体及疫苗面临巨大的挑战。小分子抑制剂主要通过干扰病毒与宿主的结合以及病毒自身的复制达到消灭病毒以及抑制病毒感染的作用,并且对SARS-CoV-2突变株具有广谱抑制作用,是当前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SARS-CoV-2的小分子抑制剂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本文根据中和抗体识别的抗原表位以及小分子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分别对用于预防及治疗COVID-19的中和抗体和小分子抑制剂进行综述,讨论其研究现状,并展望小分子抑制剂的应用前景,以期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 突变株 中和抗体 分子抑制剂
下载PDF
用于肿瘤免疫治疗的CD73小分子抑制剂研究进展
9
作者 杨羚羚 陈曦 +2 位作者 姜莹莹 宁香丽 李国菠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100-109,148,共11页
高浓度的腺苷可通过抑制肿瘤免疫反应和刺激肿瘤血管生成来促进肿瘤生长,在免疫逃逸和肿瘤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大量的腺苷由外切核苷酸酶CD73产生,因此通过抑制CD73的活性来调控腺苷水平可能是未来肿瘤免疫治疗的一种很有前途的治疗策... 高浓度的腺苷可通过抑制肿瘤免疫反应和刺激肿瘤血管生成来促进肿瘤生长,在免疫逃逸和肿瘤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大量的腺苷由外切核苷酸酶CD73产生,因此通过抑制CD73的活性来调控腺苷水平可能是未来肿瘤免疫治疗的一种很有前途的治疗策略。截至目前,对CD73抑制剂的研究仍处于早期阶段,尚无CD73小分子抑制剂被批准上市。本文简要综述目前报道的CD73小分子抑制剂在其抑制作用和结构设计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对CD73小分子抑制剂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靶向CD73的创新小分子药物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免疫治疗 CD73 分子抑制剂 核苷酸类 构效关系
下载PDF
铁死亡调控蛋白GPX4的小分子抑制剂研究进展
10
作者 刘汝雄 杨万镇 +1 位作者 涂杰 盛春泉 《药学实践与服务》 CAS 2024年第9期375-378,共4页
铁死亡(ferroptosis)是2012年新发现的一种非凋亡坏死的细胞死亡方式,其主要特征为脂质活性氧增多以及细胞内亚铁离子累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是含硒GPx家族第4位成员,是细胞清除脂质过氧化物的重要蛋白,也是铁死亡的重要调节... 铁死亡(ferroptosis)是2012年新发现的一种非凋亡坏死的细胞死亡方式,其主要特征为脂质活性氧增多以及细胞内亚铁离子累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是含硒GPx家族第4位成员,是细胞清除脂质过氧化物的重要蛋白,也是铁死亡的重要调节因子。靶向GPX4小分子抑制剂能诱导铁死亡发生,为治疗耐药性癌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提供了新的策略。主要介绍GPX4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并综述GPX4小分子抑制剂最新前沿进展,为开发基于GXP4抑制的铁死亡诱导剂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X4 分子抑制剂 铁死亡 谷胱甘肽 脂质过氧化
下载PDF
ACK1及其小分子抑制剂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刘轩宇 黄家辉 +6 位作者 廖启琛 程晴 陈吴京津 张茹 李新齐 董炜昊 夏帅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5期1633-1641,共9页
ACK1 (活化的Cdc42相关激酶1)属于非受体酪氨酸激酶,是小G蛋白Cdc42的效应蛋白,可以被多种细胞外生长因子如EGF、PDGF和TGF-β激活。在癌症中,ACK1的基因扩增和过表达与肺癌、卵巢癌和前列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不良预后和转移表型相关... ACK1 (活化的Cdc42相关激酶1)属于非受体酪氨酸激酶,是小G蛋白Cdc42的效应蛋白,可以被多种细胞外生长因子如EGF、PDGF和TGF-β激活。在癌症中,ACK1的基因扩增和过表达与肺癌、卵巢癌和前列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不良预后和转移表型相关。针对ACK1的研究表明,通过开发针对ACK1的高效选择性小分子抑制剂,可为癌症治疗提供新的候选药物。本综述对ACK1激活方式及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扼要描述,阐述了ACK1的小分子抑制剂的最新研究进展,并讨论和展望了这些抑制剂在临床前研究中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K1 肿瘤 非受体酪氨酸激酶 分子抑制剂
下载PDF
RSK4小分子抑制剂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作用研究
12
作者 马静 彭阳 +2 位作者 许军鹏 刘一雄 范林妮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800-804,共5页
目的核糖体S6蛋白激酶4(RSK4)在肾透明细胞癌中高表达,并与预后相关,提示其可能为肾细胞癌(RCC)恶性进展的关键激酶分子之一,并有望作为一个新的潜在的激酶治疗靶点。方法初步合成并筛选出一个特异性针对RSK4的小分子化合物;利用Western... 目的核糖体S6蛋白激酶4(RSK4)在肾透明细胞癌中高表达,并与预后相关,提示其可能为肾细胞癌(RCC)恶性进展的关键激酶分子之一,并有望作为一个新的潜在的激酶治疗靶点。方法初步合成并筛选出一个特异性针对RSK4的小分子化合物;利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加药后RSK4及其下游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核糖体蛋白S6(rpS6)等底物的活性并筛选出一个抑制作用最强的药物;利用Transwell及CCK-8检测加药后RCC细胞系侵袭迁移及增殖能力的变化。结果我们前期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库中筛选出对RSK4具有强抑制作用的3个小分子并通过改变结构得到5种药物。经过筛选,体外实验发现CZ-54可以特异性抑制RSK4及其下游rpS6、GSK-3β底物的活性,抑制RSK4后可以显著降低肿瘤细胞的增殖及侵袭迁移能力。结论RSK4在RCC中高表达,而特异性的小分子激酶抑制剂CZ-54可以抑制RSK4及下游分子的表达,从而降低RCC的增殖及侵袭迁移能力,为临床上晚期及难治性RCC的治疗提供了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癌 RSK4 分子激酶抑制 靶向治疗
下载PDF
生物制剂及小分子抑制剂治疗重症药疹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许素玲 汪梦梦 +1 位作者 朱小霞 周琼艳 《浙江临床医学》 2023年第1期1-4,F0004,共5页
重症药疹(severe drug eruption,SDE)是指药物进入人体后出现泛发皮损、明显全身中毒症状、多系统脏器受累的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包括重型多形性红斑(stevens-Johnson syndrome,SJS)/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TEN... 重症药疹(severe drug eruption,SDE)是指药物进入人体后出现泛发皮损、明显全身中毒症状、多系统脏器受累的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包括重型多形性红斑(stevens-Johnson syndrome,SJS)/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TEN)、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系统症状的药疹(drug rash with eosinophilia and systemic symptoms,DRESS)、药物引起的迟发性多脏器过敏综合征(drug-induced delayed multiorgan hypersensitivity syndrome,DIDMOHS)及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acute generalized exanthematous pustulosis,AGEP)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中毒症状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重症药疹 分子抑制剂 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生物制 drug
下载PDF
基于有氧糖酵解的天然小分子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罗煜瑾 戴子琦 +1 位作者 徐冰 雷海民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3年第1期171-181,共11页
有氧糖酵解作为恶性肿瘤最显著的能量代谢特征之一,肿瘤细胞中大约有50%的ATP是通过有氧糖酵解途径合成的,同时糖酵解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中间代谢产物也是合成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重要的原料来源。此外酵解途径导致的乳酸增加为肿瘤细胞提... 有氧糖酵解作为恶性肿瘤最显著的能量代谢特征之一,肿瘤细胞中大约有50%的ATP是通过有氧糖酵解途径合成的,同时糖酵解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中间代谢产物也是合成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重要的原料来源。此外酵解途径导致的乳酸增加为肿瘤细胞提供了一个酸性成长环境,有利于其浸润和转移,因此其在维持肿瘤细胞能量需求、合成代谢平衡和肿瘤浸润和转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有氧糖酵解的过程与葡萄糖转运蛋白、己糖激酶、丙酮酸激酶、磷酸果糖激酶等密切相关。目前靶向有氧糖酵解相关转运蛋白和关键限速酶已经成为抗肿瘤药物研发的有效途径,本文对目前天然产物中靶向有氧糖酵解相关蛋白的小分子抑制剂研究最新进展及作用机理进行总结,以期为相关领域药物研究人员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氧糖酵解 分子抑制剂 葡萄糖转运蛋白 己糖激酶 丙酮酸激酶 磷酸果糖激酶
下载PDF
小分子抑制剂SYHA1809在比格犬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晓琳 杨汉煜 +2 位作者 王小彦 康凯 梁敏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2085-2089,共5页
目的 研究小分子抑制剂SYHA1809在比格犬体内的药动学。方法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进行测定。将比格犬随机分为单次静脉给药组(3.75 mg/kg)、单次低剂量灌胃组(3.75 mg/kg)、单次中剂量灌胃组(7.5 mg/kg)、单次高剂量灌胃... 目的 研究小分子抑制剂SYHA1809在比格犬体内的药动学。方法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进行测定。将比格犬随机分为单次静脉给药组(3.75 mg/kg)、单次低剂量灌胃组(3.75 mg/kg)、单次中剂量灌胃组(7.5 mg/kg)、单次高剂量灌胃组(15 mg/kg)和多次灌胃组(7.5 mg/kg,每天1次,连续7 d),每组6只,雌雄各半。各组比格犬按照设定的时间点收集血浆样品,经预处理后进行LC-MS/MS定量分析,获得的数据采用Phoenix WinNonlin 8.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SYHA1809静脉注射给药后,在比格犬体内的CL为(2.70±0.48) mL/(min·kg),稳态分布体积为0.757 L/kg,t_(1/2)为(3.35±1.36) h;单次灌胃给予低、中、高剂量的SYHA1809后,其在比格犬体内的平均t_(max)为(0.53±0.02) h,血药浓度随给药剂量的增加而升高;单次灌胃给予3.75mg/kg的SYHA1809后,绝对生物利用度为83.5%;在3.75~15 mg/kg剂量范围内,SYHA1809的c_(max)和AUC增加与剂量呈正相关;SYHA1809连续以7.5 mg/kg灌胃7 d后,与同剂量单次灌胃给药后的药动学参数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YHA1809在比格犬体内吸收迅速,血药浓度呈剂量依赖性,生物利用度高,多次灌胃给药后无明显蓄积,药动学行为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抑制剂 SYHA1809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药动学
下载PDF
靶向CD147小分子抑制剂通过介导糖代谢重编程干预三阴性乳腺癌异常增殖机制
16
作者 付之光 李宏奇 +2 位作者 闫茂慧 刘晨 范崇熙 《武警医学》 CAS 2023年第4期281-286,共6页
目的探讨靶向CD147的小分子抑制剂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糖代谢重编程及异常增殖表型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对靶向CD147抑制剂AC-73进行化学改造,获得候选改造抑制剂HA-08;应用糖代谢相关生物化学检测评估HA-08是否参与三阴性乳腺癌糖... 目的探讨靶向CD147的小分子抑制剂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糖代谢重编程及异常增殖表型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对靶向CD147抑制剂AC-73进行化学改造,获得候选改造抑制剂HA-08;应用糖代谢相关生物化学检测评估HA-08是否参与三阴性乳腺癌糖代谢重编程过程;通过WST-1细胞增殖检测验证HA-08对TNBC细胞的异常增殖的阻断功效;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结合分子生物学验证的方法阐明HA-08阻断CD147与其配体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结果初步改构了8个候选化合物,通过生物验证确定HA-08作为本研究对象。糖酵解相关实验表明,HA-08能够使细胞外pH水平上调,抑制TNBC乳酸释放及乳酸脱氢酶(LDH)活性,降低TNBC细胞葡萄糖摄取。增殖实验表明,HA-08可呈时间-浓度梯度依赖性抑制TNBC细胞异常增殖。免疫共沉淀实验表明,HA-08的分子机制与其阻断CD147与MCT1相互作用密切相关。结论靶向CD147小分子抑制剂HA-08可通过阻断CD147-MCT1相互作用,进而介导TNBC糖代谢重编程,从而达到抑制TNBC细胞异常增殖的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CD147 分子抑制剂 糖代谢重编程
下载PDF
硫氧还蛋白还原酶小分子抑制剂研究进展
17
作者 王艳茹 王晓玲 段东柱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4期24-29,34,共7页
目的简要概述硫氧还蛋白体系与恶性肿瘤的关系,为开发新的肿瘤治疗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参考近年来已报道的相关文献,对硫氧还蛋白还原酶小分子抑制剂进行总结。结果概述了硫氧还蛋白体系以及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总结了2017年至202... 目的简要概述硫氧还蛋白体系与恶性肿瘤的关系,为开发新的肿瘤治疗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参考近年来已报道的相关文献,对硫氧还蛋白还原酶小分子抑制剂进行总结。结果概述了硫氧还蛋白体系以及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总结了2017年至2023年发现的硫氧还蛋白还原酶抑制剂。结论研究靶向抑制硫氧还蛋白还原酶的候选药物和治疗策略,进一步开发调节活性氧稳态的小分子用来治疗癌症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和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氧还蛋白还原酶 分子抑制剂 氧化还原调节 肿瘤治疗
下载PDF
靶向p53-MDM2的抗肿瘤小分子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丁涵静 胡美纯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8期13474-13483,共10页
p53能够调控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和DNA修复,被称为“抑癌蛋白”。p53的功能失调通常会引起遗传不稳定性,促进肿瘤发生。MDM2是p53最重要的负反馈调节因子之一,能够抑制p53的转录活性和稳定性,从而抑制p53的抗癌作用。因此,p53-MDM2... p53能够调控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和DNA修复,被称为“抑癌蛋白”。p53的功能失调通常会引起遗传不稳定性,促进肿瘤发生。MDM2是p53最重要的负反馈调节因子之一,能够抑制p53的转录活性和稳定性,从而抑制p53的抗癌作用。因此,p53-MDM2是肿瘤治疗的关键靶标,而靶向p53-MDM2的小分子抑制剂是一种极具前景的抗肿瘤药物。本文介绍了p53和MDM2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p53与MDM2的结合位点特征,并对靶向p53-MDM2小分子抑制剂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 MDM2 抗肿瘤药物 分子抑制剂 靶向治疗
下载PDF
高分子抑制剂在绿泥石浮选中的双重作用 被引量:11
19
作者 冯博 朱贤文 +2 位作者 王金庆 汪惠惠 王鹏程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5-118,共4页
通过浮选试验、接触角测试、吸附量试验及沉降试验研究高分子抑制剂淀粉对绿泥石浮选的影响,并考察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绿泥石具有一定的自然可浮性,能够上浮进入精矿,细粒级绿泥石还能够通过泡沫夹带进入精矿,浮选回收率高于粗粒级... 通过浮选试验、接触角测试、吸附量试验及沉降试验研究高分子抑制剂淀粉对绿泥石浮选的影响,并考察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绿泥石具有一定的自然可浮性,能够上浮进入精矿,细粒级绿泥石还能够通过泡沫夹带进入精矿,浮选回收率高于粗粒级绿泥石。高分子抑制剂淀粉能降低绿泥石表面疏水性,同时对细粒级绿泥石产生絮凝作用,增大绿泥石颗粒表观粒度,降低泡沫夹带,从而完全抑制绿泥石的上浮。分散剂水玻璃能够降低绿泥石表面疏水性,但会使绿泥石颗粒处于分散状态,不能够降低泡沫夹带,不能完全抑制绿泥石的浮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抑制剂 绿泥石 絮凝 抑制
下载PDF
PI3K-Akt-mTOR通路及其小分子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20
作者 何俏军 董晓武 +2 位作者 朱虹 胡永洲 杨波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6年第8期6-15,共10页
磷脂肌醇(PI3K)-蛋白激酶B(PKB,Akt)-雷帕霉素靶体蛋白(mTOR)通路在细胞的存活、增殖和分化等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和人类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许多靶向该通路的小分子抑制剂已经进入临床试验中。本文将... 磷脂肌醇(PI3K)-蛋白激酶B(PKB,Akt)-雷帕霉素靶体蛋白(mTOR)通路在细胞的存活、增殖和分化等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和人类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许多靶向该通路的小分子抑制剂已经进入临床试验中。本文将对近年来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与肿瘤的关系及PI3K-Akt-mTOR抑制剂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并结合本课题组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3K-Akt-mTOR通路 分子抑制剂 恶性肿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