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代耀州青瓷和黑瓷釉玻璃相的分子网络结构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杨钟堂 李月琴 +1 位作者 王志海 徐培苍 《西北地质》 CAS CSCD 1996年第2期49-55,共7页
应用激光拉曼分子微探针技术对耀州窑青瓷以及黑瓷釉玻璃相分子网络结构进行了研究并结合釉的显微结构研究观察结果,探讨了青瓷及黑瓷烧成温度的差异。
关键词 分子网络结构 黑瓷釉 青瓷 玻璃相 硅酸盐玻璃
下载PDF
硅酸盐玻璃相分子网络聚合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徐培苍 《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1998年第2期1-11,共11页
采用电子探针、拉曼探针和高温高压试验等手段对Al2O3-SiO2二元系和Na2O-K2O-Al2O3-SiO2四元系玻璃相的成分、网络结构、断键程度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并获得下列结论:1.无论是地质体玻璃相还是工业硅酸盐玻璃相,其分子网络结构都是由... 采用电子探针、拉曼探针和高温高压试验等手段对Al2O3-SiO2二元系和Na2O-K2O-Al2O3-SiO2四元系玻璃相的成分、网络结构、断键程度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并获得下列结论:1.无论是地质体玻璃相还是工业硅酸盐玻璃相,其分子网络结构都是由单体[SiO4]、二聚体[Si2O7]、链[SiO3]、层[SiO5]、架[Si4O9]和纯架状伯[SiO2]6种网络结构类型所组成。2.对玻璃相分子网络结构的研究有助于重溯天然岩浆结晶和演化的物理化学历史,对研究矿藏的生成条件和提高工业硅酸盐材料的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盐 玻璃相 分子网络结构 断键程度
下载PDF
超分子化合物C_8N_2O_2H_6·2H_2O的合成、结构与性能表征
3
作者 于晓洋 陈萍 冯威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50-53,共4页
在水热条件下,使用邻苯二胺和草酸合成了一种新的化合物邻苯二草酰胺.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技术确定该化合物的结构,该化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该化合物结构最显著的特点是存在着具有四水的水簇结构,氢键和π-π作用将该化合物连接... 在水热条件下,使用邻苯二胺和草酸合成了一种新的化合物邻苯二草酰胺.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技术确定该化合物的结构,该化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该化合物结构最显著的特点是存在着具有四水的水簇结构,氢键和π-π作用将该化合物连接成三维的超分子网络结构.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对该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了其荧光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网络结构 氢键 水热合成
下载PDF
软质聚氯乙烯分子网络及其Gaussian模量 被引量:3
4
作者 吕瑞华 周昌林 +1 位作者 雷景新 李启满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50-1055,共6页
采用应力松弛实验及Haward模型,研究了增塑剂含量、填料[CaCO3、炭黑(CB)]和丁腈橡胶(NBR)对软质聚氯乙烯(PPVC)的分子链缠结网络结构、分子链滑移及Gaussian模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PVC主网络达到极限伸长之前,PPVC材料的粘弹行为能很... 采用应力松弛实验及Haward模型,研究了增塑剂含量、填料[CaCO3、炭黑(CB)]和丁腈橡胶(NBR)对软质聚氯乙烯(PPVC)的分子链缠结网络结构、分子链滑移及Gaussian模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PVC主网络达到极限伸长之前,PPVC材料的粘弹行为能很好地符合Haward模型.增塑剂、CaCO3和CB虽然不改变主网络的缠结结构,并且主网络的极限伸长不变,但增塑剂可以降低主网络的网链密度,而CaCO3和CB可以提高主网络的网链密度;同时增塑剂可减弱次级网络,增大PVC分子链滑移,使材料的Gaussian模量下降;CaCO3和CB可增强次级网络,减小PVC分子链滑移,使材料的Gaussian模量增加.NBR的加入可以改变主网络的缠结结构,增加主网络的极限伸长;既可降低PPVC主网络的缠结密度,又可减弱次级网络,使Gaussian模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质聚氯乙烯 分子网络结构 Gaussian模量 增塑剂 填料 丁腈橡胶
下载PDF
基于氮唑配体和羧酸的过渡金属Pb(Ⅱ)、Zn(Ⅱ)配合物的水热合成,晶体结构和荧光性质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杨华 刘宇奇 +2 位作者 代思玉 王新颖 李玮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38-348,共11页
采用水热合成技术合成了2种金属有机配合物{Pb(cbba)2(m-bix)}n(1)和{[Zn2(btx)2(NDC)2]}n(2)(H2cbba为2-(4-氯苯甲酰)苯甲酸,m-bix为1,3-二咪唑基亚甲基苯,btx为对二(三氮唑甲基)苯,H2NDC为1,4-萘二甲酸),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 采用水热合成技术合成了2种金属有机配合物{Pb(cbba)2(m-bix)}n(1)和{[Zn2(btx)2(NDC)2]}n(2)(H2cbba为2-(4-氯苯甲酰)苯甲酸,m-bix为1,3-二咪唑基亚甲基苯,btx为对二(三氮唑甲基)苯,H2NDC为1,4-萘二甲酸),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和X射线粉末衍射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中心离子Pb(Ⅱ)为变形四面体构型,晶胞参数为a=1.13521(3)nm,b=1.19508(3)nm,c=1.42289(4)nm.配合物2属于单斜晶系,I2/m空间群,中心离子Zn(Ⅱ)为四面体构型,晶胞参数为a=1.99118(6)nm,b=2.11760(4)nm,c=2.77804(8)nm.配合物1是零维结构,借助于丰富的非经典C—H···O、C—H···Cl氢键作用力,该配合物最终拓展成六连接的三维超分子网状结构,拓扑符号为{412.63}.配合物2是双Zn(Ⅱ)一维链状结构,其拓扑符号为{42.6},借助于丰富的非经典C—H···O、C—H···N氢键作用力,该配合物也拓展成六连接的三维超分子网状结构.此外,光致发光研究发现,配合物1在519 nm和555nm处有明显的绿色发射峰;配合物2在392 nm和463 nm处有明显的紫色和蓝色发射峰,这些研究结果都表明2种配合物均是潜在的荧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配合物 晶体结构 荧光性能 分子网络结构 水热合成
下载PDF
基于全氟酞菁铜和碗烯双分子体系在银和石墨表面自组装行为的低温扫描隧道显微镜研究(英文)
6
作者 郭瑞 张嘉霖 +5 位作者 赵宋焘 余小江 钟舒 孙硕 李震宇 陈伟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27-632,共6页
由于其独特的分子构型和电子结构,碗烯被认为是组成有机分子电子器件的一种重要的结构单元。在不同金属表面上单一组分的碗烯或其衍生物进行自组装的行为,及其所形成自组装薄膜的电子结构已经被广泛研究。这里我们利用低温扫描隧道显微... 由于其独特的分子构型和电子结构,碗烯被认为是组成有机分子电子器件的一种重要的结构单元。在不同金属表面上单一组分的碗烯或其衍生物进行自组装的行为,及其所形成自组装薄膜的电子结构已经被广泛研究。这里我们利用低温扫描隧道显微镜(LT-STM),对全氟酞菁铜和碗烯两种组分在高定向热解石墨和银(111)两种不同衬底上的自组装结构进行了报道。在石墨衬底上,全氟酞菁铜和碗烯分子间形成的氢键成为双分子网络结构能够形成的关键;同时,由于这种分子间氢键的存在,碗烯分子大多采取"开口朝下"的空间构型,以保证分子间氢键最大限度的形成。但在银衬底上观察到的碗烯分子则随机采取"开口向上"或"开口向下"两种构型,并没有一种优势构型的存在。我们认为此时银(111)衬底和有机分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限制了碗烯两种构型之间的翻转,使得碗烯分子一旦被吸附就只能保持其原本的构型,从而导致了在结果上两种构型的随机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自组装 分子网络结构 碗烯 低温扫描隧道显微镜 分子间氢键
下载PDF
高科技生活用品观瞻
7
作者 倪新欣 《技术与市场》 2009年第7期130-130,共1页
可自我修复的神奇材料 法国一科研小组发明了一种可以不借助任何黏合剂就能自我修复的弹性材料物质。这种神奇的新材料是由植物中提炼出的脂肪酸合成所得,是由众多小分子结构混合成超大分子网络结构而成,一旦这种超大分子网络结构被... 可自我修复的神奇材料 法国一科研小组发明了一种可以不借助任何黏合剂就能自我修复的弹性材料物质。这种神奇的新材料是由植物中提炼出的脂肪酸合成所得,是由众多小分子结构混合成超大分子网络结构而成,一旦这种超大分子网络结构被打破或出现碎裂,其中的小分子就会自动重新回复结构并表现出其原始的弹性。该种新材料的问世,为今后制造出“可自我修复”服等具有自我修复功能的各类产品提供了可能,而这种衣服过去只是在科幻电影中才会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用品 高科技 分子网络结构 脂肪酸合成 自我修复 弹性材料 分子结构 修复功能
下载PDF
现场水配制纳米驱油剂及其驱油机理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小聪 雷群 +5 位作者 肖沛文 王平美 杨占德 韩雪 罗健辉 叶银珠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50-357,共8页
采用氧谱核磁共振(17O-NMR)技术研究iNanoW1.0纳米粒子与长庆姬塬油田现场水配制纳米驱油剂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iNanoW1.0纳米粒子能够减弱具有较高矿化度的现场水分子间的氢键缔合作用。对长庆姬塬油田现场水,质量分数为0.1%的纳... 采用氧谱核磁共振(17O-NMR)技术研究iNanoW1.0纳米粒子与长庆姬塬油田现场水配制纳米驱油剂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iNanoW1.0纳米粒子能够减弱具有较高矿化度的现场水分子间的氢键缔合作用。对长庆姬塬油田现场水,质量分数为0.1%的纳米驱油剂为最佳使用浓度。利用低场核磁共振(LF-NMR)岩心驱替实验研究了纳米驱油剂对低—超低渗透岩心的驱替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现场水配制的纳米驱油剂能有效降低低—超低渗透岩心中流体的启动压力,尤其对于岩心小孔隙部分扩大波及体积明显,可以实现提高采收率10.29%~11.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驱 水驱 扩大水驱波及体积 提高采收率 分子网络结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