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表面活性剂和碱对Cr^(3+)聚丙烯酰胺凝胶成胶效果的影响及作用机理
被引量:
8
1
作者
刘进祥
卢祥国
+5 位作者
张云宝
曹伟佳
谢坤
潘赫
赵劲毅
李国桥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14-622,共9页
在三元(或二元)复合驱过程中,调剖剂不可避免与表面活性剂和碱接触,因此碱和表面活性剂的性能可能会对调剖剂的性能造成影响。室内采用黏度计、动态光散射仪、扫描电镜和驱油实验装置,研究了碳酸钠、石油磺酸盐和脂肪醇聚氧乙烯聚氧丙...
在三元(或二元)复合驱过程中,调剖剂不可避免与表面活性剂和碱接触,因此碱和表面活性剂的性能可能会对调剖剂的性能造成影响。室内采用黏度计、动态光散射仪、扫描电镜和驱油实验装置,研究了碳酸钠、石油磺酸盐和脂肪醇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对Cr^(3+)聚合物凝胶调剖剂的黏度、分子聚集体尺寸、分子聚集体形态和调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石油磺酸盐和脂肪醇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对Cr^(3+)聚丙烯酰胺凝胶的黏度和分子聚集体尺寸几乎不影响;而Na_2CO_3的加入使Cr^(3+)聚合物凝胶不成胶,且Cr^(3+)聚丙烯酰胺凝胶成胶后加入Na_2CO_3会发生破胶现象,分子聚集体尺寸大幅下降,聚集体形态从大的团块状变成小的团块状,驱油过程中封堵效果明显变差。进一步分析发现,在碱性条件下,Cr^(3+)聚丙烯酰胺凝胶难以发生交联反应,即使发生了交联也会发生解交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碱
Cr3+聚丙烯酰胺凝胶
分子聚集体形态
成胶效果
作用机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两性离子聚合物凝胶成胶效果及油藏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
7
2
作者
刘进祥
卢祥国
+5 位作者
牛丽伟
张云宝
谢坤
赵劲毅
李国桥
陈阳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10-616,共7页
为客观有效评价交联聚合物溶液在储层孔隙内的成胶效果,采用黏度计、动/静态激光光散射仪、原子力显微镜和岩心流动实验,对两性离子聚合物溶液(AIPS)和交联聚合物溶液(AICPS)的黏度、分子线团尺寸、分子聚集态、渗透率极限和静态成胶效...
为客观有效评价交联聚合物溶液在储层孔隙内的成胶效果,采用黏度计、动/静态激光光散射仪、原子力显微镜和岩心流动实验,对两性离子聚合物溶液(AIPS)和交联聚合物溶液(AICPS)的黏度、分子线团尺寸、分子聚集态、渗透率极限和静态成胶效果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ICPS具有良好延缓成胶特性,AIPS中聚合物分子聚集体呈现稀疏网络结构,AICPS成胶后分子线团尺寸大幅增加,网络结构变得致密、粗壮;随聚合物浓度增加,AIPS和AICPS渗透率极限值增加;在岩心驱替实验后续水驱阶段,与AIPS压力下降不同,AICPS注入压力先上升后平稳,表现出独特的渗流特性;岩心渗透率和聚合物浓度越大,AICPS成胶效果越好;当聚合物质量浓度为800、1500、2500和4000 mg/L时,只有对应的储层气测渗透率大于400×10^(-3)、800×10^(-3)、1700×10^(-3)和3500×10^(-3)μm^2时,AICPS才可以取得较好的静态成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离子聚合物
分子
线团尺寸
分子聚集体形态
渗透率极限
静态成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驱油用“插层”聚合物表征及其溶液性能
被引量:
2
3
作者
王闯
卢祥国
+1 位作者
刘峰
于金永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3-58,77,共7页
基于X线衍射(XRD)、红外吸收光谱(IR)和透射电镜(TEM)检测技术,分析"插层"聚合物中蒙脱土硅酸盐片层间距、聚合物基体化学组成和蒙脱土结构单元分散状态,利用动态光散射系统(DLS)、描扫电镜(SEM)、布式黏度计和流变仪等检测技...
基于X线衍射(XRD)、红外吸收光谱(IR)和透射电镜(TEM)检测技术,分析"插层"聚合物中蒙脱土硅酸盐片层间距、聚合物基体化学组成和蒙脱土结构单元分散状态,利用动态光散射系统(DLS)、描扫电镜(SEM)、布式黏度计和流变仪等检测技术,检测和对比"插层"和"高分"聚合物的分子线团尺寸、分子聚集体形态、增黏性、流变性和黏弹性.结果表明:经过插层剂处理后,蒙脱土硅酸盐片层间距有较大幅度增加,通过原位插层聚合,可形成以聚丙烯酰胺为基体,硅酸盐片层均匀分散的剥离型"插层"聚合物;在聚合物质量浓度相同条件下,与"高分"聚合物溶液相比,"插层"聚合物的增黏性、流变性和黏弹性较优,而与"高分"聚合物不同,随溶剂水矿化度升高,"插层"聚合物分子线团尺寸呈逐渐增大趋势,清水"插层"聚合物溶液中分子线团尺寸比"高分"聚合物的大,这与高矿化度水溶液中硅酸盐片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插层"聚合物在清水溶液中的聚集体形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层”聚合物
分子聚集体形态
分子
线团尺寸
表观黏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萨中油田四种驱油体系对油藏适应性对比分析
被引量:
2
4
作者
刘进祥
孙学法
+5 位作者
卢祥国
张云宝
肖龙
谢坤
王婷婷
赵劲毅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18年第5期14-22,共9页
为保证化学驱在大庆油田顺利实施,开展了相同条件下聚合物溶液、聚表二元体系、强碱三元复合体系和弱碱三元复合体系的黏度、分子聚集体尺寸(Dh)、分子聚集体形态和岩心渗透率极限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体系的黏度和Dh大...
为保证化学驱在大庆油田顺利实施,开展了相同条件下聚合物溶液、聚表二元体系、强碱三元复合体系和弱碱三元复合体系的黏度、分子聚集体尺寸(Dh)、分子聚集体形态和岩心渗透率极限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体系的黏度和Dh大小顺序为聚表二元>聚合物溶液>弱碱三元>强碱三元;而岩心渗透率极限大小顺序为聚表二元>强碱三元>聚合物溶液>弱碱三元,这是因为Dh越大,驱油体系能通过的岩心渗透率越大,渗透率极限越大。但强碱三元与岩心中矿物反应,堵塞岩石孔道,导致其渗透率极限增大。四种驱油体系黏度和渗透率极限均随剪切强度增加而下降,但剪切作用使聚合物分子发生定向排列,从而使驱油体系中Dh受到剪切后变化规律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油体系
油藏适应性
分子
聚集体
尺寸
分子聚集体形态
渗透率极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表面活性剂和碱对Cr^(3+)聚丙烯酰胺凝胶成胶效果的影响及作用机理
被引量:
8
1
作者
刘进祥
卢祥国
张云宝
曹伟佳
谢坤
潘赫
赵劲毅
李国桥
机构
东北石油大学提高油气采收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渤海石油研究院
大庆油田采油二厂
出处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14-622,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574086)
"十三五"重大专项子课题(2016ZX05058003-010)资助
文摘
在三元(或二元)复合驱过程中,调剖剂不可避免与表面活性剂和碱接触,因此碱和表面活性剂的性能可能会对调剖剂的性能造成影响。室内采用黏度计、动态光散射仪、扫描电镜和驱油实验装置,研究了碳酸钠、石油磺酸盐和脂肪醇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对Cr^(3+)聚合物凝胶调剖剂的黏度、分子聚集体尺寸、分子聚集体形态和调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石油磺酸盐和脂肪醇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对Cr^(3+)聚丙烯酰胺凝胶的黏度和分子聚集体尺寸几乎不影响;而Na_2CO_3的加入使Cr^(3+)聚合物凝胶不成胶,且Cr^(3+)聚丙烯酰胺凝胶成胶后加入Na_2CO_3会发生破胶现象,分子聚集体尺寸大幅下降,聚集体形态从大的团块状变成小的团块状,驱油过程中封堵效果明显变差。进一步分析发现,在碱性条件下,Cr^(3+)聚丙烯酰胺凝胶难以发生交联反应,即使发生了交联也会发生解交联。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碱
Cr3+聚丙烯酰胺凝胶
分子聚集体形态
成胶效果
作用机理
Keywords
surfactant
alkali
Cr3+ HPAM gel
molecular aggregates
gelling effect
mechanism
分类号
TE35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两性离子聚合物凝胶成胶效果及油藏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
7
2
作者
刘进祥
卢祥国
牛丽伟
张云宝
谢坤
赵劲毅
李国桥
陈阳
机构
提高油气采收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北石油大学)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渤海石油研究院
大庆油田采油工厂
出处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10-616,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抗盐型聚合物油藏适应性及其改进方法基础研究"(项目编号51574086)
"十三五"重大专项子课题"渤海双高油田多级窜逸堵调驱一体化技术研究及示范"(项目编号2016ZX05058-003-010)
文摘
为客观有效评价交联聚合物溶液在储层孔隙内的成胶效果,采用黏度计、动/静态激光光散射仪、原子力显微镜和岩心流动实验,对两性离子聚合物溶液(AIPS)和交联聚合物溶液(AICPS)的黏度、分子线团尺寸、分子聚集态、渗透率极限和静态成胶效果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ICPS具有良好延缓成胶特性,AIPS中聚合物分子聚集体呈现稀疏网络结构,AICPS成胶后分子线团尺寸大幅增加,网络结构变得致密、粗壮;随聚合物浓度增加,AIPS和AICPS渗透率极限值增加;在岩心驱替实验后续水驱阶段,与AIPS压力下降不同,AICPS注入压力先上升后平稳,表现出独特的渗流特性;岩心渗透率和聚合物浓度越大,AICPS成胶效果越好;当聚合物质量浓度为800、1500、2500和4000 mg/L时,只有对应的储层气测渗透率大于400×10^(-3)、800×10^(-3)、1700×10^(-3)和3500×10^(-3)μm^2时,AICPS才可以取得较好的静态成胶效果。
关键词
两性离子聚合物
分子
线团尺寸
分子聚集体形态
渗透率极限
静态成胶
Keywords
amphion polymer
polymer molecular coil dimension
molecular aggregation
permeability limit
static gelling
分类号
TE357.46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O648.17 [理学—物理化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驱油用“插层”聚合物表征及其溶液性能
被引量:
2
3
作者
王闯
卢祥国
刘峰
于金永
机构
东北石油大学提高油气采收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八采油厂
出处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3-58,77,共7页
文摘
基于X线衍射(XRD)、红外吸收光谱(IR)和透射电镜(TEM)检测技术,分析"插层"聚合物中蒙脱土硅酸盐片层间距、聚合物基体化学组成和蒙脱土结构单元分散状态,利用动态光散射系统(DLS)、描扫电镜(SEM)、布式黏度计和流变仪等检测技术,检测和对比"插层"和"高分"聚合物的分子线团尺寸、分子聚集体形态、增黏性、流变性和黏弹性.结果表明:经过插层剂处理后,蒙脱土硅酸盐片层间距有较大幅度增加,通过原位插层聚合,可形成以聚丙烯酰胺为基体,硅酸盐片层均匀分散的剥离型"插层"聚合物;在聚合物质量浓度相同条件下,与"高分"聚合物溶液相比,"插层"聚合物的增黏性、流变性和黏弹性较优,而与"高分"聚合物不同,随溶剂水矿化度升高,"插层"聚合物分子线团尺寸呈逐渐增大趋势,清水"插层"聚合物溶液中分子线团尺寸比"高分"聚合物的大,这与高矿化度水溶液中硅酸盐片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插层"聚合物在清水溶液中的聚集体形态有关.
关键词
“插层”聚合物
分子聚集体形态
分子
线团尺寸
表观黏度
Keywords
'intercalating' polymer
aggregate configuration
molecular clew dimension
apparent viscosity
分类号
TE357.46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萨中油田四种驱油体系对油藏适应性对比分析
被引量:
2
4
作者
刘进祥
孙学法
卢祥国
张云宝
肖龙
谢坤
王婷婷
赵劲毅
机构
东北石油大学提高油气采收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渤海石油研究院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第一采油厂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采油二厂
出处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18年第5期14-22,共9页
基金
国家科学自然基金"抗盐型聚合物油藏适应性及其改进方法基础研究"(51574086)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渤海双高油田多级窜逸堵调驱一体化技术研究及示范"(2016ZX05058003-010)
黑龙江省东北石油大学研究生创新科研重点项目"LD10-1油田化学驱注入工艺优化研究"(YJSCX2017-007NEPU)
文摘
为保证化学驱在大庆油田顺利实施,开展了相同条件下聚合物溶液、聚表二元体系、强碱三元复合体系和弱碱三元复合体系的黏度、分子聚集体尺寸(Dh)、分子聚集体形态和岩心渗透率极限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体系的黏度和Dh大小顺序为聚表二元>聚合物溶液>弱碱三元>强碱三元;而岩心渗透率极限大小顺序为聚表二元>强碱三元>聚合物溶液>弱碱三元,这是因为Dh越大,驱油体系能通过的岩心渗透率越大,渗透率极限越大。但强碱三元与岩心中矿物反应,堵塞岩石孔道,导致其渗透率极限增大。四种驱油体系黏度和渗透率极限均随剪切强度增加而下降,但剪切作用使聚合物分子发生定向排列,从而使驱油体系中Dh受到剪切后变化规律不明显。
关键词
驱油体系
油藏适应性
分子
聚集体
尺寸
分子聚集体形态
渗透率极限
Keywords
oil-displacement system
reservoir adaptability
molecular coil size
molecular configuration
permeability limit
分类号
TE357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表面活性剂和碱对Cr^(3+)聚丙烯酰胺凝胶成胶效果的影响及作用机理
刘进祥
卢祥国
张云宝
曹伟佳
谢坤
潘赫
赵劲毅
李国桥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两性离子聚合物凝胶成胶效果及油藏适应性研究
刘进祥
卢祥国
牛丽伟
张云宝
谢坤
赵劲毅
李国桥
陈阳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驱油用“插层”聚合物表征及其溶液性能
王闯
卢祥国
刘峰
于金永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萨中油田四种驱油体系对油藏适应性对比分析
刘进祥
孙学法
卢祥国
张云宝
肖龙
谢坤
王婷婷
赵劲毅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18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