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纳滤传质模型定量计算迷迭香酸分子状态的实验教学设计
1
作者 李存玉 彭国平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4-219,共6页
该文设计了利用纳滤传质模型定量计算迷迭香酸分子状态的教学实验。实验以丹参中代表性的酚酸为研究对象,计算了迷迭香酸的纳滤膜通量、传质系数和截留率,构建了迷迭香酸分子态比例定量计算数学模型,对制药过程中的醇沉、树脂吸附、澄... 该文设计了利用纳滤传质模型定量计算迷迭香酸分子状态的教学实验。实验以丹参中代表性的酚酸为研究对象,计算了迷迭香酸的纳滤膜通量、传质系数和截留率,构建了迷迭香酸分子态比例定量计算数学模型,对制药过程中的醇沉、树脂吸附、澄清过滤、浓缩、干燥等工艺的转移率和成分存在状态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研究了制药工艺成分量值传递的内在机制。实验结果表明,迷迭香酸存在状态对制药工艺中的成分转移率有重要影响。这一结论对提升生产过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很有意义。本实验与制药生产热点问题相结合,通过科研反哺教学,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科研素养和实践能力,并实现科研应用与教学拓展的协同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状态 纳滤 中药制药 传质模型 迷迭香酸
下载PDF
碳纤维化合物可回收至分子状态或成新一代环保材料 被引量:1
2
《高科技纤维与应用》 CAS 2016年第2期66-67,共2页
美国科罗拉多州的研究人员们一直致力于可回收材料领域的研究。例如,科罗拉多州立大学(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的研究团队不久前开发出一种聚合物合成工艺,能够以加热的方式让聚合物回收至其原始的分子状态,从而带来兼具生物... 美国科罗拉多州的研究人员们一直致力于可回收材料领域的研究。例如,科罗拉多州立大学(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的研究团队不久前开发出一种聚合物合成工艺,能够以加热的方式让聚合物回收至其原始的分子状态,从而带来兼具生物可再生与可回收的新一类可持续发展的生物聚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状态 可回收 环保材料 化合物 碳纤维 生物聚合物 科罗拉多州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从分层的分子状态到新聚合物涂料
3
《涂料技术与文摘》 2003年第4期71-71,共1页
关键词 有机涂料 涂层 分层 分子状态 聚合物涂料
下载PDF
神经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分析及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林江川 郭木英 +3 位作者 陈腾飞 蔡志雄 郑剑志 涂国玩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1期134-139,共6页
目的:分析神经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及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2023年2月于德化县医院收治的80例患者的病历资料。以术后3 d是否形成血栓将患者分为血栓组(n=39)和非血栓组(n=41),比较两... 目的:分析神经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及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2023年2月于德化县医院收治的80例患者的病历资料。以术后3 d是否形成血栓将患者分为血栓组(n=39)和非血栓组(n=41),比较两组病历资料及术前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水平[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复合物(t-PAIC)、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2α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PIC)、血栓调节蛋白(TM)],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神经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PAIC、TAT、PIC、TM对神经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年龄、右下肢肌力、卧床时间、下肢深静脉穿刺、下肢制动、白细胞(WBC)、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t-PAIC、TAT、PIC、TM、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Caprin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下肢制动、D-D升高、t-PAIC、TAT、PIC、TM、Caprini评分是神经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TM、TAT、PIC、t-PAIC、联合预测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72、0.837、0.789、0.633、0.887。结论:血栓前t-PAIC、TAT、PIC、TM水平是影响神经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检测能早期识别神经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高危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 神经重症患者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不同蛋白酶酶解产物活性大豆肽分子量分布状态的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陈星 李晓磊 吴琼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7,共7页
研究不同蛋白酶的酶解产物活性大豆肽的分子量分布状态.用6种单一酶和6种复合酶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酶解,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计算分子量,界定出分子量分布范围.据此考核大豆肽含量及分子量分布状态,判定不同蛋白酶的水解效果.结果表... 研究不同蛋白酶的酶解产物活性大豆肽的分子量分布状态.用6种单一酶和6种复合酶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酶解,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计算分子量,界定出分子量分布范围.据此考核大豆肽含量及分子量分布状态,判定不同蛋白酶的水解效果.结果表明,6种单一蛋白酶水解生成的蛋白和肽分子量范围差异很大,大豆蛋白改性酶水解效果最好,酶解后分子量分布范围在6 441~144 Dalton之间,MW≤1 000 Dalton的组分占97.42%,符合肽的标准.6种复合蛋白酶水解生成的蛋白和肽分子量范围差异也很大,以大豆蛋白改性酶与蛋白液化剂组合最好,其分子量范围在4 560~141 Dalton之间,MW≤1 000 Dalton的组分占99.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酶 活性大豆肽 分子量分布状态
下载PDF
不同分级与危险分层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水平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陈渝宁 张明磊 +2 位作者 齐艳 赵静 赵汐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96-97,共2页
目的观察不同分级与危险分层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栓前状态(PTS)分子标志物表达水平。方法随机选择原发性高血压初诊患者136例,按病情及危险分层分组,并进行PTS分子标志物检测,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 目的观察不同分级与危险分层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栓前状态(PTS)分子标志物表达水平。方法随机选择原发性高血压初诊患者136例,按病情及危险分层分组,并进行PTS分子标志物检测,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和D-二聚体(DD);39例同期体检健康者纳入对照组。结果不同分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FDP、DD血浆水平高于对照组,3级高血压患者FDP、DD血浆浓度高于1~2级高血压患者(P<0.05);不同分层高血压患者FDP、DD血浆浓度高于对照组,高危和极高危高血压患者FDP、DD血浆浓度高于低危和中危高血压患者(P<0.05);但各组间PT、TT和APTT检测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PTS分子标志物表达异常,并随病情分级和危险分层不同而有显著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原发性 分级和危险度分层 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
下载PDF
血栓形成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变化在不稳定性心绞痛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意义 被引量:10
7
作者 马建林 马向杰 +7 位作者 周燕 马立宁 张家明 李大主 林劲 张敬文 王圣 李斌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8年第10期1205-1207,共3页
目的观察不稳定性心绞痛(UAP)合并糖尿病(DM)患者体内血栓形成前状态分子标志物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月~2016年9月于海南省人民医院住院的40例UAP合并DM患者(合并症组),40例UAP患者(UAP组),4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 目的观察不稳定性心绞痛(UAP)合并糖尿病(DM)患者体内血栓形成前状态分子标志物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月~2016年9月于海南省人民医院住院的40例UAP合并DM患者(合并症组),40例UAP患者(UAP组),4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体内假性血友病因子(vWF)、纤溶酶原(Plg)、抗凝血酶Ⅲ(ATⅢ)、Ⅷ因子相关抗原(Ⅷ:Ag)、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GMP-140),蛋白C(PC),Ⅱ因子活性(FⅡ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D-二聚体(D-dimer)、血栓素B2(TXB2)。结果合并症组vWF,Ⅷ:Ag,GMP-140,FⅡa,PAI-1,D-Dimer,TXB2水平与UAP组以及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而ATⅢ,PC,t-PA水平与UAP组以及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UAP组vWF,Ⅷ:Ag,GMP-140,FⅡa,PAI-1,D-Dimer,TXB2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而UAP组ATⅢ,PC,t-PA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AP合并DM患者体内存在更明显的止凝血分子标志物水平的变化,可能是影响其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性心绞痛 糖尿病 血栓形成前状态分子标志物
下载PDF
蛋白质分子聚集状态对大豆蛋白溶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华欲飞 孟祥勇 黄剑旭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食品与生物技术)》 CSCD 2000年第1期46-49,75,共5页
通过分子间作用力和分子聚集状态研究了大豆分离蛋白 (SPI)和大豆浓缩蛋白 (SPC)的功能与性质 .SPI 1、SPI 2和SPI 3以及SPC 1和SPC 2的溶出活化能分别为 1 5.63 ,2 4 .2 0 ,1 7.3 1 ,1 6.1 3和 4 .3 1kJ/mol.SPI 2在蛋白质分子之间形... 通过分子间作用力和分子聚集状态研究了大豆分离蛋白 (SPI)和大豆浓缩蛋白 (SPC)的功能与性质 .SPI 1、SPI 2和SPI 3以及SPC 1和SPC 2的溶出活化能分别为 1 5.63 ,2 4 .2 0 ,1 7.3 1 ,1 6.1 3和 4 .3 1kJ/mol.SPI 2在蛋白质分子之间形成二硫键 ;SPC 2在蛋白质分子间通过二硫键结合成为聚集体 ,而聚集体之间以很弱的范德瓦尔斯力结合 ;SPI 1 ,SPI 3和SPC 1具有较高的粘度且在模拟肉制品中的性能较好 .结构分析表明 ,蛋白质分子形成聚集体 ,但聚集体之间通过疏水键和氢键结合 .导致大豆蛋白产品的分子间作用力和分子聚集状态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加热以及闪蒸过程中工艺条件的不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 大豆蛋白 分子聚集状态 溶胀性能
下载PDF
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在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9
作者 叶玲丽 夏淑琦 +1 位作者 张德亭 陈乐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1177-1180,共4页
本研究旨在观察手术患者围术期血浆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动态变化,为临床判断血栓前状态、对高危患者采取早期干预措施提供实验依据。选择40例妇科、泌尿科恶性肿瘤(未转移)、20例良性肿瘤和非肿瘤手术患者及2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分析... 本研究旨在观察手术患者围术期血浆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动态变化,为临床判断血栓前状态、对高危患者采取早期干预措施提供实验依据。选择40例妇科、泌尿科恶性肿瘤(未转移)、20例良性肿瘤和非肿瘤手术患者及2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分析。于术前、术后6小时、3天、7天分别用ELISA、透射免疫比浊法检测其血浆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D-二聚体、血栓前体蛋白(TpP)、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组织因子(TF)、P选择素(P-S)、组织途径抑制物(TFPI)、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水平。结果表明:恶性肿瘤患者术后6小时,血浆TF、TpP、D-D、P-S、TAT水平高于术前,TFPI、PAI-1水平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术后3天TF、TpP、D-D持续升高,PAI-1开始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显著,P-S、TAT有所下降但仍高于术前;术后7天TpP、TAT、P-S、TFPI、PAI-1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TF、D-D与术前比较差异还有显著性意义。良性疾病、非肿瘤手术患者除TF、PAI-1术后6小时高于术前外,上述标志物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差异不显著。结论:妇科、泌尿科肿瘤患者围术期血浆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在术后6小时处于凝血与纤溶激活的高水平;术后3天以高凝状态为主,术后7天上述标志物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良性疾病患者术后6小时分子标志物处于轻度高凝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 围术期 D—D TPP TAT TF P—S TFPI PAI-1
下载PDF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栓形成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0
作者 马建林 马立宁 +8 位作者 李斌 张家明 李大主 吴忠 陈关良 王圣 张敬文 林劲 王卫 《中国医药》 2014年第3期289-293,共5页
目的 观察合并高血压病的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治疗后血栓形成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变化并分析其意义.方法 选择32例冠心病患者(A组)及38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B组)进行PCI,分别在介入治疗前与治疗后20 min、24 ... 目的 观察合并高血压病的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治疗后血栓形成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变化并分析其意义.方法 选择32例冠心病患者(A组)及38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B组)进行PCI,分别在介入治疗前与治疗后20 min、24 h及7 d采血测定血栓形成前状态分子标志物水平,并动态随访PCI后冠状动脉病变再狭窄的情况.结果与术前比较,A组术后20 min血清von Willebrand因子(vWF)、凝血因子Ⅷ抗原(Ⅷ:Ag)、抗凝血酶Ⅲ(ATⅢ)、血浆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140、蛋白C、凝血酶活性(F.Ⅱa)、血浆纤维蛋白原(Fbg)、血清纤溶酶原(Plg)、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D-二聚体水平及术后24 h vWF、蛋白C、Fbg、Plg、PAI、D-二聚体水平均有明显改变[术前:(54±19)%、(69±16)%、(208±33)mg/L、(14±3)μg/L、(4.1±0.9)mg/L、(0.46±0.12)kU/L、(4.6±1.1)g/L、(181±42)mg/L、(0.26±0.06)kIU/L、(0.37±0.09)kAU/L、(0.53±0.15)mg/L;术后20 min:(94±34)%、(89±26)%、(188±31)mg/L、(20±5)μg/L、(3.3±1.3)mg/L、(0.58±0.17)kU/L、(5.6±1.3)g/L、(162±45)mg/L、(0.38±0.09)kIU/L、(0.48±0.13)kAU/L、(0.89±0.28)mg/L;术后24 h:(75±20)%、(3.5±0.8)mg/L、(5.3±1.1)g/L、(167±43)mg/L、(0.43±0.11)kAU/L、(0.78±0.19)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术后7 d PCI后血栓形成前状态(PTS)分子标志物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20 min、24 h、7 d vWF、Ⅷ:Ag、ATⅢ、GMP140、蛋白C、F.Ⅱa、Fbg、PAI、D-二聚体水平均较术前有明显变化[分别为:(135±37)%、(128±33)%、(88±19)%比(70±18)%,(120±30)%、(99±24)%、(88±22)%比(77±20)%,(157±34)、(161±31)、(164±33)mg/L比(187±33)mg/L,(23±7)、(22±6)、(20±4)μg/L比(17±4)μg/L,(2.1±1.1)、(2.2±0.7)、(2.5±0.8)mg/L比(3.0±1.1)mg/L,(0.79±0.19)、(0.74±0.18)、(0.69±0.16)kU/L比(0.61±0.16)kU/L,(6.6±1.7)、(6.4±1.8)、(6.1±1.7)g/L比(5.2±1.2)g/L,(0.68±0.15)、(0.66±0.15)、(0.57±0.18)kAU/L比(0.47±0.15)kAU/L,(1.22±0.34)、(1.10±0.30)、(0.94±0.22)mg/L比(0.68±0.18)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术后20 min、24 h、7 d,B组与A组vWF、Ⅷ:Ag、ATⅢ、GMP140、蛋白C、F.Ⅱa、Fbg、Plg、t-PA、PAI、D-二聚体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PCI后出现血栓形成前状态分子标志物指标的变化,这种变化在合并高血压病的患者中更加明显,表明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存在明显的血栓形成前状态,而高血压可以促进这一状态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高血压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血栓形成前状态分子标志物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栓前状态分子、血清CTRP1水平与PCI术后预后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院 任小慧 +1 位作者 李红梅 余伦伦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2年第3期350-353,共4页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血栓前状态分子、血清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CTRP1)水平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8月在西安市北方医院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112例,检测其手术前后血栓前状态分子[...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血栓前状态分子、血清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CTRP1)水平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8月在西安市北方医院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112例,检测其手术前后血栓前状态分子[血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栓前体蛋白(TpP)]、血清CTRP1水平,术后随访6个月,根据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情况,分为MACE组与无MACE组,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MACE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冠心病患者PCI术后3 d血清CTRP1、vWF、FIB、D-D、TpP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MACE组与无MACE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高脂血症患者占比及血脂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ACE组与无MACE组糖尿病、高血压情况及术后血清CTRP1、vWF、FIB、D-D、TpP水平升高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高血压及术后血清CTRP1、vWF、FIB、D-D、TpP升高属于冠心病患者预后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血清CTRP1与血栓前状态分子呈升高趋势,二者均属于预后独立危险因素,升高程度越大,MACE发生风险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血栓前状态分子 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栓前状态分子胱抑素C水平对其介入术后预后的意义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唐敏 史殿魁 《河北医学》 CAS 2019年第12期1986-1989,共4页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栓前状态分子、胱抑素C(Cys-C)水平对其介入术后预后的评估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2例冠心病患者,均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比较其治疗前与治疗3d后血栓前状态分...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栓前状态分子、胱抑素C(Cys-C)水平对其介入术后预后的评估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2例冠心病患者,均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比较其治疗前与治疗3d后血栓前状态分子[血浆D二聚体(D-D)、血栓前体蛋白(TpP)、纤维蛋白原(Fbg)、血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Cys-C水平,依据随访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3d后血栓前状态分子、Cys-C。结果:患者PCI术治疗后3d血浆D-D、TpP、Fbg、血清vWF与Cys-C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预后不良组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有吸烟史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两组治疗3d后D-D、TpP、Fbg、vWF、Cys-C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预后不良组治疗3d后D-D、TpP、Fbg、vWF、Cys-C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D-D、TpP、Fbg、vWF、Cys-C为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预后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血栓前状态分子与Cys-C水平有升高趋势,并且升高程度越大,患者预后越差,可用于其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栓前状态分子 胱抑素C 介入术 预后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内病毒DNA的分子状态 被引量:1
13
作者 梁炽森 杨守昌 +1 位作者 王昌才 骆抗先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1986年第1期9-12,前插1,共5页
取无性繁殖系的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DNA),用32P标记,作为探针与由活检肝组织中提取的DNA杂交,检查肝内HBV-DNA,能较检查病毒标志物更为直接地反映组织中的感染状态,对于阐明乙型肝炎(乙肝)发病机理,探索治疗及判断预后,都可能提供极... 取无性繁殖系的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DNA),用32P标记,作为探针与由活检肝组织中提取的DNA杂交,检查肝内HBV-DNA,能较检查病毒标志物更为直接地反映组织中的感染状态,对于阐明乙型肝炎(乙肝)发病机理,探索治疗及判断预后,都可能提供极为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患者 病毒标志物 分子状态 无性繁殖系 活检肝组织 判断预后 检查 感染状态 发病机理 病毒核酸 治疗 杂交 乙肝 提取 探针 接地 标记
原文传递
不同分级与分层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栓前状态分子标识物表达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渝宁 张明磊 +2 位作者 齐艳 赵静 赵汐渟 《医学信息》 2012年第10期87-88,共2页
目的观察不同分级与危险度分层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栓前状态分子标识物表达。方法连续选择新近来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36例,按病情分级及危险度分层进行分组,入选对象接受了血栓前状态分子标识物的检测,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 目的观察不同分级与危险度分层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栓前状态分子标识物表达。方法连续选择新近来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36例,按病情分级及危险度分层进行分组,入选对象接受了血栓前状态分子标识物的检测,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和D二聚体(DD),并与参加我院同期体检,且结论健康者(对照组,39例)比较。结果不同分级高血压患者FDP和DD血浆浓度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3级高血压患者FDP和DD血浆浓度值也明显高于1级和2级组(P均〈0.05~0.01)。不同分层高血压患者FDP和DD血浆浓度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高危和极高危高血压患者FDP和DD血浆浓度值也明显高于低危和中危组(P均〈O.05-0.01)。但各组间PT、TT和APTT时间均无明显区别(p均〉O.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着明确的血栓前状态分子标识物表达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原发性 分级和危险度分层 血栓前状态分子标识物
下载PDF
游泳训练对高血压大鼠血压及血栓前状态分子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窦丽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1-164,共4页
目的:观察10周游泳训练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及血栓前状态分子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的影响。方法:选取10周龄雄性SHR(1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8只)和训练组(10只),SHR... 目的:观察10周游泳训练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及血栓前状态分子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的影响。方法:选取10周龄雄性SHR(1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8只)和训练组(10只),SHR训练组进行5次/周,每次60 min,共持续10周的无负重游泳训练,期间每2周测定大鼠血压。10周训练后,分别测定两组SHR血小板聚集率、血浆vWF、t-PA和PAI-1。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训练组SHR经4周游泳训练后,血压显著下降(P<0.05),经10周游泳训练后,血压、血小板聚集率、血浆vWF水平、PAI-1活性显著降低(P<0.01),血浆t-PA活性显著提高(P<0.01)。结论:适宜游泳训练能有效平抑(或改善)SHR的血压,坚持4周训练即可产生显著的作用,还可明显改善SHR血栓前状态,预防高血压血栓性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高血压 游泳训练 血栓前状态分子 血压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
下载PDF
乳液聚合制聚苯乙烯纳米薄膜的分子链状态
16
作者 郭江江 王海侨 李效玉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9-41,45,共4页
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C12H25O4SNa)与电解质调节剂氯化钾(KCl)在水相体系中形成的层状胶束为模板,以苯乙烯(C8H8)为单体,过硫酸铵((NH4)2S2O8)为引发剂,采用乳液聚合的方式,制备得到聚苯乙烯纳米薄膜。通过采用差示扫... 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C12H25O4SNa)与电解质调节剂氯化钾(KCl)在水相体系中形成的层状胶束为模板,以苯乙烯(C8H8)为单体,过硫酸铵((NH4)2S2O8)为引发剂,采用乳液聚合的方式,制备得到聚苯乙烯纳米薄膜。通过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以及在特殊温度下淬冷后再进行的X射线衍射分析法(XRD)检测,对聚苯乙烯纳米薄膜的分子链状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聚苯乙烯纳米薄膜具有一种新颖的分子链状态,它可以在适当的温度下形成有序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薄膜 聚苯乙烯 分子状态
下载PDF
葛根素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林庆民 《现代医院》 2014年第4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影响,为本病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8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各43例,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受试者30例为C组。检测三组受试...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影响,为本病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8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各43例,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受试者30例为C组。检测三组受试者的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GMP-140)、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Ag)、血栓调节蛋白(TM)、D-二聚体(D-Dimer)、抗凝血酶-Ⅲ(AT-Ⅲ)]。A组和B组患者均接受急性胰腺炎常规治疗,A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葛根素静脉滴注,治疗5天后,再次检测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对比三组受试者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血淀粉酶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A组和B组患者的GMP-140、vWF:Ag、TM、D-Dimer、血淀粉酶水平均显著高于C组,而AT-III的水平则显著低于C组(p<0.05);经过治疗后,A组和B组患者的GMP-140、vWF:Ag、TM、D-Dimer、血淀粉酶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而AT-III水平则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A组治疗后的GMP-140为(33.47±13.62)ng/L,vWF:Ag为(93.27±27.54)%,TM为(4.43±0.76)μg/L,D-Dimer为(0.33±0.06)mg/L,血淀粉酶为(81.35±16.04)U/L,腹痛时间为(2.21±0.59)d,均显著低于B组,而AT-III为(97.73±20.48)U/ml,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葛根素能促进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改善,提高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急性胰腺炎 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检测及其干预措施探讨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勇 何尧利 王冬梅 《血栓与止血学》 2019年第6期973-974,共2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检测及其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并将同期来我院进行检查的健康人8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ET-1、PAI-1、t-PA、CD62 p和CD41测定结果与两组...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检测及其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并将同期来我院进行检查的健康人8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ET-1、PAI-1、t-PA、CD62 p和CD41测定结果与两组Fbg、TT、PT和aPTT测定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PAI-1、t-PA和CD62 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ET-1和CD41水平没有明显区别(P>0.05);研究组Fbg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T和PT水平没有明显区别(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会伴有明显的凝血功能增强、血小板活化、纤溶功能下降,示严重血栓前状态。因此,对患者各项分子标志物进行检测,对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状态分子标志物 干预措施 血栓前状态 凝血功能
下载PDF
用抽屉法则讨论气体分子微观状态
19
作者 张龙辉 张新明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1996年第6期29-31,共3页
本文应用抽屉法则,对气体分子的微观状态分布给出一个简明推导方法并作了内容的扩充。
关键词 抽屉法则 概率 气体分子的微观状态
下载PDF
强烘前后压印聚酰亚胺薄膜分子聚集状态研究
20
作者 黄卫庄 《橡塑技术与装备》 CAS 2020年第18期19-25,共7页
聚酰亚胺(PI),聚(酰胺酸)薄膜的前期要使用纳米压印技术(NIL),然后经过强烈烘焙得到压印的聚酰亚胺薄膜。通过掠入射广角X射线衍射的方法研究了强烘前后压印的聚酰亚胺薄膜的分子聚集状态,并与平整的聚酰亚胺薄膜进行了对比。发现纳米... 聚酰亚胺(PI),聚(酰胺酸)薄膜的前期要使用纳米压印技术(NIL),然后经过强烈烘焙得到压印的聚酰亚胺薄膜。通过掠入射广角X射线衍射的方法研究了强烘前后压印的聚酰亚胺薄膜的分子聚集状态,并与平整的聚酰亚胺薄膜进行了对比。发现纳米压印技术和强烘能强有力地影响聚酰亚胺薄膜的分子聚集状态。强烘前,聚酰亚胺链在线条上与直线方向平行排列。强烘后,在有序范围的排列变成聚酰亚胺分子链轴线与直线方向的垂直度显著增加了而平行度降低了。通过与平整的聚酰亚胺薄膜的比较,发现压印的聚酰亚胺薄膜的结晶度明显地提高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掠入射广角X射线衍射 分子聚集状态 压印的聚酰亚胺薄膜 强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