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子系统发育分析中的物种选择规则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可群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第1期6-12,18,共8页
数学上推导了二物种类群体系、三物种类群体系和四物种类群体系的物种选择规则,使替代公式引入的总体误差取最小值是物种选择规则的原理.
关键词 分子系统发育分析 物种选择规则 泊松分布 分歧时间 计算
下载PDF
使用序列差异率直接确定分子系统发育分析中的物种组成
2
作者 李可群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第1期105-111,共7页
数学上推导出使用序列差异率和参照类群来计算三物种类群体系计算框图中各进化区段平均未突变概率的公式,还提出了选择满足文献物种选择规则要求物种类群的方法,并使用寒武纪物种分歧时间计算体系进行了验证,所得结果令人满意,四物种类... 数学上推导出使用序列差异率和参照类群来计算三物种类群体系计算框图中各进化区段平均未突变概率的公式,还提出了选择满足文献物种选择规则要求物种类群的方法,并使用寒武纪物种分歧时间计算体系进行了验证,所得结果令人满意,四物种类群体系可按类似方法处理;使用文献寒武纪物种分歧时间计算得到的分子绝对进化速率和物种分歧时间重新提出了分子进化中的“活化能公式”和“双重分子钟现象”,由于未使用文献关于同一序列分子进化速率恒定的假设,故所得的结论更严格可靠,两者是真实存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列差异率 分子系统发育分析 物种组成 参照类群 平均未突变概率
下载PDF
因式分解法在分子系统发育分析中的应用
3
作者 李可群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第4期76-81,共6页
使用因式分解法给出了两物种类群物种选择规则,即为其分子进化替代公式与推导公式总误差取最小值时目标函数一阶偏导数方程组的解,并证明了从计算出物种分歧时间与化石年龄一致的成功体系数据中总结出的公式是其中的一个解.该公式能极... 使用因式分解法给出了两物种类群物种选择规则,即为其分子进化替代公式与推导公式总误差取最小值时目标函数一阶偏导数方程组的解,并证明了从计算出物种分歧时间与化石年龄一致的成功体系数据中总结出的公式是其中的一个解.该公式能极大地简化三物种类群体系和四物种类群体系物种选择规则的计算过程,在分子系统发育分析中有着重要作用.本文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该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系统发育分析 物种选择规则 分歧时间 因式分解
下载PDF
基于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的京冀太行山区丝膜菌属分类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王科 刘冬梅 +4 位作者 李国杰 杜卓 郭耀宾 谢孟乐 魏铁铮 《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第5期72-87,共16页
基于ITS序列,运用最大似然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合形态特征,对采集自北京市和河北省境内太行山区的丝膜菌属(Cortinarius)真菌标本进行分类鉴定。本文报道了这一研究发现的29个物种,其中18个种为中国新记录种。此外,基于模式标本序列分... 基于ITS序列,运用最大似然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合形态特征,对采集自北京市和河北省境内太行山区的丝膜菌属(Cortinarius)真菌标本进行分类鉴定。本文报道了这一研究发现的29个物种,其中18个种为中国新记录种。此外,基于模式标本序列分析的结果,证实田园丝膜菌应为黄褐丝膜菌的异名。本文提供了每个物种分子鉴定的参考序列和核心参考文献,为今后开展我国北方地区丝膜菌属物种资源调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真菌 分类学 ITS序列 分子系统发育分析
下载PDF
从分子系统发育探讨内生拟盘多毛孢与病原拟盘多毛孢的关系 被引量:17
5
作者 韦继光 徐同 +2 位作者 黄伟华 郭良栋 潘秀湖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67-373,共7页
收集马尾松、罗汉松、竹柏、山茶、茶和茶梅等植物的内生和病原拟盘多毛孢菌株,进行形态鉴定,根据rDNA ITS序列分析建立的系统发育树探讨病原与内生拟盘多毛孢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同一个种拟盘多毛孢不论是内生还是病原均聚在系统... 收集马尾松、罗汉松、竹柏、山茶、茶和茶梅等植物的内生和病原拟盘多毛孢菌株,进行形态鉴定,根据rDNA ITS序列分析建立的系统发育树探讨病原与内生拟盘多毛孢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同一个种拟盘多毛孢不论是内生还是病原均聚在系统发育树的同一个分支,如罗氏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lawsoniae)既是马尾松枝条的内生真菌,又是马尾松针叶的病原真菌;卡斯特尼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karstenii)是山茶枝条的内生真菌,在山茶叶片上也是病原真菌;石楠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photiniae)是山茶和茶梅枝条的内生真菌,在马尾松针叶上也是病原真菌;茶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theae)是茶的病原真菌,在金花茶枝叶和罗汉松枝上是内生真菌.说明某些拟盘多毛孢在不同(或相同)的植物或器官中可以表现为内生状态或病原状态,内生拟盘多毛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变为病原拟盘多毛孢.本研究结果还支持拟盘多毛孢种一般对寄主植物没有专化性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拟盘多毛孢 病原拟盘多毛孢 分子系统发育分析
下载PDF
用mtDNA COⅡ基因序列确定我国北部湾红树植物白骨壤虫灾虫源 被引量:6
6
作者 昝启杰 任竹梅 +4 位作者 李后魂 李罡 王勇军 王莉 钟扬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380-1385,共6页
从我国近年来遭受特大虫灾的北部湾沿海红树植物白骨壤上采集害虫标本,测定其线粒体DNA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Ⅱ(COⅡ)基因序列,并与采自深圳湾白骨壤上的害虫标本以及相关类群的COⅡ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来自北部湾与深圳湾... 从我国近年来遭受特大虫灾的北部湾沿海红树植物白骨壤上采集害虫标本,测定其线粒体DNA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Ⅱ(COⅡ)基因序列,并与采自深圳湾白骨壤上的害虫标本以及相关类群的COⅡ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来自北部湾与深圳湾白骨壤的虫源均为瘤斑螟属Ptyomaxia,而不是细斑螟属Oligochroa.分子系统发育分析为纠正以前普遍认为广州小斑螟引发我国红树林特大虫灾的观点提供了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白骨壤 瘤斑螟属 细斑螟属 COII基因 分子系统发育分析
下载PDF
中国西南亚高山针叶林中的红疣柄牛肝菌分类修订中国西南亚高山针叶林中的红疣柄牛肝菌分类修订 被引量:1
7
作者 武揆 吴刚 杨祝良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2-100,共9页
分布于我国西南亚高山针叶林中的红疣柄牛肝菌(Leccinum rubrum)形态特异,具有潜在的食用价值。目前其物种界定仍不清晰,系统位置也未得到分子证据的支持。结合分子系统发育分析和形态观察,表明红疣柄牛肝菌应归属黄肉牛肝菌属。因此,... 分布于我国西南亚高山针叶林中的红疣柄牛肝菌(Leccinum rubrum)形态特异,具有潜在的食用价值。目前其物种界定仍不清晰,系统位置也未得到分子证据的支持。结合分子系统发育分析和形态观察,表明红疣柄牛肝菌应归属黄肉牛肝菌属。因此,笔者提出了一个物种新组合:红黄肉牛肝菌Butyriboletus rubrus。另外经形态比对研究发现,日本研究者曾经发表的Boletus kermesinus其实为红黄肉牛肝菌的一个异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肝菌科 多基因分子系统发育分析 形态 食用菌
下载PDF
双重培养体系中AM真菌孢子的种类鉴定 被引量:4
8
作者 骆礼华 姚刘斌 江龙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5期38-42,共5页
利用AM真菌单孢与烟草Ri-TDNA转型根建立了离体双重培养体系,该体系产生了大量孢子,通过孢子形态特征和18S r DNA AML1-AML2区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进行种属鉴定,鉴定出该菌种为珠状巨孢囊霉Gigaspora margarita。
关键词 烟草毛状根 AM真菌 分子系统发育分析
下载PDF
采自东北的中国滑锈伞属新记录种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敏 图力古尔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68-1175,共8页
在对采自内蒙古自治区和吉林省的滑锈伞属Hebeloma标本研究中,发现3个中国新记录种:高山滑锈伞H.alpinum、沙地滑锈伞H.dunense和白缘滑锈伞H.leucosarx。本文提供了这3个种的形态特征描述、显微结构线条图、担孢子电镜照片以及ITS序列... 在对采自内蒙古自治区和吉林省的滑锈伞属Hebeloma标本研究中,发现3个中国新记录种:高山滑锈伞H.alpinum、沙地滑锈伞H.dunense和白缘滑锈伞H.leucosarx。本文提供了这3个种的形态特征描述、显微结构线条图、担孢子电镜照片以及ITS序列。根据ITS核苷酸序列进行的分子系统发育分析支持形态分类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盖菇科 形态 扫描电镜 分子系统发育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中国科学院菌物标本馆馆藏标本的中国蜡蘑属分类研究
10
作者 王科 刘冬梅 +4 位作者 李国杰 刘铁志 谢孟乐 杜卓 魏铁铮 《菌物研究》 CAS 2022年第4期271-284,共14页
基于系统发育方法,通过对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物标本馆(HMAS)馆藏的2000年之后采集的蜡蘑属标本开展了分子鉴定和分类学研究,共发现16个种,其中包括新种炭黑蜡蘑Laccaria anthracina和3个中国新记录种(蛛网蜡蘑Laccaria araneosa... 基于系统发育方法,通过对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物标本馆(HMAS)馆藏的2000年之后采集的蜡蘑属标本开展了分子鉴定和分类学研究,共发现16个种,其中包括新种炭黑蜡蘑Laccaria anthracina和3个中国新记录种(蛛网蜡蘑Laccaria araneosa、红蜡蘑浅色变种Laccaria laccata var. pallidifolia、小蜡蘑Laccaria parva),增补了国内已知物种分布报道,为蜡蘑属研究提供了分子鉴定的参考序列和核心参考文献,为今后开展我国蜡蘑属物种资源调查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真菌 分类学 ITS序列 分子系统发育分析
原文传递
Evolutionary status of Entamoeba
11
作者 DONGJiuhong WENJianfan +1 位作者 XINDedong LUSiqi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4年第17期1847-1853,共7页
In addition to its medical importance as para- sitic pathogen, Entamoeba has aroused people’s interest in its evolutionary status for a long time. Lacking mitochondrion and other intracellular organelles common to ty... In addition to its medical importance as para- sitic pathogen, Entamoeba has aroused people’s interest in its evolutionary status for a long time. Lacking mitochondrion and other intracellular organelles common to typical eu- karyotes, Entamoeba and several other amitochondrial pro- tozoans have been recognized as ancient pre-mitochondriate eukaryotes and named “archezoa”, the most primitive extant eukaryotes. It was suggested that they might be living fossils that remained in a primitive stage of evolution before acqui- sition of organelles, lying close to the transition between prokaryotes and eukaryotes. However, recent studies re- vealed that Entamoeba contained an organelle, “crypton” or “mitosome”, which was regarded as specialized or reductive mitochondrion. Relative molecular phylogenetic analyses also indicated the existence or the probable existence of mi- tochondrion in Entamoeba. Our phylogenetic analysis based on DNA topoisomerase II strongly suggested its divergence after some mitchondriate eukaryotes. Here, all these recent researches are reviewed and the evolutionary status of En- tamoeba is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阿米巴属 线粒体 纺锤剩体 分子系统发育分析 进化分类 寄生虫 病原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