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硒对人心肌缺血/再灌注期间红细胞膜分子流动性的保护机理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黄益民 张建群 +3 位作者 孙素琴 郭金良 陈宝田 韩玲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78-187,共10页
对象:将32名患有房间隔或室间隔缺损的病人分为服硒组及对照组各16名。材料及方法:分别用ESR、显微红外等技术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期间的冠脉窦血中抗坏血酸自由基(A°)、脂质过氧化代谢产物(MDA)、抗氧化酶类活性... 对象:将32名患有房间隔或室间隔缺损的病人分为服硒组及对照组各16名。材料及方法:分别用ESR、显微红外等技术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期间的冠脉窦血中抗坏血酸自由基(A°)、脂质过氧化代谢产物(MDA)、抗氧化酶类活性(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红细胞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红细胞膜脂质及蛋白分子相对旋转时间(τl、τp)、红细胞膜脂质及蛋白分子的构象(蛋白分子的α螺旋和β折叠)及化学结构进行了动态观察和组间比较。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服硒并未表现出对再灌注时心脏自由基的产生有抑制作用,但却使再灌注5分钟后的A°自由基水平较对照组大幅度降低,并使服硒组于再灌注期间保持了较低的MDA水平和正常GSH-Px活性以及较好的红细胞膜分子流动性;2.对照组于再灌注后的20分钟内,其红细胞膜蛋白分子的α螺旋先减少后渐回复和β折叠渐增加并伴有羧基(COOH)和氨基(NH3)减少,而其红细胞膜脂质分子的磷氧双键(P=O)、羰基(C=O)和多不饱和键(C=C)则增加,说明再灌注期间自由基造成的上述分子化学结构及构象的改变是对照组红细胞膜分子流动性明显恶化的根本原因;3.服硒组的红细胞膜蛋白分子的α螺旋结构尽管于再灌注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流动性 心肌缺血 红细胞
下载PDF
种子贮藏含水量与胞内分子流动性及可溶性糖组分的关系 被引量:6
2
作者 张明 卓加金 +1 位作者 刘雪萍 汪晓峰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78-485,共8页
【目的】以耐干性、化学组分不同的家榆、玉米和红花种子为试材,研究种子贮藏含水量与细胞内分子运动速率及可溶性糖组分的关系。【方法】以自旋标记探针CP(3-carboxy-proxyl)标记种胚,通过EPR波谱分析中分子离开中心的最远距离2Azz作... 【目的】以耐干性、化学组分不同的家榆、玉米和红花种子为试材,研究种子贮藏含水量与细胞内分子运动速率及可溶性糖组分的关系。【方法】以自旋标记探针CP(3-carboxy-proxyl)标记种胚,通过EPR波谱分析中分子离开中心的最远距离2Azz作为分子运动速率的指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量种子玻璃化转变温度和可溶性糖含量。【结果】不同含水量种子的分子流动性变化规律与其贮藏的最适含水量负相关,分子流动性可以作为预测种子贮藏最适含水量的一种简便方法。红花种子具有较高的玻璃态转变温度可能与其内部含有较多的棉子糖有关。【结论】胞内分子运动状况与种子贮藏最适含水量相一致。玻璃态转变温度不能单独作为检测最适含水量的指标。种子贮藏最适含水量与种子在成熟脱水阶段所积累的物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干种子贮藏 分子流动性 玻璃态 可溶性糖
下载PDF
人心肌缺血/再灌注期间红细胞膜分子流动性改变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黄益民 陈宝田 +6 位作者 韩玲 张建群 虞欣 孙素琴 周群 郭金良 李勇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499-506,共8页
对开心手术病人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冠状静脉窦血中的红细胞流变性变化和红细胞膜分子结构的改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再灌注即刻心脏产生大量自由基,并持续到再灌注第20分钟时才大幅度回落;于再灌注后的20分钟的自由基产生... 对开心手术病人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冠状静脉窦血中的红细胞流变性变化和红细胞膜分子结构的改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再灌注即刻心脏产生大量自由基,并持续到再灌注第20分钟时才大幅度回落;于再灌注后的20分钟的自由基产生时相期间,除红细胞膜蛋白分子和脂质分子的τp、τl均明显延长外,还伴有血浆MDA水平的明显增加和SOD活性的显著降低,及红细胞内GSH-Px活性升高;与此同时其红细胞膜蛋白分子的α螺旋先减少后渐回复和β折叠渐增加并伴有羧基(COOH)和氨基(NH3)的减少,而其红细胞膜脂质分子的磷氧双键(P=O)、羰基(C=O)和多不饱和键(C=C)则增加;说明(1)再灌注期间氧自由基分别引起了红细胞膜蛋白分子碳端和氮端的改变及膜磷脂分子亲水区和疏水区化学结构的变化,(2)蛋白分子碳、氮端的变化造成了膜蛋白分子构象的改变,(3)蛋白分子和磷脂分子化学结构及构象的改变是红细胞膜这些分子流动性明显恶化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再灌注 红细胞膜 分子流动性
下载PDF
Fenton体系、H_2O_2损伤红细胞膜分子流动性的机理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黄益民 虞欣 +4 位作者 赵辉 郭金良 孙素琴 公衍道 李勇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521-529,共9页
在系统中H2O2与所含有的亚铁离子通过Fenton反应主要生成·OH自由基损伤细胞,但H2O2也可损伤细胞膜或细胞。为区分Fenton自由基体系与H2O2分别对红细胞膜脂质及蛋白分子相对旋转时间影响机理的不同,分... 在系统中H2O2与所含有的亚铁离子通过Fenton反应主要生成·OH自由基损伤细胞,但H2O2也可损伤细胞膜或细胞。为区分Fenton自由基体系与H2O2分别对红细胞膜脂质及蛋白分子相对旋转时间影响机理的不同,分别对体外不同浓度Fenton体系和不同浓度H2O2作用30分钟后,红细胞膜剪切弹性模量μ、细胞表面指数Si、膜蛋白分子τp及脂质分子τl相对旋转时间和它们的化学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1)Fenton体系导致了红细胞膜的μ值明显增加,但Si无明显改变,H2O2作用未引起μ值和Si的明显改变;(2)Fenton体系作用后致红细胞膜蛋白分子τp及脂质分子τl明显延长,1%H2O2作用引起红细胞膜τp值延长,但并未影响膜的τl;(3)Fenton体系作用造成红细胞膜蛋白分子SH氧化成S-S键,NH1、R-COH和CO改变,这是其α螺旋和β折叠等二级结构改变的根本原因,而1%H2O2主要是通过使S电负性改变而影响膜蛋白的二级结构;(4)Fenton体系作用造成红细胞膜脂分子亲水区P=O、亲-疏水界面区C=O和疏水区C=C同时减少,而H2O2只引起红细胞膜脂分子疏水区C=C的减少;以上Fenton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NTON体系 H2O2 红细胞流变性 分子流动性
下载PDF
基于水分活度和水分子流动性理论的梅花饮片安全储藏含水量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韩童童 饶小勇 +4 位作者 漆凤梅 何雁 詹国平 罗晓健 谌瑞林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151-156,共6页
目的:从宏观[水分活度(Aw)]和微观(水分子流动性)角度研究梅花饮片吸湿特性,为其安全储藏含水量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静态称重法获得梅花饮片吸附等温线,对常见的7种吸湿模型进行拟合及评价,根据决定系数(R2)越接近1、残差平方... 目的:从宏观[水分活度(Aw)]和微观(水分子流动性)角度研究梅花饮片吸湿特性,为其安全储藏含水量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静态称重法获得梅花饮片吸附等温线,对常见的7种吸湿模型进行拟合及评价,根据决定系数(R2)越接近1、残差平方和(RSS)越接近0和Akaike信息量准则(AIC)越小的原则筛选出最优模型,依据最优模型计算梅花饮片在25、35、45℃温度下的绝对、相对安全含水量;利用低场核磁共振(LF-NMR)对梅花饮片吸湿过程中水分子流动性进行测定。结果:描述梅花饮片吸附等温线的最佳模型为Peleg模型。由模型表达式计算得到25、35、45℃温度下梅花饮片的绝对安全含水量分别为9.59%、7.96%、7.68%;相对安全含水量分别为13.05%、11.99%、11.77%。不同温度吸湿时,梅花饮片中均存在2种状态的水,即结合水T21、自由水T22。在吸湿过程中,结合水峰面积增加幅度最大。结合水、自由水峰面积之和与含水量之间有较好的线性关系,25、35、45℃温度下R2分别为0.9599、0.9118、0.9747。Aw<0.57时,T21未发生改变,水分子流动性不变;Aw>0.57时,T21呈现增加趋势,水分子流动性增加。25、35、45℃温度下水分子流动性增加时饮片含水量分别为8.44%、6.81%、6.25%。结论:结合Aw、水分子流动性理论,建议以6.25%作为梅花饮片的安全储藏含水量,该研究结果可为其他中药饮片安全储藏含水量的确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花 饮片 含水量 水分活度(Aw) 分子流动性 低场核磁共振(LF-NMR) 吸附等温线
原文传递
小分子稠油流动性改进剂及其作用机理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洁 李小龙 陈刚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72-1077,共6页
以南阳油田稠油为研究对象,评价了脂肪酸-胺复合物类小分子稠油流动性改进剂对稠油的降凝、降黏效果,并运用DSC分析稠油流动性改进剂对稠油的饱和烃组分和沥青质组分聚集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系列复合物对稠油有一定的降凝作用,... 以南阳油田稠油为研究对象,评价了脂肪酸-胺复合物类小分子稠油流动性改进剂对稠油的降凝、降黏效果,并运用DSC分析稠油流动性改进剂对稠油的饱和烃组分和沥青质组分聚集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系列复合物对稠油有一定的降凝作用,凝点降低最高达7.0℃;对稠油有一定的降黏作用,其中胺的结构对降黏效果影响较大,短链羟基胺的作用效果远好于长链脂肪胺,脂肪酸的结构对降黏效果影响小;硬脂酸与短链羟基胺复合物的降黏率最高可达57.1%。DSC分析表明,硬脂酸-三乙醇胺复合物可使沥青质在29.08~109.08℃范围内放热量明显减少,表明它可以改变沥青质的聚集方式和状态,使其不易聚集或者沉积,提高沥青质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流动性改进剂 降凝 降黏 DSC
下载PDF
超早强硫铝酸盐水泥流动性和耐磨性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徐莉 王新友 高相东 《广东建材》 2001年第1期17-20,共4页
采用高分子粘结剂、三种萘系高效减水剂和粉煤灰、矿渣混合材,配制了四个系列超早强硫铝酸盐水泥砂浆,测试其新拌流动性、硬化后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及耐磨度,结果发现高分子粘结剂和适当掺量的外加剂可以改善硫铝酸盐水泥的耐磨性、... 采用高分子粘结剂、三种萘系高效减水剂和粉煤灰、矿渣混合材,配制了四个系列超早强硫铝酸盐水泥砂浆,测试其新拌流动性、硬化后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及耐磨度,结果发现高分子粘结剂和适当掺量的外加剂可以改善硫铝酸盐水泥的耐磨性、外加剂矿物掺合料可以提高硫铝酸盐水泥的流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铝酸盐水泥 分子粘结剂 外加剂 流动性 耐磨性
下载PDF
冻藏温度波动对速冻汤圆粉团蒸煮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周显青 马鹏阔 +1 位作者 胡育铭 张玉荣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2015年第1期16-19,共4页
为了探索速冻汤圆冻藏过程中由于温度波动而引起其蒸煮品质变化,以水磨糯米粉为原料制作速冻汤圆粉团,实验室模拟冻藏温度变化进行实验,并对其外观品质、蒸煮后的透光度、感官评价、粉团TPA物性以及水分子流动性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 为了探索速冻汤圆冻藏过程中由于温度波动而引起其蒸煮品质变化,以水磨糯米粉为原料制作速冻汤圆粉团,实验室模拟冻藏温度变化进行实验,并对其外观品质、蒸煮后的透光度、感官评价、粉团TPA物性以及水分子流动性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速冻汤圆粉团在冻藏过程中,温度波动越剧烈,蒸煮品质越差。横向弛豫时间峰值基本相同,为1.1~1.8ms和9.0~10.3ms,且半结合水和自由水含量较速冻后粉团显著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圆 蒸煮特性 温度波动 核磁共振 分子流动性
下载PDF
4种检测柠条种子活力技术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加国 李松林 +1 位作者 韩梅 汪晓峰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21,共7页
种子保存是当前植物种质资源保存的最有效、最安全的方式之一,快速、微量、准确检测种子库中种子活力的变化是当前植物种质设施保存技术研究的热点与重点。本文利用谷胱甘肽氧化还原电位(EGSSG/2GSH)、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电子自旋... 种子保存是当前植物种质资源保存的最有效、最安全的方式之一,快速、微量、准确检测种子库中种子活力的变化是当前植物种质设施保存技术研究的热点与重点。本文利用谷胱甘肽氧化还原电位(EGSSG/2GSH)、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电子自旋共振(EPR)和非损伤微检测(NMT)4种目前较为先进的方法,研究柠条种子在人工老化下的活力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柠条种子在50℃、相对湿度(RH)为50%的老化条件下,其活力指数的下降速率要快于发芽率的下降速率;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发现,在检测发芽率变化方面,4种检测方法的优越性依次为EPR>NMT>DSC>EGSSG/2GSH;在检测活力指数变化方面,4种检测方法的优越性依次为NMT>EGSSG/2GSH=EPR>DSC。综合对检测柠条种子发芽率和活力指数拟合度情况,以及对种子非损伤的性质,认为NMT最适合用来跟踪监测贮藏种子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条 谷胱甘肽氧化还原电位 玻璃态 分子流动性 非损伤微测
下载PDF
Effects of BYHW Decoction and Its Effective Constituents on the Fluidity of the Cell Membrane in a Stroke-Modeled Rat Brain 被引量:3
10
作者 卢景芬 李晨旭 +4 位作者 古力努尔 李廷凤 屠鹏飞 殷俊杰 蔡少青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2002年第4期132-136,共5页
With in vitro spin labeling electron spin resonance (ESR) spectroscopy, we have studied the effects of Bu Yang Huan Wu (BYHW) decoction and its effective constituents such as astragaloside IV ferulic acid, chua... With in vitro spin labeling electron spin resonance (ESR) spectroscopy, we have studied the effects of Bu Yang Huan Wu (BYHW) decoction and its effective constituents such as astragaloside IV ferulic acid, chuanxiongzine, rutin, chlorogenic acid, 9,10 dimethoxy pterocarpane 7 O β D glucoside, calycosin, formononetin, calycosin 7 O glucoside, paeoniflorin, paeonal and quercein on the cell membrane fluidity of a rat brain which was modeled after the dual cervical arteries were intercepted and released for realizing an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which was selected as a brain stroke model. Ou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ell membrane fluidity in the model group decreased approximately 8%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and after brain cells were incubatied with species, the membrane fluidity could be recovered closely to the control level depending on the BYHW decoction and its different constituents. As the membrane fluidity is a very sensitive biological index which reflectsd the cell status, our method will be useful to study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tradition Chinese medicine (TCM) and its combination reci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 Yang Huan Wu decoction Brain stroke Cell membrane fluidity ESR
下载PDF
低填料含量下不同填料/聚乳酸基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晶、半结晶形态和分子迀移率的对比研究
11
作者 张健(译) 《聚合物与助剂》 2021年第4期26-40,25,共16页
本文报道了在低填充量(0.5~5wt%)下不同几何形状和表面化学性质的填料对聚乳酸(PLA)的影响,包括介孔二氧化硅、碳纳米管(CNT)、碳纳米管和粘土的混合物以及后两者的新混合颗粒。纳米复合材料制备最初的研究范围是结晶速率的提高(纯聚乳... 本文报道了在低填充量(0.5~5wt%)下不同几何形状和表面化学性质的填料对聚乳酸(PLA)的影响,包括介孔二氧化硅、碳纳米管(CNT)、碳纳米管和粘土的混合物以及后两者的新混合颗粒。纳米复合材料制备最初的研究范围是结晶速率的提高(纯聚乳酸的结晶速率极慢)以及对结构-半结晶形态-分子迁移率关系的研究。为此,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偏光光学显微镋(POM)和宽带介电光谱(BDS)等分析方法对其进行了评估。发现所有纳米填料均具有加速结晶的结晶位点。而二氧化硅比碳纳米管基填料的效果更强;此外,研究还发现,由于界面相互作用,PLA羰基扰动的减弱或增强(FTIR)相关联。与粘土/碳纳米管混合物相比,杂化粘土/碳纳米管和纯碳纳米管能更有效地提高结晶速率。尽管结晶速率提高了,但结晶度没有提高。POM记录了纳米复合材料中明显的半晶形态变化。在分子迁移率(DSC,BDS)方面,复合材料的段动力学(玻璃化转变,α弛豫)略有减速,协同性增加。总的来说,研究结果显示了影响段动力学的复杂现象,例如填料牵引力(FTIR,DSC)施加的约束和填料或晶体之间非晶态聚合物的空间约束效应,它们分别减缓和加速了动力学D BDS可以记录粘土引起的纳米复合材料中的另一种松弛,这种松弛表现出协同特性和相当高的强度,这很可能是由界面聚合物引起的。尽管缺乏对形貌的显微测量,但综合数据间接表明,在lwt%的颗粒负栽下,PLA基体中的分散最好,这与填料的类型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 聚合物结晶 碳纳米管 二氧化硅 分子流动性
原文传递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nanocrystalline nanoporous gold complicated by variation of grain and ligament: A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12
作者 LI JieJie XIAN YueHui +3 位作者 ZHOU HongJian WU RunNi HU GuoMing XIA Re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9期1353-1363,共11页
A series of large-scale molecular dynamics(MD) simulations has been perform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grain size and ligament diameter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nanocrystalline nanoporous gold. Such simulations ... A series of large-scale molecular dynamics(MD) simulations has been perform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grain size and ligament diameter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nanocrystalline nanoporous gold. Such simulations indicate that the principal deformation mechanism is a combination of grain boundary sliding, grain rotation and dislocation movement. The results of uniaxial tensile tests reveal the presence of a reverse Hall-Petch relation between strength and nominal grain size, rather than the conventional Hall-Petch relationship in the present range of nominal grain size(7.9–52.7 nm). An increase of flow stress may possibly attribute to the lower total proportion of grain boundary sliding and grain rotation in the deformation of samples with larger grain size. The Young's modulus shows a linear relation with the reciprocal of nominal grain size, which depends largely on the volume fraction of grain boundaries and thus decreasing grain size leads to relatively lower Young's modulus. MD simulations on samples with ligament diameter ranging from 4.07 to 8.10 nm are also carried out and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creasing ligament diameter resulted in decreased flow stress and increased Young's modul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crystalline nanoporous gold grain-size effect ligament-size effect mechanical properties molecular dynamic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