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分子混合物溶液在极稀浓度区的粘度异常行为 被引量:4
1
作者 潘雁 程镕时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18-520,共3页
The measured reduced viscosity\|concentration ( η \-\{sp\}/ c\|c ) curves of miscible PPO/PS、 immiscible PMMA/PS mixtures with different composition in toluene all deviate from linear and reveal downward turn in ext... The measured reduced viscosity\|concentration ( η \-\{sp\}/ c\|c ) curves of miscible PPO/PS、 immiscible PMMA/PS mixtures with different composition in toluene all deviate from linear and reveal downward turn in extremely dilute concentration region. Moreover, in the extremely dilute concentration region, the η \-\{sp\}/ c\|c curve of immiscible PVC/PS mixture solution shows upward turn in THF, while shows downward turn in DCE. These experimental facts indicate that such viscosity anomaly is not dependent of miscibility, but resulted from wall effects. Regarding the polymer mixture as a single solute, the interference of wall effects on viscosity measurement could be eliminated quantitatively with a proposed theoretical formula. After corrected, the true viscosity data of mixture shows normal linear η\-\{s p\}/ c\|c curve in the dilute and extremely dilute concentration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混合 粘度 界面作用 溶液 极稀溶度区
下载PDF
纳米碳管在有机分子混合体系中的分散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张迪 于梦梦 +2 位作者 石林 张凰 SAIKAT Ghosh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312-2316,共5页
纳米碳管(CNTs)的分散和聚合性能是影响其环境行为的重要因素。综述了单一和二元有机分子体系对CNTs分散机制的影响,单一有机分子体系中CNTs受分散剂性质影响。分散机制以静电排斥机制、空间位阻机制和胶束溶解机制为主;在二元有机分子... 纳米碳管(CNTs)的分散和聚合性能是影响其环境行为的重要因素。综述了单一和二元有机分子体系对CNTs分散机制的影响,单一有机分子体系中CNTs受分散剂性质影响。分散机制以静电排斥机制、空间位阻机制和胶束溶解机制为主;在二元有机分子混合体系中,CNTs的分散状况受二元有机分子的性质、种类及混合分子加入顺序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在有机分子混合体系中,CNTs的分散能力并非单一有机分子作用下分散能力的简单加和,混合体系单一组分功能与整体性功能之间的差异不能被忽略。强调应对有机分子混合体系中各组分间的复合分散作用给予更多关注。提出通过对有机分子混合体系组分、结构多样性的宏观统计学描述,建立有机分子混合体系组分、结构多样性与其分散CNTs之间的关联,可能成为认识CNTs环境分散行为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天然有机质 纳米碳管 分散机制 有机分子混合体系
下载PDF
高分子混合物pVT关系的计算 被引量:1
3
作者 彭昌军 刘圣才 +2 位作者 罗文姗 刘洪来 胡英 《武汉化工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21-25,共5页
用链状流体分子热力学模型分别考查了聚苯乙烯 /聚 2 ,6二甲基苯醚 ( PS/PPO)、聚苯乙烯 /聚乙烯甲醚 ( PS/PVME)、聚苯乙烯 /聚丁二烯 ( PS/PBD)、聚醚砜 /聚氧乙烯 ( PESP/PEO)等高分子共混物以及聚异丁烯 /苯 ( PIB/B)、聚异丁烯 /... 用链状流体分子热力学模型分别考查了聚苯乙烯 /聚 2 ,6二甲基苯醚 ( PS/PPO)、聚苯乙烯 /聚乙烯甲醚 ( PS/PVME)、聚苯乙烯 /聚丁二烯 ( PS/PBD)、聚醚砜 /聚氧乙烯 ( PESP/PEO)等高分子共混物以及聚异丁烯 /苯 ( PIB/B)、聚异丁烯 /环己烷 ( PIB/C)、聚二甲基硅氧烷 /环己烷 ( PDMS/C)等高分子溶液的 p VT关系 .结果显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混合 比体积 分子热力学模型 pVT关系
下载PDF
高分子混合物薄膜的相分离行为
4
作者 李学 韩艳春 +1 位作者 安立佳 王喆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8-28,共11页
从高分子混合物薄膜的相分离行为的机理、相分离后期粗化动力学微区尺寸与时间的标度关系、影响高分子混合物薄膜表面形态形成的因素等几个方面对近年来高分子混合物薄膜相行为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
关键词 分子混合 相分离 薄膜 表面形态 相行为
下载PDF
高分子混合物低至极稀浓度区间时的溶液粘度
5
作者 潘雁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8,共8页
测量了聚苯乙烯-聚(2,6-二甲基-1,4苯醚)混合物低至极稀浓度区间的甲苯溶液的粘度,以求更深入地了解链间相互作用对高分子混合物溶液粘度行为的影响。将高分子混合物视为单一溶质,先定量消除粘度测量中器壁效应的干扰,可... 测量了聚苯乙烯-聚(2,6-二甲基-1,4苯醚)混合物低至极稀浓度区间的甲苯溶液的粘度,以求更深入地了解链间相互作用对高分子混合物溶液粘度行为的影响。将高分子混合物视为单一溶质,先定量消除粘度测量中器壁效应的干扰,可以得到可靠2的混合物粘数据。混合物中异物高分子间的特殊相互作用的存在,可以用测量得到的特性粘数和总表观缔合常数相互对于高分子理想混合的理论预测的偏离来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混合 粘度 链间相互作用 分子溶液
下载PDF
高分子混合刷吸附/脱附蛋白质的模型化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春杰 赵新军 +1 位作者 高志福 蒋中英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205-214,共10页
本文基于扩散动力学,建立了一种新的理论模型研究高分子混合刷在蛋白质吸附/脱附过程中的动力学特性.理论模型考虑高分子混合刷中一种高分子链(P-高分子链)对蛋白质的吸附,另一种高分子链(N-高分子链)对蛋白质的脱附,以及吸附/脱附的时... 本文基于扩散动力学,建立了一种新的理论模型研究高分子混合刷在蛋白质吸附/脱附过程中的动力学特性.理论模型考虑高分子混合刷中一种高分子链(P-高分子链)对蛋白质的吸附,另一种高分子链(N-高分子链)对蛋白质的脱附,以及吸附/脱附的时滞性.通过选取模型中各参数值,获得了具有不同化学、物理性质的高分子混合刷对蛋白质的部分吸附/脱附、完全吸附/脱附,以及周期性吸附/脱附的动力学特性.研究发现,由于外加交变电场的作用,高分子混合刷对蛋白质吸附/脱附过程呈现出周期性循环的动力学特性,并且平均吸附、脱附量增加.本文理论结果符合实验观测.可以预言,外加交变电场可实现高分子混合刷对蛋白质吸附/脱附的多次循环,为设计吸附/脱附蛋白质的高分子混合刷纳米材料提供必要的参考和新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混合 蛋白质 吸附/脱附 动力学特性
下载PDF
中性/聚电解质高分子混合刷对蛋白质的吸附/解吸附 被引量:3
7
作者 赵新军 李九智 马超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7-184,共8页
本文应用分子理论,研究中性(A)/聚电解质(B)高分子混合刷对蛋白质的吸附/解吸附特性.理论模型考虑蛋白质与中性高分子A的排斥、以及与聚电解质高分子B的静电吸引.研究发现,在pH=4~6、中性高分子A处于弱水合状态时,混合刷中A高分子链塌... 本文应用分子理论,研究中性(A)/聚电解质(B)高分子混合刷对蛋白质的吸附/解吸附特性.理论模型考虑蛋白质与中性高分子A的排斥、以及与聚电解质高分子B的静电吸引.研究发现,在pH=4~6、中性高分子A处于弱水合状态时,混合刷中A高分子链塌缩,B聚电解质链溶胀.由于蛋白质和B聚电解质链间的静电吸引,导致高分子混合刷对蛋白质的吸附.当A高分子水合性增强时,A高分子链溶胀,B聚电解质链塌缩.由于蛋白质与A高分子链间的排斥作用增强,与B聚电解质链间的静电吸引减弱,混合刷对蛋白质解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聚电解质高分子混合 蛋白质 吸附/解吸附
下载PDF
费米原子与玻色分子混合体系的相干态理论研究
8
作者 王影 徐金荣 +1 位作者 刘克思 杨翠侠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第4期41-45,共5页
以碱性费米金属原子气及其构成的玻色分子的混合体系为研究对象,利用量子方法研究此混合体系的相干态理论。研究结果表明,在绝对零度下,混合体系处在SU(2)SU(1,1)相干态,利用平均场近似以及李代数的方法计算体系的本征值,与玻戈留玻夫... 以碱性费米金属原子气及其构成的玻色分子的混合体系为研究对象,利用量子方法研究此混合体系的相干态理论。研究结果表明,在绝对零度下,混合体系处在SU(2)SU(1,1)相干态,利用平均场近似以及李代数的方法计算体系的本征值,与玻戈留玻夫变换所得结果一致,它的优点在于不仅可以计算本征值而且可以给出态函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米原子与玻色分子混合体系 平均场近似 SU(2)SU(1 1)相干态
下载PDF
乙烯醇基高分子混合物及其气阻层膜
9
作者 胡万洪 《维纶通讯》 2002年第4期61-61,共1页
关键词 层叠式酞酸 溶剂 乙烯醇基 分子混合 气阻层膜
下载PDF
可生物降解高分子PLLA/PHB混合薄膜结晶性的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葛骏 李志兵 高椅功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4-49,共6页
利用掠入射X射线衍射法(GIXD)对PLLA和PHB混合制成的薄膜进行研究。通过改变两者的混合比、分子量、膜厚等参数,观察PHB的加入对混合薄膜中PLLA的结晶性的影响,并与相同条件下可以近似视为本体的滴膜进行对比。实验发现在升温结晶的过程... 利用掠入射X射线衍射法(GIXD)对PLLA和PHB混合制成的薄膜进行研究。通过改变两者的混合比、分子量、膜厚等参数,观察PHB的加入对混合薄膜中PLLA的结晶性的影响,并与相同条件下可以近似视为本体的滴膜进行对比。实验发现在升温结晶的过程中,PHB的加入明显地提高了混合薄膜中PLLA的结晶性,同时还降低了PLLA的结晶温度并提高了熔融温度。但是在本体中却没有观察到这一现象。相对于分子量较大的PLLA,分子量较小的PLLA与PHB混合后结晶性的提升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聚羟基丁酸酯 分子混合薄膜 结晶性
下载PDF
高分子混合体系液液平衡预测软件的编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程峰 桂宗彦 +2 位作者 高元峰 戎宗明 程树军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91-1196,共6页
采用Delphi 7.0编程语言开发了以改进的Flory-Huggins理论模型计算高分子混合体系液液平衡的应用软件。该软件可以对多元高分子共混体系的双节线、旋节线和临界点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能以图形显示并以多种格式输出,具有界面友好,操作方便... 采用Delphi 7.0编程语言开发了以改进的Flory-Huggins理论模型计算高分子混合体系液液平衡的应用软件。该软件可以对多元高分子共混体系的双节线、旋节线和临界点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能以图形显示并以多种格式输出,具有界面友好,操作方便等优点。通过二元及三元高分子混合体系的液液平衡计算检验,证明了软件的算法和计算结果是正确的。同时,软件提供的几种Flory-Huggins相互作用参数x的计算方法,可适用于多种混合体系的液液平衡预测,在科学研究与工业应用上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混合 双节线 旋节线 预测 DELPHI
原文传递
粘弹性效应对高分子混合物相分离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家宁 蒋秀丽 +1 位作者 张红东 杨玉良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01-308,共8页
采用双流模型考察了粘弹性效应对二元高分子复杂流体相分离动力学的影响 .发现高分子混合物的两组分粘弹性相同时 ,相分离形态与简单二元流体类似 ,即非临界组成时少数相呈分散相 ,临界组成时呈双连续相 ,散射函数呈单峰 ;但相区域增长... 采用双流模型考察了粘弹性效应对二元高分子复杂流体相分离动力学的影响 .发现高分子混合物的两组分粘弹性相同时 ,相分离形态与简单二元流体类似 ,即非临界组成时少数相呈分散相 ,临界组成时呈双连续相 ,散射函数呈单峰 ;但相区域增长指数比简单二元流体混合物的增长指数小得多 .另一方面 ,对于高分子混合物的两组分存在粘弹性反差的情况 ,非临界组成时出现相反转 ,并导致相区域的增长指数变大 ,临界组成时出现一种持久的海绵状结构 ,相区域增长指数反而下降 .同时由于网络结构的出现导致散射函数出现双峰和肩形峰 ,表明有两种特征尺寸 ,此时用全程圆平均的散射函数来求增长指数将失去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弹性效应 分子混合 相分离动力学 粘弹性分差 动力学不对称 双流模型 相分离形态
原文传递
季铵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与十八醇的混合单分子膜 被引量:5
13
作者 周栋梁 杨红伟 +3 位作者 朱谱新 孙玉海 冯玉军 吴大诚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32-935,共4页
研究了双子表面活性剂12-2-16和12-2-12分别与十八醇(C18H37OH)在空气-水界面上混合单分子膜的π-A等温线.在相分离表面压以下,比较了不同表面压下和不同混合比单分子膜的混合表面过剩自由能ΔGMexo,分析了双子表面活性剂与脂肪醇在空气... 研究了双子表面活性剂12-2-16和12-2-12分别与十八醇(C18H37OH)在空气-水界面上混合单分子膜的π-A等温线.在相分离表面压以下,比较了不同表面压下和不同混合比单分子膜的混合表面过剩自由能ΔGMexo,分析了双子表面活性剂与脂肪醇在空气-水界面上混合膜中的相容性.结果表明,12-2-16与C18H37OH在所有混合摩尔比下随着表面压增高,自由能增大.12-2-12与C18H37OH混合膜体系的相容性取决于两者的混合比,ΔGeMxo随所加入C18H37OH摩尔分数的增加逐渐增大,从异种分子间净的吸引作用转变到相互排斥作用体系,转变点为C18H37OH加入量的摩尔分数0.65.当混合为热力学自发过程时,增大表面压将有利于混合;而对相互排斥体系,增加表面压将使体系内异种分子之间的相互排斥作用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铵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 十八醇 混合分子 混合表面过剩自由能
下载PDF
冠醚和卟啉与花生酸混合单分子膜行为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穆劲 肖童 +2 位作者 许传升 杨孔章 尚淑霞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46-250,共5页
本文将3′-正十五烷基苯并15-冠-5和六种无脂链难于直接成膜的四苯基卟啉与花生酸混合形成单分子膜.结果表明,冠醚被嵌进而卟啉被挤出花生酸单分子层.卟啉-花生酸镉LB膜的可见吸收光谱指出卟啉分子成团聚集。扫描电镜观察了卟啉-花生酸... 本文将3′-正十五烷基苯并15-冠-5和六种无脂链难于直接成膜的四苯基卟啉与花生酸混合形成单分子膜.结果表明,冠醚被嵌进而卟啉被挤出花生酸单分子层.卟啉-花生酸镉LB膜的可见吸收光谱指出卟啉分子成团聚集。扫描电镜观察了卟啉-花生酸镉混合LB膜的表面形貌,在膜表面上无金涂层时直接测到了混合膜的相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醚 混合分子 二十碳烷酸
下载PDF
3-二茂铁基-2-丁烯酸/十八胺混合单分子膜的制备 被引量:1
15
作者 沈玉华 韩成祥 +2 位作者 谢安建 夏兵 杨家祥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4-206,共3页
An amphiphilic ferrocene derivative 3-ferrocenyl-2-butylene acid(FCA) was synthesized. The mixed FCA/octadecylamine(ODA) monolayers on aqueous subphase were studied by means of surface pressure-molecule area(π-A) iso... An amphiphilic ferrocene derivative 3-ferrocenyl-2-butylene acid(FCA) was synthesized. The mixed FCA/octadecylamine(ODA) monolayers on aqueous subphase were studied by means of surface pressure-molecule area(π-A) isotherm, dπ/dA-A curve and the plot of the apparent area of ODA vs x(ODA).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FCA itself did not form monolayer, but the mixed FCA/ODA mono- layers were stable when the mole fraction of ODA was more than 25%, the mixed monolayers possessed the best stability and the highest incompressibility when the mole ratio of FCA to ODA is 1 to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茂铁衍生物 十八胺 混合分子 制备
下载PDF
银、镧改性混合型吸热碳氢燃料裂解分子筛催化剂的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波 林瑞森 +1 位作者 王彬成 咸春雷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754-1759,共6页
为提高吸热型碳氢燃料的吸热能效 ,制备了吸热型碳氢燃料NNJ 15 0和银、镧离子交换改性USY ,ZSM 5分子筛及混合分子筛 ,考察了NNJ 15 0在USHY ,HZSM 5和二者混合物以及银、镧改性混合分子筛催化剂上的裂解情况 .结果表明 ,NNJ 15 0在Ag ... 为提高吸热型碳氢燃料的吸热能效 ,制备了吸热型碳氢燃料NNJ 15 0和银、镧离子交换改性USY ,ZSM 5分子筛及混合分子筛 ,考察了NNJ 15 0在USHY ,HZSM 5和二者混合物以及银、镧改性混合分子筛催化剂上的裂解情况 .结果表明 ,NNJ 15 0在Ag LaUSY +Ag LaZSM 5 (75∶2 5 )混合分子筛上裂解时 ,低碳烯烃选择性较高 (6 0 0℃ ,4 7 92 % ) ,催化剂寿命较长 (35min以上 ) ,催化性能比较稳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 吸热型碳氢燃料 催化裂解 混合分子筛催化剂 离子交换 飞行器
下载PDF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与脂肪醇混合单分子膜的稳定性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红伟 朱谱新 +1 位作者 阳建斌 吴大诚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5-69,75,共6页
以脂肪醇聚氧乙烯醚(C18E20)分别与正辛醇、十二醇和十八醇组合作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极性有机物混合表面活性剂的模型物,采用LB膜分析仪测定了在空气-水界面上形成混合单分子膜的表面压,通过不同摩尔分数的脂肪醇与C18E20混合膜的π-... 以脂肪醇聚氧乙烯醚(C18E20)分别与正辛醇、十二醇和十八醇组合作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极性有机物混合表面活性剂的模型物,采用LB膜分析仪测定了在空气-水界面上形成混合单分子膜的表面压,通过不同摩尔分数的脂肪醇与C18E20混合膜的π-A等温线,分析了混合膜在空气-水界面上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C18E20与不同脂肪醇的组合都可以提高混合膜的稳定性,表现在混合膜的表面压小于π-A曲线拐点时,液态扩张性变小,并且高于π-A曲线拐点后的曲线平台区缩短;随着脂肪醇摩尔分数的增加,或者脂肪醇链长与C18E20的疏水基链长越接近,混合膜稳定性增强。所有混合膜的π-A等温线在表面压30 mN/m附近出现拐点和平台区,表明混合膜在较高表面压下发生了相分离,而当十八醇与C18E20摩尔比为0.75∶0.25混合时,混合膜没有发生相分离,稳定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脂肪醇 混合分子 稳定性 空气-水界面
下载PDF
混合超分子液晶模板法合成六方介孔相含钛氧化硅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彤文 戴乐蓉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0-14,共5页
采用混合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CTAB)与不同碳链的脂肪胺( CnNH2n+ 3, n=8,10,12,14,16)作模板,在四甲基氢氧化胺为碱源的条件下,合成了具有六方介孔结构的含钛氧化硅 Ti- MCM- 41分子筛材料 . XRD和 TEM测试表明所合成材料具... 采用混合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CTAB)与不同碳链的脂肪胺( CnNH2n+ 3, n=8,10,12,14,16)作模板,在四甲基氢氧化胺为碱源的条件下,合成了具有六方介孔结构的含钛氧化硅 Ti- MCM- 41分子筛材料 . XRD和 TEM测试表明所合成材料具有高度的长程有序结构,样品的 N2吸附 /脱附等温线表明 ,高度有序的 Ti- MCM- 41材料展示了毛细凝聚的陡峭台阶和狭窄的介孔孔径分布 .对反应物配比中 Ti/Si比、脂肪胺碳链长度 n对六方介孔相结构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实验发现当 Ti/Si< 0.15和 n< 16时,均可获得具有六方介孔结构的含钛氧化硅 Ti- MCM- 41;而当 Ti/Si≥ 0.15或 n >16时,产物将分别发生从六方向无定形态或从六方向层状介孔相结构的转移,从混合表面活性剂的堆积参数对这种相转移现象进行了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表面活性剂 模板 六方介孔相 含钛氧化硅 合成 分子 催化剂 混合分子液晶
下载PDF
芦丁硬脂酸酯及芦丁月桂酸酯与硬脂酸混合单分子膜的成膜性质 被引量:1
19
作者 段煜 杜宗良 +1 位作者 唐卫文 吴大诚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02-107,共6页
采用LB膜分析仪分别研究芦丁硬脂酸酯(RS)和芦丁月桂酸酯(RL)与硬脂酸(SA)的混合膜在不同物质的量条件下的崩溃压、平均分子面积、超额吉布斯函数ΔGex、可压缩性等成膜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两体系的崩溃压均随SA的含量分数(xSA... 采用LB膜分析仪分别研究芦丁硬脂酸酯(RS)和芦丁月桂酸酯(RL)与硬脂酸(SA)的混合膜在不同物质的量条件下的崩溃压、平均分子面积、超额吉布斯函数ΔGex、可压缩性等成膜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两体系的崩溃压均随SA的含量分数(xSA)增大而增大。对于RS/SA膜体系,随着xA增大其分子间力由吸引过渡为排斥,xSA=0.167附近膜收缩效应最大,形成最稳定的热力学状态,膜压越小SA对膜的收缩或膨胀效应越显著。对于RL/SA膜体系,在任何xSA条件下其分子间力始终为排斥,膜呈膨胀状态,混合体系不稳定,xSA=0.5时,SA对混合膜的膨胀效应最大,体系最不稳定。RS与SA具有相同的疏水链碳数,RS/SA膜体系较RL/SA膜体系的相容性和稳定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分子 黄酮类化合物 芦丁硬脂酸酯 芦丁月桂酸酯 硬脂酸
下载PDF
纳米PIC-I/azaPIC-I混合分子聚集体光学非线性的Z-扫描研究
20
作者 刘春旭 刘俊业 +3 位作者 王淑梅 李丹 许武 虞家琪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28-332,共5页
引入胶体SP54,在室温下形成了PIC-I(1,1,diethy1-2,2,-cyannineP-toluenesul-fonate-Iodide)/azaPIC-I的J-聚集体.用Z-扫描技术系统研究了室温下纳米P... 引入胶体SP54,在室温下形成了PIC-I(1,1,diethy1-2,2,-cyannineP-toluenesul-fonate-Iodide)/azaPIC-I的J-聚集体.用Z-扫描技术系统研究了室温下纳米PIC-I/azaPIC-I有机分子聚集体三种配比下的三阶光学非线性.观测到随着链长变短,样品的三阶非线性极化率增大.我们分析和讨论了这种非线性增强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 混合分子聚集体 光学非线性 Z-扫描 PIC-I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