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嘧达莫与低分子肝素对肾病综合征患儿凝血功能、肾功能、内皮功能及β_(2)糖蛋白Ⅰ/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复合物的影响
1
作者 林勇 孟立锋 +2 位作者 覃柳菊 李鹏 许欣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3期108-112,共5页
目的 研究双嘧达莫与低分子肝素对肾病综合征患儿凝血功能、肾功能、内皮功能及β_(2)糖蛋白Ⅰ(β_(2)-GPⅠ)/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复合物的影响。方法 选取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4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90例肾病综合征患... 目的 研究双嘧达莫与低分子肝素对肾病综合征患儿凝血功能、肾功能、内皮功能及β_(2)糖蛋白Ⅰ(β_(2)-GPⅠ)/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复合物的影响。方法 选取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4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90例肾病综合征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A组(30例)、对照B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A组给予甲泼尼龙+低分子肝素治疗,对照B组给予甲泼尼龙+双嘧达莫治疗,观察组行甲泼尼龙+低分子肝素+双嘧达莫治疗,三组均连续治疗30 d。比较三组治疗效果;比较三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肾功能指标[尿素氮(BUN)、胱抑素C(CysC)、血肌酐(Scr)、24 h尿蛋白定量],内皮功能指标[内皮素1(ET-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及β_(2)-GPⅠ/ox-LDL复合物;观察组三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A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B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APTT、PT水平长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D-D、FIB、BUN、Cys C、Scr、24 h尿蛋白定量、ET-1、vWF、β_(2)-GPⅠ/ox-LDL复合物水平低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A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B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嘧达莫联合低分子肝素可提高肾病综合征患儿临床疗效,改善凝血功能及肾功能,且用药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嘧达莫 分子肝素 肾病综合征 β2糖蛋白Ⅰ/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复合物
下载PDF
紫米蛋白-多酚复合物的结构组成及分子形貌 被引量:18
2
作者 梁征 熊思慧 +3 位作者 郭莹 刘刚 黄庆荣 何静仁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85-90,共6页
为研究紫米中蛋白-多酚复合物的分离纯化及其结构组成与分子形貌,采取Osborne分级提取从紫米中得到紫米蛋白-多酚复合物,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其分子质量,邻苯二甲醛柱后衍生法分析比较紫米蛋白-多酚复合物以及大... 为研究紫米中蛋白-多酚复合物的分离纯化及其结构组成与分子形貌,采取Osborne分级提取从紫米中得到紫米蛋白-多酚复合物,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其分子质量,邻苯二甲醛柱后衍生法分析比较紫米蛋白-多酚复合物以及大米蛋白的氨基酸组成,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质谱联用技术分析鉴定紫米蛋白-多酚复合物中花色苷聚合物的基本单体组成,并利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紫米蛋白-多酚复合物的表面形貌特征。结果表明,紫米蛋白-多酚复合物的蛋白质质量分数为(94.3±2.7)%,多酚含量为(10.1±4.0)mg/g;紫米蛋白-多酚复合物与大米蛋白在37 ku以上分子质量处亚基组成存在明显差异;复合物的氨基酸组成更加丰富,有更优的必需氨基酸组成;复合物中花色苷单体组成为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和芍药素-3-O-葡萄糖苷;紫米蛋白-多酚复合物以不规则球形结构为主,其结合单元的粒径大约为4.7 nm左右。本实验对后续探索有色谷物多酚复合物的功能特性、多酚-蛋白质相互作用与生物活性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米 蛋白-多酚复合物 结构组成 分子形貌 原子力显微镜
下载PDF
皮动蛋白及微丝相关蛋白2/3复合物介导的细胞运动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5
3
作者 喻丹 张培军 ZHAN X Steven 《生命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6-228,共3页
皮动蛋白(cortactin)是一种含有特殊重复序列结构域的微丝肌动蛋白结合蛋白,它直接参与了细胞皮层(cortex)微丝细胞骨架的组建。它又是细胞内Src类酪氨酸蛋白激酶的主要底物之一,代表了一类高度保守的胞内皮层信号蛋白质家族。近几年来... 皮动蛋白(cortactin)是一种含有特殊重复序列结构域的微丝肌动蛋白结合蛋白,它直接参与了细胞皮层(cortex)微丝细胞骨架的组建。它又是细胞内Src类酪氨酸蛋白激酶的主要底物之一,代表了一类高度保守的胞内皮层信号蛋白质家族。近几年来,对于细胞运动分子机制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利用组织培养细胞进行的体外实验证明,皮动蛋白能够活化微丝相关蛋白2/3复合物(actinrelatedprotein2/3complex,Arp2/3complex),调控皮层微丝细胞骨架的组装,在细胞运动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机制 细胞运动 相关蛋白 复合物 微丝 肌动蛋白结合蛋白 酪氨酸蛋白激酶 complex 介导 细胞骨架 蛋白质家族 重复序列 实验证明 培养细胞 运动过程 结构域 Src 细胞内 内皮层 底物
下载PDF
骨质疏松症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构建和分子复合物通路预测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治国 牛旭艳 +3 位作者 刘梅洁 李艳 吕爱平 鞠大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3期6090-6094,共5页
背景: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基础上研究骨质疏松症,可以更深入全面了解其发生发展机制。目的:建立基于骨质疏松症遗传相关基因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对其中所含分子复合物涉及的生物学通路进行预测。方法:筛选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 背景: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基础上研究骨质疏松症,可以更深入全面了解其发生发展机制。目的:建立基于骨质疏松症遗传相关基因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对其中所含分子复合物涉及的生物学通路进行预测。方法:筛选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中的骨质疏松症遗传相关基因,应用Cytoscape软件和插件Agilent Literature Search,进行文本挖掘并建立骨质疏松症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应用插件Clusterviz,发现网络中的可能包含的分子复合物;基于DAVID,富集分子复合物的生物学通路。结果与结论: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中骨质疏松遗传相关基因有177个。骨质疏松症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包含863个节点(蛋白质)、2925条边(相互作用关系),可能包含4个分子复合物。其中分子复合物3涉及免疫细胞表面分子及其相互黏附、细胞因子与其受体的结合、造血和止血功能等生物学通路;分子复合物4与糖尿病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 骨质疏松症 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 分子复合物 通路
下载PDF
蛋白质复合物结构预测:方法与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黄鹤 吴桐 +4 位作者 王闻达 李佳珊 孙黛雯 叶启威 龚新奇 《合成生物学》 CSCD 2023年第3期507-523,共17页
蛋白质复合物是不同蛋白质链通过相互作用形成的,自然界中很多蛋白质通过形成复合物而执行功能,因此准确地预测复合物的结构对于理解和掌握功能至关重要。近两年来,单条蛋白质链的结构预测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从氨基酸序列出发预测蛋白质... 蛋白质复合物是不同蛋白质链通过相互作用形成的,自然界中很多蛋白质通过形成复合物而执行功能,因此准确地预测复合物的结构对于理解和掌握功能至关重要。近两年来,单条蛋白质链的结构预测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从氨基酸序列出发预测蛋白质结构的水平大幅提高。但相较于单体蛋白质,蛋白质复合物结构预测的准确性仍然较低。本文旨在总结蛋白质复合物结构预测的相关算法以及介绍最新进展。首先简要介绍蛋白质结构预测领域的相关人工智能算法,主要包括共进化分析与蛋白质接触预测、深度学习方法与蛋白质结构预测、预训练模型与蛋白质表征学习几个方面;其次系统总结了蛋白质复合物链间相互作用预测的基本方法,从复合物的多重序列比对构建到对于同源或异源复合物的链间残基接触预测;最后从相互作用位点指导复合物结构预测、蛋白质分子对接算法、端到端的复合物结构预测方法等方面阐述了蛋白质复合物结构预测的基本方法和思路。总体来说,目前蛋白质复合物结构预测精度不够高,有效地解决多重序列比对的配对和多聚体复合物模板搜索等问题,或者在大量的序列或结构数据上结合预训练模型的新范式,是一个合理而有效的方案。提升蛋白质复合物结构预测水平在合成生物学领域如抗体设计、药物发现等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复合物 蛋白质相互作用 蛋白质链间接触预测 蛋白分子对接 结构预测
下载PDF
蛋白–配体复合物的结构及其相互作用分子机制的虚拟仿真实验 项目的建设与教学实践——COVID-19肺炎疫情防控时期线上教学的案例 被引量:1
6
作者 万坚 任彦亮 +5 位作者 饶立 魏林 李永健 邓阳 孟祥高 原弘 《大学化学》 CAS 2021年第1期158-165,共8页
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尺度鸿沟使得人类无法用肉眼直接观察到微观结构,但化学研究者又必须基于微观结构解释物质的宏观性质,因此借助X射线衍射等仪器对微观结构进行表征是认识微观世界的重要手段。然而这些科学仪器普遍使用成本高昂、... 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尺度鸿沟使得人类无法用肉眼直接观察到微观结构,但化学研究者又必须基于微观结构解释物质的宏观性质,因此借助X射线衍射等仪器对微观结构进行表征是认识微观世界的重要手段。然而这些科学仪器普遍使用成本高昂、操作门槛高,且存在辐射污染的风险。这也成为了本科生学习和理解微观结构的最大障碍。我们本着“能实不虚、虚为实用、虚实结合”的建设理念,综合运用“数字化3D虚拟现实”等现代信息化技术,将微观世界中的蛋白–配体复合物的晶体学研究、蛋白–配体结合构象的理论精准预测的最新成果,与“结构化学课程群”中的基本理论知识有机结合、重组再造、由浅入深地合理设计、二次开发、转化为本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旨在构建一个“有图有真相”的三维、立体、直观的蛋白–配体结构及其相互作用的研讨空间,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化学学科的理论基础,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思维、学科表达及应用的能力与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仿真实验项目 结构化学课程群 3D虚拟现实 蛋白–配体复合物 晶体结构 相互作用分子机制
下载PDF
神经元膜NMDA受体蛋白免疫复合物单分子纳米结构及定位AFM比较研究(英文)
7
作者 郁毅刚 徐如祥 +4 位作者 姜晓丹 蔡颖谦 柯以铨 Qian-Ming Yao 《神经科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2期117-128,共12页
目的 探讨NMDAr(N- 甲基- D- 天冬氨酸受体)在神经细胞膜表面定位,对比不同成像方法的特点,建立纳米尺度神经细胞膜表面蛋白单分子三维标记的免疫细胞化学新方法。方法 应用原子力显微镜,对分布在云母表面的抗NMDAR1亚单位IgG 葡萄球... 目的 探讨NMDAr(N- 甲基- D- 天冬氨酸受体)在神经细胞膜表面定位,对比不同成像方法的特点,建立纳米尺度神经细胞膜表面蛋白单分子三维标记的免疫细胞化学新方法。方法 应用原子力显微镜,对分布在云母表面的抗NMDAR1亚单位IgG 葡萄球菌蛋白A 胶体金颗粒免疫标记复合物分子进行扫描,明确其特定的三维结构作为对照标准,然后扫描结合了免疫标记复合物分子的神经细胞膜表面,对表面形貌作出对比后确定目的抗原的定位和复合物三维结构。并与光镜、激光共聚焦、扫描电镜等方法进行对比。结果 在空白云母表面,免疫复合物分子在原子力显微镜下呈现出均匀分散粒径为49nm的特征性球形结构。在神经元表面结合免疫标记物后可以发现有大量的粒径为53nm的球形或双球形(短棒状)结构,颗粒均匀,截面为双峰或单峰。光镜下染色成片状结果,在共聚焦显微镜下荧光呈颗粒点状分布,扫描电镜结果为单个或结合颗粒,缺乏三维成像能力。结论 原子力显微镜下免疫胶体金标记技术可以在纳米尺度对目的膜受体蛋白进行定位和表面三维结构测定。NM- DA受体蛋白可以结合一个或两个胶体金复合物,与传统成像手段相比,原子力显微镜下胶体金标记方法可以对单个膜NMDA受体蛋白抗原进行定位、定性、定量标记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复合物 受体蛋白 分子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 纳米结构 神经元膜 AFM 细胞膜表面蛋白 蛋白A-胶体金 胶体金标记技术 显微镜下 免疫细胞化学 原子力显微镜 NMDAR1 NMDA受体 纳米尺度 三维结构 扫描电镜 神经细胞膜
下载PDF
基于“多肽-电化学探针”超分子复合物的蛋白质检测通用策略
8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27-627,共1页
作为输出新的型方蛋法白十质分靶有向限配体。南,多京肽大在学蛋李白根质喜检课测题中组已利获用得"应多用肽,-电然化而学目探前针以"多超肽分作子为复识合别物元,件设实计现了信一号种具有通用性的信号输出方法 (Anal.Chem.dx.doi.o... 作为输出新的型方蛋法白十质分靶有向限配体。南,多京肽大在学蛋李白根质喜检课测题中组已利获用得"应多用肽,-电然化而学目探前针以"多超肽分作子为复识合别物元,件设实计现了信一号种具有通用性的信号输出方法 (Anal.Chem.dx.doi.org/10.1021/ac302906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 分子复合物 通用性 电化学探针 多肽 检测 输出方法 配体
下载PDF
乳清分离蛋白-甜菜果胶共价复合物理化特性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许朵霞 曹雁平 +1 位作者 袁芳 高彦祥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102-2105,共4页
蛋白质-多糖通过Maillard反应生成共价复合物,其乳化稳定性等功能特性得到提高,为研究与开发新型食品添加剂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但共价复合物的乳化稳定性提高机理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界面张力仪测定界面张力、红外光谱分析二级结构,... 蛋白质-多糖通过Maillard反应生成共价复合物,其乳化稳定性等功能特性得到提高,为研究与开发新型食品添加剂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但共价复合物的乳化稳定性提高机理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界面张力仪测定界面张力、红外光谱分析二级结构,并结合GPC-动态光散射法考察其分子量分布,初步探讨乳清分离蛋白(WPI)-甜菜果胶(BP)共价复合物乳化稳定提高原因。研究结果表明:WPI-BP共价复合物与混合物相比,界面张力降低;WPI-BP共价复合作用使得蛋白质分子中的羟基含量增加,亲水性增强;共价复合物的分子量增大,dn/dc降低,分子量分布更集中,提高其在乳状液界面上的空间位阻作用,从而提高其乳化稳定性。因此,界面张力降低、亲水性增强与空间位阻增大是WPI-BP共价复合物乳化稳定性提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多糖共价复合物 界面张力 羟基 分子量分布
下载PDF
光动力复合藻胆蛋白及其分子内能量传递现象 被引量:2
10
作者 何靳安 蒋丽金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439-445,共7页
通过杂双官能团偶联试剂,3-(2-吡啶联疏基)丙酸N-羟基琥珀酰亚胺酯(SPD),我们合成了R-藻红蛋白(R-PE)与变藻蓝蛋白(APC)的共轭复合物。这种光动力复合藻胆蛋白具有一些特别的光物理性质,如很大的stok... 通过杂双官能团偶联试剂,3-(2-吡啶联疏基)丙酸N-羟基琥珀酰亚胺酯(SPD),我们合成了R-藻红蛋白(R-PE)与变藻蓝蛋白(APC)的共轭复合物。这种光动力复合藻胆蛋白具有一些特别的光物理性质,如很大的stokes位移(约170um,490nm激发,665nm发出荧光)、高效的分子内能量传递效率等。复合物中R—PE与APC的摩尔比为14,且R—PE和APC在复合物中保持了它们各自的光谱性质。通过荧光发射光谱,我们观察到了这种复合藻胆蛋白的分子内能量传递现象,计算表明从R—PE到APC的分子内能量传递效率为65%。二硫苏糖醇(DTT)对复合物中联结R—PE与APC间的脂族二硫桥键的还原导致分子内能量传递的阻断这一现象进一步证实了复合物中存在分子内能量传递现象。根据Forster能量转移机理,计算得出给体与受体发色团间距离为72A,这一距离与两种蛋白的大小是基本相符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类 藻胆蛋白 蛋白复合物 分子内能量传递
下载PDF
肿瘤疫苗热休克蛋白-多肽复合物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胡晨霞 王洪琦 《实用癌症杂志》 2005年第2期217-218,共2页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多肽复合物 应用研究进展 肿瘤疫苗 peptide protein 临床 抗原提呈细胞 肿瘤免疫应答 免疫学功能 cells 抗原肽 加工处理 分子佐剂 动物实验 分子 体内外 HSP 治疗方
下载PDF
蛋白质与极性配体复合物的绝对结合自由能计算
12
作者 王存新 宋伟 陈慰祖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43-146,共4页
介绍了用分子动力学模拟与热力学积分法相结合 ,模拟蛋白质与配体的绝对结合自由能的方法 .通过分子转换法 ,使蛋白质分子 (包括水分子 )与配体小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逐渐减弱 (或增强 )至完全消失 (或完全出现 ) .运用体约束方法 ,计算... 介绍了用分子动力学模拟与热力学积分法相结合 ,模拟蛋白质与配体的绝对结合自由能的方法 .通过分子转换法 ,使蛋白质分子 (包括水分子 )与配体小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逐渐减弱 (或增强 )至完全消失 (或完全出现 ) .运用体约束方法 ,计算了配体与受体结合后平动、转动自由度的丧失即熵效应所引起的自由能变化 .以胰蛋白酶双突变体 (D189G/G2 2 6D)与极性配体苯甲脒为例 ,研究了蛋白质活性部位与极性配体的相互作用对结合自由能的影响 ,该复合物绝对结合自由能的模拟结果 (- 15 5kJ/mol)与实验值 (- 10 5kJ/mol)相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 极性配体复合物 绝对结合自由能 热力学积分法 分子转换法 计算
下载PDF
碳纳米管-银纳米复合物修饰的甲胎蛋白抗原免疫传感器
13
作者 车鑫 袁若 柴雅琴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2期89-89,共1页
化学免疫传感器由于其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小型化等特点已成为生传感器研究的热点。近年来,纳米复合物材料以其优良的特性,如大的比表面积,多孔结构和良好的导电性等被广泛用于传感器的制备,并用作生物活性分子的固载基质。
关键词 免疫传感器 纳米复合物 蛋白抗原 碳纳米管 修饰 生物活性分子 比表面积 多孔结构
下载PDF
CAPRI第32~37轮竞赛中蛋白质复合物结构的预测和评估
14
作者 张大为 许晓双 +3 位作者 孔韧 陆旭峰 陆振宇 常珊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828-1836,共9页
为了探究蛋白质复合物的结构与相互作用,建立了蛋白质的分子对接方法,从2014年起参加蛋白质复合物结构预测竞赛的预测和打分竞赛.该方法首先采用结构模建方法预测单体蛋白质分子的结构,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进行全空间构象搜索.然后,优化... 为了探究蛋白质复合物的结构与相互作用,建立了蛋白质的分子对接方法,从2014年起参加蛋白质复合物结构预测竞赛的预测和打分竞赛.该方法首先采用结构模建方法预测单体蛋白质分子的结构,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进行全空间构象搜索.然后,优化蛋白质复合物构象,并采用全原子统计势函数进行评价.总结第32~37轮CAPRI竞赛结果发现,该方法在T104、T105、T111和T118比赛中挑选出了L_(RMSD)小于2.0×10^(-10)m的近天然结构.通过对比其他国际优秀课题组的方法,分析预测和打分比赛中取得的成绩和不足之处,并为后续的研究提出了改进方案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分子对接 复合物结构预测 打分函数
下载PDF
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晶体蛋白与DNA分子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夏立秋 孙运军 +1 位作者 莫湘涛 丁学知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27-131,共5页
关键词 苏云金芽孢杆菌 杀虫晶体蛋白 DNA分子 相互作用 δ-内毒素 DNA-毒素复合物
下载PDF
甘草酸单铵盐牛血清白蛋白超分子体系的荧光光谱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俞英 周震涛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456-1459,共4页
对甘草酸单铵盐(MAG)牛血清白蛋白(BSA)体系的荧光光谱进行了研究,采用同步荧光技术考察了甘草酸单铵盐对牛血清白蛋白构象的影响,认为甘草酸单铵盐(MAG)对牛血清白蛋白(BSA)体系荧光猝灭是由于生成了超分子复合物的静态猝灭,求得MAGBS... 对甘草酸单铵盐(MAG)牛血清白蛋白(BSA)体系的荧光光谱进行了研究,采用同步荧光技术考察了甘草酸单铵盐对牛血清白蛋白构象的影响,认为甘草酸单铵盐(MAG)对牛血清白蛋白(BSA)体系荧光猝灭是由于生成了超分子复合物的静态猝灭,求得MAGBSA的形成常数KA及热力学函数ΔG,ΔH和ΔS,根据热力学函数确定了超分子间的作用力类型为静电作用力,依据Fo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机制,确定了给体受体间的结合距离和能量转移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酸单铵盐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猝灭 分子复合物
下载PDF
低分子量肝素对免疫复合物型肾炎大鼠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顾华 孙岷丹 +5 位作者 罗萍 孙广东 苗里宁 刘树军 韩洪波 刘建东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55-357,共3页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 (LMWH)治疗免疫复合物型肾炎大鼠蛋白尿的效果及其对肾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 1 (PAI- 1 )的作用。方法 将 2 0只大鼠平均分为正常组、对照组、模型组及 L MWH治疗组。模型组及 LMWH治疗组大鼠以阳离子化小...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 (LMWH)治疗免疫复合物型肾炎大鼠蛋白尿的效果及其对肾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 1 (PAI- 1 )的作用。方法 将 2 0只大鼠平均分为正常组、对照组、模型组及 L MWH治疗组。模型组及 LMWH治疗组大鼠以阳离子化小牛血清白蛋白 (C- BSA)诱导成为免疫复合物型肾炎 ,LMWH治疗组以 1 2 5u日 1次皮下注射 ,共治疗 8w。结果  L MWH治疗组尿蛋白下降 ,肾组织中 PAI- 1、纤维粘连蛋白(FN)、层粘连蛋白 (LN)较模型组明显下降 (P<0 .0 5) ,肾小球系膜基质增生有显著改变 ,但上述各项指标均未达到正常组及对照组水平 (P>0 .0 5) ;各组凝血酶原时间 (PT)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比较差别无显著意义。结论  L MWH可以降低免疫复合物型肾炎大鼠蛋白尿 ,降低肾组织中PAI的表达 ,通过干扰 PAI- 1减轻肾小球系膜基质增生 ,而且出血危险性小 ,便于长期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肝素 PAI-1 免疫复合物型肾炎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蛋白尿 动物模型
下载PDF
信号分子复合物在细胞信号转导中的作用及其研究技术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雷 姜勇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4期591-596,共6页
细胞的代谢、迁移、增生、分化等活动,都是在各种信号分子(signalingmolecules)的控制下进行的。各种细胞过程并非单个信号转导分子的直接作用就能完成的,而是以多个相关分子形成复合物的形式参与调控。例如多种转录因子在调节基因表达... 细胞的代谢、迁移、增生、分化等活动,都是在各种信号分子(signalingmolecules)的控制下进行的。各种细胞过程并非单个信号转导分子的直接作用就能完成的,而是以多个相关分子形成复合物的形式参与调控。例如多种转录因子在调节基因表达时,通常都是相互作用形成复合物而发挥功能的。细胞的生命过程并不仅是许多独立反应的总和,而是由信号分子复合物执行并调控的。通过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形成不同的复合物,从而对细胞信号过程进行精密调控。本文对信号分子复合物的形式、功能域、调节机制以及研究的主要技术手段进行综述,并预测信号分子复合物的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分子复合物 信号转导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
下载PDF
PSⅡ-LHCⅡ超分子复合物的结构与功能
19
作者 周峰 陈全战 +1 位作者 周泉澄 张边江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142-144,共3页
PSⅡ-LHCⅡ超分子复合物是构成PSⅡ颗粒的基本单元,由PSⅡ核心复合物和LHCⅡ复合物构成。现介绍了超分子复合物的组装,PSⅡ核心复合物和LHCⅡ复合物的结构与功能,以及大量LHCⅡ和微量LHCⅡ在超分子复合物组装中的作用。
关键词 分子复合物 光系统Ⅱ 捕光色素蛋白复合物
下载PDF
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及其在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菁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08年第4期302-306,共5页
双分子荧光互补(bimolecular fluorescence complementation,BiFC)是指两个不发光的荧光蛋白互补片段在与其融合的蛋白质的相互作用驱动下重新组装形成荧光复合物,恢复荧光特性。基于双分子荧光互补原理的相关技术在多种不同类型的蛋白... 双分子荧光互补(bimolecular fluorescence complementation,BiFC)是指两个不发光的荧光蛋白互补片段在与其融合的蛋白质的相互作用驱动下重新组装形成荧光复合物,恢复荧光特性。基于双分子荧光互补原理的相关技术在多种不同类型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我们对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的原理、特性、应用现状、面临的问题及应用前景进行了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荧光互补(BiFC) 互补片段 荧光复合物 蛋白质相互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