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11篇文章
< 1 2 10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颅脑外伤精准诊疗与分子标志物
1
作者 季晶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4期361-364,370,共5页
颅脑外伤(TBI)是导致伤害相关死亡和残疾的疾病之首,其治疗和预后评估面临重大挑战。无论是从受伤性质、时间、严重程度等维度上,TBI的异质性导致诊疗策略复杂化。目前已有多个版本较为完善的指南指导着TBI的全流程诊疗,但是包括手术时... 颅脑外伤(TBI)是导致伤害相关死亡和残疾的疾病之首,其治疗和预后评估面临重大挑战。无论是从受伤性质、时间、严重程度等维度上,TBI的异质性导致诊疗策略复杂化。目前已有多个版本较为完善的指南指导着TBI的全流程诊疗,但是包括手术时机和干预方式的选择、预后准确性、影像学检查节点等诸多方面仍存在争议,过于保守或积极的决策都可能导致患者及其家庭受到严重影响。近年来,随着生物学技术理论的爆发式发展,越来越多的生物分子标志物在TBI的评估中显现出重要作用。当前的不少TBI预后模型为临床救治提供了参考,进一步结合生物标志物和其他临床特征可能会提高预测诊疗的准确性。未来,如单细胞基因组学、代谢组学等新技术对分子标志物的进一步研究和大样本临床数据库的建立整合,有望推动TBI的精准医疗,改善个体化治疗方案并改善预后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外伤 分子标志 精准诊疗 预后模型
下载PDF
甲状腺癌分子标志物及其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进展
2
作者 滕伟强 王秋阳 +4 位作者 马毅 张才云 郑宏良 朱乘婧 刘济生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27-1133,共7页
甲状腺癌发病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环境变化导致的基因突变和腺体组织分子生物学改变是诱发甲状腺癌的重要因素之一。尽管甲状腺癌的相关分子机制仍未完全阐明,但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甲状腺癌特定遗传改变和分子标志物... 甲状腺癌发病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环境变化导致的基因突变和腺体组织分子生物学改变是诱发甲状腺癌的重要因素之一。尽管甲状腺癌的相关分子机制仍未完全阐明,但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甲状腺癌特定遗传改变和分子标志物被挖掘出来。本文就甲状腺癌的病因、特异性分子标志物、诊断及靶向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甲状腺癌的临床诊疗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分子机制 分子标志 癌基因 基因突变 基因重排
下载PDF
分子标志物在肝细胞癌免疫治疗响应性评估中的应用进展
3
作者 李文强 孙宇 +1 位作者 李镇利 孟玲欣 《腹部外科》 2024年第3期221-225,共5页
随着免疫治疗尤其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研究的深入,其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综合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已经成为中晚期HCC的一线治疗手段之一。鉴于HCC异质性和特征性的肿瘤微环境,仅有约20%的病人对免疫... 随着免疫治疗尤其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研究的深入,其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综合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已经成为中晚期HCC的一线治疗手段之一。鉴于HCC异质性和特征性的肿瘤微环境,仅有约20%的病人对免疫治疗敏感,大部分病人对单一免疫药物响应性较差,预后不佳。因此,利用HCC特征性的分子标志物对免疫治疗疗效进行响应性评估和动态监测,对于实现更加精准、个体化的HCC免疫治疗,增强药物响应性和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研究较多的HCC分子标志物包括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L1)、肿瘤突变负荷(tumor mutational burden,TMB)、错配修复基因缺陷(defect mismatch repair,dMMR)、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等,部分已在HCC免疫治疗响应性评估中表现出了良好预测价值。更重要的是,随着液体活检、基因检测技术的快速进步和广泛开展,新型分子标志物有望成为HCC免疫治疗响应性评估和预测的研究热点。此文结合近期HCC分子标志物在免疫治疗(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主)响应性评估中的应用和进展做一综述,旨在更加精准、个体化地指导HCC病人的免疫治疗,改善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免疫治疗 分子标志 液体活检
下载PDF
间充质细胞源性骨肉瘤中关键分子标志物鉴定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4
作者 张昊军 李泓毅 +8 位作者 张辉 陈浩然 张力中 耿杰 侯传东 于琦 贺培凤 贾金鹏 卢学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48-1456,共9页
背景:骨肉瘤发病机制复杂,预后较差,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其5年生存率有所改善,但仍未取得实质性进展。目的:筛选骨肉瘤中关键分子标志物,分析其与骨肉瘤治疗药物之间的关系,并从分子水平探讨骨肉瘤可能的疾病机制。方法:从基因表达谱数... 背景:骨肉瘤发病机制复杂,预后较差,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其5年生存率有所改善,但仍未取得实质性进展。目的:筛选骨肉瘤中关键分子标志物,分析其与骨肉瘤治疗药物之间的关系,并从分子水平探讨骨肉瘤可能的疾病机制。方法:从基因表达谱数据库中获取GSE99671和GSE28425(miRNA),对GSE99671进行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利用基因本体学(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别对差异表达基因和与疾病正相关性最高的模块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将上述模块基因与差异表达基因取交集作为关键基因,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使用CytoScape软件对关键基因进行相关性分析,筛选枢纽基因(Hub基因)。使用GSE28425数据集对Hub基因进行外部验证,同时对Hub基因进行文本验证。使用CellMiner数据库对Hub基因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依据关联系数的绝对值|R|>0.3,P<0.05作为阈值进行筛选。结果与结论:(1)差异表达分析获得529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77个表达上调,352个表达下调;WGCNA分析共得到592个与骨肉瘤相关性最高的基因;(2)GO富集结果显示骨肉瘤的发生发展可能与细胞外基质、骨细胞的分化与发育、人体的免疫调控、胶原蛋白的合成与分解相关;KEGG富集结果显示PI3K-Akt信号通路、焦点黏附信号通路、免疫应答等参与骨肉瘤疾病的发生;(3)交集结果显示,共获得59个关键基因,经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筛选得到8个Hub基因,分别为LUM、PLOD1、PLOD2、MMP14、COL11A1、THBS2、LEPRE1、TGFB1,且均为表达上调;(4)外部验证发现调控Hub基因的miRNA明显下调,其中hsa-miR-144-3p和hsa-miR-150-5p的下调最为显著;文本验证结果显示Hub基因的表达与既往研究基本一致;(5)药物敏感性分析发现甲氨蝶呤、异环磷酰胺、帕博西尼的活性与PLOD1、PLOD2、MMP14的mRNA表达呈负相关关系;而唑来膦酸、雷帕霉素的活性与PLOD1、LUM、MMP14、PLOD2、TGFB1的mRNA表达呈正相关关系,提示唑来膦酸和雷帕霉素有望成为骨肉瘤的潜在治疗药物,但仍需进一步基础实验和临床研究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分子标志 信号通路 预测 WGCNA 敏感性 信息学
下载PDF
神经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分析及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林江川 郭木英 +3 位作者 陈腾飞 蔡志雄 郑剑志 涂国玩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1期134-139,共6页
目的:分析神经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及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2023年2月于德化县医院收治的80例患者的病历资料。以术后3 d是否形成血栓将患者分为血栓组(n=39)和非血栓组(n=41),比较两... 目的:分析神经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及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2023年2月于德化县医院收治的80例患者的病历资料。以术后3 d是否形成血栓将患者分为血栓组(n=39)和非血栓组(n=41),比较两组病历资料及术前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水平[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复合物(t-PAIC)、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2α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PIC)、血栓调节蛋白(TM)],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神经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PAIC、TAT、PIC、TM对神经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年龄、右下肢肌力、卧床时间、下肢深静脉穿刺、下肢制动、白细胞(WBC)、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t-PAIC、TAT、PIC、TM、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Caprin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下肢制动、D-D升高、t-PAIC、TAT、PIC、TM、Caprini评分是神经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TM、TAT、PIC、t-PAIC、联合预测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72、0.837、0.789、0.633、0.887。结论:血栓前t-PAIC、TAT、PIC、TM水平是影响神经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检测能早期识别神经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高危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 神经重症患者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肾透明细胞癌相关肿瘤分子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丁煜 梁新雪 +3 位作者 王佳明 邢丽娟 逯佳星 宣成睿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51-154,共4页
肾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是极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较常见的类型是肾透明细胞癌(renal clear cell carcinoma,ccRCC),约占成年肾癌患者的90%~95%^([1])。肾癌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大部分在确诊时就已经出现远处转移而延误诊断... 肾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是极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较常见的类型是肾透明细胞癌(renal clear cell carcinoma,ccRCC),约占成年肾癌患者的90%~95%^([1])。肾癌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大部分在确诊时就已经出现远处转移而延误诊断,导致治疗和预后效果较差。目前靶向药物对于肾癌有一定的疗效,但是不同的个体药物治疗的效果差异较大。通过研究分子标志物与肾癌之间的联系,探索新型有效的分子标志物以阐明肾癌的发病机制,对肾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都十分重要。本文将对多种来源的分子标志物与肾癌发生发展的关系作一综述,以期为肾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明细胞癌 肿瘤分子标志 诊断 学功能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肿瘤分子标志物研究进展
7
作者 霍梦含 阿依古扎丽·阿不力提浦 杜国利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1期1943-1949,共7页
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且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甲状腺乳头状癌属于亲淋巴型肿瘤,较早且较易发生淋巴结转移。手术切除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标准治疗方案之一,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预后一般较好,但如果发生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 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且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甲状腺乳头状癌属于亲淋巴型肿瘤,较早且较易发生淋巴结转移。手术切除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标准治疗方案之一,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预后一般较好,但如果发生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则会显著增加不良预后。目前对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术前诊断包括:超声、CT和细针穿刺,虽然有重要的价值,但仍有一些患者由于病灶较小、位置隐蔽或病灶病理特征不典型而无法预测,且上述检查十分依赖操作者自身经验技术。因此,需寻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和转移相关的肿瘤分子标志物。本文将对目前国内外常见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分子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进行汇总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分子标志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急性肺损伤相关分子标志物的鉴定及临床意义探索
8
作者 徐穆妃 徐嘉悦 +3 位作者 潘润 李美琪 张小红 王可 《广州医药》 2024年第3期245-254,共10页
目的通过公共数据库筛选急性肺损伤(ALI)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相关分子标志物,并探索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中有关ALI/ARDS基因表达芯片研究的两个数据集GSE76293和GSE10474,通过STRING网站和Cytoscape软... 目的通过公共数据库筛选急性肺损伤(ALI)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相关分子标志物,并探索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中有关ALI/ARDS基因表达芯片研究的两个数据集GSE76293和GSE10474,通过STRING网站和Cytoscape软件对差异基因进行蛋白互作网络分析并筛选ALI/ARDS相关关键基因。采用A549细胞构建ALI模型,并通过转录组测序验证关键基因在细胞中的表达差异情况。结果2个GEO数据集中共筛选出共同上调基因27个,共同下调基因26个。主要参与抗原加工和外源抗原递呈、免疫受体活性调节、内质网膜构成等生物学功能,且与抗原加工、细胞分化等信号通路有关。蛋白互作网络分析共筛选出10个ALI/ARDS相关关键基因,分别为CD4、HLADQB1、CD74、HLA-DRA、FCGR2B、TOR1A、RELA、NME8、RNF19B、RHOB。细胞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关键基因的上调或下调特征及表达差异情况与GEO数据集分析结果一致。结论CD4等关键基因可能参与ALI/ARDS发生、发展的生物学过程,是ALI/ARDS临床诊断及预后预测的潜在个体化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GEO数据库 关键基因 蛋白互作网络 分子标志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联合血栓前分子标志物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早期诊断价值研究
9
作者 杨旺 汤晓霞 +1 位作者 胡聪 李龙平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5期186-189,共4页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联合血栓前分子标志物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益阳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00例疑似DI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中国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积分系统(CDSS)...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联合血栓前分子标志物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益阳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00例疑似DI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中国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积分系统(CDSS)分为非显性DIC组和显性DIC组。比较两组TEG参数凝血反应时间(R值)、最终强度(MA值)、凝血形成时间(K值)、凝血形成速率(α角)及血栓前分子标志物血栓调节蛋白(TM)、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PIC)、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水平;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血栓前分子标志物与TEG参数相关性;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血栓前分子标志物、TEG参数及其联合检测进行诊断效能评估。结果显性DIC组患者R值、K值大于非显性DIC组,TAT、TM、PIC水平高于非显性DIC组,而α角、MA值均小于非显性DI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性DIC组患者K值、R值与TAT、TM、PIC呈正相关,而MA值、α角与TAT、TM、PIC呈负相关(P<0.05);TEG参数联合检测和血栓前分子标志物联合检测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8和0.841,TEG参数和血栓前分子标志物联合检测时曲线下面积为0.914,灵敏度为90.5%,特异度为98.86%。结论血栓前分子标志物与TEG参数之间存在相关性,且TEG参数与分子标志物联合应用,在诊断早期DIC方面较单独检测更具评估价值,适合临床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血栓前分子标志 血栓弹力图 评估价值
下载PDF
初步探讨乳腺癌的超声造影特征与分子标志物表达的关系
10
作者 朱双莲 薛念余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4期87-90,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特征与分子标志物表达的关系,评估超声造影在乳腺癌诊断及BI-RADS分类中的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符合入选标准的乳腺癌患者41例。术前,所有患者均行二维常规超声和超声造... 目的:探讨乳腺癌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特征与分子标志物表达的关系,评估超声造影在乳腺癌诊断及BI-RADS分类中的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符合入选标准的乳腺癌患者41例。术前,所有患者均行二维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CEUS)检查,并参照美国放射学会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标准进行分类。术后均行免疫组化检查,根据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结果,回顾性分析乳腺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特征,并分析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和Ki-67表达相关性。结果:在41例乳腺癌患者中,常规超声BI-RADS 3类1例,BI-RADS 4A类8例,BI-RADS 4B类17例,BI-RADS 4C类13例,BI-RADS 5类2例;超声造影定性特征中,增强后病灶大小较二维增大者29例,增强后病灶边缘不光整者33例,增强后病灶形态不规则者29例,病灶增强不均匀者25例,病灶增强模式非向心性31例,病灶增强强度为高增强者37例,增强后出现导管增强征象者21例。结合超声造影后,调整BI-RADS分类如下:BI-RADS 4A类2例,BI-RADS 4B类7例,BI-RADS 4C类19例,BI-RADS 5类13例。点状钙化组ER、PR阳性率明显高于无点状钙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后病灶出现导管增强征组HER2阳性率明显高于无导管增强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增强不均匀组Ki-67阳性率明显高于增强均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定性、定量征象与各类分子标志物表达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超声造影可以准确诊断乳腺癌,提高乳腺癌BI-RADS分类,避免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超声造影检查 分子标志
下载PDF
血栓分子标志物检测在超早期脑梗死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1
作者 王莹宇 陈文柏 《医药前沿》 2024年第7期45-47,共3页
目的:分析血栓分子标志物检测在超早期脑梗死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90例超早期脑梗死患者纳入研究组,根据其神经损伤程度分为轻度组(42例)、中度组(33例)、重度组(15例),根据... 目的:分析血栓分子标志物检测在超早期脑梗死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90例超早期脑梗死患者纳入研究组,根据其神经损伤程度分为轻度组(42例)、中度组(33例)、重度组(15例),根据病灶大小分为小梗死组(45例)、中梗死组(28例)、大梗死组(17例),另选取同期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健康体检的90名健康者纳入对照组,采集受试者血液样本,检测并比较各组的血栓分子标志物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PIC)、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复合物(t-PAI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神经损伤程度患者的血浆TM、D-D、FDP、PIC、TAT、t-PAIC比较,其中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灶大小患者的血浆TM、D-D、FDP、PIC、TAT、t-PAIC水平比较,其中大梗死组>中梗死组>小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溶栓72 h的血浆TM、D-D、FDP、PIC、TAT、t-PAIC水平低于溶栓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超早期脑梗死患者进行血栓分子标志物检测,有助于评估其疾病情况,并可评价患者溶栓治疗效果,为临床诊疗提供客观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早期脑梗死 血栓分子标志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凝血新型分子标志物对脓毒血症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
12
作者 崔海玲 徐晓艳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24年第9期20-23,50,共5页
目的:研究脓毒症患者凝血新型指标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脓毒血症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国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积分系统(CDSS),将其分为DIC组42例和非DIC组60例。检测两组凝血新型分... 目的:研究脓毒症患者凝血新型指标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脓毒血症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国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积分系统(CDSS),将其分为DIC组42例和非DIC组60例。检测两组凝血新型分子标志物[凝血酶-抗凝血酶原复合物(TAT)、血栓调节蛋白(TM)、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1复合物(t-PAI-C)、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PIC)],根据90d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死亡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该指标诊断价值,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该指标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DIC组患者凝血新型分子标志物TAT、TM、t-PAI-C及PIC水平均高于非DIC组(P<0.05)。死亡组合并DIC比例及凝血新型分子标志物TAT、TM、t-PAI-C、PIC水平均高于存活组(P<0.05);两组性别、原发疾病、年龄、BMI比较(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凝血新型分子标志物TAT、TM、t-PAI-C及PIC联合检测诊断脓毒血症合并DIC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8,敏感度为89.0%,特异度为84.2%,均高于TAT、TM、t-PAI-C及PIC单独检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DIC比例及凝血新型分子标志物TAT、TM、t-PAI-C、PIC水平是影响脓毒血症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凝血新型分子标志物在诊断脓毒血症合并DIC中具有更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且可作为脓毒血症患者预后评估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血症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凝血新型分子标志 诊断效能 预后评估
下载PDF
海洋大气气溶胶中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13
作者 胡伟 王亚杰 +3 位作者 段沛敏 靳蕊 李晓东 傅平青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0-243,共14页
海洋气溶胶是海洋大气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或间接影响地球系统的能量收支及气候变化。生物标志物如脂类、糖类、木质素类以及蛋白类化合物等,可用来识别海洋气溶胶的来源和提供重要的生物地球化学信息。然而,海洋气溶胶中单个有机物种... 海洋气溶胶是海洋大气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或间接影响地球系统的能量收支及气候变化。生物标志物如脂类、糖类、木质素类以及蛋白类化合物等,可用来识别海洋气溶胶的来源和提供重要的生物地球化学信息。然而,海洋气溶胶中单个有机物种的浓度很低,其检测和表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本文综述了海洋气溶胶中生物标志物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检测方法、分子组成、来源和影响因素等。高分辨率色谱和质谱联用法广泛应用于海洋气溶胶中生物标志物测量,其他一些新兴的方法也被开发应用。海洋气溶胶中的脂类和糖类化合物的浓度呈现近岸高、远洋低的变化趋势,其浓度和组成随气象条件和排放源种类和强度变化呈现显著的季节特征,表明受到陆地长距离传输的影响。然而,更多研究强调了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海洋生物来源,海洋排放的氨基酸在亚微米颗粒物上大量富集;蛋白质在长距离传输过程中由于光化学反应而降解。木质素也已被证明在远洋气溶胶中占比较高。此外,本文也指出了加强生物标志物在陆-海-气界面循环研究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气溶胶 标志 分子组成 长距离传输
下载PDF
基于有效性完整表达的白芍质量标志物研究
14
作者 韩彦琪 徐佳新 +2 位作者 许浚 张立娜 张铁军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4年第2期252-264,共13页
目的: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有效性原则,采用“性-效-物”三元论研究思路,从药性(味)和药效角度揭示白芍Q-marker。方法: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解析白芍、炒白芍、赤芍化学物质组;在此基础上,通过分子对接方法,选择白... 目的: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有效性原则,采用“性-效-物”三元论研究思路,从药性(味)和药效角度揭示白芍Q-marker。方法: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解析白芍、炒白芍、赤芍化学物质组;在此基础上,通过分子对接方法,选择白芍中各结构类型代表化合物为配体小分子,通过与苦、酸味受体进行分子对接实验,预测白芍潜在药性(味)物质基础;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等数据库预测化合物潜在作用靶点,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化合物-靶点-信号通路-药理作用-功效网络,进一步以体外抗炎药效筛选模型,验证白芍及关键化合物的抗炎药效作用,明晰基于药效的白芍物质基础,进而基于有效性完整表达结果确定白芍Q-marker。结果:共解析出白芍中42个成分、炒白芍中41个成分、赤芍中34个成分。其中单萜及其苷类化合物可能为白芍最主要的苦味物质基础,带有没食子酰基的鞣质类化合物可能为白芍最主要的酸味物质基础。网络药理学结果发现,白芍中17个成分通过作用于191个潜在靶点干预了165条相关通路,可发挥促进骨髓造血功能、抑制子宫收缩、抗炎、镇痛、保肝、抗高血压和抑制汗腺分泌等作用;验证实验表明,白芍中8个主要成分可通过下调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和一氧化氮等炎症因子的表达发挥抗炎作用。结论:初步确定芍药苷、芍药内酯苷、氧化芍药苷、没食子酰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儿茶素、五没食子酰葡萄糖及没食子酸为基于有效性完整表达的白芍Q-mark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效-”三元论 有效性完整表达 质量标志 液相质谱联用法 分子对接 网络药理学
下载PDF
血栓分子标志物预警全膝关节置换后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的作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金彪 李晓明 +3 位作者 邢婉琳 马飞 于巧亚 代荣琴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72-577,共6页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后存在感染、心律失常、肺栓塞、心力衰竭、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而静脉血栓栓塞症是引起手术失败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有效的术后血栓监测尤为重要。目的:探讨血栓分子标志物在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并发静脉血栓栓...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后存在感染、心律失常、肺栓塞、心力衰竭、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而静脉血栓栓塞症是引起手术失败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有效的术后血栓监测尤为重要。目的:探讨血栓分子标志物在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并发静脉血栓栓赛的预警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7月在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患者的病历资料,共纳入80例患者,以术后3 d血栓是否形成分为血栓组(n=39)与无栓组(n=41),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0名作为对照组。3组均检测血清血栓分子标志物水平(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血栓调节蛋白、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复合物),全膝关节置换患者于术前当天与术后8 h检测,对照组检测1次。结果与结论:①术前当天:无栓组患者的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栓组患者的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和血栓调节蛋白水平均高于无栓组(P<0.05),血栓组患者4种血栓分子标志物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②术后8 h:血栓组患者的血栓分子标志物水平均高于无栓组(P<0.05);③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单指标血栓调节蛋白的预测效能最好(ACU=0.814,灵敏度76.70%,特异度83.80%,P=0.000),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和血栓调节蛋白联合检测提高了预测效能(ACU=0.822,灵敏度83.30%,特异度76.80%,P=0.000);术后单指标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的预测效能最好(ACU=0.898,灵敏度83.30%,特异度84.80%,P=0.000),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和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联合检测提高了预测效能(ACU=0.897,敏感度88.30%,P=0.000);④Spearman直线相关分析显示,术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复合物与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呈现出良好的正相关(r2=0.209,P<0.05);⑤血栓调节蛋白可作为全膝关节置换术前的早期预警指标,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作为临近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的特异指标,4种指标联合检测能提升深静脉血栓栓塞的预警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分子标志 全膝关节置换 静脉血栓栓塞症 预警效能 特异性 灵敏度 截断值 指南
下载PDF
超高速细胞分选平台结合cDNA microarray技术筛查宫颈癌细胞潜在分子标志物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红香 周自华 周艳宏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4-60,共7页
目的:通过超高速细胞分选平台结合cDNA microarray技术,筛查宫颈癌细胞可能潜在的分子标志物。方法:采用MoFlo XDP型超高速细胞分选平台纯化细胞膜表面表达CD38和不表达CD38的宫颈癌细胞,利用RNAlater技术得到cDNA microarray实验所需R... 目的:通过超高速细胞分选平台结合cDNA microarray技术,筛查宫颈癌细胞可能潜在的分子标志物。方法:采用MoFlo XDP型超高速细胞分选平台纯化细胞膜表面表达CD38和不表达CD38的宫颈癌细胞,利用RNAlater技术得到cDNA microarray实验所需RNA,然后进行基因芯片分析。结果:利用MoFlo XDP型超高速细胞分选平台可以获得纯度为99.0%以上的CD38阳性表达宫颈癌细胞。结论:cDNA microarray分析发现了RORA、PLIN4、AUTS2、IFITM1等宫颈癌细胞潜在分子标志物,为宫颈癌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术 cDNA microarray 宫颈癌 分子标志
下载PDF
小儿伤科泡腾颗粒中维持骨重塑稳态的生物活性分子筛选分析
17
作者 尹小娟 温慧敏 +1 位作者 杨沙 杨芝芳 《儿科药学杂志》 2024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筛选小儿伤科泡腾颗粒中维持骨细胞骨重塑稳态的潜在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方法对不同提取基相、批次的小儿伤科泡腾颗粒常温提取液进行活性化学药物成分色... 目的:筛选小儿伤科泡腾颗粒中维持骨细胞骨重塑稳态的潜在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方法对不同提取基相、批次的小儿伤科泡腾颗粒常温提取液进行活性化学药物成分色谱、质谱解析。阳性对照采用伊班膦酸钠,绘制小儿伤科泡腾颗粒UPLC-Q-TOF-MS指纹图谱,结合SwissADME在线开源数据库对各成分主峰主要分子成分进行鉴定。筛选差异性分子图谱并与骨细胞Dickkopf相关蛋白1(DKK1)进行分子对接虚拟适配,以结合能<-15.0 kJ/mol为筛选条件,筛选小儿伤科泡腾颗粒治疗闭合性骨折的潜在Q-Marker。结果:对我院多批次小儿伤科泡腾颗粒原材料进行随机分布组合,共制备得到24批次小儿伤科泡腾颗粒样品,样品相似度分布区间0.901~0.976,有效成分具备一致性。小儿伤科泡腾颗粒总离子流图分析结果显示,共鉴定出18个共有峰,鉴别明确12种化合物:(+)-荷包牡丹碱、齐墩果酸、1182-94-1、赤霉素A4、白桦脂酸、植物甾醇、硫酸黄连碱、T25789、芍药新苷、二氢血根碱、人参皂苷Rh2、盐酸异黄连碱。其中,(+)-荷包牡丹碱、齐墩果酸、1182-94-1、硫酸黄连碱、T25789、芍药新苷、二氢血根碱、人参皂苷Rh2、盐酸异黄连碱9种化合物筛选作为小儿伤科泡腾颗粒的潜在Q-Marker。结论:(+)-荷包牡丹碱、齐墩果酸、1182-94-1、硫酸黄连碱、T25789、芍药新苷、二氢血根碱、人参皂苷Rh2、盐酸异黄连碱可能是小儿伤科泡腾颗粒维持骨细胞骨重塑稳态的主要活性成分,具备抑制DKK1活性并加速骨细胞重建的分子学潜能,可作为小儿伤科泡腾颗粒治疗闭合性骨折损伤的潜在Q-Mark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伤科泡腾颗粒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 分子对接虚拟技术 Dickkopf相关蛋白1 闭合性骨折 中医质量标志 指纹图谱
下载PDF
血栓分子标志物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及抗凝疗效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国栋 王秀霞 +2 位作者 苏艳红 谷洪婷 马波民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23年第2期9-13,共5页
目的研究血栓分子标志物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该院确诊为下肢DVT的患者54例为血栓组,健康人群106例为对照组。对所有纳入人群入院时检测血栓分子标志物[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纤溶酶-α2... 目的研究血栓分子标志物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该院确诊为下肢DVT的患者54例为血栓组,健康人群106例为对照组。对所有纳入人群入院时检测血栓分子标志物[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PIC)、血栓调节蛋白(TM)、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水平以及常规凝血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PT活动度(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时间(TT)]。对有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并于治疗后第1、3、7天检测血栓分子标志物和常规凝血指标水平。结果血栓组患者血浆中TAT、PIC、D-D、FD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TM、t-PAIC水平比较,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发现,血浆中TAT、PIC、TM、t-PAIC、D-D、FDP水平诊断DVT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0、0.810、0.579、0.596、0.938和0.943,六项指标合并之后的ROC曲线下面积0.938;常规凝血指标PT、APTT、TT、INR、PT%的AUC分别为0.698、0.511、0.393、0.715和0.40。血栓组患者抗凝治疗后血浆中TAT、FDP水平明显低于抗凝治疗前(P<0.05);而血浆中PIC、TM、t-PAIC和D-D水平在抗凝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分子标志物TAT、PIC、TM、t-PAIC、D-D、FDP在诊断DVT领域明显优于常规凝血指标APTT、PT、PT%、INR、TT,可以作为DVT诊断的一种有效手段,同时也可用于临床抗凝治疗疗效监测以及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分子标志 深静脉 诊断 抗凝
下载PDF
蒲公英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及其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石爱文 姚佳靖 +5 位作者 王庆 张玉珊 王雷 边帅杰 刘莉 齐滨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8-45,I0001,共9页
蒲公英Taraxaci Herba是我国药食同源中药材之一。蒲公英化学成分类型丰富,药理作用应用广泛,现代研究表明,蒲公英中富含黄酮类、酚酸类、萜类、糖类、甾醇类、脂肪酸类、色素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抗肿瘤、抗炎、保肝利胆、抑菌、抗氧... 蒲公英Taraxaci Herba是我国药食同源中药材之一。蒲公英化学成分类型丰富,药理作用应用广泛,现代研究表明,蒲公英中富含黄酮类、酚酸类、萜类、糖类、甾醇类、脂肪酸类、色素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抗肿瘤、抗炎、保肝利胆、抑菌、抗氧化、调节免疫等多重作用功效。通过文献汇总,对蒲公英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整理总结,并运用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核心理念,围绕植物亲缘学及化学成分特有性,成分与药性和药效的关系以及化学成分可测性四个角度,并结合分子对接模拟分析方法,对蒲公英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归纳出咖啡酸、绿原酸、芦丁、槲皮素、蒲公英甾醇、蒲公英多糖等成分可作为蒲公英主要的质量标志物的候选成分,为完善蒲公英质量标准提供依据,以期为蒲公英科学合理的质量控制以及后续的深入研究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 质量标志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分子对接
下载PDF
PD-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肝细胞癌血液学分子标志物的关联性研究
20
作者 陆小华 袁洪新 《智慧健康》 2023年第15期97-101,共5页
目的 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 1,PD-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肝细胞癌血液学分子标志物的关联性研究。方法 选择2021年1-12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介入放射科收治的165例新发肝癌患者作为入组对象,提取基因组DNA,采用... 目的 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 1,PD-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肝细胞癌血液学分子标志物的关联性研究。方法 选择2021年1-12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介入放射科收治的165例新发肝癌患者作为入组对象,提取基因组DNA,采用Panel高通量数据分析进行PD-1基因分型,分析各基因型与肝癌血液学分子标志物的关联性。结果 AFP的不同分组情况,在rs10204525、rs2227982、rs36084323基因分型情况,各位点突变基因型在AFP不同分组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VKA-Ⅱ不同分组上,对于rs2227982分组,野生型CC、杂合突变型CT、纯合突变型TT、突变型CT+TT在PIVKA-Ⅱ(-)与PIVKA-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对rs2227982分组,其中杂合突变型AG(34例vs19例)、纯合突变型AA在PIVKA-Ⅱ(-)与PIVKA-Ⅱ(+)(30例vs15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25,7.158P<0.05);rs10204525、rs36084323分组,CT、TT、CT+TT与PIVKA-Ⅱ指标无明显关联(P>0.05)。结论 PD-1基因rs36084323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异常凝血酶原指标之间存在一定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1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肝细胞癌 血液分子标志 相关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